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      页

法师开示

佛教故事

幸福人生

在线共修

经咒学习

大宝法王

仁焕法师

净土法门

最近更新

居士文章

佛教仪轨

佛友商讯

电 子 书

净土讲经

大安法师

妙祥法师

印光大师

 

素食护生

佛教问答

世间百态

热点专题

戒杀放生

梦参法师

净界法师

圣严法师

全部资料

佛教知识

法师介绍

佛教寺庙

佛教新闻

戒除邪YIN

慈诚罗珠

寂静法师

昌臻法师

热门文章

积德改命

精进念佛

深信因果

消除业障

学佛感应

益西彭措

达真堪布

济群法师


首页 -->法师开示

 索达吉堪布:无从选择 :关于爱心工程的一席对话


   日期:2011/1/21 21:51:00     下载DOC文档         微博、微信、支付宝分享

一抹朝霞透过窗帘的缝隙,洒进了我的小木屋。 

我像往常一样关掉电灯开关,拉开窗帘,以最大的热情来迎接霞光的照耀。很快,屋子里便是朝日盈盈、嫣红暖暖了。我长长地吸了一口气,希望能借这缕清新的空气,驱走连日来的疲倦与疼痛。 

忽然,我发现在院子的角落里,蹲着一个身穿运动外套的中年男子。他显然早就在盯着我了。看到我在注意他,他连忙躬身作揖:

“堪布,早上好!”

“你是新来的吗?找我有事吗?” 

“我是您没有见过面的弟子,出于对您的敬仰和思念,我千里迢迢地来到学院。因为假期很短,昨天晚上刚到学院,明天一早就必须离开,时间很紧,所以只有冒昧造访了。”

“你来了多久?为什么不敲门?”

“大概有一个多钟头吧!看着您的灯光亮着,我知道您在忙,所以不敢打搅,就在这里一直等着。我想,等您的工作告一段落以后,我自然会有机缘向您请安、讨教的。” 

虽然大经堂的基建出了很多问题,等着我去处理;智悲学校的校长也准备过一会儿和我商量下学年的教学安排;弘法部也有一大堆琐碎事情亟待解决;另外还有今天的翻译、备课、念诵等等,但想到他路途的艰辛和遥远,我实在不忍心拒绝,只有回答说: 

“我的时间不多,如果你有什么问题,能否直截了当地提出来?我也就简明扼要地给你回答。” 

“当然可以!堪布,我学佛时间不长,只有两三年,但我很幸运,从一开始,就由朋友推荐知道了您。通过您的译文和著作,我学到了很多很多。可以说,我主要的见解都来自于您的教诲。是您让我懂得了出离心和菩提心的重要性,让我对上师三宝生起了坚定的信心。不过,我对您的一些做法有些不解,能否请教一二?”

“哪些做法呢?”

“您在著作中一直强调,利益众生最究竟的方法,是让众生获得佛果。可是,最近一两年以来,您似乎特别热衷于爱心工程、智悲基金等等。在我看来,这些都只能算是暂时的利益,并没有太大的价值,为什么您还乐此不疲呢?” 

他的一席话,深深地触动了我的神经。也许,在做出这些选择的时候,我把更多的关注点,放在了被救助的人身上,而轻视了其他人的想法。但一切都是因缘注定,一切都是命运的捉弄,我只是一个被命运的导演安排的一个小角色,是被种种境遇逼上梁山的,作为接受过大乘教育的佛弟子,我无从选择,只能这样走下去。 

自从二十多年前出家为僧之后,我就选择了一种远离尘嚣的生活。虽然接触了一些人,巡游了一些地方,但始终都没有离开闻思修行、弘扬佛法的象牙塔,一直在忙碌而充实的日子中畅享法喜的甘露,对周围人的生活现状不是特别注意,直到三年前的一个夏天——

那天,是罗科玛部落一年一度的供护法节。每年这个时候,也是当地人一年中最重要的节日之一。每户牧民都会全家出动,身著最漂亮的盛装,带着最丰盛的食品,到草原上扎帐篷耍坝子。 

我也放下一切杂务,翻山越岭、马不停蹄地赶往现场。

天空湛蓝深邃,草原碧绿辽阔,鲜花五彩缤纷,小河叮咚欢唱。 

当我坐车抵达的时候,举行仪式的坝子上早已是人山人海,护法彩旗飘飘,供奉桑烟袅袅,帐篷星星点点,欢声笑语连连…… 

仪式结束后,我也随着人流信步四处游逛。忽然,一群小孩子的吵闹声吸引了我的注意。我循声走进帐篷,一群小孩子大概正在偷吃食物,看到我们进去,吓得目瞪口呆,几个孩子的腮帮子都撑得鼓鼓的,手里还拿着半根藏式油条。看到他们的滑稽与惊慌,我不由得哈哈大笑:

“这里的大人呢?”

“都出去了,要不要去叫他们回来?”

“不用了。” 

他们显然认识我,所以一开始显得有点拘谨。但孩子毕竟是孩子,很快,他们就和我们熟识起来,开始不停地看看摸摸、捣鼓捣鼓我们一行人随身携带的照相机、摄像机等设备。 

“你们都几岁了?上学了吗?”

孩子们一一报出自己的年龄——从七八岁到十几岁都有。但我遗憾地发现,所有的孩子都没有上学。

“你们平时在家里做什么?”

“放牛!”“放羊!”“带妹妹!”“和小朋友玩!”……他们开始天真地掰着手指头,唧唧喳喳地向我们数落着他们的“工作”。 

他们的回答使我感触良多:在如今高科技、高信息化的时代,很多城市里的孩子们已是唐诗宋词倒背如流,英语电脑运用自如了,想不到这些孩子却连基本的字母都不认识,所谓的建设家乡、报效社会又从何谈起呢?可以想象一下我自己,如果没有当初的启蒙教育,我的人生经历可能会因此而重写。很多人生道路都是因为起点一个小小的角度转换,就会形成终点的巨大反差。而这个角度的转换,却是需要因缘的。我暗暗下定决心,但愿能为改造这些孩子的命运创造一些因缘。 

从此以后,帐篷里的发愿成了我挥之不去的情结。 

为了无数个儿童的未来,我首先走访了自己的母校——下罗科玛小学。发现这所曾经培养过我的学校早已没有了往日的辉煌——教室破旧不堪,教师资源短缺,学生寥寥无几……六年级仅有两个学生,而五年级也只有四个学生,和我原来读书时每个班至少几十人的局面形成了鲜明的对比。由于人气严重不足,整个学校显得冷冷清清,再也没有往日上课时的书声朗朗,也没有下课时的人声鼎沸了。 

在询问了该校校长与教师后,我才知道:由于牧区儿童的住家比较分散,有关部门的经费又十分有限,小学的设点不可能达到可以走读那么普及,现有学校的住宿条件也十分局促,无法满足所有学龄儿童的需求。所以,一些住家较为边远的孩子们就只有失学了。 

之后,我又调查了周围方圆几十里的几所小学,发现情况都大体相同。 

带着一种使命感,我又与县政府与县文教部门的相关领导交换了意见。在得知我的意图后,他们给我的答复是:如果有人愿意承担学校的基建,他们愿意尽最大努力解决师资配备和部分学杂费的问题。 

在没有经过太多思考的前提下,我就当即决定,先从上、下罗科玛两所学校的改造扩建做起。 

令我大松一口气的是,当我把自己的决定告诉给一位富有爱心的居士时,他毫不犹豫地向我保证,为了这些孩子的将来,他愿意承担这次扩建改造的大部分资金;当我向各位道友发出爱心倡议后,也得到了诸位佛友的热烈响应。 

第一步的资金缺口已经解决,两所学校的基建也紧锣密鼓地拉开了帷幕。几个月后的金秋,500多名儿童走进了宽敞的新教室,住进了整洁的宿舍楼。 

但我知道,还有很多边远地区的孩子仍然不能如愿以偿地走进学校。为了当初帐篷里的誓愿,我无法停止我的脚步,倾力倾囊地为失学儿童建立一所又一所的学校,将是我毕生不可推卸的任务。 

爱心工程启动后,我的身边时常会发生一些让我无法拒绝的事情,使我像一个被皮鞭不断抽动的陀螺一般,不得不无休止地转动下去。

一天,在一个老乡的带领下,一个大约十八九岁的年轻人走进了我的屋子。 

据老乡介绍,他是当地有口皆碑的品学兼优的好学生,但因为众多的弟妹、多病的母亲,家里的生活一直处于贫困线以下。父亲为了整个家的生计,常年在外挖虫草、打零工,曾经坚实挺拔的脊梁早已蜷缩弯曲,但尽管如此,却只能满足一家老小勉强糊口的需要。 

从读书的第一天开始,他就尽量不向家里要一分钱,每年都获得全校最高的奖学金,每个假期都在辛辛苦苦地打零工,直到高中毕业。在本届高考中,他以本州较为优异的成绩成为了全村第一个大学生。但是,在收到录取通知书的同时,他和父亲的眉头却锁得更紧了——高昂的学费和交通费,对这个贫困的家庭来说,无异于雪上加霜。 

所有可以变现的家当都处理完了,他也卖命地做了很长一段时间的苦力,但到手的费用却是杯水车薪。看到十几年来积攒的梦想即将破灭,理想的幼苗即将遭到无情地抽打,他和父亲不由得心急如焚。 

绝望之余,两父子终于在一位乡亲的指点下,抱着试一试的想法来到学院,并向我伸出了求援之手。 

眼前的小伙子穿着洗得发白的蓝色衣服,蹬着一双破旧的运动鞋,眼里透出一股坚毅与自卑交织的复杂眼神,活脱脱就是当年读师范的我的一个翻版。 

尽管当年家里很穷,但因为自己读的是师范学校,不需要为学费和饮食发愁,所以没有太多的压力。虽然没有像样的衣服,更没有闲钱去买零食和文具,只有靠一些好心同学的周济,但我也一直能保持一份尊严。不过,在即将毕业时,自己毅然选择了削发出家,学校当即提出巨额赔偿,自己不也同样面临着各种窘困?也同样等待着别人的扶持吗? 

毋庸置疑!帮他延续这个希望,让他满怀自信地走完今后的人生之路,我责无旁贷! 

我安慰他:物质的贫困是暂时的,若能达到精神上的富有,穷人的生活一样可以过得回味悠长。心是无边的宇宙,可以盛纳整个世界,不要被自己的痛苦障蔽了视野,应该多去关照他人。即使一文不名的人,也有帮助他人的能力。好好读书!当你能量足够强大的时候,更不要忘了身边需要帮助的人。 

听了我的一席话,小伙子连连称诺,清澈的黑色瞳孔中闪烁出灼人的光芒,他双手颤抖地接过厚厚一叠钱,两颊顿时绯红如血。我在心里祈祷着:但愿二十年、三十年以后,他仍然能保持这份纯朴。 

山上的野草青了又黄,严寒的隆冬也在不知不觉当中来临了。纷纷扬扬的大雪一连下了好几天,很多人都僵缩在屋里,尽量回避着室外的狂风暴雪。 

因为公务缠身,我不能选择逃避,而必须出门去应对这场无情的冰冻。

刚走出院子,就看到三个黑色的身影正朝我的方向踽踽而来。 

等走近一看,原来是一个中年女人带着一个十几岁的男孩和一个三四岁的小女孩。一看到我,女人仿佛看到救星般地连忙询问:“请问堪布索达吉的家怎么走?” 

“你们找他有事吗?” 

我一边问,一边细细地打量面前的三个人。他们都穿着破旧而单薄的袍子,大片的雪花正毫无顾忌地飘落在他们光光的脖颈里、凌乱的头发上,他们没有任何多余的可以御寒的衣物,也没有任何可以避雪的雨具,而他们正是投奔我而来的,尽管有很多事等着我去处理,但我又怎能对他们置之不理呢? 

没有太多的犹豫,我把他们请到了家里,打开电暖气为他们暖暖身子,又给他们拿出了糌粑、酥油和热茶。 

我的热情很快让他们消除了羞涩和顾虑,女人一边狼吞虎咽地吃着糌粑,一边时而急促、时而间断地向我讲了一大堆零零碎碎的片断,整理起来,就是这样一段感人的故事: 

她本来是村子里数一数二的漂亮姑娘。在她年轻的时候,成群的小伙子整天跟在后面挑逗示爱,但她却爱上了其貌不扬的孩子父亲。 

结婚之后,二人夫唱妇随、相敬如宾。夫妻先后生下一儿一女,生活过得有滋有味。乡邻关系也处得亲如家人。 

听着她的叙述,我的眼前也展现出了一副其乐融融的场景。 

无常总是在人们的不经意之间不速而至,很快,天塌地陷的变故光临了这个看似平静的家庭。 

一年前,她得了肺结核。医生的诊断书刚一下来,人性也在自私的沼泽地中开始沉陷。狠心的丈夫因为担心被传染,更不愿承担起既要为老婆治病,又要抚养两个孩子的责任,趁着母子不备,偷偷地溜走了。平时往来密切的亲友也一下子都躲开了,其他乡亲更是避之唯恐不及,麻木和冷漠硬生生地扑向了母子三人。他们四处讨借、八方求援,遭受了无数的白眼和冷遇,结果连从家乡到马尔康的路费都无法凑齐。 

带着强烈的生存欲望,母亲背着年仅4岁的女儿,拉着12岁的儿子,一路搭便车、抄近道,风尘仆仆地赶到了马尔康。 

可怜的小男孩虽然年龄不大,却过早地尝到了生活的艰辛,领略了现实的残酷。为了给妈妈筹到一点医疗费,他带着妹妹沿街乞讨,白天吃着别人的残羹剩饭,夜晚睡在马路街沿冰凉的水泥地上。一个好心的客店老板在得知母子的遭遇后,动了恻隐之情,免费让他们在客店留宿。但乞讨来的这些由一毛、五毛的零钞凑成的数目,却远远抵不上对他们来说简直是天文数字的医疗费用。 

虽然医院的医生们也很同情这三母子,但医院毕竟不是慈善机构,不可能长期为他的母亲提供免费治疗,三母子最终还是在满怀歉疚的目光中被扫地出门了。 

眼看生存的希望在一点点萎缩,三母子的整个世界也即将随之坍塌。正当走投无路之际,一个路人把他们带到了学院,并为他们指了前往我家的路。 

不等叙述完毕,女人早已哭成了泪人。小男孩不断地用黑糊糊的手擦去妈妈脸上的泪水,并不停地向我磕头,希望通过自己的努力,能换来与妈妈的长相伴随。 

有谁能在听到这些情节、看到这些场景后,可以毫不为之动容呢?我想,即使再冷血的人,也会为此而潸然泪下的。无论如何,面对这种对境,任何一个大乘佛子都没有权力坐视不顾、置若罔闻,我们必须为这些贫苦的人们撑起一片世界!不能因为穷,就让年幼的孩子失去拥有妈妈的资格,承担离开妈妈的痛苦啊! 

在看到有生以来第一次有这么多钱放在面前的时候,三母子惊喜得目瞪口呆,他们似乎担心我会改变主意,急急忙忙地夺门而出。 

两年以来,因为接触了太多需要帮助的人,看到了一幕幕叩击心扉的场景,我实在无法做到视而不见、充耳不闻。本来,随着年龄的增加,心境应该由喧嚣归于平静。别的修行人都在韬光养晦,感受繁华落尽的朴素与淡然,而我却选择了一条与之截然相反的入世之路。可能因为不合天理的缘故,所以注定会走得艰难。 

不过,尽管我如此不识时务,却有那么多的人在默默地予以支持——有的居士放弃了在大城市住别墅、开洋车的优越生活,自愿到基建现场监工,住的是临时工棚,吃的是粗粝便餐;有的出家人牺牲了在学院闻思修行的机会,在工地身兼数职——既是监工、管理员,也是采购、炊事员,几个人撑起了教学楼、宿舍楼等庞大工程的管理;一些人起早贪黑,整日忙着学生的头疼脑热、衣食住行;老师们也在与其他学校工薪相同的情况下,呕心沥血、孜孜不倦,付出了更多的心血;各大城市的道友们也热心操持着学校的后勤保障——从被褥到拖鞋,从电视机到洗衣机,不仅让学生们在开学的时候有整洁的新衣服、新鞋子,过“六一”的时候有琳琅满目的食品、礼物,更让学生们更多地了解到外面的世界,也让老师们减轻了教学之外的体力与心力的负担;下罗科玛的部分教师针对学生成绩无法提高的现状,毫不吝啬自己的休息时间,主动提出将学生全部改为寄宿,每天加早读和晚课的建议……另一些人也从不解到理解、从怀疑到信任,最后成为坚定的拥趸。正是一群群无私、善良之人的帮助与关怀,才促成了一件件爱心事业的圆满。 

作为在其中牵线搭桥的人,我十分清楚,大多数帮助他人的人与接受帮助的人素未谋面,甚至在世界的某个角落擦肩而过的机会都没有,但爱的力量却可以穿越心灵、穿越时空,让需要帮助的人实实在在地感受到一份来自他人的温暖。 

按常理,我应该代表这些受助人向爱心人士们表示一份真诚的谢意,但大恩不言谢,感谢的语言说得再多,也会显得苍白无力,只有实际行动的回报,才是真正的谢恩。 

当然,我也清楚,本来人的发心就不是恒久的,人的冲动往往也是有限的,再加上今年以来CPI指数持续居高不下,股市的暴跌,地震的余波,经济滑坡的冲击,以及其他各种因素,想在短时期内实现一个个目标,肯定是不现实的。 

在发愿致力于慈善事业之初,我就料到会有各种困难和负面影响:尽管我从未让每一笔经手的资金在手里停留,总是及时地交给了相关的管理人员;尽管我从未经手每一笔资金的使用,都是由专人负责监管;不但没有吞侵一分一毫,甚至包括别人给我的大部分供养,也都投入到慈善事业当中了,但别人的不理解、误解甚至攻击却是在所难免的,比如认为我在以此为借口趁机敛财,或者是在贪图个人的名声等等。但想到那一双双殷殷期盼的眼睛,我就无法停息下来,我暗中鼓励自己:只要有可怜而无助的人向我发出求救的信号,只要各种因缘具足,我将尽己所能地为他们提供帮助,直到因缘终结、山穷水尽。 

没想到我一口气讲了那么多,还没听完我的叙述,面前这个唯一的听众早已眼圈发红、唏嘘不止,他深有感触地说道:“记得有个故事里讲了一个穷人的经历:他一直为自己没有一双像样的鞋子而自卑、愤懑,直到有一天,他看到一个没有双脚的残疾人,他才意识到自己的幸福——对方居然连可以穿鞋的脚都没有! 

我就是那个忿忿不平的穷人!每当看到别的朋友开宝马、住别墅,想到自己还在为一套房的分期付款而忙碌奔波的时候,我已经忘了还有那么多挣扎在生活边缘的人们,更忘了自己也可以给他们提供一份力所能及的帮助!人就是这样,总是喜欢扩大自己的痛苦,而忽略别人的绝望。您的一番表白让我读懂了,作为一个大乘修行人,究竟应该如何抉择!” 

夏日的原野上传来青草的芬芳,虽然冬天在暗中伺机等待,迎接这些青草的,将是发黄与干枯的命运,但在可怕的萧条和枯萎中,却酝酿着勃勃生机。当下一个春天来临的时候,山野的草木必定会按时返青。春夏秋冬的演变,黑夜白昼的更替,这是大自然的规律,是任何力量也无法阻挡的! 

我相信,即使有一天我没有能力再支撑这一份事业,但这根爱心的接力棒还会一直传递下去。我相信,只要有爱,贫瘠的土地也能盛开鲜花;只要有爱,荒凉的沙漠也会化为绿洲! 

这就是菩提心的力量!  

土鼠年六月初四

索达吉自勉而书

 



下载DOC文档     微信分享

请常念南无阿弥陀佛,一切重罪悉解脱!

相关资料12条(站内:索达吉堪布       无从选择)(五明学佛网:索达吉堪布       无从选择)  

 索达吉堪布:济公的另二句话:世人若学我,如同进魔道 

 索达吉堪布:临终注意事项与丧事办理之细节 

 索达吉堪布:爱箭的痛苦 

 索达吉堪布:对学密女众​的忠告 

 索达吉堪布:邪YIN的可怕果报 

 索达吉堪布:所有不幸都是自己所致,而不能怨天尤人 

 索达吉堪布:如何善巧地跟人谈话? 

 索达吉堪布:当观少女身背后,臭气显露九孔门 

 索达吉堪布:什么样的人加持力特别大? 

 索达吉堪布:吸烟饮酒的可怕果报 

 索达吉堪布:很多人为亡人做的事情,远远不够 

 索达吉堪布:什么东西最可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