首      页

法师开示

佛教故事

幸福人生

在线共修

经咒学习

大宝法王

仁焕法师

净土法门

最近更新

居士文章

佛教仪轨

佛友商讯

电 子 书

净土讲经

大安法师

妙祥法师

印光大师

 

素食护生

佛教问答

世间百态

热点专题

戒杀放生

梦参法师

净界法师

圣严法师

全部资料

佛教知识

法师介绍

佛教寺庙

佛教新闻

戒除邪YIN

慈诚罗珠

寂静法师

昌臻法师

热门文章

积德改命

精进念佛

深信因果

消除业障

学佛感应

益西彭措

达真堪布

济群法师


首页 -->居士文章 -->转载

 人间天:从火烧功德林说起


   日期:2017/4/10 12:52:00     下载DOC文档         微博、微信、支付宝分享

  有同修因自己发脾气问:是否我的功德都被怒火烧掉了呢?

  有句话说:火烧功德林。这个功德是非常不稳定的状态,如果一发怒、一生气,再多的功德都会被焚烧掉,就没有了。所以古人的回向往往是以功德回向,因为回向了就能让功德实现一部分作用,而不会都被白白烧掉。还有一句是类似的叫做:一念嗔心起,百万障门开!如果在心念里升起了嗔恨,随后就会面临如同百万那么多的障碍。我们学佛能减少点障碍就很不错了,宿世累劫的障碍已经很多很多了,这些障碍都会带来非常严重的影响。

  过去有一位修行人居住在山寺里,因为他修行了30年都没有生过气,脾气非常好,在殿前就挂了一个牌子写:三十年没冒烟。结果就来了一个人拿一根长杆子,把殿上的瓦就给一排一排的打碎了,这个修行人开始还忍着,劝对方,结果这人越打越凶。他最后就和来人吵了起来,结果一吵,对方就不打了,然后哈哈哈的大笑,指着牌子说:什么30年不冒烟,哼!

  所以千万不要炫耀自己有功德、自己有修行等等,这会很麻烦,会有考试的。

  什么是功德?不是我们念了几句圣号、经文、放了多少生、捐了多少钱就有功德了?不是这样;不是去烧了多好、多高、多贵的香、磕了多少个大头就有功德了,也不是这样的;更不是去皈依、参拜了某些大德高僧,或者和高人交流请教了,这也都不是功德。真正的功德是帮助我们回归自性的心念行为,没达到这个高度的所有行做都没有功德可言,也没有功德可得。过去佛教界对功德和福德的定义就稍微有点混乱,所以到六祖期间,已经是唐朝中期武则天当权了,那时候还有人来询问什么是功德!在《六祖坛经》里祖师列举了很多细则,归根结底就是这一句——帮助回归自性!除此之外没功德可言。

  六祖解释了达摩祖师说梁武帝为什么没功德,因为武帝为最求功德而做,反而是有求、有相、有贪、有执,这和回归自性完全相悖,怎么能有功德?所以我们念经、学佛啊,有没有功德呢?不是看你念了多殊胜的经文、多厉害的咒语、多万德的宏名圣号,这都是形式,都是载体。

  学佛的根本目标就是借助各种修行的手段,帮助自己回归自性,这个过程就是自度的过程;然后帮助大众回归自性是度他,也就是进入到大乘的利他阶段;待成佛了,那就要自度和度他完全圆满了。

  如果我们还有种种和自性违背的习气毛病,说自己做了什么就有功德,这是很难界定的。如果我们在做某些事情的时候,心无杂念,一心一意的投入到清净状态中,没有分别,没有执着,没有贪,更没有这些嗔恨、抱怨,以这样的状态做了什么,都可以是有功德的。这样布施是布施波罗蜜,这样持戒是持戒波罗蜜,这样修行是精进波罗蜜。

  所以针对绝大层面的大众而言,学佛的漫长过程都是没功德可言的,也没功德可得,但是或许有过那样的状态呢?不过我们不去猜测别人,而是自己对照,看看我们一天里,是否真的有哪怕那么一刻是如此清净祥和的?如果都没有这样的机会,怎么能有功德呢?仅有福德罢了。这也是为什么建议要调整为小回向,从原先流传的普回向、大回向、回向偈中跳出来,从这些依靠功德回向的内容里跳出;以功德乃至福德来做回向,或许行做中有功德呢?所以在回向里带上也没什么疏漏。而我们不管以什么心做各种善事和修行的内容,都会有福德可得,只是心态、心量的不同,福德的多少也会不同。

  所以说生气烧了功德林,我不这样认为,你当以:一念嗔心起,百万障门开!来敦促、提醒自己以后尽量不要生气。可是我们活在人世间啊,毕竟这是娑婆不是极乐,总会有各种不顺心的事情,令人烦恼的事情,乃至让人无法忍受的事情,我们当然要做出反应,只是不要真的动气,装个样子就好。

  学佛修行得以真实提升的契机不在平时的坚持里,当然没有平常的坚持也不容易养成正统的修学反应。这个契机在于关键时刻、在于面对事情、在于我们意料之外的事情上,当事情来临,你的修行、你的功夫、你的境界、你的修为,就显现出来了,在这些时刻不是想装就能装得出来的。就像有一位乡绅和一位大帅吃饭,大帅吃饭的目的是获得乡捐,有了钱财好充实军力。吃饭期间一切都好,谈的很好,乡绅也纷纷表示愿捐。出门后有人燃放鞭炮,就把这个大帅吓的一惊,这一个小小的自然流露的反应,被一位乡绅发现了,然后就没有捐钱给他,虽然吃饭的时候说的好好的。后来很快这个大帅被赶跑了,别人就来问为什么你没有捐呢?他说我看他被鞭炮吓到,就知道他是一个没有城府的人,他也不会有很深的涵养,他以后的前景也不可能会好。风光一时的大帅被乡绅言中,不如说被乡绅一眼就看透了。

  当我们在面对事情的时候,就如同考试,很多同修发现好像有魔咒一般,总会遇到类似的事情,隔三差五的就会遇到,这是因为你的这类考试就没过关,复考来了,重考、补考就算考再多次,也都是那个水平的题目。如果我们总遇到类似的问题烦恼,这说明我们的考试就没过关,修行的再精进、再努力,没过关,就代表这个东西,你没学会;我们没学会,考试自然不过关,遇到类似问题自然处理不清晰,遇到其他相同的事情也会如此结果,这就如魔咒一般笼罩了。

  所以学佛并不是要学那些高大上的言论名词,那是骗自己玩的,终究你要学到如何处理问题、如何解决问题、如何面对问题、如何分析问题,乃至如何彻底的消除这类问题,这些实战经验的积累才是修行的真实体验。如果遇到事情解决不了,这次逃避了,下次回避,还能一辈子都不解决这个吗?或许可以,那就拜托下辈子去解决了,这就留下了轮回的种子。

  我们拿福德回向,为什么也会很快的见效?如果你想学佛立竿见影的解决某些小的问题,回向做的好,反馈也会非常好,针对特定的事情,有特定的原因,或者特定的影响众,调整回向针对特定情况,自然解决会快了。

 



下载DOC文档     微信分享

请常念南无阿弥陀佛,一切重罪悉解脱!

相关资料12条(站内:学佛       修行)(五明学佛网:学佛       修行)  

 竺摩法师:佛教与人生 人生学佛的利益 

 圣严法师:学佛群疑 

 其它法师:修行者的消息(恒实、恒朝法师) 

 大寂尼师:成佛必经之路—圆满布施之道 二、布施圆满愿 ( 

 大寂尼师:成佛必经之路—圆满布施之道 一、布施入门愿 ( 

 王骧陆居士:王骧陆居士全集 《学佛一得》序 

 王骧陆居士:王骧陆居士全集 初基学佛心要 

 大寂尼师:慈、悲、喜、舍四无量心的深入修行意义 「解脱道 

 大寂尼师:慈、悲、喜、舍四无量心的深入修行意义 在家居士 

 大寂尼师:礼佛忏悔的修行意义 礼忏问答 

 大寂尼师:礼忏是入道的前方便 (礼佛、忏悔「经忏、拜忏的 

 大寂尼师:菩萨修行次第上册 自序 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