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      页

法师开示

佛教故事

幸福人生

在线共修

经咒学习

大宝法王

仁焕法师

净土法门

最近更新

居士文章

佛教仪轨

佛友商讯

电 子 书

净土讲经

大安法师

妙祥法师

印光大师

 

素食护生

佛教问答

世间百态

热点专题

戒杀放生

梦参法师

净界法师

圣严法师

全部资料

佛教知识

法师介绍

佛教寺庙

佛教新闻

戒除邪YIN

慈诚罗珠

寂静法师

昌臻法师

热门文章

积德改命

精进念佛

深信因果

消除业障

学佛感应

益西彭措

达真堪布

济群法师


首页 -->法师开示

 万行大和尚:佛教是以人为本的


   日期:2017/4/13 16:55:00     下载DOC文档         微博、微信、支付宝分享

  释万行法师

  非常欢迎各位同学来到东华禅寺参加第六届夏令营。

  2008年寺院的主体工程竣工之后,2009年我们就开始举办夏令营。作为出家人,我们受了佛恩之后就要报佛恩,报国家的恩,报众生的恩,报父母师长的恩。

  报恩总要有所体现,所以就制定了一系列的活动,比如每年一次的夏令营;每年一次大型的水陆法会,108个和尚诵经七天七夜为众生祈福;还有每月最后七天的居士禅修班,为俗家弟子们提供到寺院体验佛法修行的机会。

  举办这些活动需要很多人共同发心,很多义工菩萨们不辞辛苦地协助这些活动。尤其是夏天这么热,一下来了这么多学生,给我们的厨房、住房带来了大量的工作,但是义工菩萨们非常乐意做这些事情。作为佛弟子,这就是报众生恩的一个具体体现。

  佛法应该以人为本,为人服务,否则就没有生命力,它的存在也就没有价值和意义。

  佛法不仅包含了信仰,也包含了智慧和教育。

  佛法就像一个百货商场,什么都有,什么人进来了都会受益。就算你是从政的、从商的,也能从中找到对应的理论和依据,得到指导。

  如果你们没有一点传统文化作为心灵中的定海神针,人生就会没有方向,将来到了社会上就会比较浮。

  今天你们能到寺院里来体验佛法、修学佛法,不管你们能体验多少、修学多少,将来在你们的人生当中,都是一笔巨大的财富。当你们困惑的时候,用世间的价值观想不通、行不通的时候,你们自然会用佛法的观点来思考问题,解决问题,尤其是有关人生的问题。

  中国传统文化,儒释道三家的思想占了主要成分。抛开儒释道,中国就没有传统文化。中国所谓的现代文化还不到一百年,西方的现代文化也就两三百年。

  世界上的三大宗教决定了信仰它们的民族的文明。例如佛教从印度传到中国以后,与中国的儒家思想、道家思想融为一体,形成了中国的佛教,并衍生出禅宗。

  禅宗如一股源头活水,一度为中国文化带来了活泼的生机,极大地丰富和拓展了中国文化,为创造辉煌灿烂的中华文明做出了卓越的贡献。

  中国在历史上辉煌的时候,这三大教的思想都起到了重要的作用,比如汉朝、唐朝都是中国的黄金时代,这三大教都非常兴旺。就像《圣经》的教义对中东和欧洲各民族的文明也起到举足轻重的作用一样。

  每一个民族最早期的文化都是神文化,都是宗教文化,宗教的价值观就是他们民族的价值观。按宗教的说法,我们每一个人都是神,都是从天上下来的,只不过我们在红尘里停留得太久,忘记回归源头了。

  文化立国,信仰兴国。

  要想一个国家长盛不衰,必须恢复它的传统文化,因为在恢复传统文化的同时,民族的信仰也建立起来了。

  中国改革开放这三十年,尽管在经济上取得了举世闻名的进步,可是西方人总说我们中国人没有信仰,其实我们中国人从来没有间断过信仰。

  中国人的信仰是一种多神教的信仰,例如农村人信仰老天爷,信仰土地神,信仰祖宗,这些都是信仰。只不过没有信某种正规的宗教,在信仰的层次上有差别,不像西方国家那样主要是信仰伊斯兰教、基督教和天主教。

  佛法能流传到今天,两千六百年的历史,一定有它的可贵之处。

  听闻到佛法,从大处而言,可以指导我们的人生,从小处而言,可以指导我们的为人处事,还可以帮助我们创业、经营企业。

  例如日本的稻盛和夫创立了两个世界500强,记者采访他说:“你创立企业的理念是什么?”他说我是用佛教的理念来创立企业的。”

  人家问他:“佛教的理念是什么?”他说:“佛教主要是讲慈悲,相当于基督教讲的博爱和奉献。一个人如果真的有慈悲心,能奉献,无论到什么地方,都不需要别人监督。我们之所以需要要制度来监管、督促,是因为我们的爱心不够,责任心不够,奉献心不够。”他的人生哲学和经营哲学都是来自佛教的教义!

  一个人有了信仰,他的人生就有了定位、有了方向,乃至为人处事就有了原则,道德也有了底线。有了信仰,他的人生就是富有的、光明的。人固然需要经济基础,物质的保障,但更需要精神生活,一个人如果没有精神生活,就意味着灵魂没有方向,没有归宿。

  同学们来到寺庙就应该放松,要像回到自己家里一样,不要想着寺庙的规矩。你们是学生,不必像我们出家人一样,你们来到寺庙就要吃好喝好玩好,不是来受苦受压抑的。

  你们到寺庙里来,我们的任务就是陪你们玩,陪你们聊天。平时你们在学校里学习压力很大,难得来寺庙。

  尽管宗教里有很多忌讳,但是对你们是没有任何禁忌的,想了解什么随时都可以问我们的法师。

  佛教是非常人性化的。你们这么年轻,能到处走走,对人生来说也是一大笔财富。

  我经常告诉东华禅寺的年轻和尚一定要多学多闻,知识是学不完的,活到老学到老,在知识面前我们永远是孩子。

  佛法传到中国以后,尤其是经过中国历代高僧大德的演变传播,已经与我们的本土文化融为一体,对中国的历史、哲学、文学、艺术等文化形态,都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寺庙传播的不仅是佛法,还融合了中国的传统文化与本土的风俗,形成了自己的特色。如果没有融入本土文化,佛教或寺庙想在当地生根发芽、开花结果是不可能的。

  翁源是个农业县,在广东还是一个贫困县,但也正因为它没有工业,所以生态植被保护得非常好,水和空气也都非常好,目前是广东省的第一生态县。

  而且翁源人非常纯朴,有机会你们可以到县城去逛一逛。不过你们可能会觉得这是个小县城,比较落后陈旧。

  实际上小城市有小城市的味道,如果讲生活质量,在小城市是最好的。但年轻人想创业,就要到大城市去。

  我们用不同的心态、不同的眼光看眼前的事物,就会有不同的感受。如果你是一个有心人,处处都能发现美。

  每个行业的人,素质都参差不齐,我们到任何一个地方,都是去学人家好的一面、阳光的一面,如果你总是看人家阴暗的一面,那说明你的内心是阴暗的。

  如果你的内心充满了阳光,你所看到的都是阳光的一面,你所传播的也都是阳光的信息。

  如果把人跟佛比,那是没法比的。只要是个人,都有长处,也都会有短处。

  我们能闻到佛法,信奉佛法,说明我们愿意提升自己、改变自己,愿意成长。

  有些人认为宗教是消极的,果真如此,它怎么可能流传几千年,至今不衰?

  任何一个宗教的教义都是积极的,只是教徒的素质参差不齐。可能某个传教士的思想消极,你就以为他所信仰的宗教消极。例如这个和尚的思想消极,你就说佛法的思想消极;如果这个和尚的思想积极,你就说佛教的思想积极。

  其实佛教的思想是非常积极正面的。

  释迦牟尼佛当年在印度是一个王子,他把印度所有教派的教法都修学完了,在这个基础上进一步修炼悟道,所以佛教的思想在当时印度各个教派、各个学说中是最高的。

  佛教传入中国以后,与中国文化逐渐融合,为中国文化注入了新的血液,形成了现在我们所谓的传统文化。所以中国文化如果缺少了佛教,是不完善不完整的。

  中国儒释道的文化底蕴深厚,纯度很高,不管哪个国家哪个民族的文化,一旦接触了中国文化,都会被融化,所以中国文化才能长盛不衰地延续到今天。

  传统文化,包括中国三大宗教,都是教人怎么做人,怎么做事,怎么与人相处的。当一个人学会了这些,想实现心中的理想,就容易多了。

  一个人的才华不仅包含了专业知识与技能,更应该包含他的综合素质,综合素质主要是体现在懂得如何做人、如何做事上。

  不管你从事哪个行业,都要与人沟通,只有当你学会了与人沟通,你的才华才有机会显露出来,发挥出来。

 



下载DOC文档     微信分享

请常念南无阿弥陀佛,一切重罪悉解脱!

相关资料12条(站内:万行大和尚       佛教)(五明学佛网:万行大和尚       佛教)  

 普献法师:佛教与人生哲学 

 普献法师:佛教徒的财富观 

 圣轮法师:有机农业保健康 有机佛法清心丹─ 佛教的「有机 

 洪启嵩居士:佛教的神通 

 其它:佛教中镜花水月的喻像(董良) 

 其它:论佛教的孝道思想(远尘) 

 其它:论佛教的财富观 

 唐思鹏居士:《佛教三字经》新注 附:佛教三字经(全文) 

 唐思鹏居士:《佛教三字经》新注 余韵 

 唐思鹏居士:《佛教三字经》新注 叙述古德 

 唐思鹏居士:《佛教三字经》新注 劝学 

 唐思鹏居士:《佛教三字经》新注 器世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