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      页

法师开示

佛教故事

幸福人生

在线共修

经咒学习

大宝法王

仁焕法师

净土法门

最近更新

居士文章

佛教仪轨

佛友商讯

电 子 书

净土讲经

大安法师

妙祥法师

印光大师

 

素食护生

佛教问答

世间百态

热点专题

戒杀放生

梦参法师

净界法师

圣严法师

全部资料

佛教知识

法师介绍

佛教寺庙

佛教新闻

戒除邪YIN

慈诚罗珠

寂静法师

昌臻法师

热门文章

积德改命

精进念佛

深信因果

消除业障

学佛感应

益西彭措

达真堪布

济群法师


首页 -->法师开示

 印光大师:净土法要新白话版(二十九)


   日期:2017/5/30 16:58:00     下载DOC文档         微博、微信、支付宝分享

  书摘二百三十七

  梁任公(梁启超),有超出群众的才华,现在正是相互忌妒的世道,为什么不归隐起来,回归乡里而去认真研究出世的大法?这样可以彻悟本来具足的妙性。还必须努力修净土法门,回向往生西方净土,使所有领悟的人,一一亲证佛法。然后乘大愿轮,再来示现出生浊恶世界,以不可思议的神通变化,作各种对治的方法。对于刚强的友人,就用刚强的办法克制;对于柔和的友人,就用柔和的办法克制。无论上中下根性的人,没有一个不受度化的。这是大丈夫继往开来、自利利他的究竟真实意义。在这个时代这个世道,不尽力研究佛法,而只是空有担忧世界的心,不免会危及自身的危险,那是英雄豪杰愤闷时的表现,不是圣贤随缘而行、乐天知命的本色啊。过去生生世世培养出来的慧根,本来不容易,倘若不对佛法专精致力,达到亲证佛果,那就如同泥做的坯器还没有用火烧成瓷,经过雨水就化了。光阴短促,人命几何?一口气上不来,就属于来生后世了。没有证道的人,从本来有悟又回入到迷的状态,一万个里面有十千个。从悟再增加悟的,一亿个里面没有一二个。怎么忍心让无上的好法器的坯模,再经雨水,而又化为尘土呢?

  梁任公与我,从来没有交情,最近因为谬听人言,也可攀扯为知己。知己就为知己谋划,必须在大体统方面讲道理,才不失为一句话相投,毕生都是知己的深厚友谊啊。不知梁公看到了,是竖着点头认同呢?还是横着摇头不认同呢?请把这个意思转达吧。(增广文钞卷二·复张云雷居士书一)

  书摘二百三十八

  梁任公在日本住久了,他所叙述的佛法,大略都是依日本人的成书而论。日本净土宗,以善导为初祖,这话不太恰当。关于净土一法,自远公(慧远大师)以后,极力宏扬的,代代都不缺乏人。即使我国以善导大师为净土第二祖,也属于偶然,不是说远公以后,没有人宏扬这个净土宗了啊。这样的节目,似乎应该依古制,依我国向来的贯例,怎么能以讹传讹,导致后人产生疑议呢?……禅宗下,说“印度无”,下又说,“中国特创”,这七个字也不恰当。西天印度原本有二十八祖,怎么能说无?……梁公文章超过世人,聪明也超过一般人。可惜对于佛法没有深入研究,只是依日本人所论的而叙述。所以虽不造成大碍,总是有点不合适的论调,有时冒出来。……大聪明人,大名人,讲出来的话必须仔细考虑,不可草率。因为对他人对自己都是模范啊。如果平常人有错谬处,人们还容易知而且容易改;如果名人错谬那人们必然以错讹为正确,而互相讹传了。(文钞三编卷一·复丁福保居士书十七)

  书摘二百三十九

  一切诸佛,莫不是以流通法道为谆谆嘱咐。流通的方法,最初必须以建立塔庙、印造经像为创始。因为如果没有塔庙经像,那就没有凭借可以奉行尊仪而修净行,阐扬佛道而化导群迷。而一切含识众生,都不知怎样瞻礼圣容,培植善根,闻法修持,开发心地智慧啊。

  流通佛法的人,必须有真修实践的僧、以及有势力财力的王公大臣绅士商人。一种名叫内护(僧),一种是外护。内护要严持禁戒,认真修净土法门。对于禅、教、律、密、净土,或者专门主修一门,或者兼修各宗。必定使自己和他人都得益,阴间和阳间都蒙庇护,暗中维持社会,不知不觉中引导民情而后已。外护是不惜资财,广种福田,普遍劝同道的人,发起信心。内外相互配合,佛法就流通了。如果没有有道德的内护,那么师的表率没有树立,人们将有什么敬仰呢?如果没有有势力的外护,那么资费没有出处,外侮不能抵御。所以如来将要入涅槃时,把佛法付嘱给国王大臣,并及所有上天善神。要他们后世乘愿示现投生在一切国土,流通佛法,普遍利益含识众生。所以二千多年来,应化遍布各国的,以内护、外护的形式,为什么都有人相继不断了。(增广文钞卷三·《修正管理寺庙条例并护教文稿》序)

  书摘二百四十

  佛法僧三宝,是无明长夜的灯烛,生死苦海的航船。不只是想达到断惑证真,了生脱死的人,所应当依靠;就是高尚亲民、治国安邦的人,也必要显示佛教的心性妙理,宣扬因果实事,用来扭转人心而辅治社会的一大助缘啊。所以古代建大功,立大业,精忠直贯日月,浩气塞满天地的人,多数是由学佛得力而来。莫不是用力庄严佛像,流通佛经,护持僧宝,希望一切人民,共同住持三宝,悟入一体三宝,直到亲证这个心本来具足的真如佛性啊。(文钞续编卷下·四川乐山县大佛陵云寺创建藏经楼功德碑记)

  书摘二百四十一

  清世宗(雍正)宪皇帝,久已证了法身,乘愿再来,对于宗对于教,没有不通透的。当皇帝以来,十年之内,专门处理政治,不提佛法。等到天下太平,风俗醇厚,然后宣布法化,就容易得到利益,如器皿除去毒性,就可以装存甘露。到了雍正十一年(1733年),就以人王的身分,行法-王的事,佛法世法,一肩担下来了;儒教释教,一条道齐行。借取佛儒两家的心法,表达皇帝延续法脉的旨意,“空与有”不是两个,真与俗本是圆融。一心想着普天下的人民,都成为如来的真子;现在未来有情众生,共同获得本地风光(比喻自性)。每到初一十五,以及佛菩萨的诞辰,或者当面训诫朝廷大臣,或者传圣旨到边疆大臣,直到士官与庶民,使他们都明了自心,全部走向背离凡尘迎合佛觉的大道,不至于白白具有佛性,枉受生死轮回的悲哀。或者整顿天下丛林寺院,一切僧众,要他们恪守清规,精修梵行,真正的参真实的悟,明心见性。希望这样光大佛法,赞助皇帝的教化。

  又在初一十五,必定亲自运用睿智的笔,恭敬绘画一位古德的道像。取他本人的传记,选出纲要,作一个小传。又作一首赞诗,阐发其中奥义,亲笔书写在像的上方。刻在皇宫里的石头上,以备临摹拓印而希望流传。自雍正十一年二月起,至十三年(1735年)三月止。共绘了三十二尊画像。(增广文钞卷三·《三十二祖传赞》序)

  书摘二百四十二

  自佛法传入中国,历代皇帝,没有不崇奉的。其中只结缘佛种的,与有所悟证的,种种不一。但能求深入经藏,直达禅源,证涅槃妙心,具金刚正眼,在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闲暇,阐扬拈花微笑直指人心的宗旨,唯有清世宗皇帝为第一啊。如果不是法身大士,乘愿再来,掌握权教实教不二道柄,度轮回无依的众生,怎么能这样呢?他所著述的,大藏经内有《圆明居士语录》三卷(圆明居士,世宗道号)。其他《序》、《跋》、《传》、《记》,分散在《经》、《论》、《语录》中。全都妙道契合佛心,暗暗符合祖意,言言都见真谛,语语归向宗旨。就如“走盘珠”,又像“摩尼宝”。凡是具有慧眼的人,没有不佩服的。(增广文钞卷三·《拣魔辨异录》石印序(代企觉居士赵希伊作))

  清世宗宪皇帝,过去生中种有德本,乘愿再来。深入经藏,直达禅源。宗门教门都通透,悟证将近极处。秉受儒佛两家的传统,阐发心就是佛的妙道。自佛法流到本土,二千年来,在皇帝中,最为第一。如果不是久已证得法身,示现在末法时期,借俗法表明真如,广度含识众生的人,怎么能这样呢?佛法普利众生,大菩萨随机感应,广大如法界无边,究竟如虚空无形,不是大智慧,不能形容。清世宗用时节雨露滋润万物的道理,极力发挥,可算是妙理契合佛心,不用比喻而容易明白了啊。(增广文钞卷三·清世宗御制普陀法雨寺碑文跋(乙卯年代赵希伊作))

  书摘二百四十三

  宋朝,杨杰,字次公,号称无为子,参见天衣怀禅师大悟。后来母亲去世,阅读大藏经,深知净土法门的殊胜,而从此极力劝化他人修净土法门。临终说偈:“生亦无可恋,死亦无可舍,太虚空中,之乎者也,将错就错,西方极乐。”杨公大悟后,归心净土,极力提倡,直到临终时,认为生死都在真性中,犹如空中的花,因为没有证真性,不得不以求生西方净土为主啊。将错就错就是,如果彻底证到真性,那用不着求生西方净土,求生还是一错。没有证的也是错而必须要求生西方净土,所以说将错就错,西方极乐。莲池大师《往生集》,在杨公传后,赞说:“我愿天下聪明才士,都能就此一错啊。”这可是真的大聪[url=]B[/url]明,不被聪明所误的人。

  但是像宋朝的苏东坡,虽然是五祖戒禅师的后世,常携带阿弥陀佛像一轴在身边,说:“这是我生西方的公证啊。”到了临终,径山惟琳长老,劝他不要忘了念求西方净土,苏东坡说:“西方不是没有,只是在这里用不得力了。”学生钱世雄说:“这是先生平生的追求,应该用力。”苏东坡说:“用力就差。”说完就逝世了。(文钞三编卷四·上海护国息灾法会法语(自序见文钞续编))

  书摘二百四十四(白居易念佛诗)

  余年七十一,不复事吟哦,(年纪大了,不再写诗了)

  看经费眼力,作福畏奔波,(看经眼花,作功德跑不动了)

  何以度心眼,一句阿弥陀,(怎么办呢,念佛)

  行也阿弥陀,坐也阿弥陀,(行也念坐也念)

  假饶忙似箭,不废阿弥陀,(再忙也要念)

  日暮而途远,吾生已蹉跎,(离目标还远,我这一生耽误了)

  旦夕清净心,但念阿弥陀,(要清净就念佛)

  达人应笑我,多却阿弥陀,(那些聪明人会嘲笑我)

  达又作甚么,不达又如何,(聪明有什么用,不念佛免不了轮回)

  普愿法界众,同念阿弥陀。

  (文钞三编卷二·复方耀廷居士书二)

  书摘二百四十五(黄庭坚戒杀诗)

  我肉众生肉,

  名殊体不殊,(名不同实际一样)

  本是一种性,(都有佛性)

  只为别形躯,(受报的形体不同)

  苦恼从他受,(不管被吃的痛苦不痛苦)

  肥甘为我需,(只要我爱吃)

  莫教阎君断,(不用阎王审判)

  自揣应何如?(自己想想对不对)

  (文钞三编卷三·劝戒杀放生文序)

  书摘二百四十六

  宋太宗、宋真宗二位皇帝的时代,净土宗第七祖省常法师住持浙江杭州的西湖昭庆寺,仰慕效仿庐山净土宗初祖慧远大师的遗风,也组合净土修行的莲社。而当时宰相王文正公王旦,首先皈依莲社,为莲社倡导。凡是各类官员,知识分子,以弟子身份而加入莲社的,也有一百二十多人。出家沙门则有数千,而普通百姓加入就难以计数了。

  后来有潞公文彦博,做官历任宋仁宗、英宗、神宗、哲宗、四朝皇帝,出任将相五十多年,官位达到太师,封潞国公。平生最信佛法,晚年向佛更加有力,专心念佛,没有一点松懈。与净严法师在京师组织十万人求生净土法会,一时间知识分子多数受他的教化。寿辰直到九十二岁,念佛而逝。有人颂词说:“知君胆气大如天,愿结西方十万缘,不为自身求活计,大家齐上渡头船。”(文钞三编卷三·丹阳金台寺募结同生西方万人缘序)

 



下载DOC文档     微信分享

请常念南无阿弥陀佛,一切重罪悉解脱!

相关资料12条(站内:印光大师       净土法要)(五明学佛网:印光大师       净土法要)  

 净界法师:净界法师:印光大师说佛号的功能 

 楼宇烈教授:略论印光大师的念佛法门 

 宋智明居士:佛教净土法要 第三卷 回归之路 老年人的学佛 

 宋智明居士:佛教净土法要 第三卷 回归之路 体验与信心 

 宋智明居士:佛教净土法要 第三卷 回归之路 佛家养生之道 

 宋智明居士:佛教净土法要 第三卷 回归之路 你有烦恼吗 

 宋智明居士:佛教净土法要 第三卷 回归之路 论佛教解决人 

 宋智明居士:佛教净土法要 第三卷 回归之路 世界就是你自 

 宋智明居士:佛教净土法要 第三卷 回归之路 走向生命的真 

 宋智明居士:佛教净土法要 第三卷 回归之路 漫谈从生死解 

 宋智明居士:佛教净土法要 第三卷 回归之路 家的超脱与回 

 宋智明居士:佛教净土法要 第二卷 净土持念法要 净土宗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