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      页

法师开示

佛教故事

幸福人生

在线共修

经咒学习

大宝法王

仁焕法师

净土法门

最近更新

居士文章

佛教仪轨

佛友商讯

电 子 书

净土讲经

大安法师

妙祥法师

印光大师

 

素食护生

佛教问答

世间百态

热点专题

戒杀放生

梦参法师

净界法师

圣严法师

全部资料

佛教知识

法师介绍

佛教寺庙

佛教新闻

戒除邪YIN

慈诚罗珠

寂静法师

昌臻法师

热门文章

积德改命

精进念佛

深信因果

消除业障

学佛感应

益西彭措

达真堪布

济群法师


首页 -->居士文章 -->转载

 现代语境中的净土宗的法门特征及其意义(四)


   日期:2017/6/1 10:14:00     下载DOC文档         微博、微信、支付宝分享

  三、生活化

  佛教的最终目的是追求解脱。解脱不是指断灭身体和生命,而是指解脱痛苦。痛苦是由人生的残缺和不圆满引起的,所谓解脱痛苦就是要消除人生的残缺和不圆满,不断地提升人生境界。故此解脱应该在人间解脱,因为人不可能离开人间而生存,离开人间就意味着死亡,死亡了还谈什么解脱。所以人间解脱是佛法的宗旨。正如太虚大师在《人生的佛教》中所说:“佛教,并不脱离世间一切因果法则及物质环境,所以不单是精神的;也不是专为念经拜忏超度鬼灵的,所以不单是死后的。在整个人类社会中,改善人生的生活行为,使合理化、道德化,不断地向上进步,这才是佛教的真相。”

  既然解脱是在人间解脱,那么学佛就应在生活中学。现代净土宗把佛学和人生、学佛与学做人统一起来,主张学佛不分性别、年龄、身分、行业、职业、地位,凡愿学佛的,都可以在生活、工作中修圆满的菩萨道。净土宗提倡“真心离念”,真心,即佛心;念,即妄想。永离妄想、分别、执著,即是真心、佛性。远离妄想、分别、执著,我们的生活、工作、应酬都是菩萨行。净土宗从“净门”入,要求在日常生活中修清净心。所谓修清净心就是要学会远离贪、嗔、痴,在日常生活中修真诚、清净、平等,在生活、工作中提升自己的境界,在生活、工作中成就六度三学。若能在日常生活中做到见色闻声而不起心、不动念,即是大禅定。

  净土宗认为,修行并不只是在佛堂里敲木鱼,在菩萨面前念经,也不是在道场、寺庙里念佛才是修行。所谓“行”是指日常生活行为,包括起心、动念、言语、身体一切造作都叫做“行”,所谓“修行”就是要随时随地修正自己的错误行为。念佛先需学佛,即学习佛的精神、佛的理念、佛的慈悲,而且要落实在生活当中。

  净土宗还把学佛与现实利益挂起钩来,认为学佛有两大好处,从近处说,学佛可得真正的幸福、自在、快乐,学佛能帮助人们破执着、断烦恼、开智慧。智慧显现了,无论从事什么工作,必定圆满成功,这是现世利益。从远处说,学佛可使人们解脱生死,超越轮回,这是来生利益。净土宗认为,念佛的功德无量无边,无比殊胜,不但这一生的业障能消除,无量劫的业障也都能消除。《无量寿经》是凡夫俗子求生净土的保证书,但是必须把这部经典的教义用在生活上、工作上、日常交际应酬上,才能真正得到佛法殊胜的功德利益,才能获得往生西方净土的保证。净土宗重人性的升华,重人格修养,认为要证果成佛、圆成佛道必须先从人本位做起,如果人位的品格不备,就不能得道证果。太虚大师提倡“人间净土”,有“仰止唯佛陀,完成在人格。人成即佛成,是名真现实”的口号。信仰佛教,假使入世都做不好,出世的果证也绝对无法达到。

  净土宗的“学佛即学做人”的提法消除了佛教的神秘感,也破除了佛教中的迷信成分,拉近了佛、菩萨与人的距离,使佛教具有了普世性和亲和力,为佛教更好地发挥辅世作用和道德教化作用铺平了道路,这对于佛教自身的生存和发展也是十分有利的。

 



下载DOC文档     微信分享

请常念南无阿弥陀佛,一切重罪悉解脱!

相关资料12条(站内:净土宗       特征)(五明学佛网:净土宗       特征)  

 唐思鹏居士:《佛教三字经》新注 净土宗 

 其它:从解脱的定义看佛教义理中的意会性特征(李音祚) 

 净界法师:圆修和专修--净土宗两大传承 

 吕澄居士:论奘译观所缘释论之特征 

 李利安教授:汉传佛教观音信仰的基本体系和基本特征 

 李利安教授:楚山绍琦禅师念佛禅思想的基本特征 

 李利安教授:真禅法师佛学思想与实践的人间性特征 

 宋智明居士:佛教净土法要 第二卷 净土持念法要 净土宗功 

 宋智明居士:佛教净土法要 第二卷 净土持念法要 净土宗行 

 宋智明居士:佛教净土法要 第二卷 净土持念法要 谈谈净土 

 宋智明居士:佛教净土法要 第一卷 净土白毫观修法 第二章 

 温金玉教授:玄中寺在中国净土宗史上地位的再检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