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      页

法师开示

佛教故事

幸福人生

在线共修

经咒学习

大宝法王

仁焕法师

净土法门

最近更新

居士文章

佛教仪轨

佛友商讯

电 子 书

净土讲经

大安法师

妙祥法师

印光大师

 

素食护生

佛教问答

世间百态

热点专题

戒杀放生

梦参法师

净界法师

圣严法师

全部资料

佛教知识

法师介绍

佛教寺庙

佛教新闻

戒除邪YIN

慈诚罗珠

寂静法师

昌臻法师

热门文章

积德改命

精进念佛

深信因果

消除业障

学佛感应

益西彭措

达真堪布

济群法师


首页 -->法师开示

 印光大师:净土法要新白话版(二十二)


   日期:2017/5/29 9:54:00     下载DOC文档         微博、微信、支付宝分享

  书摘一百九十二

  念佛的人因为真切的信愿,持万德的洪名。就像耀眼的太阳正当空中,走宽广的大路,不但魑魅魍魉,没有踪迹,即使歧途是非的念头,也不会生起。推论到极端,不过是:念佛念到功夫纯净念力极强,那么全心是佛,全佛是心,心佛不二,心佛一如而已。这种道理这种实行,只怕别人不知道,不能满佛普度众生的愿,哪有秘而不传,只传给你的呢?如果有暗地里口传心受的妙诀,就是邪魔外道,就不是佛法。

  但是印光我确实有别人不能得到而自己能独自得到的秘诀,不妨因为你的请求,广告给天下的佛子。秘诀是什么呢?就是“诚”、就是“恭敬”。这个话全世界都知道,这个道理全世界都未必明白。印光我由于罪业深重,企图消除罪业,以报佛恩。常常寻求古大德中修持有德行的典范。这样才知道“诚”与“恭敬”,实为超凡入圣、了生脱死的极妙秘诀。所以常与有缘的人谆谆嘱咐。(增广文钞卷一·复永嘉某居士书五)

  书摘一百九十三

  居士你有无我的心,愿受磨炼,但是有误会我的错失,所以开始称“师尊”,不用“印光法师”四字,未免对于我对于你自己,都有不安。我印光只是一个喝粥吃饭的僧人罢了,称为法师,已经是过分的很,但一般都这么泛称,也不能不随缘。至于不称名号,而称为师尊,实在是有失正常称呼的交友道理,下次千万不要用这样的老套了。

  至于署名表示谦下,古今通用,凡是平常交往都应当这样,不是对尊者才用“和南”、“顶礼”等用语啊。现今传统礼教垮掉了,凡是研究佛学的与知识分子的信件,多数都是用“合十”、“合掌”、“谨启”等,而不肯把自己稍微放低下一点。那《禹拜昌》说,孔子学生子夏眼睛失明埋怨上天,被朋友曾子责备,都要放下拐杖而向曾子下拜,虽然是同辈有一句话启迪我的,都应当谦恭行礼谢谢他。现今的人走到岔路,犹豫不决,打算问别人还须要合掌,何况想得到解脱生死大事的佛法,而用行路人问路的礼仪对待,是轻慢佛法啊。轻慢佛法就不能真实得到法益,昔日宋代古灵神赞禅师大悟后,想要报答剃度师的恩,用多种方式启迪他的恩师。恩师感到奇怪,要他为自己宣讲。他说应当设法座,让恩师礼请他升座礼拜,然后才可以说。他的恩师就照着做了,于是言下大悟。假使古灵禅师不这样重视禅法,他的恩师不是这样看重得法的人。不要说他不讲法,讲法也只是得到文字知见而已,决不能一番话下,明白本心。

  有句话说:“下人不深,不得其真。(下人就是恭敬人)”要知道如来已经灭度,所存留的只有佛经与佛像。如果把土木金彩等作成的佛像当作真佛,就能灭业障而破除烦恼迷惑,证三昧而出离生死轮回。如果就是以土木金彩看待,那也就是土木金彩而已,那么土木金彩,亵渎它是没有过错的。如果亵渎土木金彩作成的佛像,那个罪过比天大啊。读诵佛经祖语,就当作现前佛祖为我亲口宣讲,不敢稍微萌生一点怠慢。能够这样做的人,我敢说这个人必定能在这一生高登九品莲花,彻底证悟一真,否则是游戏法门,得到的利益不过是多知多见,说得像那么回事,其实一丝一毫也不得真实受用,那是道听途说的行为啊。

  古人对于三宝方面,都存有真实恭敬。不只是泛泛然口上谈谈就算了。今天的人口头上都不肯谈一个谦下的字,何况实际去做呢?过去清世祖章皇帝,拜玉琳通琇禅师为师,还想要取一个法名,玉琳禅师说帝王哪里须要用这种形式。皇帝不同意,请求取一个不好听的字眼为名号。玉琳禅师就书写了十几个不好听的字,让皇帝自己选。皇帝取了一个“痴”字。他排在“行”字辈,所以名叫“行痴”。凡是与玉琳禅师的法徒书信,他署名就是“法弟行痴和南”。开国的皇帝还这样委屈自己 ,如果以今天的人推论,应当先用刑具拘来,然后再问法,才符合皇帝身份。否则平常人不是平常人,皇帝不是皇帝了。

  我对于佛学,一无所得,如盲人对于各种颜色,聋人对于各种声音,完全不知道是什么颜色,是什么声音。但对于主敬存诚的表现,很愿意竭尽我的愚诚,来达到“他山之石可以攻玉”的小小效果。我们既然属于心的交往,应当不会嫌弃我的啰嗦吧。(增广文钞卷一·复无锡尤惜阴居士书)

  书摘一百九十四

  我常说:“想要得佛法的实益,必须向恭敬中求。有一分恭敬,就消一分罪业,增一分福慧。有十分恭敬,就消十分罪业,增十分福慧。如果毫无恭敬,虽然诵经念佛,也不是毫无利益。而亵渎佛法的罪,应当先受果报了,堕落三恶道,经历不知多少劫。罪受完毕,才会再受这个善因,然后再听闻佛法修行佛道,吃素念佛,求生西方净土,了生脱死。如果现在这一生竭尽诚敬,那么现在这一生就可以仗着佛的慈力,带业往生西方净土。一旦得到往生,就是超凡入圣,了生脱死,永远出离所有的痛苦,但受诸乐啊。”

  人的修福造业,总不出六根、三业。六根,就是眼、耳、鼻、舌、身、意。前五根属于身业,后意根属于心,就是意业。三业是:一、身业有三:就是杀生、偷盗、邪YIN。这三种事,罪业极重。1、学佛的人,应当吃素,爱惜生命。凡是动物,都知道疼痛,都是贪生怕死,不可杀害。如果杀而吃它们,那就结下了杀业,来生后世,必定被它们杀。2、偷盗,凡是他人的物品,不可以“不经允许而拿取”。偷轻贱的东西,就是丧失自己的人格,偷贵重的东西,就会损害他人的身命。偷盗别人的东西,看似得了便宜,实际是折损了自己的福寿,失掉自己命中本来应得的,比所偷的要多许多倍。如果用计谋巧取,如果以权势强取,如果为别人管理作弊取(贪污),都是偷盗行为。偷盗的人,必生浪荡的后代,廉洁的人,必生贤善的后代,这是天理一定的因果啊。3、邪YIN,凡不是自己的妻妾,无论是良家妇女还是低贱的娼妓,都不可以和她们行YIN。行邪YIN的人,是坏乱正常人的伦理,就是以人身去做畜生的事。现今这生已成畜生,来生便做畜生了。世人认为女子偷人是可耻的,不知道男子邪YIN,也与女子是一样的。邪YIN的人,必生不贞洁的儿女。谁愿自己儿女不贞洁呢?自己既然做这种事情在前,儿女传承自己的气分,决定难以正而不邪。不但外面的色情不可YIN,即使夫妻正YIN,也应当有限制,否则,不是夭折,就是残废。太贪房中性事的人,儿女反而不容易生,即使生了,也难长大成人,即使成人,也是虚弱没有什么成就。世间的人以行YIN为乐,不知乐只在一刻,苦却是直到终身,甚至传到子女及孙辈啊。杀盗YIN这三种事不做,就是身业善,做了,就是身业恶。

  二、口业有四:妄言、绮语、恶口、两舌。妄言的人,说话不真实,话既然不真实,心也不真实,就失掉人格了,失大了。绮语的人,说风流邪僻的话,令人心念YIN荡,无知少年听久了,必然会邪YIN而丧失人格,或者手YIN而伤害身命。这绮语的人纵然不邪YIN,也当会堕到大地狱。从地狱出来,或作母猪母狗,如果生到人道中,当作娼妓。开始是貌美年青,还没有太大的苦,时间长了梅毒一发,就苦不堪言了。有幸有这张嘴,何苦为自己和他人招来祸殃,不为自己和他人作幸福呢?恶口的人,说话凶暴,如刀如剑,令人难受。两舌的人,两边挑唆是非,小害误导别人,大害误国误民。这四种业不造,就是口业善,造了,就是口业恶。

  三、意业有三:就是贪欲、嗔恚、愚痴。贪欲的人,对于钱财田地什物,总想通通归我,越多越嫌少。嗔恚的人,不论自己对不对,如果别人不顺自己的意,就大发怒气,而且不接受别人的道理劝解。愚痴的人,不是绝没有知识,即使读尽世间书,过目成诵,开口成章,但不信三世因果,六道轮回,认为人死神灭,没有前生后世等,都是愚痴。这种知见,误国害民,超过洪水猛兽。这三种业不造,就是意业善,造了,就是意业恶。如果身、口、意三业通善的人,诵经念佛,比三业恶的人,功德大百千倍。

  学佛的人,必须存好心,说好话,行好事。存好心就是,凡逆天悖理,损人利己等恶念,不许生起。生起恶念,就立刻发起惭愧忏悔的心,要马上消灭恶念。凡是孝、弟、忠、信、礼、义、廉、耻,利人利物的心,必须常存在心。有能力做的,认真做去,不能做的,心也常存善念。说好话就是,要说有益于人,有益于物的话。不是要人听到欢喜,叫做好话,如教训儿女,以及劝人为善,劝人不做恶,劝人尽伦理尽责任,劝人修福等。行好事就是,认真行孝亲,敬兄长,和睦族群,教化风俗的事。凡是诵经、礼佛、念佛、拜忏等各种佛事,必须身心恭敬。(文钞续编卷上·诫吾乡初发心学佛者书)

  书摘一百九十五

  潘懋春,既然想皈依佛教,自己填写申请,怎么竟然没有一句恳求的话,也没有一个谦恭的字。他就算是不懂,难道你也不懂吗?世间的行人问路,想问别人,还须要拱手以表示敬礼,何况皈依三宝,想求了生脱死的大事?竟然好像是对平常人谈事,那也太不通情理了吧。我这样说,不是要别人恭敬,是理当如此,如果不说,他一生也只是一个不懂事的人啊。清朝顺治皇帝,拜玉林禅师为师,他的法名叫行痴,给玉林法徒行森写信,署名还是写法弟行痴和南。和南,就是磕头啊,皇帝与同门师兄弟尚且如此,何况与他的老师呢?这种芳规,怎么可以不知道呢?

  古人说:“下人不深,不得其真。”不是说很深的敬别人,别人就尽心教导啊。是因为自己不能生恭敬心,就算是别人肯教,自己心中有傲慢心相障碍,也不得利益。比如高山顶上,不能存一点滴水,所以不能受滋润啊。不但学佛是这样,就是世间学材艺也是这样。世间只是为生存的活计,佛法却是觉悟性道的本源,那个关系的轻重,当然是高天与深渊的差别啊。请将这些话,让他看一看。但是现在只取他的心意,不管他的表现,为他取法名慧懋,意思是要有智慧,自己勉励也勉励他人,要他们全都敦伦尽分,闲邪存诚,诸恶莫作,众善奉行,生信发愿,念佛圣号,求生西方极乐世界。能这样做的人,就是真佛弟子,否则,只是徒有虚名,不得实际利益。(文钞续编卷上·复王寿彭居士书二(民国二十年))

  书摘一百九十六

  你以前为你兄长求皈依的信,信末后署名,只说“谨启”。可是求皈依,是什么下作不堪的事,不应该表达他的恭敬,而作这种反不如行人问路的礼貌呢?行人问路,还要拱手请教,你代求皈依,只是一个谨启,就像问路不拱手,只说“请教”一样。那么他看待皈依的事,与所要皈依的人,真是一文钱也不值了。现今又以魔子的事来问,又是谨启,我如果不说破,你毕生就堕落在贡高我慢中,还不知道那个错,久而久之,结果就要著魔。你有礼貌,对我有什么好处呢?你没有礼貌,对我有什么坏处呢?但是你既然以我为师,我怎么能忍心不治你的病,而有负我的本分呢?所以这样说。如果认为我是在求恭敬,斥责你,那要是著魔,应当不会太久。这封信不要让别人看,免得魔徒造口业。(文钞续编卷上·复杨树枝居士书四(民国二十年))

 



下载DOC文档     微信分享

请常念南无阿弥陀佛,一切重罪悉解脱!

相关资料12条(站内:印光大师       净土法要)(五明学佛网:印光大师       净土法要)  

 净界法师:净界法师:印光大师说佛号的功能 

 楼宇烈教授:略论印光大师的念佛法门 

 宋智明居士:佛教净土法要 第三卷 回归之路 老年人的学佛 

 宋智明居士:佛教净土法要 第三卷 回归之路 体验与信心 

 宋智明居士:佛教净土法要 第三卷 回归之路 佛家养生之道 

 宋智明居士:佛教净土法要 第三卷 回归之路 你有烦恼吗 

 宋智明居士:佛教净土法要 第三卷 回归之路 论佛教解决人 

 宋智明居士:佛教净土法要 第三卷 回归之路 世界就是你自 

 宋智明居士:佛教净土法要 第三卷 回归之路 走向生命的真 

 宋智明居士:佛教净土法要 第三卷 回归之路 漫谈从生死解 

 宋智明居士:佛教净土法要 第三卷 回归之路 家的超脱与回 

 宋智明居士:佛教净土法要 第二卷 净土持念法要 净土宗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