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      页

法师开示

佛教故事

幸福人生

在线共修

经咒学习

大宝法王

仁焕法师

净土法门

最近更新

居士文章

佛教仪轨

佛友商讯

电 子 书

净土讲经

大安法师

妙祥法师

印光大师

 

素食护生

佛教问答

世间百态

热点专题

戒杀放生

梦参法师

净界法师

圣严法师

全部资料

佛教知识

法师介绍

佛教寺庙

佛教新闻

戒除邪YIN

慈诚罗珠

寂静法师

昌臻法师

热门文章

积德改命

精进念佛

深信因果

消除业障

学佛感应

益西彭措

达真堪布

济群法师


首页 -->居士文章 -->原创

 破斥“空到空”的论调


   日期:2017/5/12 9:45:00     下载DOC文档         微博、微信、支付宝分享

  时代需要,圣人出世。从而众生有了方向和指南。然而圣人时代距我们已有两千多年历史,所传承的圣人文化,由于种种主客观因素影响,已是面目全非。在现实中充斥着许多不切实际、经不起检验的观点,并且都具有不同程度的误导性和危害性。

  比如:空是佛、道修行的最高境界;不分别就是佛,就是道;有人认为自然的境界最高,因此倡导顺其自然;念经、念佛、忏悔可以消除罪业;念经、诵咒可以超度去世亲友;印经、建庙、吃素、放生、给佛像贴金等功德无量或最大;说僧是非罪过大;烦恼只要接纳、不去理会,自然就没有了;开天眼可以见到本性;生肖决定命运;忍辱的力量最大;闭嘴是最高修行;以德报怨;有钱就有面子、有自信;宁得罪君子,也不得罪小人;多一事不如少一事;识时务者为俊杰等等,类似观点还有很多,不一一例举。

  其中,空是佛道修行的最高境界。这个观点很具有代表性,并且具有很强的误导性和极大危害性,所以本文将针对此观点先行加以剖析、驳斥。

  这种观点认为:事物起始是空,最后归于空,中间是过程。现实中,学佛者追求无念、无欲;修道者倡导身心俱无,追求清静无为。修行就是研究如何能空的问题。而不是积极作为,在利益社会大众的过程中体现人生的意义和价值。这不是典型的不作为吗!如果这也叫境界,难不成痴呆的植物人、甚或石头都比正常人更有境界。这不由得会使人联想到一个词:脑残。按照这个理念会得出这样的结论:越是残疾,境界越高;完全残疾,境界最高。多么荒唐而可笑的论调!如此以来,我们不是正中下怀而成为名符其实的东亚病夫了吗!这绝不是鲁迅等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希望看到的结果。

  然而事实恰好相反,人来到世上恰恰需要有所作为,不然就失去了存在的意义和价值。历史上著名的四大菩萨,哪一个不是在利益众生的过程中成就的。真正的修行人要勇于走入红尘,在利益大众的过程中成就自己。否则既不能体现作用和价值,心地又不能得到提纯和净化,如何成就圣贤之果呢?!

  几千年来的人类历史证明:只有为人类作出巨大贡献的人,才能得到人们的普遍尊重与怀念。尤其是为大众指明了前进方向的圣贤,更是让人难以忘怀。因为他们为后人留下了完整通透的优秀思想,以及解决人类自身问题的伟大智慧,并表现出诸多优良品行,所以才为后人广泛纪念和传扬。相反碌碌无为、危害人类者将为人所不齿。

  人做事都会有不同的目的,不论什么目的都是念。所以做为人不能没有念,而且时刻需要正念(正确态度)的指导;也不能没有欲,因为欲望是实现内心需要的动力。如果强行禁止,就等于把内心的通道封死,不顾内心感受是典型的迷失表现。这样就会使内心状况恶化,生命因此而退化。

  如果说空是最高境界,那么按照这种观点衡量,诸圣贤都没有达到。因为诸圣贤都没有空,他们救度众生的愿望一直都在。诸圣贤正因为有救助众生的愿望,所以才能在一如既往的利益大众过程中成就圣贤果位。比如:地藏菩萨就是以大愿著称。他的誓愿:“我不下地狱,谁下地狱。”;“地狱不空,誓不成佛。” 铿锵有力,掷地有声,多么坚定而伟大!地藏菩萨的大悲心,很值得后人学习。

  一个生命要真正解脱,不仅需要正确理念和正确态度,同时还需要时间和过程。没有坚持不懈的辛勤付出,没有体现作用和价值,就不能取得理想的结果。

  从农民种地的过程来看,就可知过程有多么重要。种子从春天播下的那一刻开始,经过整个夏天,直到秋天收获果实,一刻也没有停止耕作管理。即便如此还有欠收和不收的情况发生。一粒种子的成长过程昭示了一个生命的成长过程会更艰难和复杂。而这种观点却要求无念无欲,这就像农民把种子播下后就不管一样。不精心管理,却坐等收成,还美其名曰:清净无为。如此放任,而且严重不负责任,还被称为最高境界。真是滑稽可笑!

  自古有云:修道者多如牛毛,得道者凤毛麟角。就是在说明真正解脱不是易事,更不是一朝一夕。得道、成佛是一个生命的真正成功,而且是真正彻底的解脱。哪有不做不想、无所事事就能成就,这不是严重违背公平公正法则的不劳而获吗!

  不仅如此,这个理念本身自相矛盾。

  人活着不可能无念无欲,因为追求空、求解脱本身就是念、就是欲,所以这个理念本身就自相矛盾。

  这个理念说:空是最高境界。那么请问:慈悲、责任、思想、智慧等,对于圣人来说是有是无?如果说有,就说明这个观点是错误的;如果说没有,又是对圣人的否定。作为圣人,如果既没有慈悲与责任,也没有解脱的智慧,那么凭什么称之为圣人呢?如果没有解脱的智慧,又如何能解脱呢?所以说这个理念自相矛盾,无论如何都不能自圆其说。

  这个理念有失公正。

  起始是空,最后归于空,中间是过程。至于如何把握在所不谈,做与不做都一样,做好做坏都一样,这样则有失公正,没有公理可言。

  这个理念剥夺了生命自主权。

  起始、结果都是空,中间是过程。无论如何最终结果都一样,众生没有选择的余地,这样无形中剥夺了生命的自主选择权。没有自主的生命,何谈解脱!

  这个理念严重违背规律和事实。

  由空开始又归于空,这个空不论是因、还是果,都会得出这样的结论:由因到因,或由果到果。由因到因,种子还是种子,则没有意义;由果到果,则不符合逻辑。因为成果只属于那个成功的生命,而不属于其他生命。如果把成功生命比喻为母体,那么母体赋予子女的则是种子。因为只有成熟的果实才能成为种子。由种子开始,再到果实,这样才符合规律、符合事实。

  这个理念危害性极大。

  起始是空,结果还是空,中间只是过程。既然最终结果都一样,可以名正言顺地追求享受,何必自讨苦吃呢?至于善恶、正邪,美丑等都无所谓,也无须规范和约束。既可以消极、无所作为,也可以随心所欲、为所欲为。如此严重误导,简直就是犯罪!

  只追求空,而不追求实质内涵,所以只要表面形式就够了。当下宗教界严重的形式主义并且非常盛行,不能不说与这种理念有关。

  这个理念会使人思维退化、智力下降。追求无念无欲,就会抑制大脑思维功能的发挥,从而扼杀人的好奇心、批判思维、以及求证精神。结果会使人思维退化、智力下降。

  既然倡导无念无欲,所以是与非,善与恶等等都不需要考虑和辨别。这样就会使人逐渐失去辨别能力,以至于根本就不去辨别。这就为邪知邪见提供了温床;为歪理邪说创造了机会。如果有人自称是佛,而且是最大的佛,并且在极力宣扬邪知邪见。怎么办?是信,还是不信?如果不加辨别地盲目相信,后果将非常严重。到目前为止,FL功的一些顽固分子仍然魔症般在对抗和报复,就是很好证明。尤其是在暗流涌动、危机四伏的当下,更应该引起高度重视。否则悲剧重演,局势将很难把控。历史教训可谓深刻而惨重,以史为镜,防患于未然,才是明知之举。

  这个理念的致命危害是中断众生的进化之路。因为这种理念的严重误导,会使人执迷于虚空,盲目追求虚无。进而不思进取,不求实证,误入歧途而不知,从而中断进化之路,这是真正的杀生!!!虽有向上之心,却走了向下的路。既可悲,又可惜。

  丢掉事物的主宰是这个理念的致命缺陷。

  说空是佛道修行的最高境界,既然说境界,就是在揭示事物本质。然而事物需要主宰,如果没有主宰,那么存在就失去意义。恰恰这个理念没有谈及主宰,而生命观又是一个文化的主体与核心,缺失生命观将是一个文化的致命缺陷。

  那么什么是主宰呢?“我”就是主宰。然而“我”要从本质上去认识、去看待。因为事物存在有领域和层次之分,不同领域和层面都需要有主宰,只是地位和作用不同。所以要站在根本层面认识主宰,才不至于主次颠倒,迷失于现象之中。

  如果简单倡导无我,就会丢失处于核心地位的主宰。只谈空,而不谈主宰,恰恰是当下佛教理论的致命缺陷,也是很多修佛者的重大误区。

  当下的宗教没有对空有实质性阐述。所以在此有必要说说空,否则有空谈之嫌。

  空——既可以从实质内涵上来说,也可以从认识态度上来说。本文仅从本质上来说空。

  空:是一种蕴涵无限可能的存在状态,佛家称为法身,道家则为道种。只有把其中蕴涵的可能变成现实,才能真正受用。而只强调回归于空寂,则没有实际意义。比如:网络虚拟世界,在未被发现之前,它就存在,但不起作用。一旦被人类开发利用,它的作用才表现出来。但是即使发现了也不能马上起用,还需要一些必要的辅助条件。比如:软件、硬件、线路、以及电力等等因素共同作用,才能使网络造福人类。空也是如此,虽然蕴涵着一切可能,但绝不是要什么有什么,想什么就来什么,那么简单容易!而是需要不断创造,才能使其真正发挥作用。否则即使存在,也不起作用。(还可参考:弦理论、以及宇宙爆炸学说。)

  真正的文化不仅谈主宰,还要谈“有”,而且还要大谈、特谈和彻谈。只有这样,才能充分发挥生命的积极性和创造性;只有这样,才能真正了解事物的本质,以及生命的本质,做到有效掌控和把握。

  生命进化过程,就是不断创造的过程。只有创造才能体现生命的意义和价值;只有创造才能促进人类社会的发展与进步;只有创造才能实现生命的进化与升华。人类历史就是一部创造史,并且在实践中不断总结并享受创造成果。而只谈空,则没有实际意义,到头来只能是一场空。

  所以说:空是佛道修行的最高境界是经不起检验的谬论,并具有很强误导性和极大危害性,应引起广泛关注和重视。

 



下载DOC文档     微信分享

请常念南无阿弥陀佛,一切重罪悉解脱!

相关资料12条(站内:哲学       修行)(五明学佛网:哲学       修行)  

 其它法师:修行者的消息(恒实、恒朝法师) 

 大寂尼师:成佛必经之路—圆满布施之道 二、布施圆满愿 ( 

 大寂尼师:慈、悲、喜、舍四无量心的深入修行意义 「解脱道 

 大寂尼师:慈、悲、喜、舍四无量心的深入修行意义 在家居士 

 大寂尼师:礼佛忏悔的修行意义 礼忏问答 

 大寂尼师:礼忏是入道的前方便 (礼佛、忏悔「经忏、拜忏的 

 大寂尼师:菩萨修行次第上册 自序 目录 

 大寂尼师:九品往生修行方法广释 下品行者修行之路(下集) 

 大寂尼师:九品往生修行方法广释 下品行者修行之路(上集) 

 普献法师:佛教与人生哲学 

 傅味琴居士:出家是悲愍众生求解脱,修行是探索宇宙人生求真 

 傅味琴居士:出家是悲愍众生求解脱,修行是探索宇宙人生求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