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      页

法师开示

佛教故事

幸福人生

在线共修

经咒学习

大宝法王

仁焕法师

净土法门

最近更新

居士文章

佛教仪轨

佛友商讯

电 子 书

净土讲经

大安法师

妙祥法师

印光大师

 

素食护生

佛教问答

世间百态

热点专题

戒杀放生

梦参法师

净界法师

圣严法师

全部资料

佛教知识

法师介绍

佛教寺庙

佛教新闻

戒除邪YIN

慈诚罗珠

寂静法师

昌臻法师

热门文章

积德改命

精进念佛

深信因果

消除业障

学佛感应

益西彭措

达真堪布

济群法师


首页 -->法师开示

 太虚大师:佛法悟入渐次


   日期:2017/5/28 21:35:00     下载DOC文档         微博、微信、支付宝分享

  佛法悟入渐次--太虚大师民国十二年七月在庐山世界佛教联合会讲

  一 明业果不断故有情续生

  二 明唯有根尘故人我本空

  三 明诸法本空故唯识所变

  四 明本非空有故入佛知见

  佛教以圆寂以大觉为究竟目的。藏海虽渊,但求由之而能开悟;法门固多,但求由之而能证入。拈花一笑,直契实相;击竹闻声,悟彻无生;非必有所谓惭次之阶也。然资粮备习,三劫五位,由生而佛,进程不应躐等;五类种性,有学无学,转迷而觉,悟入遂有渐次。约其渐次,可有四级:一、明业果不断故有情续生,二、明唯有根尘故人我本空,三、明诸法本空故唯识所变,四、明本非空有故入佛知见。

  一、明业果不断故有情续生

  有情依其身语意三者所发动之善恶染净等行为,皆谓之业。有如是业,即有如是感招后异熟报之力,所感之后报能酬前业,是谓之果。异生二执俱生,于异熟果不达依他无我之理,遂起四颠倒而造善恶等种种之业。业持于识,为识增上;业为识造,识为业牵;此善恶之业,依有情之识,异时变异,遂得异类之总报。报体即识,报名曰果;复依此果而造诸业,更感后果。由斯前前后后业果不断,亘古历今,各随所造之业得其所应得之果,异生遂长夜沉沦于生死海底,相续于六道趣中矣。或曰:理既如斯,其相若何?曰:若示概相,可依十二因缘以明之。十二因缘者,谓无明、行、识、名色、六入、触、受、爱、取、有、生、老死。此十二因缘亦名十二缘起,以业果之相由十二种之因缘而起故;亦名十二有支,以此缘起有十二支故。此中所谓无明者,即不明之谓也。其所不明者有二种:一者真实义,谓诸法生灭无常,缘生无我,性空无为之义;二者异熟果,谓诸所作业异时必变异异类而成熟为果,曰异熟果。异时是所难究,变异则相不识,性空故理趣玄深,无我非妄心所缘;异生无正比量智以通此理,无真现量智以达此事,故曰无明也。以无明为增上缘,贪瞋等种遂尔现行,身语业于斯而起行为动作,是之谓行。以无明行为增上缘,命终之时惑业感牵识心,识心被牵遂复趣生,是之谓行缘识。当其趣生得命之时,此识即与父母爱情之精血合为一团,此一团中之物质即色,其精神──受、想、行、识即名,合此二者谓之名色。由名色展转之力,有情遂能吸入色声香味触法六尘,能吸入者是之谓六根。当此六根既已成熟,遂由母腹中出而与外界接触,是之谓触。当此触时,即有逼近之苦乐与舍等之感受,是之谓受。于现所受不明其为虚妄,遂依之于境而生爱憎,是之谓受为缘生爱,以爱迷为缘故,于现前境认定而欲保取之或欲摧灭之,是之谓取。以取迷为缘故,造作诸业,以业有引来世之力,是之谓有,盖谓此报虽未舍,而来世应有之业因已有也。

  依此有故复得后报,是之谓有为缘生。报得曰生,果坏曰死。斯之谓无明缘行乃至生缘老死;即业果不断有情续生之概相也。

  别作者既别受,共感者必共得。别异之报果乃别异之惑业所致,共同之果报即共同之惑业所感。根与身为别异之正报,器世界即共同之依报;国家乃共别之业招集,世界即共共之业所陶成。生老病死,一期复一期别异之业果相续;成住坏空,一劫复一劫共同之业果不断。诸有不达此义者,遂依其现见之果法上起诸断见或起常见,或计其为无因而然,或计其为有因而然。计无因者,谓去来今宇宙一切参差之现象森罗环列,人生一切变化之休咎富贵贫贱,皆何由而然耶?曰:皆自然而然,非有因而然也;即庄子所谓“然乎然、不然乎不然”之计也。计有因者有二支:一计宇宙人生为神造的,一计宇宙人生为物集的。计为物集,中士则说为阴阳二气、五行生克;印度则说为地水火风,极微造色;西土则说为原子电子,物质物力;然彼所说皆谓物集则相显,物散则相没,人生宇宙所言一切之果相,莫不由物理之因果律所致也。计为神造,东土则计为天,西土则计为上帝;然彼等皆谓宇宙之所以有此森罗万象,人生之所以有诸存亡休咎者,必有一独尊万能全知之天神主之宰之造之作之也;岂无而能然耶!何以故?以现见能活动之人之畜,不能如此故耳!不然者,则人畜等何以每不能遂其所乐欲而常为环境之苦所支配乎?故必有上帝也。合此二支与自然一派,又可约为二种邪见:一者断见,二者常见。计常见者即神迷派,彼谓上帝既为吾人之主宰,万能而全知,是以信之敬之念之祷之,当必赖之永生天堂,享快乐于无穷;若不信而忽之侮之慢之背之,自求永堕地狱,终伪撤但。常流于化外而莫之救药。噫!此教此见,一梗于胸中,其最善者或幸能生天享一期之福报,但报尽则仍不免于六道轮回,三途之痛苦;次之者则什九不免鬼道幽冥之苦矣。计断见者,即自然迷派与物集迷派;盖谓自然如是,本无因果,好丑固定,佛岂可致?遂顺其贪瞋慢之流而不复求其解脱之力。又谓人由物集,物散人亡,人生无常,应即时行乐;苟得以满吾贪瞋慢之狂壑者,虽五逆十恶亦何惮而不犯!虽杀尽天下人,亦何所顾忌而不为!苟不得遂吾之所欲为,闷闷一生,则无如自杀速死之为快耳!吁嗟乎!此见一印入脑中,其不长沦恶趣注册地狱者鲜矣!噫!不明十二因缘之概相,别共业感之正理,则不落于常,即流于断;既落断常而欲保持人类之地位尚乌可得耶!故吾人若真欲做一个人,昧此则无轨道之可循也。故此业果不断有情续生之理,吾尝谓之为“做人的要义”;推而广之,做天乃之做佛,亦莫不基此为出发之点,奉此为根本之理。故在佛法应谓之曰五乘之共通教义,为学佛之最低限度也。

  上来所说,非如世俗馍糊影响之谈因果。若能以之普及于今世之人类,则虽不倡世界和平而世界必趋于和平矣。且儒家虽不深明佛法,亦常谓佛教之谈因果,有裨于世道人心,足以补儒之阙也。

  记者谨案:中国庸儒,每耳食佛家有因果之论,辄谓佛教之谈因果,其于世道人心亦不无小补;实属乖谬已极,可知彼辈于佛经佛论必未曾寓目,于因果之理,必完全不能仿佛其粗义也。夫释氏所云因果之理,乃如实而言,岂彼横记妄说为如是如是哉!释氏之意,亦非借此论以骇惧世人,使勿杀人放火也;亦非待释氏道出因果之论,而后世间方有因果报应也;惟因事相本来实现为如此如此,故释氏说为如此如此。盖以于事实上虽因果昭昭不爽,然异生身为异熟之报所碍而不能见其底蕴;心为种种戏论所障而不能明其正情;故释氏集合异生分上所有之种湩事情,于其共同点上指出其因果之公理,次复告之以人生轮回之事情,使之由此理上比知必有六道轮回之事实。世人不晓,而谓因果之教,唯是释氏所施设,唯是佛教徒所迷信,岂人生真有所谓因果轮回来生来世哉,纵闻有二三现见之果报等事,亦不过适逢其会耳!总之,轮回非现前可见证,来生亦渺不可亲觉,吾不信焉,吾不信焉。吁嗟乎!中国人之未出国门者,不见有美国,不信有美国,而美国岂即因其不信而即消没乎?彼辈不信有业报,而业报岂即因其不信而遂无乎,知与不知,信与不信,而因果之理,业报之事,本来如是如是;吾甚为昧者危焉!

  二、明唯有根尘故人我本空

  凡夫鲜具宿命之慧,菩萨尚有隔阴之迷,且贪瞋内扰,浊境外眩,吾人若不亟求所以出世之道,则福果一尽,人生之再报,将难乎为继矣!是以既晓业果之五乘通义,继则应达我空三乘圣教。此三乘出世之学,最初所明者,即人我本空之理、五蕴幻聚之相。盖以生死因于惑业,惑业原于执我,而庸人所执之我,则皆由不达五蕴假相而妄计之以为我之故也。或计色蕴是我,或计受蕴是我,或计想蕴是我,或计行蕴是我,或计识蕴是我,或计五蕴和合是我;要皆是误绳为蛇,顾影觅首也。若就其所计而推研之,彼将彷徨而莫知措其手足矣!盖以即如彼所计之五蕴而言之,其中亦唯见有色受蕴等,而未见有我也。或难曰:若但是五蕴而无我者,则谁是作者,谁是受者?若无作亦无受,则岂不违于业果不断有情续生之义耶?曰:应知“诸蕴从缘生,和合相续故,假现为我相,但唯有根尘”。所谓尘者,即色声香味触法六尘;根者,即眼耳鼻舌身意六根也。盖由根尘构接,见相假现,五蕴和续,惑业滋起,起业受果,仍在五蕴。蕴谓积聚,和合有相;此假合相,唯依根尘内外六处,觅我不得;为明斯义,是故说言唯是根尘,人我本空也。若无我执即无惑业,若无惑业则无所报,无三界报是曰出世。若明我空即无无明,无明灭则行灭乃至老死亦灭。灭染还净,缚乃解脱,此即出世之根本,三乘之共通教义也。诸有欲超出世间。离脱苦海,于唯有根尘人我本空之义,盍细味之!

  三、明诸法本空故唯识所变

  依上所明,虽可出世,若深究之,义犹未详,言犹未至也。夫一切诸法不越五蕴,而色蕴等根尘诸缘亦从缘生亦无自性,体空而性寂,故曰诸法本空也。难者曰:诸法若空,即无有诸法,何以世间共见有种种差别之相,而圣教亦说有五位百法耶?曰:体虽空寂幻相非无也。然非无之相,不出能变能了之心识,故一切皆所变,唯识能变、唯识能了,故曰唯识。以体空而相有故,故曰诸法本空,唯识所变也。但此法空识变之义,非二乘定性者所能领受所可悟入者,故此义亦曰大乘不共教义也。

  四、明本非空有故入佛知见

  有执即生执除即佛。除执即是佛法。众生妄情所执之妄相虽非有,而诸佛妙智所证之实相则非无;证与未证,诸法之真际本来如是。以是义故说之为本非空有。法华经云:“佛为一大事因缘出现于世,为令世间一切众生开示悟入佛之知见”。所谓悟入佛之知见者,即是亲证此非有之空非无之真也。然启发此亲证实相之智,非由先明诸法本非空有之理,不得而入,故曰明本非空有故开佛知见也。应知上三所明,皆为除执之方便谈,非和盘托出直示目标之论。然诸佛所以说五乘通理、三乘共教、法空识变之大义者,皆为众生根钝福薄,不得已而降低其教程,以之为阶渐耳,非直探其本怀之谈也。故吾明佛法之悟入,而以此居于最后也。

  上来所言,不过略示梗概,粗谈纲要,使学者有轨道可依,阶梯可循,不致东讨西摸耳;若真欲切实研究以求悟入者,则应详之于各宗之经论。

  (陈维东记)(见海刊四卷十期)

 



下载DOC文档     微信分享

请常念南无阿弥陀佛,一切重罪悉解脱!

相关资料12条(站内:太虚大师       佛法)(五明学佛网:太虚大师       佛法)  

 普献法师:佛法是唯心论吗? 

 傅味琴居士:佛法给了我们殊胜的缘 

 静波法师:佛法的生命观 七 

 静波法师:佛法的生命观 六 

 静波法师:佛法的生命观 五 

 静波法师:佛法的生命观 四 

 静波法师:佛法的生命观 三 

 静波法师:佛法的生命观 二 

 静波法师:佛法的生命观 一 

 圣轮法师:无上甚深微妙法 息诸生死门─ 当下解脱说「佛法 

 圣轮法师:有机农业保健康 有机佛法清心丹─ 佛教的「有机 

 圣轮法师:山光水色尽演清净禅 溪河大地阐示微妙谛─「山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