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      页

法师开示

佛教故事

幸福人生

在线共修

经咒学习

大宝法王

仁焕法师

净土法门

最近更新

居士文章

佛教仪轨

佛友商讯

电 子 书

净土讲经

大安法师

妙祥法师

印光大师

 

素食护生

佛教问答

世间百态

热点专题

戒杀放生

梦参法师

净界法师

圣严法师

全部资料

佛教知识

法师介绍

佛教寺庙

佛教新闻

戒除邪YIN

慈诚罗珠

寂静法师

昌臻法师

热门文章

积德改命

精进念佛

深信因果

消除业障

学佛感应

益西彭措

达真堪布

济群法师


首页 -->居士文章 -->转载

 《杂宝藏经》的叙事手法(四)


   日期:2017/5/23 11:16:00     下载DOC文档         微博、微信、支付宝分享

  《杂宝藏经》的叙事手法(四)

  对比

  1.人物行动和行为结果的对比

  在《杂宝藏经》中人物行动对比一般为正反行动对比。

  第99则《尼干子投火聚为佛所度缘》中,五百商人因贪财在船上装了很多珍宝,结果船因超重而沉没。商人头领比舍丢弃自己船上的珍宝,让手下的商人乘坐自己的船却躲过了劫难。

  第101则《提婆达多放护财醉象欲害佛缘》中,将阿难的行为与五百罗汉的行为进行对比。前者在危难时刻仍追随佛祖,后者却只顾自己逃难。雁王被捕时,大雁素摩与五百群雁的行为也与此类似。

  第78则《长者请舍利弗摩诃罗缘》中,舍利弗的智慧与弗摩诃的愚蠢形成鲜明对比。同样的祝愿,舍利弗用之,别人听了欢喜,因而受到赏赐。摩诃罗用之,别人听了发怒,因而屡遭痛打。说明讲佛法念祝愿应该根据当时的情况,不能不管合适不合适就信口开河。

  第26则《二内官争道理缘》用的是行为结果的对比。声称依靠国王生活的人得不到赏赐,声称依靠自己业力生活的人却意外获得了赏赐。

  2.同一个人物不同遭遇的对比

  第7则《慈童女缘》的主题是宣扬要孝养父母,孝养父母能获大福报,不孝顺父母罪孽深重,将获大恶报。故事中获福报和遭恶报的是同一个人,即佛陀的前生“慈童女”。慈童女每天以两个钱供养母亲,其福报是得到了琉璃城,有四颗如意珠和四个玉女,在四万岁中享受了大快乐;每天用四个钱供养母亲,就得到波梨城,有八颗如意珠和八个玉女,在八万岁中享受了大快乐。故事还依次叙述了每天以八个钱供养母亲和以十六个钱供养母亲所获的福报和所享受的快乐,强调用越多的钱供养母亲,所获的福报也越大。接着故事中叙述了慈童女因拔掉母亲几十根头发的缘故而下了地狱,在地狱中遭受头戴铁火轮的酷刑。这样编排故事含义甚深,将善恶福罪之比较昭示于同一个人身上更有说服力,也更有警示作用。

  第41则《贫女以两钱布施即获报缘》讲述了这样一个故事:一个以乞讨为生的贫女以仅有的两个小铜钱布施给僧人,上座僧人亲自为她祝愿并给予她许多食物。后来这个贫女当上了国王夫人,为了报答僧人的恩惠,她用满车的物品和财宝去供养僧人,但这次上坐僧人却没有亲自为她祝愿。这则故事以同一个人物不同遭遇的对比所揭示的主题是:佛法不以财宝为贵,只以善心为贵。

  3.不同人物不同命运的对比。

  如第38则《二估客因缘》的主题是:听从圣贤教诲者必得大利益,听信坏人鬼话者必受大苦恼。故事说的是,有两个商人头目各带领五百个商人在旷夜中赶路。一商人头目(提婆达多的前身)听信了乔装打扮的夜叉鬼“前面有水草”的话,为了轻装前进,丢掉了所带的水草,结果他与属下都干渴而死。另一商人头目(佛祖的前身)没有听信鬼话,不丢弃水草,结果他与属下都安全抵达目的地。

  除此之外,《杂宝藏经》还采用悬念、梦境、隐喻、细节描写、情节突转、插叙等叙述手法增加故事的生动性、丰富性和可读性,在此不再一一赘述。

 



下载DOC文档     微信分享

请常念南无阿弥陀佛,一切重罪悉解脱!

相关资料12条(站内:杂宝藏经       学佛)(五明学佛网:杂宝藏经       学佛)  

 竺摩法师:佛教与人生 人生学佛的利益 

 圣严法师:学佛群疑 

 大寂尼师:成佛必经之路—圆满布施之道 一、布施入门愿 ( 

 王骧陆居士:王骧陆居士全集 《学佛一得》序 

 王骧陆居士:王骧陆居士全集 初基学佛心要 

 其它法师:我自幼至长因「观音菩萨」慈悲引渡而念佛、学佛, 

 静波法师:如何学佛 

 圣轮法师:念彼观音力 波浪不能没─ 学佛人的「口德」修养 

 果煜法师:破茧而出 发心学佛 

 果煜法师:禅林风雨 1.修学佛法的几个通则 

 果煜法师:一苇过江 附录:十年学佛出家的心路历程 

 果煜法师:一苇过江 修行篇 放下——学佛参禅的不二途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