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      页

法师开示

佛教故事

幸福人生

在线共修

经咒学习

大宝法王

仁焕法师

净土法门

最近更新

居士文章

佛教仪轨

佛友商讯

电 子 书

净土讲经

大安法师

妙祥法师

印光大师

 

素食护生

佛教问答

世间百态

热点专题

戒杀放生

梦参法师

净界法师

圣严法师

全部资料

佛教知识

法师介绍

佛教寺庙

佛教新闻

戒除邪YIN

慈诚罗珠

寂静法师

昌臻法师

热门文章

积德改命

精进念佛

深信因果

消除业障

学佛感应

益西彭措

达真堪布

济群法师


首页 -->居士文章 -->转载

 明如居士:为什么善有善报、恶有恶报?


   日期:2017/4/28 8:52:00     下载DOC文档         微博、微信、支付宝分享

  “善有善报、恶有恶报”的因果定律是大觉世尊释迦牟尼佛昭示人们的一个真理。所谓真理,就是不管你相信还是不相信,有没有认识到,承认不承认,事物实际上都在按照真理所揭示的法则在运作着。

  然而,许多三宝弟子,对“善有善报、恶有恶报”的因果定律却似信非信、将信将疑,加上社会上一些看起来聪明、实际上愚昧无知的人士不断宣扬“行善吃亏,作恶占便宜”、“人善被人欺,马善被人骑”、“好人不长寿,祸害活千年”等诸如此类的邪见,使得很多佛弟子对“善有善报、恶有恶报”这个佛法的核心内容几乎处于忘却的状态。因此,在行善的时候犹豫不决,在断恶的时候软弱无力,在作恶的时候心存侥幸。所以,有必要对因果报应的道理进行仔细的观察和思维。虽然我们不具备佛菩萨现量观察三世因果的神通和智慧,但也可以从很多层面对因果进行观察和思维,从而对因果报应生起确信。

  首先,可以根据“当下因果”的成立推知“未来因果”的成立。所谓“当下因果”就是在当下短暂的时间内就可以观察到的因果,所谓“未来因果”就是当下所作的因要等到未来才能观察到结果的因果。例如,如果我们的心对人对事以及逆境等有一个平和、安详、慈悲的善心,我们的心当下就是平和、安详的——这就是“当下因果”,也即心当下造作“平和、安详、慈悲”,当下就得到“平和、安详”;如果我们的心对逆境不包容,这个“不包容”的恶心也会立即产生一个可以观察得到的结果——就是内心感到很痛苦。这样的例子很多,每个人都可以反复地观察。总之,如果我们的心对外境产生诸如嗔心、嫉妒等恶心时,当下就会在内心产生一个结果——痛苦;反之,内心没有五毒,而是慈悲、包容、安详等善心,内心当下自然就会感到安乐。如果一个人的思维是正常的,就会承认“平和”、“安详”等是善报,而“不平和”、“不安详”、“痛苦”等是恶报。由此可见,“当下因果”确实遵循着“善有善报、恶有恶报”的法则。既然如此,虽然我们目前不具备观察“未来因果”的能力,但根据“当下因果”所遵循的规律,就可以有比较可靠的理由相信“未来因果”也遵循“善有善报、恶有恶报”的法则。

  事实上,如果一个人能时刻牢记凭自己的观察力就可以观察到的“当下因果”,就会时时刻刻将当下的恶心去除,使得当下的心努力保持在善的一面。如果是这样,则将来的善果仍将不求自得。因为,我们只有通过一个一个的“当下”,才能到达“未来”。

  其次,从“性格决定命运”这一事实可以推知“善有善报、恶有恶报”因果律的正确。事实上,一个人的命运基本上由其性格所决定。有一首哲理诗这样写到:“把信念播种下去得到行为,把行为播种下去得到习惯,把习惯播种下去得到性格,把性格播种下去得到命运。”由此可见,善恶的信念导致了善恶的行为,善恶的行为导致了善恶的习惯,善恶的习惯导致了善恶的性格,善恶的性格导致了不同的苦乐命运。很显然,一个善良、聪明能干、勤勉、乐于助人的人,自然到处受到欢迎,自己的内心也将充满喜悦、慈悲和自信,这些优秀的“善”的品质必定会给此人带来成功和安乐;而一个邪恶、愚痴、懒惰、自私的人,将到处受到人的厌恶,自己的内心也是充满痛苦、自私和不安,这些“恶”的禀性将带给此人无尽的痛苦和灾难。所以,从“性格决定命运”的事实就可以看出“善有善报、恶有恶报”的因果律一定是成立的。

  第三,从很多因果报应的实例中可以了知“善有善报、恶有恶报”规律的正确性。在此世间,存在许多我们可以观察到的“善有善报、恶有恶报”的具体实例,我们应当仔细观察、思维,并对因果报应的道理生起信解。例如,某某贪官因为东窗事发,结果锒铛入狱,这就是偷盗的恶报;某某人因为邪YIN,使得家庭破裂、身败名裂,这就是邪YIN的恶报。在不少善书中也详细记载了许多因果报应的实例,我们应当仔细阅读,通过这些实例,对因果规律的真实不虚生起信心。

  第四,从圣人的教诲中可以了知“善有善报、恶有恶报”的正确性。“善有善报、恶有恶报”的道理是佛、菩萨、阿罗汉等彻见了宇宙真谛的圣者现量所见、并在佛经里面谆谆教诲我们的,三世诸佛从来没有欺诳过众生,他们从来都是“真语者、实语者、不妄语者”。作为一个三宝弟子应当对佛生起诚信,对佛的教言也生起诚信。此外,具备神通的天人等也宣称“善有善报、恶有恶报”的道理,世间的智者通过思维、观察后也认为“善有善报、恶有恶报”的道理是正确的。所以,作为一个智慧微弱的薄地凡夫,应当用一颗谦虚的心,对圣者、智者的教言生起诚信。

  第五,从唯识宗所揭示的阿赖耶识的存在性可以了知“善有善报、恶有恶报”的正确性。佛教唯识宗以严格的因明逻辑证明了“万法唯心所现”的道理:眼耳鼻舌身等前五根所对的外境分别是内在的眼识、耳识、鼻识、舌识、身识在外境上的变现,思想是意识的变现,染污意识等是末那识的变现,而眼、耳、鼻、舌、身、意、末那等前七识都是从第八识——赖耶识中现起来的。当下身口意的造作将以“种子”的方式存储于阿赖耶识中,成为将来显现外境和意识的依据。如果在阿赖耶识中种下了善的种子,则未来将显现善妙的外境和意识,如果在阿赖耶识中种下了恶的种子,则未来将显现痛苦的外境和意识。

  总之,支持“善有善报、恶有恶报”这个因果定律成立的理由还有很多,我们应当不断悉心观察和思维。只有对因果不虚的道理生起诚信,在思想和行为上断恶行善,我们才能获得安乐,去除种种痛苦,创造美好幸福的人生!

  摘自《放生心语》(明如居士 著)

 



下载DOC文档     微信分享

请常念南无阿弥陀佛,一切重罪悉解脱!

相关资料12条(站内:明如居士       因果)(五明学佛网:明如居士       因果)  

 唐仲容居士:佛教的因果观 

 妙莲法师:灵岩甘灵第一集 参、明信因果 

 净界法师:念佛的无上因果 

 净慧法师:第三届禅七开示 因果法则 

 刚晓法师:《摄大乘论》要义 彼入因果分第五 

 杨惠南教授:论俱时因果在成唯识论中的困难 

 胡晓光教授:因果论的必然性之断想 

 胡晓光教授:略论唯识学的缘起与因果问题 

 蔡惠明居士:慧远大师的三世因果学说 

 梦参法师:所信因果与差别因果 

 梦参法师:平等因果与成行因果 

 梦参法师:平心静气思因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