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      页

法师开示

佛教故事

幸福人生

在线共修

经咒学习

大宝法王

仁焕法师

净土法门

最近更新

居士文章

佛教仪轨

佛友商讯

电 子 书

净土讲经

大安法师

妙祥法师

印光大师

 

素食护生

佛教问答

世间百态

热点专题

戒杀放生

梦参法师

净界法师

圣严法师

全部资料

佛教知识

法师介绍

佛教寺庙

佛教新闻

戒除邪YIN

慈诚罗珠

寂静法师

昌臻法师

热门文章

积德改命

精进念佛

深信因果

消除业障

学佛感应

益西彭措

达真堪布

济群法师


首页 -->法师开示

 万行大和尚:修行中真正的进步是心态的转变


   日期:2017/4/18 14:07:00     下载DOC文档         微博、微信、支付宝分享

  真正的进步是心态的转变

  为什么在打坐的过程中很容易打嗝呢?就是因为身心没有统一、协调,所以气没有沉下去,反弹了上来。这种情况就是因为打坐前没有呼气,胃胀也未往外呼气,打坐结束后也没有往外呼气,时间久了形成习惯,胃部积压了一些虚气,就会打嗝。时间长了会感到非常难受,而且时间久了还会有淤血、淤气憋在那里。有的人平时容易发火、发脾气,也是因为气未沉下去,既然是这样,那就要想办法从嘴巴里把它呼出去。

  今天天气特别冷,大家坐了一会儿,手是否发热了?如果没有发热,说明身心没有放松,气血没有畅通。冬天打坐坐得好的话,会全身感到暖融融的,夏天打坐坐得好,全身会感到清凉。如果气血不畅通,身心不能统一、协调,也静不下来。在座的许多人坐姿不对,这会导致气血不通,只有坐姿端正,气血才能下沉。坐久了背驼,其原因一个是姿势不对,另一个是中气不足。

  为什么大家修行这么久了,而进步这么慢呢?你们可能觉得自己进步很快,在我看来你们进步太慢,甚至没进步。说好听的你们会很高兴,可对你们又有什么好处呢?打坐久了“看到光,听到声音,就是有进步。”这些有声有相的东西会来也会去,有什么用呢?关键是心态的改变,看你的心里承受能力有没有增加。一个人平时的所作所为、言谈举止就是其内心的显现。如果你平时刻意去造做,又能造做多久呢?一不小心就又会流露出你内在的素质。只有通过修炼,内在的改变才是真的。表现出来的才是自然的,而不是刻意的。但一开始又有个故意改变的过程,如果顺其自然是无法改变的。因为人的习性,生生世世积累的太多太多。我们的祖先早已领悟到顺其自然永远没办法改变,只有强迫我们去改变。因此国家产生了法律、宗教产生了戒律。如果“顺其自然”能改变习气,国家就不需要法律,宗教也不需要戒律。如果通过戒律和法律都无法改变,又怎么能指望顺其自然而改变呢?为什么我们到了一个团体会感到这也不习惯,那也不习惯?你们想过没有?这是为什么呢?就是因为团体都有规矩。这些规矩就是防止每个人的习气蔓延的,如果说不习惯,说明你的毛病习气太多。拿我个人来说,住山洞住久了,到丛林里就会感到不习惯。丛林里一切都是统一的,比如吃饭、念经、上殿、坐禅都是统一的。丛林里规定不许串寮,如果你乱串寮房,说你一次两次不听,就会被迁单。僧人听流行歌曲,说你不听,也要迁单……因为我们身上的“刺”太多,所以到团体里你就适应不了。如果我们没有毛病习气,一切能够随众,到哪里都是极乐道场。军队里有一句话:“万众一心”。丛林里也是这样,每天参禅、打坐、诵经,把你的习气磨光了,全身的刺拔完了,到任何地方都能适应。比如每天吃饭之前先要供佛,形成一种习惯,每当吃饭时就会先想到要供佛。当一个人思想意识改变到一心只有佛的时候,其言行举止也就自然和佛相应了。现在的年轻人吃饭不愿供佛,平时也不愿礼佛,认为是心外求法。难道古人没有领悟到?有的人让他拜一尊木佛可以,但不愿拜一位老前辈—在世佛。对着一个老修行礼拜会脸红。为什么?“我执”在作怪。因为老修行是一个活生生的人,看着我会感到不好意思。所以光能对着木佛磕头还不行,更要对老前辈磕头才行。实际上给老前辈磕头,真的不是前辈需要,而是我们自己需要。佛门里把贪、嗔、痴、慢、疑作为根本烦恼,傲慢心是学佛的一大障碍。我过去认为我自己没有傲慢心,实际上也很重。前几天到山东考察一个佛教团体,一个现有资产已达20亿、有3万名职工的农民企业家,他虽然是全国著名企业家,但每天和普通工人一起劳动。他发心很大,想把那儿的山建设成为佛教的第五大名山。也许后人会把它列为五大名山之一。

  学佛,微细的“我执”,若不细心很难观察到它的存在。以前没有感到别人讲我对、错,那是因为说的不激烈,未刺中要害!在那里遇到一位师兄(攀谈中,了解到拜过同一个师父),他说要考验一下我的定力,十几天中专挑我的毛病。每次挑毛病时我都比较平静,但内心还是不习惯。过后我才发现,为什么和他在一起会感到累?是因为他挑我的毛病。我个人渴望改变自己,使自己上升、进步,所以我对他全部敞开,让他挑我的毛病。十天下来。他对我说了一句肯定的话:“心量还可以,能干一番事业,智慧还差得远。”我说:“我根本就没有智慧,为人处事还差得很远”平时觉得自己还过得去,跟一些高素质的人一碰面,就发现自己差得很远、很远。

  一个人一生当中很难把自己完全交给一个人。即使你愿意交给对方,也未必有人能接受你。如果碰到一个人愿意接受你,那真是自己的造化,确实是你的福报。要改变自己,必须把自己完全交给对方。我自己学法的体会是:你交给对方多少,就会得到对方多少。也即是你打开多少,就能往里输入多少。

  看到在座学佛的这么多人,这么久了,一点都没有改变自己,进步太慢。佛门里讲:真正的改变是心态的改变。学佛是为了成佛,不是为了永远拜佛、信佛。必须具有佛的心量,才能具有佛的智慧和佛的悲心。我曾经说过多次,做人要有一个大的心量,况且在座的都想成佛。佛的心量可以包容整个虚空宇宙,所以才有超人的智慧和超人的悲心。就像我计划在闭关中心盖一个千人的大食堂,如果没有如此大的空间,怎么也容纳不下一千人。

  学佛人最大的毛病就是不愿承认自己的不足。因为我们不了解佛的心量,总想拿自己和佛比,就像一个人从来没见过大海,你就无法想象大海的宽广,因为我们的思想把自己的眼光框了起来,自己的境界不够,没有办法想象。只有到了海边,看到了大海,才能彻底改变自己(原来的想象)!因为我们自己不是佛,所以也就无法想象佛的境界,无论怎么猜测、估量都不对。学佛修道这么多年没有进步,就是心量不够。没有彻底打开自己。我们学佛要想有进步,必须要接受别人的指导。你们可以体验一下,当一个人无理指责你的时候,你能对他合掌、鞠躬、弯腰,甚至向他顶礼,几次这样下来,心量会几十倍、几百倍的增长。但是我们很难做到。看到山东的信徒,不能不让人肃然起敬,他是个农民企业家,在全国排前10名,但他从未感到自己了不起。每天和员工一起劳动、坐普通汽车。正体现了古人的一句话:穷时穷得起,富时也富得起。

  为什么做错了事,总会找理由推托?就因为心量太小,不敢承当。实际上只要做事就会有错。不做事情就不会有错。你只要开口说话,就有说错话的时候,只要吃饭就会咬到沙子!你只要把心坦荡荡摆平就行了。不同的是有的人出现错误会承认,所以不会出现第二次、第三次。有的人会一直错下去。

  圣人同样会做错事情,那么我们凡夫就更会做错,没有理由不做错事情。但是要学圣人敢于承担,要学习佛的心态。只有以真实的心态面对事实,才会改变我们,提升自己的境界。

  修行修神通、修定力、修智慧,修到最后是要在红尘中起用,如不能在红尘中起大用,施展不开,又有什么用呢?那才叫“无用”。要修在红尘、悟在红尘、用在红尘。

  生活中我们所遇到的每个人,每件事都是来成就我们的。如果不会用,就会毁灭了你。是你自己的过错呀。成就了你的是他,毁灭你的是你自己。学佛的人应该把一切成就看成是别人给的,一切过错都是自己造成的!要把别人看得都比自己高,才能成就。要发自内心的,有时也会说:“你学得好,比我强。”其实是一种傲慢心。有时能认识到,但没办法改变,因为没有魄力,不敢面对自己。

  现在学佛的人越来越趋向年轻化,争名夺利。为什么要去贪,要去争?在老年人身上出现贪,是正常的。因为年岁大了,时间不多了,去贪、去争,很正常。对年轻人来说有大把的时间,去争、去贪就不正常。为什么不在自己身上下功夫呢?

  佛、菩萨说:“要度尽每个众生。”为什么要这样说呢?因为在因地的时候是这些众生磨练了他,成就了他。所以成了佛、成了菩萨就没有理由不度这些众生。就像我有一天成佛了也会来度你们的。从你们的内心是来求道的,而在我看来是来成就我的。我们应该彼此之间感激对方。人的交往彼此之间是一面镜子,看到别人有贪心,马上警觉自己是否也有这方面的贪心?打坐时要想想自己的缺陷、不足,平时要观察自己的言行。做弟子的要像个弟子,做师父的要像个师父。为什么以为自己做得不错了?因为你不了解应该怎样做师父、怎样做弟子,当你了解了做弟子应像个孝子,做师父应像一位慈父,才知道自己做得不到家。

  佛教里要学戒律,如不学,犯了戒还不知道,戒律是来辅助我们端正自己的形象,成就我们的。如果你处处符合戒律,就不会感觉到戒律的存在。比如杀生的戒律,如果你已经超越了,从不杀生,你也就不会对这条戒律感到有束缚。又如每天吃饭前供佛,开始会感到不习惯,时间久了形成习惯,每当吃时就先想到供佛。为什么我一再强调学佛先学做人,只有把人先做好了,才能成为天人,天人成了,才能成佛。放弃做人要成佛怎么可能?犹如盖楼房,不盖第一层,怎么可能盖第二层、第三层?只能是痴心妄想。

  诸子中有一个故事:有个叫列子的向师父求道,三年师父才看了他一眼,六年才开始给他讲道,九年才和他盘腿共坐。现在的人求道,见到师父就要求皈依、传法,否则我就跪着不起来,很霸道!我当年向空有和尚求道时,吓得有话不敢说,感觉自己内心不清净,不敢求法。他当时讲了一句话让我很感动,他说:“内心不清净,这不怨你,是无始劫来的习气”。因为我们是来自欲界的众生,就会有种种欲望,如不学佛就感觉不到,学佛修道才会感觉到。如果认识到了还不去改变,永远也修不上去。如果说你是一位开悟的佛,又有满身的毛病习气,那你绝对不是佛。

  《高僧传》中有一句话:“你闻到佛时想成佛,当你见到佛时你反而不想做佛了。”当时看了不明白,装模作样地用了这么多年功,才明白。因为经上讲的佛是“头顶放光,口吐莲花”,接触了几位成就了的人才明白,开悟的人看上去是平常的不能再平常了。一瓶不满、半瓶晃荡的人看上去好像很庄严、派头十足。而有修行的人看上去是那么平淡,根本没有什么诱惑力。过去有句话说:大自在、大成就的人反而很少出来度众生。佛成道的时候有两股力量在拉他:魔不让他度众生,天神哀求他度众生。佛也看到众生难度,无始以来的习气根深蒂固,说什么他也不听。就像有的人来到佛的面前不得其解:佛就是这样吗?既不能给我力量,也不能给我震撼。来到魔王面前,他反而感到震撼了。“和尚不做怪,信徒不来拜”,有的人什么都干,信徒反而崇拜得不得了,认为他是解脱了,超越了。一个老和尚什么都不敢干,反被认为是没修行。释迦佛、观音菩萨都是超越了的人,为什么度众生还非常谨慎?“菩萨畏因,众生畏果。”。

  学佛不容易,不在言语中,也不在经典中,而在我们的行为中。只有一个人达到完全无我时,才能把自己完全交给对方。如果真能把身口意交给师父,刹那间你的等级就和师父一样。为什么强调传法时要完全把自己交给师父,才能和师父融为一体?如这一刹那都做不到,都空不掉自己,那你的根基也太差了,无始劫来未种过这个大善因。

 



下载DOC文档     微信分享

请常念南无阿弥陀佛,一切重罪悉解脱!

相关资料12条(站内:万行大和尚       修行)(五明学佛网:万行大和尚       修行)  

 傅味琴居士:出家是悲愍众生求解脱,修行是探索宇宙人生求真 

 傅味琴居士:出家是悲愍众生求解脱,修行是探索宇宙人生求真 

 傅味琴居士:出家是悲愍众生求解脱,修行是探索宇宙人生求真 

 傅味琴居士:出家是悲愍众生求解脱,修行是探索宇宙人生求真 

 傅味琴居士:出家是悲愍众生求解脱,修行是探索宇宙人生求真 

 傅味琴居士:出家是悲愍众生求解脱,修行是探索宇宙人生求真 

 傅味琴居士:出家是悲愍众生求解脱,修行是探索宇宙人生求真 

 傅味琴居士:出家是悲愍众生求解脱,修行是探索宇宙人生求真 

 傅味琴居士:出家是悲愍众生求解脱,修行是探索宇宙人生求真 

 傅味琴居士:在家修行怎么用功 

 傅味琴居士:修行要明理 

 傅味琴居士:不改变习气,修行修不起来,证果证道就渺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