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      页

法师开示

佛教故事

幸福人生

在线共修

经咒学习

大宝法王

仁焕法师

净土法门

最近更新

居士文章

佛教仪轨

佛友商讯

电 子 书

净土讲经

大安法师

妙祥法师

印光大师

 

素食护生

佛教问答

世间百态

热点专题

戒杀放生

梦参法师

净界法师

圣严法师

全部资料

佛教知识

法师介绍

佛教寺庙

佛教新闻

戒除邪YIN

慈诚罗珠

寂静法师

昌臻法师

热门文章

积德改命

精进念佛

深信因果

消除业障

学佛感应

益西彭措

达真堪布

济群法师


首页 -->居士文章 -->转载

 保养菩提心的教诲


   日期:2017/4/24 12:28:00     下载DOC文档         微博、微信、支付宝分享

  保养菩提心的教诲

  作者:生根活佛

  愿菩提心就像如意宝,当我们获得了如意宝不能完事大吉,还要细心保管和爱护。菩提心也一样,一旦你获得了菩提心,就要不断地保护、爱护、保养、进展和发扬。那么,我们如何去保养菩提心呢?这是一个非常关键的问题。如果我们的菩提心不加以维护,照样还会丢失。保养菩提心的最佳方法就是修炼四无量心,同时还要调整自己的心态,发扬菩提心以及进行菩提心的教诲。有这样一句俗话:“赚钱容易守钱难,打江山容易坐江山难。养儿容易育儿难。”用这些俗语来形容菩提心最为恰当,那就是得菩提心容易养菩提心难。

  如果得到了菩提心,就得到了解脱和成佛的种子。譬如,我们得到一粒名贵花的种子,光有种子是不够的,还要把种子埋进土壤,然后给予充足的阳光、水分、肥料以及除草等,要不断地去维护它、爱护它,才能使种子生根发芽到开花。这个过程是漫长的,没有耐心的人管理一段时间

  后,看不到种子发芽就放弃了,所以,再好的种子也是浪费。

  保养菩提心的过程也一样漫长,维护和滋养它需要的是四无量心:慈、悲、喜、舍。为什么叫无量心呢?因为,这四种心的能量无穷无尽、无边无界,所以佛陀称其为无量。四无量心的能量与功德不可思议,所以古圣先贤们称其为"菩提四无量法”。我们在任何时候都不能放弃四无量

  心,有了四无量心的存在,我们的菩提心就能生根发芽、开花结果。下面我用四无量心的方式来讲一下菩提心。

  菩提心永远都离不开慈无量心和悲无量心。慈悲是看到别人的痛苦、不幸和坎坷时,希望他们从愚痴、痛苦以及痛苦的根源中解脱出来,希望他们得到快乐以及快乐的因。这就好比一位母亲,当看到自己的儿女误入歧途时,发自内心地让他们明白自己错在什么地方,认识到错误的根源及后果,并期盼儿女痛改前非,永不再犯,而不是痛恨和花钱去挽救他们。试想当母亲看到自己的孩子,终于从歧途中勇敢地站起来,并获得了新生,是多么开心和喜悦啊!在开心的同时,她还会祈祷孩子永远离开恶友及是非,亲近圣人与善友,早日成为身心合一、淡泊名利、宁静致远的和善之人。

  在修炼四无量心之前,我们首先要知道自己的缺点和不足,然后千方百计地去改正。改正的过程虽然会让你感到很不自在,甚至有些痛苦,但你必须如此,不经一番寒彻骨,焉得梅花扑鼻香?明白了这个道理,就没有什么做不到的。我们凡夫有一个通病,那就是看别人缺点容易,看自己缺点难。有人会说我的眼睛长在外面,看别人一清二楚。我们要利用眼睛看别人的功能,把所有的众生当成一面镜子。比如,当你看到别人的扣子没有系好,就要低头检查一下自己的衣服是不是整齐;当你看到别人脸上粘了饭渣,就要擦拭一下自己的脸是否干净;当你看到别人犯错被抓进监狱,就要从内心检查自己,有则改之无则加勉;当你看到别人通过努力,得到了奖赏与荣誉,自己一定要把对方设为努力奋斗的目标,去实现甚至去超越。只有通过照镜子,我们才可以看清自己的缺陷与不足,知道了这些,我们再也不会觉得迷茫和无所适从。

  大家不妨静心细想,在有限的时间里,我们的身心是选择快乐还是选择痛苦呢?这点非常关键,我们可以通过冥想,会从中悟出很多道理,从而建立正确的人生观。身为凡夫我们有一个很大的缺点,就是当看到别人痛苦的时候,自己也跟着伤心;看到别人不足和缺陷的时候,自己内心会生气烦躁或痛苦。其实这些行为都谈不上慈悲。比如,一个孩子掉到河里,父母只会在河边大哭大叫,喊天喊地,求人来救助,自己不想办法去救,这是很愚痴的,假如在发出呼救的同时,自己想尽一切办法去救度,这才是真正的慈悲心。

  当我们对别人的痛苦非常重视的时候,就会发自内心地去接受他们的缺点和不足,也自然而然地愿意帮助他们解决问题,以实际行动引导他们走出痛苦,此时你的内心自然会产生慈悲,再也不会因为别人的不理解、不知足,而产生愤怒或不公平的心态。也就是说,我们的情绪再也不会被外界所干扰。我们的菩提心不能仅仅停留在口号上,还要有菩萨那样纯洁、慈悲的行动,真心实意去接受一切众生的缺点和不足,并想尽一切办法把众生从痛苦和烦恼之中解脱出来。要想建立惊天地、泣鬼神的伟大功绩,必须具备大乘佛法所提倡的至高菩提心境界。只有这样我们才有资格做菩萨的学生。

  曾经有这样一则故事在一个不大的村庄里,有个非常知名的诊所,诊所里每天人来人往,到此看病的人络绎不绝。这件事引起了当地酋长的注意,他想知道为什么这家诊所门庭若市,而其他诊所却冷冷清清。于是,他乔装成一名病人去这家诊所看病。诊所里有五位医生,酋长走到年龄最大的医生面前,医生仔细地看了一遍,说出一大堆病情,同时很同情他的处境。酋长心想:“虽然这位医生心地善良,但同情解决不了疾病的问题啊。”在酋长的要求下,又换了一位稍微年轻一点的医生。他仔细地看了一遍,对酋长细心讲了如何消除疾病的方法。酋长心想:“这位医生倒有慈悲心肠,但还是解决不了我的病啊。”酋长再次要求中年医生帮他看病,医生同样看了一遍,就说了如何保养身体和治疗的方法,如何才能让身体健康等方面的知识。酋长心想:“这位医生是个仁慈之人,但治好身病不能代表治好心病,还是解决不了我的问题。”

  酋长要求换稍微年龄小一点的医生帮他看病、那个医生同样看了一遍,就说了如何调理身体,如何让身心轻松和放松的方法,也说了一些让病人高兴的话,酋长认识到这位医生是个有喜悦以及安乐心的人,但治好身体的疾病和心里的病,不能代表身心相合。酋长最后要求年龄最小的医生帮他看病,小医生只看了一眼,就说:“你没有什么大的毛病,只是身心有点不平衡。放下对亲疏的贪欲和嗔恨,放下喜怒之事。要想得到健康的身体,你就要放下疾病的根源,有舍才有得,放下心里的疾病,身体自然就健康了。”酋长一听,这位最小医生是最高境界的神医,最后酋长就将那五位医生封为五大仁爱神医。

  我们发四无量心也一样,看到别人痛苦同情它们、可怜他们,不能解决任何问题,那不是慈悲心。我们必须发自内心渴望他们从痛苦中得到解救,这是悲无量心;我们还要用行动去关照他人、爱戴他人、帮助他人,希望他人获得真正快乐,这是慈无量心;当看到众生终于从痛苦中获得解脱,我们发自内心地为他们喜悦,这是喜无量心;最后放下自他、取舍、优劣、爱憎、贫富等,一切平等地发心,就是舍无量心。

  无论你是修大乘显宗还是密乘,都不能缺乏四无量心,度人度己也不能缺少四无量心,哪怕是一只小小的动物,都要用四无量心去对待它们,才能真正救度它们。只有通过不同的方式,直接或间接地去发四无量心,我们的菩提心才能永远不断增长。

 



下载DOC文档     微信分享

请常念南无阿弥陀佛,一切重罪悉解脱!

相关资料12条(站内:菩提心       教诲)(五明学佛网:菩提心       教诲)  

 吴润江上师:发菩提心义诀 

 贺继墉居士:三主要道甚深引导笔记·开妙道门 二.正宗分  

 贺继墉居士:三主要道甚深引导笔记·开妙道门 二.正宗分  

 贺继墉居士:三主要道甚深引导笔记·开妙道门 二.正宗分  

 大寂尼师:《佛说阿弥陀经》重点介绍 1.如何读诵阿弥陀经 

 自立法师:佛说四十二章经讲记 第三十九章 教诲无差 

 傅味琴居士:发菩提心,女转男身(30~39) 

 傅味琴居士:发菩提心,女转男身(20~29) 

 傅味琴居士:发菩提心,女转男身(10~19) 

 傅味琴居士:发菩提心,女转男身(1~9) 

 傅味琴居士:不退菩提心为解救众生倒悬之苦 

 傅味琴居士:学习释迦佛,祈请善知识为胜为导,不退菩提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