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      页

法师开示

佛教故事

幸福人生

在线共修

经咒学习

大宝法王

仁焕法师

净土法门

最近更新

居士文章

佛教仪轨

佛友商讯

电 子 书

净土讲经

大安法师

妙祥法师

印光大师

 

素食护生

佛教问答

世间百态

热点专题

戒杀放生

梦参法师

净界法师

圣严法师

全部资料

佛教知识

法师介绍

佛教寺庙

佛教新闻

戒除邪YIN

慈诚罗珠

寂静法师

昌臻法师

热门文章

积德改命

精进念佛

深信因果

消除业障

学佛感应

益西彭措

达真堪布

济群法师


首页 -->居士文章 -->转载

 谁手中持有此《般若摄颂》经文,不久就能获证佛菩提!法王如意宝日日必念且背诵


   日期:2017/5/6 14:07:00     下载DOC文档         微博、微信、支付宝分享

  春季好时树叶落,枝不久生叶花果,谁手中得此般若,不久获证佛菩提——摘自《般若摄颂》经文

  般若波罗蜜多,是一切佛法宝藏中最无上、最甚深的精髓,她是佛陀真正的法身舍利,三世如来无不依之而成就正等菩提;般若波罗蜜多是三世诸佛之母;依靠此乘将趋往涅槃果位。

  佛陀亲口宣讲的这部《般若摄颂》,此经囊括了般若所有要点,可以说是一切般若的精华所在。佛陀曾教诫阿难道:“即使你把我所讲的法都忘失了,般若的只言片语也绝不能忘,当以对如来知恩报恩之心,受持此般若、切莫失毁。这一点理应铭记于心!”

  麦彭仁波切在讲《般若摄颂》的开头说:“讲闻《般若摄颂》,即具足讲闻一切般若的功德。”听受或宣讲《般若摄颂》,就能得到听受或宣讲《大般若》、《中般若》、《略般若》等一切功德。本经可作为三宝中法宝的代表,可将法本恭敬放置于佛堂之上,成为接受礼拜供养的无比福田。

  般若法宝也是不可胜数,拿藏文的般若来说,单单广般若有《十万颂》,《中般若》有二万五千颂,《略般若》有八千颂,其余还有许多,汉文的《大般若经》有六百卷,合计五百余万字之多,如此巨篇,不用说去念去看,恐怕很多人都闻而生畏,望而却步啊!!

  此《般若摄颂》可以说是一切般若的精华所在,这其中已经囊括了般若的所有要点,本来,佛经有佛陀加持、开许等不同种类。而此《般若摄颂》是佛陀亲口宣说的经典,纵使佛亲临你的面前,亲传窍决,也不会再有比此更高的法要!就算你喜获五眼六通,遍游十方一切世界,亲至所有如来面前,亲听所有如来教法,也不会再有较此更深的法门。我们一定要和般若结上一个法缘,结缘的方式有很多种,供养,听闻,书写,读诵,受持,都有浩瀚无比的殊胜功德利益。

  通常而言,在藏地,历代就有将释迦牟尼佛佛像、《般若摄颂》经典以及佛塔作为三宝所依的传统,并且许多行者毕生都把此经作为每天定诵的功课,法王如意宝也是终生日日必念。而且完全能背诵。当然,如果能做到一生中读一遍,那是最好不过的。即使不能做到,一个月或者一年念几遍,该不困难。假设如此,有缘的你从中一定会对般若生起不共的信心。获得始所未料的大收益。利根者或许因此而恍然大悟。

  不必说是人,即使身为旁生,也有依靠仅仅听到此经的加持获得人身的。

  从前有一位比丘诵《般若摄颂》时,他屋檐下的一只燕子,经常听念经的声音,凭借此般若法音的威力,它死后投生为人,刚一出生就会念《般若摄颂》。

  就算既不能读诵,也不能听闻,更不能修行,仅仅将法本带在身边,也有不可思议的功德,经中也说:“春季好时花叶落,枝不久生叶花果,谁手中得此般若,不久获证佛菩提。

  也有疑心分别念重的人会怀疑,只带上此法本有这么大作用吗?毋庸置疑,就像身上带着宝珠,不知不觉就会遣除病痛等灾难一样,只要经常不离开携带,佩戴此法本,自然摄集善法,免遭一切违缘。

  经中也说:“怙主行持此般若,何人恭敬而受持,

  毒刃火水不害彼,魔王魔眷亦无机。”甚至此经所在的涵盖整个地方的众生都会得到无穷的利益。根据确凿可靠的教证可以断言,如果人在临命终时,没有其余道友守在近前,但只要身边有此法宝,就绝对不会堕落。-------索达吉堪布

  佛陀曾以金刚语断言,犹如孕妇怀胎足月临产时,阵痛是即将分娩的征兆,同样,有机会听闻到此般若经典,是往昔无数劫中供养、礼敬佛陀的功德。(师兄,您就是往昔无数劫供养,礼敬佛陀才有这么大的功德听闻此经啊!!)

  设使有人用七宝建造量等恒河沙数、遍满千俱胝数佛陀刹土的佛塔,并恒时供养;所得功德,亦不如那怕偶尔缮写、携带和供奉此般若经典功德,前面造塔后供养的福德不如其百千俱胝那由他之一分。

  帝释天问佛陀:“假设等同恒河沙数的佛陀刹土中,都密密麻麻盈盈充满了佛陀的舍利,但是舍利与缮写的般若经函作为两部分,您选取其中何者?”佛答:“帝释,我取受此缮写的般若经函。”因佛陀的舍利有着巨大功德是依靠般若波罗蜜多才成为如此的。

  设使有人调化恒河沙数一切刹土中居住的所有众生,使他们都证得阿罗汉果位;另有任何行者缮写此般若立成文字,而将经函奉赠给通达般若意义并能为他众传讲的菩萨,那么这一福德与前者相比,更为超生。

  如有人在千俱胝数劫中,对阿罗汉、独觉等作布施,并守护清净戒律,其功德不如有人仅在一日中讲说此殊胜般若波罗蜜多善法的功德大。

  假设赡部洲尽其所有的众生无余获得人身,他们都发起无上殊胜菩提心,而在数俱胝千年中广作上供佛陀、下施众生的布施,并将那所有善根为利益众生普皆回向成为大菩提之因,尽管也有无量的功德利益;然而,另有某人,精进于殊胜的般若波罗蜜多,暂且不说长时间,甚至仅仅在一日随同般若奉行,自己思维并为他众讲说等,那么上文中所说的布施的福蕴远远比不上它的福德。

  暂且不论精进于般若者的无量功德,就算是随喜精进般若也获得大福德。如果有人诚心诚意作随喜,那么位于这个三千大千世界之内的须弥山用秤可称量,而随喜的那一善根无法定量。

  索达吉堪布仁波切在《般若摄颂讲记》中云:“劝大家:每天要把《般若摄颂》带在身上,放在包里……我给你们一个最容易的方法,只要有正知正念,每个人都能做到的,就是希望你们将《般若摄颂》随身携带,不是说让你一定要像有些人那样用一根绳子捆着戴在身上,像系解脱那样,而是要随身携带。出门时,如果住旅店或别的什么地方,应把它放在干净的地方。如果有时间,就在它前面作供养;如果没有时间,白天晚上就以它作为顶礼的对境,这是对你们每一个人的要求。……(这样你们就)不会感受各种灾难、饥荒、刀兵的危害;同时像火灾、水灾以及地震等等四大的危害也是不会加害的……世间当中的人和非人,以魔王波旬为主的天魔、还有龙王以及魔、鬼神、妖魔、眷属——这些损害的眷属,包括各种疾病的魔都不会危害的,所以般若法门确实也是非常殊胜的。”

  般若波罗蜜多其实是三世诸佛以及菩萨们通过入定、出定、积累资粮在非常漫长的时间里所行持的一种法门。这种法门不管是在家人、出家人,任何一个善男信女如果行持、恭敬、受持、体会它真正的甚深意义,都具有不可思议的功德。

  受持包括:法本不离开身边;经常背诵它的教义;经常观想它的意义;经常想到它的功德等等。诸如此类的受持者,那么你的内心不会受到各种修法上的违缘,身体也不会遭受像一些毒药、毒蛇、毒品的危害;也不会感受各种灾难、饥荒、刀兵的危害;同时像火灾、水灾以及地震等等四大的危害也是不会加害的。

  同样,从引申的意义来看,像毒药一般的执著;然后如刀刃般的嗔恨心;如火一般的贪心;还有如水一般的痴心等等这些五毒烦恼也不能加以危害。同时,世间当中的人和非人,以魔王波旬为主的天魔、还有龙王以及魔、鬼神、妖魔、眷属——这些损害的眷属,包括各种疾病的魔都不会危害的,所以般若法门确实也是非常殊胜的。

  以前唐朝的时候,有一个人念《金刚经》,《金刚经》是最略的般若法门,后来他得麻风病的时候,由于受持《金刚经》的教义,身体在很短的时间当中得到恢复。

  对于世间当中种种的一些自然灾害或者是人和非人的危害,确实,般若波罗蜜多是相当殊胜的,我原来翻译的时候,看了一些佛陀的金刚语,生起无比的信心。因此,要求每个人随身带着‘般若波罗蜜多’的经函,这个经函不管是在什么地方,已完全变成了佛的道场,比如随身带着这个经函在宾馆里面住一晚上,当天这个宾馆已经成了佛塔。我是这样认为的,并不是迷信,而是自信这样认为有非常丰富的教证和理证,任何人是不可能推翻的。我有时候带着《般若摄颂》、《系解脱》住在宾馆里面,我想:还可以,今天住在宾馆所有的人都是得利的,直接或间接佛的加持会融入他们的心,他们有这样的机会结上善缘,虽然我不认识所有人,但是我心里有信心。《金刚经》中云:‘若是经典所在之处,即为有佛’,意思是《金刚经》无论在哪一个地方,它所在的地方其实是有佛陀存在,在这里有尊重佛法的一些僧众和上师,所以佛经所在的地方即为有佛。以我们的信心,佛教的真理来了解,谁人恭敬的话,那么世间的各种灾难绝不会降临到他的头上。

  在末法时代的时候,遇到种种灾难、疾病、传染病,如果有了这样的经函,大家经常恭敬、供养,肯定除了前世我们所造的、不可退转的定业以外,暂时的人和非人、鬼神的危害和损害完全可以谴除。

  我虽然人很小,发心应该是善的,我要求学会为主的人都要学习般若波罗蜜多,如果你学习的时间没有…… 我希望你们把法本随身携带,它是最殊胜的保护我们的加持品。我确实这样想。这里面包括刀兵劫,也可以依靠这样的加持来予以谴除。

  因此,对《般若摄颂》要有信心,尤其像在现在这样的时代中,希望出去的时候一定要把《般若摄颂》带上,念《金刚盔甲》,口罩不一定管用,不如依靠《般若摄颂》和《金刚盔甲》来报护自己。(《般若摄颂讲义》)”

  首先用一个假设的比喻来说明供养或者承侍、自己携带般若法门的无量无边、不可思议的功德。佛陀说:‘我灭度以后,如果有人用琉璃、红珍珠、冰珠石、绿玉、水晶、黄金、白银之类的七宝材料造成佛塔,而且塔内装有舍利,并供养它。供真正的舍利塔的功德和供一般的佛塔的功德有很大的差别。

  以前上师法王如意宝在藏地雪域造了许许多多佛塔,当时也讲过:里面最好有迦叶佛、释迦牟尼佛以及其他的一些诸佛菩萨的舍利,如果有舍利装藏,那么这样的佛塔跟佛身没有任何差别,功德相当大。一个地方如果有一座佛塔,那么可以遣除该地的邪魔外道,成为一切人天众生的应供处等,具有许多不可思议的殊胜功德。

  佛灭度以后,以七宝做成佛塔,所建的佛塔数量等同恒河沙数,遍满千俱胝数佛陀刹土。像这么多的佛塔遍满恒河沙数的刹土,在无数劫中,日日夜夜、不分昼夜以天花、香、涂香等种种的供品来做供养。这个功德是不可思议的,无量无边、无法言说。

  平时造一个佛塔,或在一个佛塔面前供一盏灯、一支香或者顶礼膜拜,这个功德是无量无边的,更何况是恒河沙数的佛塔遍满无数的世界。在无数劫或超过无数劫的时间当中,日日夜夜,所有的众生舍弃自己的一切行为,除了行住坐卧和吃饭以外,其他的事情全部都放下来,天天都是这样作供养,这样的功德对于一般的凡夫人是很难想象的,可能会有这样的怀疑:这样的现象不会有吧?不可能吧!凡夫人的心眼特别的渺小,较大的时空在我们的头脑里面根本装不下,如一只小小的蚂蚁,以它的智慧能不能装下山沟里面山河大地的各种现象?凡夫人只了知眼前,暂时一天两天、一年两年,数量上有限的范围我们可以接受,除此之外是没办法接受的。这样的情况以假设的语言是可以存在的,也可以说,无法用言语、分别念来衡量的这样一种功德,我们可以想象。

  这和有些人得到诸佛佛母的般若经函,缮写并供在佛台上,用天花、妙香、灯盏等各种非常悦意的供品来供奉比,这样供奉的功德远远超过前面造佛塔的功德。

  所以,有智慧的人应该会明白供养《般若佛经》的功德确实非常大。

  我在翻译讲义的过程中,处处看到佛陀亲口宣说的这些功德后,生起无比的恭敬心、欢喜心,同时劝大家:每天要把《般若摄颂》带在身上,放在包里,原因就在这里:这是佛陀亲口宣说的。我们都知道,《大藏经》里的《般若摄颂》是佛陀亲口宣说,为什么藏传佛教噶当派的很多大德把一座佛塔、一尊释迦牟尼的像和一本《般若摄颂》作为三宝的所依?这三件物品在何处存在,这里就是经堂。

  作为一个不相信因果的人,这些对他来讲都无所谓,会置之一旁。作为对释迦牟尼佛的金刚语完全有信心的人,对这些有意义、有价值的语言不会置之不理。

  ……我们在座的各位,即生中获得人身是很有福报的。有些消极者认为:我得人身没有什么意义,我天天都是背也背不了、修也修不了,烦恼深重,不如早一点离开世间,现在准备买一点安眠药……其实还是活在人间好。虽然和好的修行人、了不起的高僧大德的功德和行为比,我们非常惭愧,自己相续中的烦恼自己明白,自己所作的一些恶行自己也知道。即生中所作的恶业,有时候浮现在脑海里,自己非常地惭愧;但是从另一个角度来想,我们转生到这样佛法兴盛之处,又能拜见一些具有菩提心的善知识,也拥有《般若摄颂》,这样的机会对我讲是有的,临终时,我们要把《般若摄颂》放在自己的枕边,这是非常重要的。

  这样的功德远远超过建塔。建塔、建寺的功德非常大,但在发心和行为上,极个别的一些功德远远超过它。《中观四百论》说:‘若有建宝塔,高与世间等,调伏使发心,说福胜于彼’。意思是说:若有众生为了敬仰佛陀而修建七宝佛塔,高与世间色究竟天相等,这样的功德是不可思议的;而另有人调伏一个众生使他发菩提心,佛说此福德胜于建塔者。

  世俗菩提心具有这么大的功德,而《般若摄颂》是诸佛菩萨的源泉,如果没有般若法门,诸佛菩萨也不可能出现。《金刚经》云:‘一切诸佛及诸佛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法,皆从此经出。’一切三世诸佛皆从般若波罗蜜多出生而现正等觉,般若空性智慧也称为佛母,一切佛陀之母就是空性智慧。诸佛菩萨先修空性,证悟空性后才现前功德和果位智慧,因此称般若为佛母。《佛子行》亦如是云:‘利乐之源诸圆觉,从修正法即出生。’因此,应该了知,一切佛陀全部依般若经而出生,般若空性智慧功德极大。

  《般若经》亦云:“三世诸佛皆从般若空性而现正等觉”,意思是一切诸佛的来源都是般若空性,因此平时念诵《金刚经》、《心经》、《般若摄颂》的功德是非常大的。

  上师法王如意宝一辈子都读诵《般若摄颂》,以前有很多大德都背诵或受持《般若摄颂》,这次,我们不要求每个人都背诵、不要求每天读一遍,因为每个人的压力都比较大,都有每天该念的经,有很多事情。所以,我给你们一个最容易的方法,只要有正知正念,每个人都能做到的,就是希望你们将《般若摄颂》随身携带,不是说让你一定要像有些人那样用一根绳子捆着戴在身上,像系解脱那样,而是要随身携带。出门时,如果住旅店或别的什么地方,应把它放在干净的地方。如果有时间,就在它前面作供养;如果没有时间,白天晚上就以它作为顶礼的对境,这是对你们每一个人的要求。

  我想:有很多人比较懒惰,如果有非常方便、好的法门,还是愿意行持。当然,没有正知正念,就什么都不会去做,这样的人,诸佛菩萨的妙手也无法救度。

  《般若摄颂》云:“帝释提问请佛答,设若恒河沙佛刹,盈满如来之舍利,然我取受此般若。”

  上师仁波切在讲解此颂时说:“帝释天问:假设以等同恒河沙数的佛刹,密密麻麻盈满如来的舍利,佛陀的舍利和佛陀的法身是无二无别,对它供养所获的功德是同等的。帝释天问:整个世界遍满舍利,我取受舍利好呢?还是取受缮写《般若经》好?佛陀回答说:帝释天,我取受缮写《般若经》。

  依靠对般若的修学、熏习,逐渐成为应供处的舍利,也就是说成为佛陀。佛陀在示现圆寂的时候,通过他的加持力而出现舍利,如果在这个世界上没有般若,成佛是不可能的,如果没有成佛,那舍利的来源也是没有的。

  佛陀的舍利为什么具有这么大的功德,因为它也来自于般若。为什么对佛陀如是恭敬,因为佛陀给我们带来了无穷的利益。但是佛陀的来源是什么呢?就是般若,大家都知道十方三世如来全部来源于般若,包括世间当中的所有菩萨、阿罗汉以及善知识、相续当中具有一些悲心和空性功德的修行人。

  因此,般若法本如果带在身上,也会有很多的利益,以前在古代的时候,有一个修行人把经书经常带在身上,带在身上后,外面鬼神的危害全部得以遣除。有一次,一个怨恨的敌人向他射箭,射的箭已经中到心口,却没有穿进去。

  有些经书的威力真的是不可思议的,不懂这种道理的人对此不理解。对中医的药力一无所知的人,觉得脖子上带一个药囊特别愚痴,是多余的事情,根本不相信这一点。同样的道理,不懂佛教真理的人看到有些信徒拿着经书,始终随身携带,会觉得这是多余的事情。

  佛陀在《大乘名言经》中也是说了,如果读诵或携带此经,即使造了五无间罪也会得以遣除……

  唐朝时有一位施主,在一个地方请了一部般若经涵,很高兴地带回家,并且心想:一定要好好在家里供着。回到家后,看到家里不干净,所以一定要打扫干净。打扫时心想:我这样一边打扫,一边拿着书,好像对经书不恭敬,可能会把它弄脏了。他让他的孩子把书拿在手里,他打扫卫生。孩子在无记的状态中走了七步,以走七步的功德力死后转生到三十三天,享受天界的快乐,后来在七世当中没有堕入恶趣,连续获得人身。也有这样来源清净的公案,所以,我们带着一个法本走七步应该没有任何的困难,这个要求不是很高的。

  由于每个人的根机完全不一样,修五十万加行,对一个修行人没有问题。但很多人就打退堂鼓了:五十万加行,十万遍磕头,哪有这样的事啊?特别害怕!实在没办法,也不可能强迫。对于有些修行不太好的人,以这样的方便法对他来讲是有利益的,暂时他不一定懂。

  《中观四百论》中云:‘虚妄分别缚,证空见能除。’我们如果能通达证悟空性,世间上所有的虚妄分别、痛苦都会消失无际,因此真正的解脱需要依靠般若法门才能得到。

  所以在这里,希望有智之士、有一定闻思能力的人,不要轻易地放弃,哪怕是一个偈颂的内容也应该牢牢地记在心里,应该知道它在世间上是唯一能谴除百病的妙药。如果有些人因为前世的福报以及今生的各种因缘不具足,闻思的能力比较差,那么仅仅携带法本不是很困难的。哪怕携带短短的时间也会有很大的功德。”

  汉文中,这部经典翻译为《佛说佛母宝德藏般若波罗蜜经》,里面佛陀亲口说了听闻这部经典的功德:

  菩萨若发最上心 闻此般若波罗蜜

  虽未授记于佛前 此证菩提亦非远

  复曰:

  愚痴无智无方便 无根宁有枝叶等

  闻般若已别求经 如弃全象返求足

  《佛说佛母宝德藏般若波罗蜜经》(《般若摄颂》汉译版)

  索达吉堪布答关于般若摄颂挂件能否带着睡觉及上厕所等问题

  关于《般若摄颂》挂件,普通睡觉时是可以戴的,但夫妻行房事时不能戴;上班、在家或在外旅行要上厕所,也不用取下。

 



下载DOC文档     微信分享

请常念南无阿弥陀佛,一切重罪悉解脱!

相关资料12条(站内:般若摄颂       菩提)(五明学佛网:般若摄颂       菩提)  

 贺继墉居士:三主要道甚深引导笔记·开妙道门 二.正宗分  

 贺继墉居士:三主要道甚深引导笔记·开妙道门 二.正宗分  

 贺继墉居士:三主要道甚深引导笔记·开妙道门 二.正宗分  

 大寂尼师:何谓菩提道? 

 大寂尼师:《佛说阿弥陀经》重点介绍 1.如何读诵阿弥陀经 

 傅味琴居士:发菩提心,女转男身(30~39) 

 傅味琴居士:发菩提心,女转男身(20~29) 

 傅味琴居士:发菩提心,女转男身(10~19) 

 傅味琴居士:发菩提心,女转男身(1~9) 

 傅味琴居士:不退菩提心为解救众生倒悬之苦 

 傅味琴居士:大慈大悲愍众生,成就无上菩提道(2004年观 

 傅味琴居士:学习释迦佛,祈请善知识为胜为导,不退菩提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