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      页

法师开示

佛教故事

幸福人生

在线共修

经咒学习

大宝法王

仁焕法师

净土法门

最近更新

居士文章

佛教仪轨

佛友商讯

电 子 书

净土讲经

大安法师

妙祥法师

印光大师

 

素食护生

佛教问答

世间百态

热点专题

戒杀放生

梦参法师

净界法师

圣严法师

全部资料

佛教知识

法师介绍

佛教寺庙

佛教新闻

戒除邪YIN

慈诚罗珠

寂静法师

昌臻法师

热门文章

积德改命

精进念佛

深信因果

消除业障

学佛感应

益西彭措

达真堪布

济群法师


首页 -->法师开示

 印光大师:净土法要新白话版(三)


   日期:2017/5/24 19:50:00     下载DOC文档         微博、微信、支付宝分享

  书摘十五

  学佛必须以专门解决自己的生死大事为主,但也必须随缘分随能力来作功德。如果是有大能力的人,才能彻底放下,彻底提起。中下根基的人,如果什么都不作,就产生了懒惰懈怠。结果对自己也不认真,对别人也全都不管,造成像古人杨朱那种“一毛不拔”毫不利人思想的弊端了。所以必须自利利他两种方法相互辅助同时进行,但主要还是专门在自利一边。彭二林(清朝彭际清居士)的话,也不可以误会,误会了就得罪二林不轻了。二林的意思是,专门利益自己为主,不是把“随缘分随能力教人修习净土法门”这一边都废掉了。利益他人的事情,只有大菩萨才能担得起来,大菩萨以下的人谁敢说这个大话?中下等的人,随缘分随能力来做利益他人的事,这样才可以符合修行自利的道理。因为修行法门,有六种形式万种变通的方法。自己还没有解脱,利益他人还是属于自利。但不可只做外边的事情,而对治自己内心的烦恼习气,就放任不管了,那就因为外在的事、内在功夫全都荒废了,所以又反而生起我慢心,自以为有功德,那损失就大了!

  比如吃饭,须要有蔬菜来下饭。也像身体一样,必须用衣服帽子来庄严形象。为什么对于长途般的修行解脱生死的做法,却只要一门深入,而废掉其它所有法门呢?“一门深入,尽废余门”,只有在打七共修活动的时候才可以用。平时如果不是菩萨再来,那绝对没有不变成懈怠傲慢之类毛病的。因为凡夫的心,常常会生起厌倦啊。上天生出万物,必须有晴天有下雨来调节,有寒冷有炎热更换替代,才能有生长变化的结果。假如总是下雨总是晴天,总是寒冷总是炎热,那普天之下,就没有一个生物了。何况我们凡夫的心就像猿猴一样不安分,不用种种方法对治,而想要它安住在一处,不随便乱跑,太难太难了。人应当衡量自己的能力,不可以偏执一个法,也不可以散漫没有头绪。(增广文钞·复周群铮居士书三)

  书摘十六

  凡是修行的人,必须以念佛为主要的修行。而持咒诵经,以及作种种有功德利益的法事,都是辅助的修行。主要的和辅助的配合起来,就如同顺着流水扬起船帆更容易更快,在这个生死苦海里,能快速投入佛的大智慧海啊。如果不对西方净土生信发愿,真正的求往生西方净土,随便泛泛的念佛持咒等,都只是为了来生的福报而已。净土法门,最上根适用最下根也适用,将要堕入阿鼻地狱的,念佛也能够往生。已经证到等觉接近佛果的,还须要回向往生西方净土,以此达到圆满佛果。千万不要以为密宗有现身成佛的说法,就将往生西方净土的大事放下不管了,那损失太大了啊。(文钞三编·复沈授人居士书)

  书摘十七

  念佛的人,要各随自己的本分。专念佛号也好,兼诵经咒,并广修万种行门也好,但不可以没有一点统筹安排,必须以念佛为主、为正行,其它都为次要、为助行,这样就合理了。否则就像一屋子散乱的铜钱,都没有串起来,就不好使用。又比如在大海中没有指南针,就找不到方向啊。所供佛菩萨像,绘画的雕塑的都可以,但必须把供的佛像当作真正的佛对待,自然会得福报得智慧。如果还是当作纸木一样,就必定要折福折寿啊!(文钞三编·复沈授人居士书)

  书摘十八

  一句佛号,包括了一部大藏经,没有不涵盖的。至于修净业,有专修和圆修种种不同。比如顺水扬帆,就更为容易到达。也像吃饭一样,单只吃米饭,也可以填饱肚子,再加上各种蔬菜,也不是不可以。能够专一念佛,不持咒,是可以的。如果专念佛,反对持咒,就不可以。何况“往生咒”,是净土法门的助行呢?(文钞三编·复卓智立居士书三)

  书摘十九

  凡夫妄想纷飞,如果不加上经咒的辅助,就可能会忽忽悠悠放松懈怠了。如果能像失去了父母一样,像救头上的火一样痛切,那么说行住坐卧都是实相的一行三昧,确实是最好的。如果把它当成偷懒的借口忽悠自己,时间长了就可能完全懒惰下去废止不修了,所以还不如兼持经咒比较有把握。你求我给你拿主意,我只能给你说明其中道理,你可以自己拿主意。总之对解脱生死大事心中迫切,诚敬真挚,那么专修、兼修都是可以的。否则“专”成了忽悠,“兼”成了繁乱,因为根本就不是真心实意,所以导致一切修为都难得利益了。(文钞三编·开示五则)

  “实相念佛”是佛陀的一代教法,是一切法门,所有修行途径的奥妙。如天台宗的止观、禅宗的参究话头向上开悟等等都是,就是一般所说的念“自性里本有的佛”啊。《楞严经》这部经,实在是念实相佛最深刻的解释。但也是持名念佛、决心求生极乐世界的、没有比这更好的教导了。……其中二十五种圆通法,除了《大势至菩萨圆通章》,真正属于持名念佛,兼有称名、观想、实相三种念佛之外,其它都是念实相佛法门……这样的念实相佛,说起来好像容易,能修能证,实际上是难中之难。不是过去已有修行成就再来的大菩萨,谁能这一生就直接证到佛果呢?(增广文钞·复吴希真居士书二)

  书摘二十

  整天整年终身念佛的人,怎么能对佛不行礼敬?普贤菩萨十大愿王,第一大愿就是“礼敬诸佛”。您一切都可以不在乎,礼佛决不可以不在乎。如果不礼佛,便很难与佛感通,为什么呢?因为贪图安逸,心的诚意也没有依托必然降到极点啊。善导大师的专修,是身业专一礼佛,口业专一称佛,意业专一念佛。念到极点,那么心里面的佛和心外面的佛,就是一体不分的了。他证道的结果,不是“靠自己的力量证道”所能够相比的啊。(增广文钞·复法海大师书)

  书摘二十一

  既然对西方极乐世界有真信切愿,就应当修念佛正行。以信愿为先导,念佛为正行。信愿行三资粮,是念佛法门的宗旨。有念佛修行没有信愿西方极乐世界,就不能往生。有信愿没有念佛修行,也不能往生。信愿行三资粮,全部具足没有缺失,决定能往生。能不能往生,完全是根据信愿的有没有,往生品位的高低,完全是根据持名念佛的深浅。

  说到念佛是主要的修行,应当各随自己的条件而决定,不可固执一个法。如果自身没有什么事拖累,那就应该从早到晚,从晚到早,行住坐卧,说话和沉默,行动和静止,穿衣吃饭,大小便利,任何时候,任何地方,都要让这一句洪名圣号阿弥陀佛,不离心和口。如果洗漱干净了,衣帽穿戴整齐,以及所处的地方清洁,那么念佛出声或者不出声,都没有什么不可以。如果在睡眠及裸露洗澡大小便时,以及在秽污不干净的地方,就只可默念,不应该出声,默念的功德是一样的,出声就不恭敬了。不要认为这样的时间和地方,念不得佛,须知这样的时间和地方,是出不得声啊。再有睡觉时如果出声,不但不恭敬,还会伤气生病,不可不知。

  虽然长时间的一直念佛,没有间断,也须要早起向佛礼拜完毕,先念《阿弥陀经》一遍,《往生咒》三遍完毕,再念“赞佛偈”,就是“阿弥陀佛身金色”的偈子。念偈完毕,念“南无西方极乐世界大慈大悲阿弥陀佛”,然后就只念“南无阿弥陀佛”六字,或者念一千声,或者念五百声,应当围绕着念。如果不方便围绕,那么跪着坐着站着都可以。念到快结束时,回归原位跪下念观音菩萨、大势至菩萨、清净大海众菩萨各三遍。然后念《净土文》,发愿回向往生西方极乐世界,念《净土文》的人,要依照文章的含义而发心啊。如果心不依文章含义而发心,那就成了无意义的摆设,不能得真实利益了。《净土文》念完,念三归依,礼拜而退,这是早上的功课,晚上也是这样。如果想要多多礼拜的,可以在念佛归位的时候,就在多礼佛拜佛外,称念九遍菩萨,然后礼拜九次。礼拜完就发愿回向,或者在功课念完后礼拜。随自己的方便,没有什么不可以。只是要恳切至诚,不可潦草粗率。拜佛的蒲团不可过高,太高就不恭敬了。

  如果事务比较忙,没有太多空闲。那就在早晨洗漱完毕后,有佛龛佛像就礼佛三拜,端正身体合掌念“南无阿弥陀佛”。一口气念完为一念,念到第十口气,接着念《小净土文》,或者念“愿生西方净土中”四句偈,念完后礼佛三拜而退。如果无佛龛佛像就向西方问讯,照上面的念法而念,这叫十念法门。是宋朝慈云忏主遵式法师为那些王公大臣政务繁忙,没时间修持所订立的方法。为什么要一口气念完为一念?因为众生心太散乱,又没有长时间专念佛号,这样念时,借气来控制心,心自然就不散乱了。不过要随气息的长短念,不可强迫一口气多念,强迫就会伤气。另外一口气念完也只可以十念,不可以二十、三十,这个多了也伤气。因为散心念佛,难得往生西方极乐世界,这个方法能够使心归到一处不乱,一心念佛,决定往生。念的数虽然少,功德却比较深,非常空闲、非常忙碌,都是各有各的法。那么半闲半忙的人,就可以考虑取中间作为自己的修持法则啊。

  念佛的人,必须事事常有忠义宽容的心,时刻提防过失,知道有过错必定改,见到仗义的事必定做,这才与佛理相合,这样的人,决定能往生。如果不是这样,就是与佛理相反,决难与佛感通。另外还有礼拜读诵大乘经典,以及作一切对世间对他人有益的事,这些功德全都回向西方极乐世界。不可以只是念佛功德回向西方净土,其余功德,另外去回向世间福报,那么心念不是专一极乐世界,便难往生极乐世界了。须要明白真的能念佛,不求世间福报,而世间福报自然就得到了(比如求长寿无病,家门清泰,子孙发达,诸缘如意,万事吉祥等)。如果求世间福报,不肯回向往生西方极乐世界,那么所得的世间福报,反而是很下劣的。而心也不是专一求生极乐,往生就难保证了。(增广文钞·与陈锡周居士书)

  书摘二十二

  关于“十念记数”,就是念佛的时候,从一句念到十句,须要念得分明,还须要记得分明。到十句后,又须要从一句念到十句,不可二十、三十的念。一边念一边记,不可以掐佛珠念,只凭心里记数。如果十句比较难记,可以分为两气念,就是从一到五为一气,从六到十为一气。如果还是费力,就从一到三,从四到六,从七到十,分作三气念。念得清楚,记得清楚,听得清楚,妄念就没有落脚的地方了,一心不乱,时间久了自然就得到了。须要知道这个十念,与早晨的十念,控制妄想是相同的,用功却大不一样。早晨的十念,是一口气念完为一念,不论念佛号多少,就是以一句佛号为一念。它只是早晨十念就可以,如果二十念、三十念,就会伤气成病。这个十念是念一句佛号,心里知道有一句,念十句佛号,心里知道有十句。从一到十,从一到十,纵然一天念数万声佛号,都是这样记数。不但能去除妄想,还最能养神,想快想慢都可以,没有一点影响。从早到晚,没有不合适的,比那个掐佛珠记数的念法,利益是天差地别。那个念法是身体劳动而神思不静,这个念法是身体轻松而心里安然。但是在作事的时候,可能不好记数,那就恳切自然的念,事情作完了,还是继续摄心记数。这样往来不断的一切思绪,都专注在佛号这一个境界上了。大势至菩萨说:“都摄六根,净念相继,得三摩地,斯为第一。”根性特别好的就不用说了,像我们这样根性很差的,舍弃十念记数的方法,想要都摄六根,净念相继,那是非常非常的难啊。

  还须要知道这个摄心念佛的方法,是又浅又深,又小又大的不可思议的佛法。应当信仰佛的教导,可不要因为自己的见解不够,就产生疑惑,结果多劫累积的善根,因此半途而废,不能最终获得真正的利益,太悲哀了。掐着珠子念佛,只适合行走站立的时候。如果静坐养神,由于手动的原故,心神不能安定,时间久了会得病。这个十念记数,行住坐卧都没有什么不可以的。睡卧的时候只可以默念,不可以出声。如果出声念,一是不恭敬,二是伤气生病。切记切记。(增广文钞·复高邵麟居士书四)

 



下载DOC文档     微信分享

请常念南无阿弥陀佛,一切重罪悉解脱!

相关资料12条(站内:印光大师       净土法要)(五明学佛网:印光大师       净土法要)  

 王骧陆居士:王骧陆居士全集 悼印光大师文 

 净界法师:净界法师:印光大师说佛号的功能 

 楼宇烈教授:略论印光大师的念佛法门 

 宋智明居士:佛教净土法要 第三卷 回归之路 老年人的学佛 

 宋智明居士:佛教净土法要 第三卷 回归之路 体验与信心 

 宋智明居士:佛教净土法要 第三卷 回归之路 佛家养生之道 

 宋智明居士:佛教净土法要 第三卷 回归之路 你有烦恼吗 

 宋智明居士:佛教净土法要 第三卷 回归之路 论佛教解决人 

 宋智明居士:佛教净土法要 第三卷 回归之路 世界就是你自 

 宋智明居士:佛教净土法要 第三卷 回归之路 走向生命的真 

 宋智明居士:佛教净土法要 第三卷 回归之路 漫谈从生死解 

 宋智明居士:佛教净土法要 第三卷 回归之路 家的超脱与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