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      页

法师开示

佛教故事

幸福人生

在线共修

经咒学习

大宝法王

仁焕法师

净土法门

最近更新

居士文章

佛教仪轨

佛友商讯

电 子 书

净土讲经

大安法师

妙祥法师

印光大师

 

素食护生

佛教问答

世间百态

热点专题

戒杀放生

梦参法师

净界法师

圣严法师

全部资料

佛教知识

法师介绍

佛教寺庙

佛教新闻

戒除邪YIN

慈诚罗珠

寂静法师

昌臻法师

热门文章

积德改命

精进念佛

深信因果

消除业障

学佛感应

益西彭措

达真堪布

济群法师


首页 -->法师开示

 香隆立嘉措仁波切:现代人生命的福音大手印之十一


   日期:2017/6/4 21:19:00     下载DOC文档         微博、微信、支付宝分享

  无论是修持任何法门,确定心性本身也是空性是很重要的,心如果是真常不变的,那外间所有一切地、水、火、风、山河大地应该也会是永恒不变的,如果是这样历史都是白写的,人物、风情如今为何都成昔日之歌,外面一切的可看和观赏的景物就如同沉周的山水神画一般,中国历朝之中也唯独只有明代出世的他这位大画家可以被罗列进入成为《丹青志》中之翘楚者,你看他用墨所鈎画出来的山水大地以及活灵活现的一隻隻生动的小燕停伫在栩栩如生的枝干上,既古拙又写实,你看他直接超越了黄公望和王蒙的画风之下所画的方舟、亭台、泉石、瀑流,那种比例那种气势,连同朝的唐伯虎都自讚弗如。我们伫立在他的大作之前恍如超越了时光隧道,如果不是博物院的广播声打断了你的思潮让你返回现实,你便会置身于画中而不自觉,现在我们所处的环境就如同画中的意境一般,看起来都是真实不虚,可是过了当下便成历史烟云,就如同白居易的诗中所言:「须知诸相皆非相,若住无馀却有馀。言下忘言一时了,梦中说梦两重虚。空花岂得兼求果,阳焰如何更觅鱼。摄动是禅禅是动,不禅不动即如如。」众生所迷惑的就如同这首诗裡面所说的重点,梦中说梦一般,我们现在六根所应对的六尘,其实没有一个是真,没有一处是实,永远都是如白云苍狗一般无可捕捉,再伟大的人最后也会如同孔子最后病重时见到子贡一样的感伤,只能说「时不我与」。即便门下贤士各为其服三年丧,但最后一个个弟子最终零零散散各自而去,如同虚空上面的点点寒星,最终还是躲不过时空的巨鹰对他们生命的掠食,这便是无常,同时也警惕我们凡所有相都是虚幻之相,因为无一真实故,全是自心所生、所变、所想,所以心的真正代言不是常,不是断,不是存在的,也不是不存在的。存在的原因都是众生一时的迷乱和认假为真,就像恋爱中的男女因为荷尔蒙的作崇激起了火光,但消逝之后还是会因了解而分开。如果可以认识到这一点,那便可以进一步清楚的意识到我们自心所生起的贪瞋痴慢疑也是如此,全部都是因为自我感觉良好和自以为是的错觉,执着于迷恋的对境变成贪执,在意与瞋恨的对象而成愤怒,最后时空念头的倒置了解到一切都成空幻,因此确定所有的贪执和妄想的本身原来不用我们去理会、催促或处理,它自己也会烟飞烟灭的,就跟清代的空气和我们现在是了不相干一样,你便会确定到这些就是空性。

  当大手印修持进入到前面所说的「明」的阶段的时候,会有一种现象产生,有时会矛盾在「明」和「空」之间,这个时候我们应该想像心就如同头顶上面的虚空,在云朵刹时之间驱散的时候,你也没有办法确定虚空中到底是有浮云聚散的虚空还是万里无云的虚空一般,有时候「明」比较弱势的时候,「空」的气势会增强,心中对一切外境内情就会有种一切诸相都是空性的想法出现,这时六根所对原来真的都是空的,但这也是一种空执,最重要的在这个节眼上你的心要清楚地观看着这个执空的想法,当你清楚看到的时候,同时它也转成空性,也因此「空」和「不空」两个同时都消失。

  此是我香隆立嘉措简单地介绍初学佛者所应了解和遵守的修行基点之三十六。

 



下载DOC文档     微信分享

请常念南无阿弥陀佛,一切重罪悉解脱!

相关资料12条(站内:香隆立嘉措仁波切       修行)(五明学佛网:香隆立嘉措仁波切       修行)  

 其它法师:修行者的消息(恒实、恒朝法师) 

 大寂尼师:成佛必经之路—圆满布施之道 二、布施圆满愿 ( 

 大寂尼师:慈、悲、喜、舍四无量心的深入修行意义 「解脱道 

 大寂尼师:慈、悲、喜、舍四无量心的深入修行意义 在家居士 

 大寂尼师:礼佛忏悔的修行意义 礼忏问答 

 大寂尼师:礼忏是入道的前方便 (礼佛、忏悔「经忏、拜忏的 

 大寂尼师:菩萨修行次第上册 自序 目录 

 大寂尼师:九品往生修行方法广释 下品行者修行之路(下集) 

 大寂尼师:九品往生修行方法广释 下品行者修行之路(上集) 

 傅味琴居士:出家是悲愍众生求解脱,修行是探索宇宙人生求真 

 傅味琴居士:出家是悲愍众生求解脱,修行是探索宇宙人生求真 

 傅味琴居士:出家是悲愍众生求解脱,修行是探索宇宙人生求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