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      页

法师开示

佛教故事

幸福人生

在线共修

经咒学习

大宝法王

仁焕法师

净土法门

最近更新

居士文章

佛教仪轨

佛友商讯

电 子 书

净土讲经

大安法师

妙祥法师

印光大师

 

素食护生

佛教问答

世间百态

热点专题

戒杀放生

梦参法师

净界法师

圣严法师

全部资料

佛教知识

法师介绍

佛教寺庙

佛教新闻

戒除邪YIN

慈诚罗珠

寂静法师

昌臻法师

热门文章

积德改命

精进念佛

深信因果

消除业障

学佛感应

益西彭措

达真堪布

济群法师


首页 -->法师开示

 印光大师:净土法要新白话版(七)


   日期:2017/5/25 19:50:00     下载DOC文档         微博、微信、支付宝分享

  书摘五十五

  真正的念佛人,专一念佛,成佛还有多余呢!修行当然以专一为可贵啊。真正的念佛人再兼念观音,也可以作为念佛的助力,为什么呢?佛度众生,还须要观音菩萨来辅佐助行,何况我们上求下化,兼念观音菩萨,岂有不可以的道理吗?(文钞三编·复卓智立居士书三)

  书摘五十六

  念佛也好,念观音也好,何必多此一种无聊的计较。我因为末法时期众生苦难深重,观音菩萨的慈悲深切,所以总是劝人兼念佛和观音,以此希望众生尽快获得菩萨的慈悲加护啊。但是念佛也不是没有感通,而念佛也不是不可以兼念观音啊。专念一个和兼念两个都是可以的,佛也曾劝人念观音菩萨,所以知道没有什么妨碍啊。如果是念阿弥陀佛求生西方净土,又念药师佛求生东方净土,就不可以。阿弥陀佛,观音菩萨,同是一回事,而观音菩萨悲深愿重,所以应当兼念观音菩萨,以此希望尽快得到感通啊。所有无意义的议论,都用不著。古人说“遵其所闻,行其所知”(听闻道理要认真对待,要去实行),这二句话,是真实修持的一面可以对照的镜子啊。观世音菩萨是过去的古佛,是阿弥陀佛的助手。念观音求生西方净土,也可以如愿,有什么不可以呢?念观音菩萨、地藏菩萨、阿弥陀佛等功德的比较,是让人发决定念佛的心,不可以有犹豫的念头而已。如果死执语言文字,不懂得其中的真实含意,就成了佛也要喊冤的事了。(文钞续编·复念佛居士书)

  书摘五十七

  念观音菩萨求生西方净土,有什么不可以呢?不知道《楞严经》上说过吗?“求妻得妻,求子得子,求富贵得富贵,求长寿得长寿,如是乃至求大涅槃得大涅槃。”大涅槃是成佛所证的理体,是究竟成佛都可以得到的,何况往生西方净土呢?而且观音菩萨与阿弥陀佛,都是为了度众生这一件事,有什么分别呢?但也须要早晚念佛,才算是事理圆融。没看到《大悲经》里观世音菩萨劝礼拜持咒的人,先念阿弥陀佛名号吗?(文钞三编·复传度和尚书)

  书摘五十八

  阿弥陀佛有四十八愿,岂有不救苦难的事?观音菩萨随机开示引导,岂有不接引往生西方净土的道理?念佛人临终亲见阿弥陀佛以及圣众亲自来接引,怎么可以这样死死的分别执著?如果真的是念佛不能念观音,那佛也不足为佛,菩萨也不足为菩萨了。往生西方净土应当以信愿为根本,如果遇到危险念观音菩萨,但有信愿命终决定能往生西方净土,或者只是专一念阿弥陀佛,有苦难也必定得解脱。古书上的记载,多的数不过来。如今对于世间尘劳就事事圆通,对于佛法修持就事事死执,不应当圆通而妄圆通,不应当执著而死执著,这就是苦海为什么总是沸腾,轮回为什么总是没有息止的原因啊。有这种见解的人,简直和幼稚小孩儿一样,这样的人,哪里值得与他多说?(文钞三编·复如岑师代友人问书)

  书摘五十九

  一心念佛,没有什么事办不了。而观音菩萨慈悲寻声救苦救难,正当在这极苦的时候,劝他念观音,比劝他念佛,更容易生起信心。因为佛的威神,很多人不知道,经中关于救苦救难的事,很少宣扬。观音菩萨救苦救难的事,在大乘经典中总是有宣扬,如《法华经·普门品》、《楞严经·第二十五观音耳根圆通章》、《华严经·善财参观音章》(第二十八参),《大悲经》,却是专说大悲咒,及观音菩萨救苦救难的事,《悲华经》,有说观音菩萨因地发愿救苦救难的事,其它经典中说的都很多。因为这个因缘,世上的人没有不知观音菩萨救苦救难的。在当今这个大劫难中,劝上等人(乃上等智识)念佛容易。下等人(乃下等智识)因为经中没有说到的,或者不生信心的,所以让他们念观音啊。你怎么可以把佛与菩萨的果位神通等作比较呢?须知观音菩萨与我们这个世界是有大因缘的,是在无量劫前,早已成佛很久了,名叫“正法明”,只是因为慈悲心重,不离常寂光净土(乃佛住处),垂下化身在九法界,广行救济众生,何况示现为阿弥陀佛法-王子?如同民众想求皇帝的恩泽,而去向太子求是一样的啊。念观音菩萨名号发愿求往生西方净土,也可以满愿。因为阿弥陀佛和观世音菩萨都是一样度众生,不是有区别的啊。(文钞三编·复宁德晋居士书十八)

  书摘六十

  凡是修持净土善业,要以坚定的志向求生西方净土为根本。而净土法门,是以信愿行三法为宗旨的。所说的“信”,必须相信我们娑婆世界的苦,苦到无法说。极乐世界的乐,乐到无法比喻。娑婆世界的苦,就是所谓生、老、病、死、爱别离、怨憎会、求不得、五阴(音印,与荫同,盖覆的意思)炽盛。(五阴炽盛者,是说众生在色受想行识五阴之中,起惑造业,如火一样燃烧,不能止息啊。这属于产生苦的因,前面七个苦是所招的苦果。娑婆世界的苦,虽然多的超过恒河沙,但这八苦都包括了。诸苦也都可以感受到,不细说了)。极乐世界的乐,因为身体是莲花化生,长生不死。身体是男性器质,绝没有女性形象。听不到恶道的名,何况实际真有恶道呢?因为世界是黄金为地,七种宝物镶嵌为莲池,整齐的树木参天,楼阁住在空中。想衣服就有衣服,想饭食就有饭食。凡是需要受用的东西,没有不如意的。而所有使用的东西,都是化现,不像我们这个国土,是由人力造作而产生的啊。而阿弥陀佛导师相好光明,无量无边,一见到佛的慈悲容颜,就证到无生法忍。何况还有观世音菩萨、大势至菩萨、清净大海众菩萨聚会,各各舒展清净光明,共同宣讲妙法音声。所以虽然是烦恼具缚的凡夫,满身都是业力。只要能信愿真切,就蒙阿弥陀佛的慈悲摄受接引。一旦得到往生,那么烦恼恶业,彻底消灭,功德智慧,完全现前。能这样的信阿弥陀佛净土,可算是真信。

  想要详细知道,应当熟读《阿弥陀经》,《无量寿经》,《观无量寿佛经》,这是净土三经,专谈净土法门缘起的事理。其余大乘经典,都是捎带着说净土道理。而《华严经》一经,乃是如来初成正觉,为四十一个阶位的法身大士直接谈心性的一乘妙法。最后善财童子参访所有善知识,在证齐了所有佛果之后,普贤菩萨为他说十大愿王,让善财童子与华藏世界大海众,回向往生西方极乐世界,以此达到圆满佛果。而《观无量寿佛经》说的下品下生的众生,五逆十恶,具足了所有不善,临命终时,地狱相状出现在面前,有善知识,教他念佛,他当即受教称念阿弥陀佛名号,念不到十声,就见到化现的佛伸出手来,接引往生。《大集经》说:“末法亿亿人修行,罕一得道,唯依念佛得度生死。”

  所以可知念佛一法,是上辈圣人下辈凡夫都应共修的一条道,各种愚笨各种聪明都应通行的一个法。下手容易而成功率高,用力少而得到效果快。因为它是专门依仗佛力,所以它的利益殊胜,超越一般的途径和教理。以前古人说:“其它法门学道,就像蚂蚁爬高山。念佛往生西方净土,就如同顺水扬风帆。”可算是最恰当的形容了啊。如果想要深入研究,《阿弥陀经》有蕅益大师所著的《弥陀要解》,理和事的分析都各自达到极点,成为自从佛说这部经以来第一注解,妙到极点准确到极点。纵然是古佛再来到世上,重新注解这部经,也不能比《弥陀要解》更高啊。不可忽略《弥陀要解》,应当关注信受。《无量寿经》有隋朝的慧远法师所注的《无量寿经义疏》,释文解义,最为明白清楚。《观无量寿佛经》有善导和尚所注的《观经四帖疏》,因为只是要普遍利益上中下三根众生,所以主要是在事相上发挥议论。至于《上品上生章》后,主要发挥对专修和杂修的优劣比较,以及对西方净土生起坚固的真信,即使释迦诸佛再现身来到面前,劝舍掉这个净土法门,修别的法门,也不会稍有改变原来的志向,这可以说是净土法门修行人的指南针啊。像天台宗智者大师的《观经疏妙宗钞》,辨析妙理极其圆融,但中下根性的人,没有能得益的。所以不如观经四帖疏可以三根普被,利根钝根都受益啊。既然知道了如上所说的义理,必须依这个理真信。自己的见解达到了要这样信,即使自己的见解没达到的,也一定要这样信。仰信佛陀的话,绝不可以因为自己的凡夫见识不能了解,就产生一点点疑念,那才是“真信”啊。

  既然已经生起信心,就必须“发愿”。愿出离我们这个娑婆世界,就如同监狱里的囚犯盼着出牢狱;愿往生极乐世界,就如同穷困的游子思归故乡。如果没有往生净土以前,就算是给予人天王位,也应当看成是堕落的因缘,没有一点羡慕的想法。即使是来生转女身为男身,从小就出家,一闻佛经就大悟,成为什么都懂的大总持,也要当作是绕大弯子的修行途径,没有一点贪求的心。只有愿望在临命终时,得到佛的接引,往生西方净土,得到往生后,了生脱死,超凡入圣,位居不退菩萨,证到无生法忍,再回头看那人天王位等,以及出家为僧,不知道有净土法门,修其它法门,历多少劫的辛勤劳苦,都没有办法解脱的人,就像萤火虫的光与明亮的太阳光相比,蚂蚁堆的土与泰山相比啊。可太悲哀了,可太悲哀了。所以修净土法门的人,绝不可以求来生人天福乐,以及来生出家为僧等。如果有丝毫求来生的心,便不是真信切愿,便与阿弥陀佛的誓愿分隔,不能感应道交,蒙佛接引啊。用这个不可思议的殊胜妙行,竟然去换取人天有漏(不究竟)的福因,更何况享人天福报的时候,必然会造恶业,既然造了恶业,就难逃恶报。如同把毒放到醍醐中,便能毒死人,不善用心的人,他的过错就是这样。必须彻底斩断这样的念头,才能得到净土法门所有的利益,全身受用啊。

  既然有真信切愿,就必须一心一意执持“南无阿弥陀佛”六字圣号。无论行住坐卧,语默动静,穿衣吃饭,及大小便利等,总不离这六字洪名(或四字阿弥陀佛也可以)。必须要他“全心是佛,全佛是心,心佛无二,心佛一如”。如果能念佛想佛,念到极点忘记一切,心空佛现,那么在现生当中,就能亲身证到三昧,待到临终,往生上上品莲花,可算是极其用功修持的能事了啊。至于日常生活中,所有一丝一毫的善行,以及诵经礼拜种种善根,所有的功德,都回向往生西方净土。所以一切的修行法门,都是净土法门的助行,犹如堆集众多尘土而成大地,汇聚众多的河流而成大海,所以净土法门广大渊深,谁能穷尽?不过必须要发菩提心,誓愿广度众生。所有修持功德,为所有四恩(君恩,国恩,亲恩,师恩)三有(有情,有识,有缘)法界众生回向。那就如火上加油,如旱苗得雨,并与一切众生深结法缘,能迅速成就自己的大乘胜行。如果不知道这个道理,那就是凡夫和二乘(缘觉和声闻)自利的见解,虽然修的是佛法妙行,感应的果却是卑劣了。(增广文钞·与徐福贤女士书)

 



下载DOC文档     微信分享

请常念南无阿弥陀佛,一切重罪悉解脱!

相关资料12条(站内:印光大师       净土法要)(五明学佛网:印光大师       净土法要)  

 净界法师:净界法师:印光大师说佛号的功能 

 楼宇烈教授:略论印光大师的念佛法门 

 宋智明居士:佛教净土法要 第三卷 回归之路 老年人的学佛 

 宋智明居士:佛教净土法要 第三卷 回归之路 体验与信心 

 宋智明居士:佛教净土法要 第三卷 回归之路 佛家养生之道 

 宋智明居士:佛教净土法要 第三卷 回归之路 你有烦恼吗 

 宋智明居士:佛教净土法要 第三卷 回归之路 论佛教解决人 

 宋智明居士:佛教净土法要 第三卷 回归之路 世界就是你自 

 宋智明居士:佛教净土法要 第三卷 回归之路 走向生命的真 

 宋智明居士:佛教净土法要 第三卷 回归之路 漫谈从生死解 

 宋智明居士:佛教净土法要 第三卷 回归之路 家的超脱与回 

 宋智明居士:佛教净土法要 第二卷 净土持念法要 净土宗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