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      页

法师开示

佛教故事

幸福人生

在线共修

经咒学习

大宝法王

仁焕法师

净土法门

最近更新

居士文章

佛教仪轨

佛友商讯

电 子 书

净土讲经

大安法师

妙祥法师

印光大师

 

素食护生

佛教问答

世间百态

热点专题

戒杀放生

梦参法师

净界法师

圣严法师

全部资料

佛教知识

法师介绍

佛教寺庙

佛教新闻

戒除邪YIN

慈诚罗珠

寂静法师

昌臻法师

热门文章

积德改命

精进念佛

深信因果

消除业障

学佛感应

益西彭措

达真堪布

济群法师


首页 -->居士文章 -->转载

 人间天:佛说十善业道经略说(十二)永离偷盗得善法利益


   日期:2017/4/10 23:49:00     下载DOC文档         微博、微信、支付宝分享

  开经偈

  无上甚深微妙法 百千万劫难遭遇

  我今见闻得受持 愿解如来真实义

  南无本师释迦牟尼佛(三称)

  【复次龙王。若离偷盗,即得十种可保信法。】

  “接着世尊对咸海龙王说:龙王啊,如果能永离偷盗的行为,就会得到十种可以作为保证的值得相信的善法利益。”

  佛陀讲经四十九年大小法会三百余会,留下的佛经典籍可以说汗牛充栋,最有名的汇集还是在乾隆时期,把佛经典籍整理后汇集在一起形成了我们听过的大藏经。因为是皇家行为,所以在大藏经的书上印有龙的图案,所以乾隆时期的这一版大藏经称为《乾隆大藏经》,或者叫做《龙藏》。

  很多研究佛学的人,在思维佛经到底哪个了义哪个不了义?实际上他这样一思维,就代表他永远看不到了义的内容,永远都是不了义的。为什么呢?法本身就无我,没有一个主体在,也就没有一个固定的对象,今天是你,明天是他,后天是我,于是我们遇到的生活经历,人生的积累沉淀,生存的环境,乃至思维模式都不同,于是佛法要对我们都产生作用,也必须随人而起用,这个人是主体,而不是法为主体。

  于是了义的法是什么?是让人进入了义状态的那个合适的法,你适合什么,他适合什么,我适合什么,当然可以不同,就像在《楞严经》中阿难问世尊:以什么样的法才能入您说的这个无上的楞严大定中呢?于是佛陀对弟子们说:你们都说说你们怎么得到了义圆满的?于是才有了二十五圣各述圆通这一个精彩绝伦的部分。这二十五圣不只是二十五个人而是二十五类,是二十五大类的法。那么哪个是第一?都能进入到楞严大定,哪个都是了义的。你执着这个是了义那个是了义,不修持,进不去,就哪个都不了义。所以了义不了义,不是看法,而是看人。

  这个问题太严重了,所以很多人说这个佛经了义,那个佛经了义,法叫契法,契机为法,只有契机才能叫做法,不契机的都是白费。于是不契机的法,怎么能叫了义法?所以说观法无我,没有一个固定的主体,也就没有一个固定的法门,没有一个固定的机缘,也就没有一个固定的一定究竟了义的法,所以希望大家不要在了义不了义的上面浪费时间了。嘴上说的再牛,结果还在搞六道轮回,被他说的法都变成戏论了,侮辱佛陀罢了。

  【何等为十?一、资财盈积,王贼水火及非爱子,不能散灭。】

  “都是哪些值得确信可以保障的善法利益呢?第一,钱财物资丰富充裕,家财丰盈积累颇多,就算遇到了王难贼难,乃至水难火难,还有那些不可爱的孩子,都不能使这丰厚的家资耗散或者消灭。”

  “王难”是什么?就是一个国家的国王或者领导对大众施加的这种难。比如说,秦始皇征几十万徭役大兴土木,很多干活的人死在工地上,这个就是王难。比如说隋炀帝,非要划船去旅游,于是打造了大运河,死在大运河工程上的人也都算陷于王难。

  陷于王难是最纠结的一个事情,为什么呢?就是因为我们生在这片土地,理应报答这方土地的承载护佑之恩德,但是国王发布了错误的命令,作为一个人没有办法和国家对抗只能陷入在这种难中,执行是错,不执行也是错。陷入这种王难中是因为什么呢?弟子规中有这样的一句:事情如果不合乎道理,就不要去答应。如果答应下来,做和不做都是错的,陷入王难就是因为过去生自己在做某些职位的时候,利用职位的权势也让人进退维谷过,让人进也不是,退也不是,所以最后也一定会招感到类似王难这样的难,让他陷入其中,进也不是,不进也不是。

  现在就有这样的人常常鸡蛋里挑骨头,一个事情你做,说你做的不对,你不做,又来说你不做的毛病;你做说你积极,你不做说你怠惰;做的好了,说你爱表现,做的不好了,说你活该倒霉。这样的人太多太多了,如果世界上这样的人多到一定的比例,那么必然就会招感到王难的到来。因为没有无因之果,王难也无外乎是大家共业招感,在这里没有无辜之人。

  在因果之下,没有无辜白受之罪,所以大家懂得这个道理了,就能从根本上明白我们为什么会受这些痛苦。这一生的苦,上一世的苦,那么多的苦,无边无际的苦,为什么呢?就是因为我们过去曾经勇猛造业,造作了太多的不善,这些苦的因太多了,于是才有了这么多苦的果子,让我们承受。

  “贼难”就是盗贼。偷盗的行为都是私自拿了别人的东西,但是还没有和主人打招呼,私自拿走,别人没有允许他拿,就成了偷盗。在佛经中叫做‘不予取者’,就是人家没有给你,你自己拿的都算偷盗。

  为什么招感了被偷盗呢?原因就是自己曾经在过去造作了偷盗的行为,业力回旋就形成了被偷盗的结果。就像有的人他的钱财总是留不住,不是这没了就是那流了,总是这样这是为什么呢?就是过去造作了败坏别人财物的事情,偷盗别人财物的行为,这种业力追随这个人,于是这个人有点钱财就会被偷。

  真正能做好不偷盗别人财物,就会得到这个大利益,就不会有自己的财物被偷的结果。于是也因为自己没有败坏别人的财物,所以自己的财物才得以保全,于是自然不会在水火风灾中消耗自己的财富物资了。这个钱财多少是一个有趣的问题,有的人有钱但是他不吝啬,于是他会越来越有钱,有的人有钱但是他吝啬,于是他的钱财也就会有限。

  那天我遇到一个人,他说他要做一个什么什么事情,问我可以做不?我说做生意最重要的是德土够不够厚,如果德土不厚,就会出现一个很重要的情况,生意很好,产品也很好,但是不见钱,总剩不下多少。而德土厚的人,他的生意就可以做起来,虽然看上去生意不那么紧俏吃香。

  后来我和他说,你先要改的就是总看人毛病、挑人缺点的这个行为,他做的好,你赞叹,他做的不好,你能提点一下也可以。如果不能提点,也不要在背后说他怎么怎么不好,如果总在背后说人不好,这样就会让自己的德土越来越薄,最后做什么都只是勉强维持罢了。

  这个“非爱子”是什么?字面的意思就是那些不可爱的孩子,再深说就是逆子。不过孩子可爱不可爱,这个事情是无缘不聚、无债不来。多少人的孩子都是自己过去杀过的众生,只是大家不知道罢了。于是,像大爷一样养着的这个孩子,结果是来讨债的,讨的差不多了,一脚把父母踢开,现在这样的例子太多了。

  那么真正讨债的什么样呢?我告诉大家,真正讨债的往往是那些你看不出是讨债的。比如一个孩子学习很好,一切都很好,然后家长把全部的希望都寄托在孩子身上,这个孩子还真能学,什么班都能报,什么科目都能学,什么苦都能吃。其实就是最能吃钱,钱吃到位了,过去欠债还清了,就一下撒腿跑掉,不是出了车祸就是天灾,总之各种死法,让人猝不及防。

  最后讲个例子结束这次的部分。在中国明初时期有一位大儒叫方孝孺,可以说是首领一方,所有学人都以方孝孺为牛耳。在朱元璋的孙子继位不久,朱元璋的儿子朱棣就造反了,和他的大侄子打了四年的仗。在打仗的时候,朱棣的谋士就告诉他,如果攻下南京城,你所有人都可以杀,但是就不能杀方孝孺。

  随着燕王朱棣的军队越来越靠近南京,谋士的提醒也越来越紧密,本来朱棣也没有想过这个事情,但是后来他就想了,这个方孝孺是何等人也?谋士告诉他这个人是天下学人的领袖,可以说是儒家的集大成者,如果杀了他就是和天下的学子为敌啊,朱棣想有机会会一会他。结果很顺利攻下南京,燕王朱棣终于可以篡夺王位了。

  这个时候要有一个人写诏书,好昭告天下国家易主了。找谁好呢?朱棣想到了方孝孺。但是方孝孺却在大殿上痛骂了朱棣,骂他篡权,本来还能忍,因为谋士的提醒朱棣还是很在乎的,但是这个方孝孺太刚强,不写就不写呗,却骂的起劲。朱棣毕竟是跟随朱元璋东征西讨杀人如麻的,怎么能怕一个文人,就对他说你不怕我灭你九族吗?方孝孺说奈何你灭我十族,意思是有能耐你灭我十族,朱棣一想好,那我就灭你十族。这一下抓了方孝孺的九族怎么凑十族呢?最后把学生老师朋友都算在一族,这样一来灭了他十族八百多口人。

  有人就问方孝孺为什么会得这样的结果呢?在方孝孺的爷爷那辈,要动土盖房子,但是在定好日子后,老头连续三天都做了同样的一个梦。梦到一个红衣老人对他说,你先不要动土容我三天的时间,我好带领子孙搬家,然后你再挖土盖房子。但是老头没有想这个事,到了那个日子,真的就动土干活了,结果没挖几下,忽然间挖出一个大蛇窝,里面密密麻麻的全是蛇,大家一看都不知道怎么办好了。老头说倒油放火烧死,结果这一窝蛇全都被烧死了。

  当天晚上老头就做梦,梦到那个老人很生气地和他说,我让你容我三天时间你却不干,反而杀了我八百多子孙,灭了我的全族,我以后也要灭你全家,一定要杀你八百多口子孙。这一家风调雨顺,生出了一个大儒方孝孺。

  这个方孝孺就是那个红衣老人托生而来,就是那卧蛇的首领,结果真的是因果不爽,丝毫不差啊。所以说我们明白道理就要真实地按佛陀的教义行做,勤修戒定慧,熄灭贪嗔痴,以外在的断恶为基础,以行善为手段,最后远离恶缘,善念增长,佛缘成熟,法缘汇聚,最后出得轮回,悠悠自在。

  南无本师释迦佛

  南无本师释迦佛

  南无本师释迦佛

  摘自人间天新浪博客《佛说十善业道经略说》

 



下载DOC文档     微信分享

请常念南无阿弥陀佛,一切重罪悉解脱!

相关资料12条(站内:学佛       修行)(五明学佛网:学佛       修行)  

 傅味琴居士:出家是悲愍众生求解脱,修行是探索宇宙人生求真 

 傅味琴居士:出家是悲愍众生求解脱,修行是探索宇宙人生求真 

 傅味琴居士:出家是悲愍众生求解脱,修行是探索宇宙人生求真 

 傅味琴居士:出家是悲愍众生求解脱,修行是探索宇宙人生求真 

 傅味琴居士:出家是悲愍众生求解脱,修行是探索宇宙人生求真 

 傅味琴居士:出家是悲愍众生求解脱,修行是探索宇宙人生求真 

 傅味琴居士:出家是悲愍众生求解脱,修行是探索宇宙人生求真 

 傅味琴居士:出家是悲愍众生求解脱,修行是探索宇宙人生求真 

 傅味琴居士:出家是悲愍众生求解脱,修行是探索宇宙人生求真 

 傅味琴居士:在家修行怎么用功 

 傅味琴居士:修行要明理 

 傅味琴居士:不改变习气,修行修不起来,证果证道就渺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