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      页

法师开示

佛教故事

幸福人生

在线共修

经咒学习

大宝法王

仁焕法师

净土法门

最近更新

居士文章

佛教仪轨

佛友商讯

电 子 书

净土讲经

大安法师

妙祥法师

印光大师

 

素食护生

佛教问答

世间百态

热点专题

戒杀放生

梦参法师

净界法师

圣严法师

全部资料

佛教知识

法师介绍

佛教寺庙

佛教新闻

戒除邪YIN

慈诚罗珠

寂静法师

昌臻法师

热门文章

积德改命

精进念佛

深信因果

消除业障

学佛感应

益西彭措

达真堪布

济群法师


首页 -->居士文章 -->转载

 明如居士:求佛与学佛(一)


   日期:2017/4/14 8:41:00     下载DOC文档         微博、微信、支付宝分享

  在此世间,无论是什么样的人——凡夫也好、圣者也好,内心都会有一定的追求,没有追求的人几乎不存在。凡夫所追求和希冀的一般都是得到自我的安乐、去除自我的痛苦,而圣者所追求和希冀的是脱离生死轮回或为救度一切众生出离生死苦海而成就无上菩提。

  所谓求佛,就是祈求佛或菩萨帮助自己实现自己的所求和愿望。例如,一个三宝弟子在生病的时候,会很自然地祈求佛菩萨保佑自己的身体快点恢复健康,即便是那些没有疾病的人也会祈求佛菩萨保佑自己身体健康;一个做生意的人会经常祈求佛菩萨保佑自己生意兴隆;不少学生在考学时,也会祈求佛菩萨保佑自己考一个好成绩;不少汽车司机也习惯于在自己的座位前悬挂一张佛像以保佑自己出入平安;即便是一个在娑婆世界的菩萨,也会经常祈祷佛保佑和加持自己迅速断除自心的一切烦恼并且能够利益更多的众生。总之,“求佛”是在日常生活中很常见的一件事。

  有人问:求佛到底有没有用呢?求佛当然是有用的!为什么这样说呢?因为佛具有圆满的智慧和慈悲。所谓圆满的智慧,就是彻底去除了自心的烦恼障和所知障,证得了如所有智和尽所有智。具有如所有智的缘故,佛彻底通达一切万法的真如本性;具有尽所有智的缘故,佛对世间一切万法的缘起和演变悉知悉见,对一切众生的起心动念悉知悉见。所以,即便十方世界有无量无边的众生同时在向佛祈祷,佛也可以毫不紊乱地对所有众生的祈祷悉知悉见。因此,凡是有人向佛祈祷的,佛没有不知道的。此外,由于佛具有圆满的慈悲心,也即对一切众生具有同体大悲,所以佛对一切向其祈祷的众生一定会尽其所能地给予帮助。佛不可能像世间凡夫那样漠视别人的所求,或者对众生存有爱恶亲疏——也即只帮助那些对自己好的人,而不帮助那些对自己不好的人。

  既然如此,为什么有人求佛,但愿望得不到满足呢?原因是“因缘不具足”的缘故。经书上说:“佛不能度无缘众生”,其意义是说,佛在帮助和度化众生的时候,也不可能违越法尔缘起规律。佛是法界真理的掌握者、驾驭者、相应者,但不是法界真理的创造者或修改者。佛在帮助众生的时候,也是在遵循着法尔缘起规律帮助众生的。譬如,“善有善报,恶有恶报”是法界中一条最基本的法尔缘起规律,作恶的一定要得恶报,作善的一定要得善报,这是任何一尊佛也无法改变的法尔缘起规律。佛在帮助和度化众生的时候,也需要善巧利用这条法尔规律,而不可能凭自己的主观意愿随便修改这条规律。所以,佛在帮助和度化众生“离苦得乐”的时候,主要以各种方法劝化众生断恶行善。假如佛可以随便改变“善有善报,恶有恶报”规律的话,那么就不应当有三恶道,人间的痛苦也不应该存在,因为佛既可以改变“善有善报,恶有恶报”的规律,对一切众生也具有大悲心,所以不管什么人作了什么样的恶,佛应当可以毫不费力地将此人安置于极乐世界。但是,无量无边的众生正在受着痛苦,这正说明佛在帮助众生的时候不可能违越法尔缘起规律。

  《普贤上师言教》中记载了一则有趣的故事,是说一位修行人极其贫穷,于是他便想通过修护法神改变贫穷的状况,结果他真地修成了,并且可以见到护法神,但是仍没有改变贫穷的状况。护法神对他说:“因你往昔无有少分布施的行为,所以我无法给予福报。”一日,他在众多乞丐的行列中得到了一碗稀粥,回来后护法神问他:“今天我给予你福报了,你知道吗?”“我仅仅得到了一碗稀粥,不仅是我,所有的乞丐都得到了,不知道您所赐的福报是什么?”“盛粥时,你的碗里落的一大块油脂便是我赐的福报。”这个故事说明,如果自己往昔无有布施的善行,则即便通过求佛也不能从根本上遣除贫穷。

  佛不能违越法尔缘起规律,不能说明佛不具有帮助众生和度化众生的能力,相反,无量无边的佛陀已经通过遵循和利用法尔缘起规律,度化了无量无边的众生。譬如,一个具有悲心的慈母看到儿子因为往昔的恶业在遭受病苦,慈母虽然不能通过违越因果规律去除儿子的病苦,但却可以利用因果规律去除儿子的疾病和痛苦。例如,慈母可以一方面劝儿子断恶行善,一方面可以多方寻找名医、购置种种药品,来医治儿子的疾病。同样,由于因缘不具足的缘故,佛有时虽然不能立即满足我们的愿望,但是却可以通过种种方便使我们渐渐具备种种成办愿望的条件。

  有一些学佛的人,一方面自己在遭遇种种痛苦和困境的时候不知道祈祷诸佛菩萨的加持和护佑,一方面也看不起其他人祈祷佛菩萨,这是对佛的功德尚未了知的原因。须知,“如一众生未得度,我佛终宵有泪痕”,如果有一个众生还在受苦的话,佛都会竭尽全力地去帮助这些众生离苦得乐。如同一个慈母看到自己的儿子在受苦,即便儿子不去主动请求慈母的帮助,慈母也会尽力帮助,更何况受苦的儿子向母亲发出求救信号呢?所以,作为一个佛弟子,在遭遇痛苦和困境的时候,希望在菩提道上永不退转的时候,不应当舍弃祈祷诸佛菩萨加持和护佑的方便。

  在一般的土地上,可以“春种一粒粟,秋收万颗子”;而佛陀是比一般田地不知要殊胜多少倍的福田,在此福田中即便耕种少许,将来亦必定能够得到无量的安乐!《妙法莲花经》中说:“若人散乱心,入于塔庙中,一称南无佛,皆共成佛道。”是说如果有人以散乱心,以佛塔和佛像等为对境,生起恭敬心,此人将来必定能够离苦得乐、成就无上佛道。

  所以,如果我们能够在日常生活中,时时不忘祈祷诸佛菩萨的护佑,虽然一开始这种祈祷中包含着不少自私自利的成分,但是由于我们所祈祷的对境是具足无量功德的佛陀,因此在佛陀的大悲加持下,我们一定能够很快地离苦得乐。

  摘自《放生心语》(明如居士 著)

 



下载DOC文档     微信分享

请常念南无阿弥陀佛,一切重罪悉解脱!

相关资料12条(站内:明如居士       学佛)(五明学佛网:明如居士       学佛)  

 静波法师:如何学佛 

 圣轮法师:念彼观音力 波浪不能没─ 学佛人的「口德」修养 

 果煜法师:破茧而出 发心学佛 

 果煜法师:禅林风雨 1.修学佛法的几个通则 

 果煜法师:一苇过江 附录:十年学佛出家的心路历程 

 果煜法师:一苇过江 修行篇 放下——学佛参禅的不二途径 

 果煜法师:一苇过江 教理篇 青年学佛次第之我见 

 杨云唐居士:学佛十字路口—择法觉支 

 果煜法师:从指月的比喻,看学佛的旨趣 

 沈家桢居士:学佛缘由 

 沈家桢居士:沈家桢自述学佛经过 

 陈兵教授:论出家学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