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      页

法师开示

佛教故事

幸福人生

在线共修

经咒学习

大宝法王

仁焕法师

净土法门

最近更新

居士文章

佛教仪轨

佛友商讯

电 子 书

净土讲经

大安法师

妙祥法师

印光大师

 

素食护生

佛教问答

世间百态

热点专题

戒杀放生

梦参法师

净界法师

圣严法师

全部资料

佛教知识

法师介绍

佛教寺庙

佛教新闻

戒除邪YIN

慈诚罗珠

寂静法师

昌臻法师

热门文章

积德改命

精进念佛

深信因果

消除业障

学佛感应

益西彭措

达真堪布

济群法师


首页 -->居士文章 -->转载

 愿菩提心的四个盗贼之欺骗


   日期:2017/5/30 7:27:00     下载DOC文档         微博、微信、支付宝分享

  我们的愿菩提心就像如意宝,可是四个盗贼经常盯着如意宝一般的愿菩提心,它们的心非常狠毒和可怕,犹如心狠手辣的强盗一般黑心,所以古人称为“四种黑法。”菩提心的四个盗贼:欺骗、懊悔心、不悦耳以及掩盖。

  欺骗:欺骗就是不想让对方知道你的某些事情,应用虚假的言语或行动来掩盖事实真相,使人上当。欺骗有恶意的,也有善意的。无论是恶意,还是善意,对于修炼愿菩提心的人来讲,决不能有欺骗之心,也不能用虚假的言语和行动来掩盖事实真相,不能使人上当。

  若是你说了妄语,或者用虚假的言语和行动来欺骗他人,伤害了他人的心,同样也是伤害了自己的良心,这样一来,你就已经违背了愿菩提心的教诲了,如意宝一般的菩提心就被欺骗心偷走了。所以,古人将欺骗心称为“菩提心的四个盗贼”之一。

  现在很多人不想被人欺骗,也不想去欺骗别人,可有时很多事情发展到最后往往不尽人意,往往让人无法控制,变质的谎言最后让心灵难以释怀,产生了沉重的失衡感,在这种情况下,我们很容易失去菩提心的教诲。从凡夫的角度来看,如果有一天你为了朋友或者别人不得不说谎与欺骗,那只是善巧话,没有大的罪过。

  可是从修炼菩提心的角度来讲,善巧的妄语与欺骗他人都属于违背菩提心戒的。因为,你的做法也许无形中又伤害了另一个人,说真话暂时他人也许不理解与不接受,可是真话永远是光明的,欺骗永远是黑暗的。修炼愿菩提心的人只能说真话,不能说妄语,更不能欺骗他人。

  藏族有一句说法:“妄语和老鼠的尾巴短,真话和长江的尾巴长” 说一句妄语与虚假的话,要用十句妄语与虚假的话来弥补,而且往往最后还是被他人发现的,那时候他人会更加伤心。你说真话并且没有欺骗他人,在短暂的时间里也许别人不理解,但是将来总有一天他人会明白你说的是真话,那时候他会从内心感谢你,从此他反而更加的信任你、尊重你。而且,我们应该相信,“真话压倒一切妄语”。

  在做人迷茫的时候,我们应该以菩提心的教诲为主,无论善意或者恶意的欺骗念头都要放下,用事实真相去做事或者说真话,那就是愿菩提心的精神。若是你说了事实真相而伤害了别人,其实没有大的罪过,也不违背愿菩提心的教诲。在欺骗别人的罪过之中,罪过比较严重的就是欺骗圣人。

  比如,弟子欺骗上师、经师、堪布等具备学识、功德者。比如我们在圣人面前讲授一种自己的观点和看法,反而背后筹划的是另一套思维,怕被上师与圣人们发现或看到缺陷,就用虚假的言语或行动来掩盖事实真相,使圣人们上当。还有欺骗虔诚的弟子或信徒,或者老百姓等,用虚假的言语和行动来掩盖真实情况,使他们感到失望,这些都是违背愿菩提心的教诲的。

  不说妄语,说真话就是愿菩提心的教诲。修炼菩提心的人,应该说真话、听真话,要有实事求是的精神。而“实事求是”又是雍仲本教的思想路线。幸饶弥沃如来、占巴南喀大师、夏匝瓦等老一辈最高层的本教大师们都讲究“实事求是”并把“实事求是”作为本教的思想路线,这也是愿菩提心的教诲之一。

  (人生最大的敌人是自己,最大的失败是自大,最大的无知是欺骗,最大的悲哀是妒忌,最大的错误是自弃,最可佩服的是精进,最大的破产是绝望,最大的财富是健康,最大的债务是情债,最大的礼物是宽恕,最大的欠缺是顿悟,最大的欣慰是布施,最可怜的性情是自卑,最大的罪过是自欺欺人。)

 



下载DOC文档     微信分享

请常念南无阿弥陀佛,一切重罪悉解脱!

相关资料12条(站内:菩提心       真实语)(五明学佛网:菩提心       真实语)  

 吴润江上师:发菩提心义诀 

 贺继墉居士:三主要道甚深引导笔记·开妙道门 二.正宗分  

 贺继墉居士:三主要道甚深引导笔记·开妙道门 二.正宗分  

 贺继墉居士:三主要道甚深引导笔记·开妙道门 二.正宗分  

 大寂尼师:《佛说阿弥陀经》重点介绍 1.如何读诵阿弥陀经 

 傅味琴居士:发菩提心,女转男身(30~39) 

 傅味琴居士:发菩提心,女转男身(20~29) 

 傅味琴居士:发菩提心,女转男身(10~19) 

 傅味琴居士:发菩提心,女转男身(1~9) 

 傅味琴居士:不退菩提心为解救众生倒悬之苦 

 傅味琴居士:学习释迦佛,祈请善知识为胜为导,不退菩提心( 

 普献法师:宝积经讲记 不失菩提心的正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