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      页

法师开示

佛教故事

幸福人生

在线共修

经咒学习

大宝法王

仁焕法师

净土法门

最近更新

居士文章

佛教仪轨

佛友商讯

电 子 书

净土讲经

大安法师

妙祥法师

印光大师

 

素食护生

佛教问答

世间百态

热点专题

戒杀放生

梦参法师

净界法师

圣严法师

全部资料

佛教知识

法师介绍

佛教寺庙

佛教新闻

戒除邪YIN

慈诚罗珠

寂静法师

昌臻法师

热门文章

积德改命

精进念佛

深信因果

消除业障

学佛感应

益西彭措

达真堪布

济群法师


首页 -->居士文章 -->原创

 明如居士:学佛到底是怎么回事?


   日期:2017/4/18 9:07:00     下载DOC文档         微博、微信、支付宝分享

  如今,越来越多的人开始对佛教产生兴趣。在网络上,人们可以看到,各种佛教网站和论坛如雨后春笋般纷纷出现在人们面前;在新华书店,人们也可以看到各种琳琅满目的佛教书籍,令人有目不暇接之感;在寺院里,旺盛的香火也似乎在向人们暗示着佛教团体的渐渐壮大;在现实生活中,皈依佛门、将学佛作为提升自己人生品位的人也越来越多。然而,无论在学佛和未学佛的人群中,真正明白学佛是怎么一回事的人少而又少!在有些人的心目中,学佛就是烧香拜佛,求佛菩萨保佑自己平平安安、一切顺利;在有些人的心目中,学佛则是跑到庙里,参加各种各样的佛事活动;而在有些人的心目中,学佛则是退休之后打发光阴的方法……。事实上,这些对“学佛是怎么回事”的理解都是片面的。

  学佛到底是怎么一回事呢?实际上,学佛就是用佛陀介绍的方法去除自己内心的“烦恼心念”,这是一个学佛者唯一所要做的事情,也是学佛的唯一目的!佛有一个名号叫“灭敌者”,这里的“敌”就是指“烦恼心念”,什么人如果彻底灭除了内心的烦恼心念,这个人就是佛!在佛教里面,受了“比丘戒”的出家人也称为“比丘”,“比丘”的意思是“杀贼之人”,这里的“贼”就是指自己内心的“烦恼心念”。可见,在佛教里面,出家人就是自己内心“烦恼心念”的“职业杀手”。所以,一个人的所作所为如果不是以灭除自心的“烦恼心念”作为学佛的根本目的和动机,那么这个人就是对佛教义理尚未通达的人,这样的人即便是穿着出家的衣服,或者表面上做着很多佛事,也不是一个真正的学佛之人!

  什么是内心的“烦恼心念”呢?所谓“烦恼心念”,是指我们的“眼耳鼻舌身意”六根对“色声香味触法”六境之后,内心所起的一类会导致自他痛苦的心念。烦恼心念广说有八万四千种之多,略说可以分为两类:一类是六种“根本烦恼”——也即“贪、嗔、痴、慢、疑、不正见”;另一类是依靠这六种根本烦恼而起的二十种“随烦恼”,这些“随烦恼”也可分为三大类:①小随烦恼:忿、恨、覆、恼、嫉悭、诳、谄、害、憍;②中随烦恼:无惭、无愧;③大随烦恼:掉举、昏沉、不信、懈怠、放逸、失念、散乱、不正知。

  为什么要将“烦恼心念”称为“敌人”或“贼人”呢?为什么要将灭除它们作为学佛的根本目的呢?“烦恼心念”也简称为“烦恼”,并且有很多其它名称,如“敌、贼、热恼、随眠、结、缚、缠、盖、漏、取、系、使、瀑流、轭、尘垢、客尘”等等,这些名称都是从“烦恼”的作用和功能来命名的。例如,烦恼心念是我们所感受的一切痛苦的罪魁祸首,所以称其为“敌人”;烦恼心念夺走了我们的安乐,所以称其为“贼人”;烦恼心念使我们陷入种种痛苦之中,所以称其为“烦恼、热恼、漏”;烦恼心念使我们对自己身心和外境的实相一无所知或者形成种种错觉,所以称其为“随眠”;烦恼心念障蔽了我们本具的佛性——也即如来藏的光明,犹如尘垢蒙在明镜之上,所以称其为“盖、尘垢、客尘”等;烦恼使我们深深地系缚于生死轮回的苦海之中,所以被称为“结、缚、缠、系”;烦恼驱使我们不由自主地做出种种导致痛苦的恶行,所以被称为“取、使、瀑流、轭”。

  烦恼既然有这么多的过患,那么如何断除烦恼呢?断除烦恼心念的所有方法可以含摄在佛陀所宣说的“戒、定、慧”无漏三学之中。利用“戒”的方法,可以断除粗大的烦恼心念;利用“定”的方法,可以去除细微的烦恼心念;利用“慧”的方法,可以彻底摧毁烦恼的根源。

  如何使用“戒定慧”断除“贪嗔痴”等烦恼呢?善学“戒定慧”者必须明白,戒定慧是“能断”,贪嗔痴等烦恼是“所断”;戒定慧是工具,断除贪嗔痴等烦恼是目的。所以,要能使用戒定慧来断除贪嗔痴等烦恼,前提条件就是必须真正认识、明白自心的贪嗔痴等烦恼,这是学佛的关键! 如今,不少学佛之人虽然嘴里高唱着“勤修戒定慧”的口号,然而却对自心的贪嗔痴等烦恼不能认知,所以实在是可怜之人。这样的人虽然也知道一些戒定慧的内容,但由于根本不认识自心烦恼体相的缘故,致使戒定慧也成了滋长其内心烦恼的助缘。这样的人,就像不认识靶子的射箭之人,虽然射出了很多箭,却不知道靶子是什么模样、在什么地方,所以无论射出多少箭,都没有任何作用。因此,不认识自心烦恼的学佛人一定是盲修瞎炼之人!

  为了避免盲修瞎炼,我们必须首先化足够多的时间,一边通过闻思经论了解烦恼的体相、生起的原因、所导致的后果等,一边对照经论所言,通过仔细观察内心,认知存在于自心之上的种种烦恼心念。如果不能认知自心所起的烦恼心念,则将永远不可能断除它们,因而永远不可能理解佛法的奥义、感受佛法的珍贵、领受断除烦恼之后的法喜。

  轮回中的众生,从无始以来养成了“只观察外境、不观察内心”的恶习,所以对造成自己痛苦和安乐的真正原因至今仍然一无所知。虽然所有的众生无一例外地在追寻着安乐、回避着痛苦,然而却很少有人明白一切痛苦的近取因是自己内心的烦恼心念,一切安乐的近取因是自己内心的善心念,而外境的名声、地位、财富等,只是安乐或者痛苦的俱有缘(也即助缘)而已。于是他们舍本逐末,虽然将大量的时间和精力放在了筹备“离苦得乐”的助缘之上,但结果却是劳而无功,虽然具有了种种外境的名声、财富等,然而安乐却依然离他们很遥远,痛苦却如身影般时时伴随。

  每一个学佛者须知:庆父不死,鲁难未已;烦恼未灭,痛苦无休!认识自己内心的贪嗔痴等烦恼,观察它们生起的原因、所造成的后果,然后利用戒定慧之利器,将其消灭无余——这是所有学佛人唯一要做的事情!

  摘自《放生心语》(明如居士 著)

 



下载DOC文档     微信分享

请常念南无阿弥陀佛,一切重罪悉解脱!

相关资料12条(站内:明如居士       学佛)(五明学佛网:明如居士       学佛)  

 竺摩法师:佛教与人生 人生学佛的利益 

 圣严法师:学佛群疑 

 大寂尼师:成佛必经之路—圆满布施之道 一、布施入门愿 ( 

 王骧陆居士:王骧陆居士全集 《学佛一得》序 

 王骧陆居士:王骧陆居士全集 初基学佛心要 

 其它法师:我自幼至长因「观音菩萨」慈悲引渡而念佛、学佛, 

 静波法师:如何学佛 

 圣轮法师:念彼观音力 波浪不能没─ 学佛人的「口德」修养 

 果煜法师:破茧而出 发心学佛 

 果煜法师:禅林风雨 1.修学佛法的几个通则 

 果煜法师:一苇过江 附录:十年学佛出家的心路历程 

 果煜法师:一苇过江 修行篇 放下——学佛参禅的不二途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