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      页

法师开示

佛教故事

幸福人生

在线共修

经咒学习

大宝法王

仁焕法师

净土法门

最近更新

居士文章

佛教仪轨

佛友商讯

电 子 书

净土讲经

大安法师

妙祥法师

印光大师

 

素食护生

佛教问答

世间百态

热点专题

戒杀放生

梦参法师

净界法师

圣严法师

全部资料

佛教知识

法师介绍

佛教寺庙

佛教新闻

戒除邪YIN

慈诚罗珠

寂静法师

昌臻法师

热门文章

积德改命

精进念佛

深信因果

消除业障

学佛感应

益西彭措

达真堪布

济群法师


首页 -->居士文章 -->转载

 何为佛教中的功德圆满


   日期:2017/5/30 8:14:00     下载DOC文档         微博、微信、支付宝分享

  “功德圆满”是说妥善完满地做成一件善事,泛指行善积德。在佛教中,“功德圆满”则是指因修行而得身心清净、了脱生死、超越轮回之正果。

  “功德”,即功业与德行。《大乘义章·十功德义三门分别》云:“功谓功能,能破生死,能得涅槃,能度众生,名之为功。此功是其善行家德,故云功德。”《胜鬉宝窟》卷上:“恶尽曰功,善满称德、又德者得也,修功所得,故名功德也。”又功德之深广喻为海,称功德海,其贵重如宝而谓功德宝。

  《景德传灯录》卷三记载:梁武帝问(菩提达磨)曰:“朕即位已来,造寺、写经,度僧不可胜纪,有何功德?”师曰:“并无功德。”帝曰:“何以无功德?”师曰:“此但人天小果,有漏之因,如影随形,虽有非实。”帝曰:“如何是真功德?”答曰:“净智妙圆体自空寂,如是功德不以世求。”

  这则公案里,梁武帝虽然做了许多善业,但由于他是有相布施,亦即希望有所回报而行善业,因此获得的果报只能是福德,而不是功德。在达摩禅师看来,真正的功德应当是无相布施,修行各种善业应是心中一无所求,只怀慈悲之意。

  六祖惠能大师在《坛经·疑问品第三》中对此公案中的“无有功德”作了详细的阐释:师曰:“实无功德,勿疑先圣之言。武帝心邪,不知正法,造寺度僧,布施设斋,名为求福,不可将福便为功德,功德在法身中,不在修福。”师又曰:“见陆是功,平等是德,念念无滞,常见本性,真实妙用,名为功德。内心谦下是功,外行于礼是德。自性建立万法是功,心体离念是德。不离自性是功,应用无染是德。若觅功德法身,但依此作,是真功德。若修功德之人,心即不轻,常行普敬。心常轻人,吾我不断 。即自无功。白性虚妄不实,即自无德。为吾我自大,常轻一切故。善知识,念念无间是功,心行平直是德。自修性是功, 自修身是德。善知识,功德须自性内见,不是布施供养之所求也。是以福德与功德别,武帝不识真理,非我祖师有过。”

  由此可见,诸如铺路修桥、建寺造塔、念佛诵经、布施、放生,供斋等各种善业所修得的果报是“福德”,而非“功德”。功德与福德有所不同,功德里面包括福德,但福德里面不见得有功德。

  “圆满”,谓诸如来万行具足,种智圆明,于世间、出世间一切功德皆悉成就;超过声闻、缘觉、菩萨之上,故曰圆满。“圆满”的本意是没有缺陷、漏洞,使人满意,与“功德”合用则是指佛法广大,能圆融一切世间法,无漏无碍。佛所说的法完满周密,因此称之为“圆音”。《华严经·离世间品一》云:“圆音陀罗尼,解了不思议。”

  又有融通无碍称之为“圆通”——“谓通满一切,融通无碍,即指圣者妙智所证的实相之理,由智慧所悟的真如,其存在的本质圆满周遍,其作用自在,且周行于一切。”楞严会-上有二十五菩萨各证圆通,尤以观音菩萨的“耳根圆通”为最上,因此观音又称之“圆通大士”、“圆通尊”。在禅宗,亦常画“圆相”,表示真如实相、本体,自性,完备无缺,不偏不倚,称为“圆满”。

 



下载DOC文档     微信分享

请常念南无阿弥陀佛,一切重罪悉解脱!

相关资料12条(站内:佛教       功德圆满)(五明学佛网:佛教       功德圆满)  

 唐仲容居士:佛教的因果观 

 唐仲容居士:佛教的心理学 

 唐仲容居士:关于佛教的认识论 

 竺摩法师:佛教与人生 素食与人生 

 竺摩法师:佛教与人生 佛教对於病人的看法 

 竺摩法师:佛教与人生 人生疾病的疗治 

 竺摩法师:佛教与人生 爱语是人生和睦的要素 

 竺摩法师:佛教与人生 从佛教推广友爱和乐人生 

 竺摩法师:佛教与人生 菩萨的人生观 

 竺摩法师:佛教与人生 佛儒自力的人生观 

 吴润江上师:华藏上师演讲稿集要 五、清华大学恭请演讲稿  

 竺摩法师:佛教与人生 为善最乐的人生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