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      页

法师开示

佛教故事

幸福人生

在线共修

经咒学习

大宝法王

仁焕法师

净土法门

最近更新

居士文章

佛教仪轨

佛友商讯

电 子 书

净土讲经

大安法师

妙祥法师

印光大师

 

素食护生

佛教问答

世间百态

热点专题

戒杀放生

梦参法师

净界法师

圣严法师

全部资料

佛教知识

法师介绍

佛教寺庙

佛教新闻

戒除邪YIN

慈诚罗珠

寂静法师

昌臻法师

热门文章

积德改命

精进念佛

深信因果

消除业障

学佛感应

益西彭措

达真堪布

济群法师


首页 -->法师开示

 嘎玛仁波切:为什么佛陀会说布施有功德?


   日期:2017/5/18 14:12:00     下载DOC文档         微博、微信、支付宝分享

  王舍城附近的萨卡罗村子里,住着一位吝啬的富翁,名叫乔尸罗。有一天, 他想要和太太一起烘焙一些糕饼,但又担心别人要来分享,所以就选在房子的最顶层秘密烘焙。

  当天早上,佛陀知道乔尸罗夫妇得度的因缘已到,就派遣目犍连尊者在中午之前将俩人请回精舍。目犍连尊者抵达富翁家之后,就兀自站在窗外看着他们夫妇俩。富翁请尊者离开,但尊者不予理睬。最后,富翁索性要太太做个小糕饼给尊者,将他打发走。

  富翁太太于是拿了一小面团放在烤盘上,但面团却突然胀大起来,大到充满整个烤盘。富翁看了,认为是太太放了太大面团的原因。所以就亲自拿了一块小小的面团放在烤盘里,但面团还是一样胀大。富翁连试了几次,就是无法如愿烘焙出很小的糕饼,最后只好死心放弃。

  于是富翁就叫太太从篮子里随意取出一块供养尊者,但当他太太正要拿出糕饼时,所有的糕饼竟全部黏在一起,无法分开。富翁看到就对这些糕饼倒尽胃口,根本不想吃糕饼,因此便把整篮的糕饼都送给目犍连尊者。尊者这时便对他们讲说有关布施供僧的种种利益,并告诉他们,佛陀与其它比丘正在祇树给孤独园等着他们。

  富翁夫妇于是带着这些糕饼,随尊者前去拜见供养佛陀与众比丘。并聆听佛陀开示,关于一名在家居士如何护持三宝。富翁夫妇俩人也因而对于布施,有更进一步的理解,也因此了悟佛法。

  佛陀再继续对众比丘说:“入村落托钵乞食,当以成就教化的因缘为目的,并提供世人做功德的机会,且不破坏佛教的形象与对方的信仰心!”

  施与受,用常理来看,好像是一种不对等的,主动与被动的关系,是前者对于后者的恩惠。但任何事物的产生都是需要因缘合和,才可以顺理成章的继续。人因为无始以来累积的贪婪习气,由此业力导致每个人都有吝啬的倾向。

  或许我们会觉得自己很慷慨,但是赤裸裸的分析开来,这种建立在利益对等交换为基础上的大方,不值得推敲。因为平常人之间的你给我拿,必定是一种傲慢心理和卑微心理的碰撞。人们因为过度的贪婪和欲望,一直不停的执取身外之物作为己有,目的就在于让顽固的“我执”更强大,更具有真实性。但凡告知我们一切皆空,很多人都会无法接受。

  慈悲的佛陀为度有缘人,先以清净庄严的形象示人。与留着千千烦恼丝的我们,在外形上截然不同。大家喜欢着相,所以先从外形上以示区分。接着佛陀为了指引我们对于颠倒实相的错误理解,苦口婆心说了很多其中的原因和真相。但是总活在迷幻中的我们,是无法仅仅通过一些话语就能被点醒的。

  俗话说,说谎言三遍以上自己都会信以为真,更何况我们成天生活在一个大骗局里,一时半会儿是很难清醒的。所以佛陀用一些适合大家,迷惑心理的方式开始循循善诱。因为我们的欲望和贪婪,不是一两下就能放下的,而且每个人都有控制欲望和当王者的心理。这种对自己慷慨对别人吝啬的内心总是僵硬的,而且很痛苦,为自己所有而痛苦,为自己舍弃也痛苦。

  我们为了肯定“我”的存在,惯用的一个表现方法,就是要突出自己比别人高一等,这是通病。佛陀明知这一点,于是开始让出家的僧人们行脚乞食,来提供在家人一个可以称为布施、供僧的机会。佛陀说这样可以积累很大的功德。

  我们喜欢这种给予之后的成就感,而并非真实的慈悲同情。但是僧侣们的德行,足以无人我相的接受。从这点上先满足我们看似大方的骄傲,之后佛陀告诉我们如此的布施可以累积福报,这又满足我们等价交换的心理。

  我们必须知道学佛的道路中,一开始都是鱼钩与鱼的关系。如此一来,虽然在开始的时候每个人的出发点都不同,但是佛陀的慈悲与伟大就在于,无论这种方便的教化是怎样体现的,目的是为了让我们真正敞开无始以来,被烦恼充斥内心,足够的敞开才可以让烦恼释放。这样的结果我们才会从一开始的勾召变为自愿主动。

  布施、供僧与否无关乎法师们吃的多好、多饱、穿的多暖,目的还在于让迷路的我们能找到方向。当然,让更多比我们福报具足的出家法师们吃饱穿暖,专心修行,早日成佛乘愿再来,度更多苦海中的众生,也确实是功德一件的事情。

  不管怎样,佛陀和诸佛菩萨们是费了苦心的。超越欲望的富足和不断的执取,其中最好的对治就是慷慨倾囊的施舍,有舍才有得。你舍的是身外之物,得的却是内心不断被敞开,烦恼渐渐减少,快乐充足满满的幸福感。毕竟人也是内心良善,理智与感性的综结合体,虽然被习气所困扰。

  所以好好想想,其实我们每个人都有吝啬的一面,看你敢直视与否了。超越贪欲的方式还是需要付出和给予,被施受者更多的是为了成全布施者。

 



下载DOC文档     微信分享

请常念南无阿弥陀佛,一切重罪悉解脱!

相关资料12条(站内:嘎玛仁波切       布施)(五明学佛网:嘎玛仁波切       布施)  

 大寂尼师:成佛必经之路—圆满布施之道 二、布施圆满愿 ( 

 大寂尼师:成佛必经之路—圆满布施之道 二、布施圆满愿 ( 

 大寂尼师:成佛必经之路—圆满布施之道 二、布施圆满愿 ( 

 大寂尼师:成佛必经之路—圆满布施之道 二、布施圆满愿 ( 

 大寂尼师:成佛必经之路—圆满布施之道 二、布施圆满愿 ( 

 大寂尼师:成佛必经之路—圆满布施之道 二、布施圆满愿 ( 

 大寂尼师:成佛必经之路—圆满布施之道 二、布施圆满愿 ( 

 大寂尼师:成佛必经之路—圆满布施之道 二、布施圆满愿 

 大寂尼师:成佛必经之路—圆满布施之道 一、布施入门愿 ( 

 大寂尼师:成佛必经之路—圆满布施之道 一、布施入门愿 ( 

 大寂尼师:成佛必经之路—圆满布施之道 一、布施入门愿 ( 

 大寂尼师:成佛必经之路—圆满布施之道 一、布施入门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