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      页

法师开示

佛教故事

幸福人生

在线共修

经咒学习

大宝法王

仁焕法师

净土法门

最近更新

居士文章

佛教仪轨

佛友商讯

电 子 书

净土讲经

大安法师

妙祥法师

印光大师

 

素食护生

佛教问答

世间百态

热点专题

戒杀放生

梦参法师

净界法师

圣严法师

全部资料

佛教知识

法师介绍

佛教寺庙

佛教新闻

戒除邪YIN

慈诚罗珠

寂静法师

昌臻法师

热门文章

积德改命

精进念佛

深信因果

消除业障

学佛感应

益西彭措

达真堪布

济群法师


首页 -->法师开示

 印光大师:净土法要新白话版(三十二)


   日期:2017/6/1 12:28:00     下载DOC文档         微博、微信、支付宝分享

  书摘二百六十五

  仔细观察古代的大忠大孝,建大功,立大业,道德救济当时,留传后世,浩气充满天地,精忠长贯日月的人,都是由学佛得力而来的。世间儒学不知道本源,只见表面的现象,而不知道发生表面现象的心,结果使本源隐藏而不显明,潜伏而不张扬。因为狭隘的儒生排斥佛,所以多数主要是暗暗修证,不暴露自己。如果仔细察看他们的表现,必有不可掩盖的。他们的子孙如果不是具有正知见,必定就怕被庸俗儒生所讥讽,也不愿为祖先宣传了。因为这些缘故,结果使得潜藏的德幽暗中的光,淹没无闻的很多很多了啊。

  《旧唐书》上,凡是佛法的事迹,以及上流知识分子与高僧来往的言论,都选择主要的记载下来。欧阳修著作《新唐书》,删去了二千多条。五代史也是一样。就是只怕天下后世,知道佛法有益于身心性命、国家政治,而都学佛啊。其他史记官员,大多数是这种拘守刻板的人士。所以古代大人物的潜修而密证的,都不得而知了。

  文忠公林则徐,他的学问、智识、志节、忠义,是前清朝一代官员中所少见的。虽然政事繁忙,而修持净土法门,没有一点间断。因为学佛,是学问、志节、忠义的根本,这个根本抓住了,那么一切都恰当,一切都适合了,这是古代大人物高出一般人的由来啊。有一天,文忠公的曾孙名叫翔,字璧予的,把林公亲自手写的《弥陀经》、《金刚经》、《心经》、《大悲咒》、《往生各经咒》的梵册课本展示出来,那卷面标题是:“净土资粮”,那放书的匣面上标题是:“行舆日课“。完全可以知道林公是暗中修行净土法门的,虽然忙里忙外,还不肯松懈。为了出外方便持诵,所以他的经本只有四寸多长,三寸多宽。他的字体用恭敬的楷书,一笔不差。可以看出他的恭敬至诚,不敢稍有疏忽啊。那经的每面六行,每行十二字。林璧予因为是祖先的手笔遗产,恐怕时间太久而被埋没失传了,作成书册本而用石印技术印刷。希望散布给各界人士,让大家都知道文忠公林则徐一生的修持,这样可以当仁不让,见贤思齐,因此都能超出五浊恶世而登上九品莲花啊。让我略叙原委,我从小就听闻林公的大名而向往他,如今知道他的修持这样的严密,真是所谓的乘愿再来,示现宰官身分而说法的。愿见闻到的人,一起进步,都学习林公,那么国家很幸运,人民很幸运了。(文钞续编卷下·林文忠公行舆日课发隐)

  书摘二百六十六

  孝的道理,大到无限,就是管理天地,也要以圣贤为榜样。上古先王修养孝就达到至德,如来凭借孝就证悟觉道。所以儒家的《孝经》说:“夫孝,天之经也,地之义也,民之行也。(孝是天地间本该如此的道理,是人民本该如此的行为)”佛家的《戒经》说:“孝顺父母师僧三宝,孝顺至道之法,孝名为戒,亦名制止。”所以世外的法和世间的法,莫不是以孝为根本啊。奈何世俗凡情,只知道行孝的表面现象,不知道尽孝的根本究竟。每次见到出家的佛子,就凭自己的主观想像,任意诽谤,认为是不孝父母,与浪子逆子一样。不知道世间法注重孝,出世间法也没有不注重孝的,只是因为世间所谓的孝,是有迹像可以找到的了。佛家所谓的孝,是忽略迹像而专门致力根本的啊。有迹像可以找到的,是显而易见;专门致力根本的,是隐晦而难以明瞭的。为什么这样说呢?儒家提倡的是靠服侍奉养来安慰老辈亲人的,就是孝了。在世间有所作为,名声传扬到后世使老辈亲人荣耀,是大孝啊。说到极点,包括五常(仁义礼智信)和各种品行,无非是孝道的扩展发挥。所以《礼》的祭义说,砍断一棵树,杀害一只动物,不是在合理的时候,就是不孝了。所以说,孝和敬上的道理,是通达神明,光照四海啊。论孝论到这种地步,可算是很彻底了,没有更多的话可说了啊。但这些孝,都是明显能看到听到,人们很容易发现的。

  只有我佛家释子,把成佛道利众生作为最上乘报恩的事。而且不仅报答多生多世的父母,并应当报答无量劫以来四生(胎生卵生湿生化生)六道(天道阿修罗道人道畜道鬼道地狱道)中的一切父母。不仅在父母生前而应当孝敬,并且应当度脱父母的灵识,使他们永远出离苦海轮回,常住正觉中。所以说佛家的孝,隐晦而难以明瞭啊。虽然如此,儒家的孝还是奉养父母为先的啊。而佛教的辞别亲人出家,难道就不顾父母的赡养吗?

  关于佛家的规定,出家必须对父母说明。如果有兄弟子侄可以托负,才能禀告请求双亲,双亲允许才可以出家,否则不允许剃发出家。其中有的出家以后,兄弟或者亡故,双亲没有倚托,也可以减少自己的口粮,用来奉养双亲。所以长芦禅师有养母的美好故事(宋朝长芦宗赜禅师,襄阳人,从小孤苦,母亲陈氏把他养育在舅家,长大后,博通世间经典,二十九岁出家,深明佛法宗要,后来住在长芦寺,迎接母亲到方丈东边的屋子住,劝母亲念佛求生净土,有七年时间,他母亲念佛而逝,事迹可见《净土圣贤录》),道丕禅师有葬父的超常奇迹(道丕,唐朝皇家后代,长安人,出生才一周岁,父亲因皇家战事阵亡。七岁出家,十九岁那年,世间战乱粮食很贵,道丕背负母亲逃入华山,自己辟谷不吃,讨饭奉养母亲,第二年前往父亲阵亡的霍山战场,收聚战场上白骨,为它们虔诵经咒,并祈求找到父亲遗骨。经过几天父骨从骨堆中飞出,直接落到道丕面前,于是掩埋其它尸骨,带回父骨安葬了。事情可见《宋高僧传》)。所以经上说,供养父母功德,与供养一生补处菩萨功德相等。双亲在,就善巧劝化,让他们持斋念佛求生西方净土。双亲去世,就用自己读诵修持功德,常常至诚为双亲回向。使他们永远出离五浊恶世,永远告别六道轮回,证无生法忍,登八地不退菩萨,尽未来际可以度脱众生,使自己他人都共成觉道。这样就是不与世间法相同的大孝啊。

  更广泛的说,包括六度万行,无非就是孝道的扩充。所以《梵网戒经》,全都是在说应生慈悲心,孝顺心。又说,如果佛子因为慈悲心,去行放生业。一切男子是我父,一切女人是我母,我生生世世都是因他们出生。所以六道众生,都是我的父母,杀动物吃动物,就是杀我父母。因而凡是有修持的,全都普遍为法界众生而回向。那么就会考虑到无量的未来,孝道遍及所有众生。如果和世间孝道互相比较,那有迹像的事不能没有欠缺,依本源的佛道就大有富余了。可惜不懂这个道理的人,不是认为荒诞,就是认为渺茫,哪里知道竖的说无限的前生后世,横的说遍满四面八方,佛眼看到的圆融无碍,就像看自己的手掌纹一样呢?(增广文钞·佛教以孝为本论)

  书摘二百六十七

  出世间的孝,它明显的一面也是同世间的服侍奉养一样,也可以立身扬名。而它的根本道理却是把如来大法,劝给双亲熏修。双亲在世,就委婉劝解,希望他们吃素念佛,求生西方净土。吃素就不造杀业,并且能灭过去世种的祸殃。念佛就暗暗通达佛智,暗合佛法的妙。果真能深信切愿,求生西方净土,必定在临命终时,蒙受佛来接引,托生到九品莲台上了啊。从此超凡入圣,了生脱死,永离娑婆世界的所有苦,常享极乐世界的所有乐。双亲不在世了,就代双亲老实修净土法门,最诚恳的为双亲回向,心中果然真切,双亲自然受益。如果还没有往生,可以立即往生;如果已经往生,增加更高的莲品。既然能这样发心,就是与四宏誓愿相应,与菩提觉道相契合。岂只是双亲得到利益,自己的功德善根,莲台品位,也理当更高超殊胜啊。何况现身说法,让所有同修发起孝的思想呢?这个孝才是究竟的实义。不是像世间只是要有益于色身以及现世的好处,竟然忘掉了心性与来世怎么样而不管了啊。所以知道佛教,以孝为本。所以《梵网经》说:“孝顺父母、师僧、三宝,孝顺至道之法,孝名为戒。”又在杀、盗、YIN各戒中,都是说应生起慈悲心、孝顺心。在<不行放救戒>中,又说:“一切男子是我父,一切女人是我母,我生生世世都是因他们出生。所以六道众生,都是我的父母。杀动物吃动物,就是杀我父母。”这样说来,佛教的孝,遍及四生(胎生卵生湿生化生)六道(天道阿修罗道人道畜道鬼道地狱道),遍及没有开始的从前,无限未来的以后,不是只知道一身一世可以相比的啊。知道这个理而不戒杀放生、吃素念佛的人,怎么能算是究竟无上的孝道呢?(增广文钞·循陔小筑发隐记)

  书摘二百六十八

  古时候有破猪头在大牙中,发现肉身佛;杀羊煮蹄肉煮不熟,破开发现铜佛像的;杀牛割取牛肾,破开发现肉佛像的;捕获大蚌,剖不开,想要放走而自己开了,里面是一尊珠佛的。这都是佛菩萨以大慈悲在异类身中示现,目的是显出本色;使众生戒杀护生,明白一切众生,因为迷惑背离本性的缘故,堕落恶道,众生的本源心性,与佛没有一点不同;我如果不及早觉悟,将来也会再堕入各类恶道中,所以怎么敢不悲悯自己悲悯他人,痛惜自己痛惜他人,大声疾呼,让自己和他人都尽快登上觉悟的彼岸呢?(文钞三编卷一·复丁福保居士书十一)

  书摘二百六十九

  总体观察古今,太平时少而乱时多,就算有大的太平,也不过百数十年而已,那是为什么呢?都是因为过去世杀生食肉的业所结下的,现在生自私自利的心所引起的啊。杀业结下的果,只有食肉最为酷烈。人的一生,不知要杀掉几百千万生命,只图满足我的口腹,哪里管它们的苦痛。虽然是弱肉强食,任我的意所为,但它们怨恨的毒,蕴集在八识田中,生生世世,互相杀戮,这个根子不拔除,杀劫难以转变。

  《清凉山志》记载:隋朝时的代州,赵良相,家资巨万,有两个儿子,长子叫孟,次子叫盈。盈比较强悍,孟比较柔弱。良相临终前,分家产为二份,孟分得好的一份。等到良相死后,盈全部霸占孟的家产,只留给孟一间园屋,孟靠打工生活。后来盈死了,转为孟的儿子,名叫环。孟死后,转为盈的孙子,名叫先。环长大,作了先的仆人,心里愤恨盈霸占他家产业。当时先要朝拜五台山,叫上环随同前往。走到山中,旷无人烟的地方,环拔出刀对先说:“你的祖父夺我家业,我要杀你。”先就逃跑,环就追赶。先逃入一茅庵,里面一老僧止住他们,给他们药物茶汤喝。喝完后,如梦初醒,于是都知道了从前的事,感愧悲伤。老僧说:“盈是环的前世,霸占他人的产业,是自己放弃自己的产业啊。先是孟的再来,承受他以前的产业,他们父亲的遗嘱还在呢。”二人于是出家修道留在五台山了。这二人是,过去世有善根,所以蒙菩萨点化,得有这样的结果。(文钞续编卷下·法云寺放生征信录序)

  书摘二百七十

  《万善先资》说:孕妇吃兔肉,生孩子就会嘴唇有缺口。吃麻雀,孩子就像麻雀眼。吃螃蟹,孩子多是横着出生(容易难产)。吃王八乌龟,孩子就缩头缩脑。吃鳗鱼泥鳅黄鳝,孩子多数难产。吃田鸡青蛙,孩子多是哑巴。《大戴礼》说:“吃肉勇敢而强悍,吃五谷智慧而灵巧。”都是气质随物类的气质转变的缘故。因为我父母所遗留下的身体气质,由于吃肉,使身体气质潜移默化变成动物类的气质,就是大不孝。曾经见到过治疗割破脖子没有断气管的人,活割乌鸡肉,贴在伤口处,好了以后,那伤口处还长鸡毛。贴在外面的,伤口处仍是畜类的性质,平生都吃肉而补体内的人,难道可以不警觉惊惧,而保存我传承父母遗留的这个身体吗?何况肉都含有毒,因为杀的时候恨心所结,所以吃肉的人,多生疮病,瘟疫流行,常常受传染。吃素的人,绝对很少这样的灾患。凡是要解脱怨业、护卫身体的人,不可不知啊。(增广文钞卷四·普劝戒杀吃素挽回劫运说)

 



下载DOC文档     微信分享

请常念南无阿弥陀佛,一切重罪悉解脱!

相关资料12条(站内:印光大师       净土法要)(五明学佛网:印光大师       净土法要)  

 王骧陆居士:王骧陆居士全集 悼印光大师文 

 净界法师:净界法师:印光大师说佛号的功能 

 楼宇烈教授:略论印光大师的念佛法门 

 宋智明居士:佛教净土法要 第三卷 回归之路 老年人的学佛 

 宋智明居士:佛教净土法要 第三卷 回归之路 体验与信心 

 宋智明居士:佛教净土法要 第三卷 回归之路 佛家养生之道 

 宋智明居士:佛教净土法要 第三卷 回归之路 你有烦恼吗 

 宋智明居士:佛教净土法要 第三卷 回归之路 论佛教解决人 

 宋智明居士:佛教净土法要 第三卷 回归之路 世界就是你自 

 宋智明居士:佛教净土法要 第三卷 回归之路 走向生命的真 

 宋智明居士:佛教净土法要 第三卷 回归之路 漫谈从生死解 

 宋智明居士:佛教净土法要 第三卷 回归之路 家的超脱与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