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      页

法师开示

佛教故事

幸福人生

在线共修

经咒学习

大宝法王

仁焕法师

净土法门

最近更新

居士文章

佛教仪轨

佛友商讯

电 子 书

净土讲经

大安法师

妙祥法师

印光大师

 

素食护生

佛教问答

世间百态

热点专题

戒杀放生

梦参法师

净界法师

圣严法师

全部资料

佛教知识

法师介绍

佛教寺庙

佛教新闻

戒除邪YIN

慈诚罗珠

寂静法师

昌臻法师

热门文章

积德改命

精进念佛

深信因果

消除业障

学佛感应

益西彭措

达真堪布

济群法师


首页 -->法师开示

 印光大师:净土法要新白话版(四十七)


   日期:2017/6/5 18:58:00     下载DOC文档         微博、微信、支付宝分享

  书摘三百七十八

  如来一代所说的种种佛法,列举其中大的分类,有五种。名为律宗、名为教宗、名为禅宗、名为密宗、名为净宗。这五个宗,都是显示佛的身口意三业,戒定慧三学,以及一切三昧万德,当然没什么高下优劣,挑选取舍的分别。但对于学习的人,应当详审与自己根性相契合的法而修,一门深入,比较省力。而这五宗,没有不是以戒律为根本的,以净土为归宿的。这在佛世的时候已经这样了,何况现今是末法时代呢?因为净土法门,对最上等的最下等的,都是三根普被,凡圣同归。上等的就是等觉菩萨,不能超出其范围外;下等的就是五逆(杀父杀母杀阿罗汉出身佛身血破僧团结)罪人,也可以包括在其中。实在由于一切法门,都是靠自力修,不到业障尽情识空,是不能了生脱死的。净土法门,是兼有倚仗佛力的。如果具足真信切愿,就可以带业往生。(文钞三编卷三·《大方广佛华严经普贤行愿品》流通序)

  书摘三百七十九

  天台宗、贤首宗、慈恩宗是宏教理的,临济宗、曹洞宗、沩仰宗、云门宗、法眼宗是宏禅宗的,南山宗是严守戒律的,莲宗则是专修净土的。就如各部门的各司其职,又犹如六根(眼耳鼻舌身意)的互相为用。因为教为佛语,宗为佛心,律为佛行,心、语、行三方面,是很难分离的,只是根据大概的特点,暂且立这个名。唯有净土一法,起始就是凡夫入道的方便,实际则是各宗门的究竟归宿。所以将要堕入阿鼻地狱的,也可以得到末品往生净土;证到与佛差不多的境界,还是要期待往生净土。

  如来在世时,有千种的根机,万种的派别都是朝向一宗;佛灭度后,宏法大士,各宏一法,因此期望一门深入,达到所有的法都相通了。……死板的人就认为一切法,是法法各别不同,善于领会的人对于一切法,是法法圆通。如一座城有四道门,应该是根据最近的门进入,门虽然不同,要进入城里这个目的是没有差异的。……没有一法不是佛法,也没有一人不是佛啊。(增广文钞卷四·上海佛学编辑社缘起)

  书摘三百八十

  佛法大的分类有五种:叫做律、叫做教、叫做禅、叫做密、叫做净。律是佛身,教是佛语,禅是佛心,佛之所以为佛,就是这三业。众生果真能够依照佛律、教、禅加以修持,那么众生的三业,就转而为佛的三业;三业既然已转,那么真如实相,自然可以亲自证到了;还怕障深业重,不容易成就,所以用陀罗尼(咒)三密(身口意)加持,那么就转识成智,转烦恼成菩提了;又恐怕根器比较下劣,现生不能了脱生死,再转世受生,难免又迷失,那么生死轮回,永远不能出了,于是特别开启信愿念佛求生净土一法,使得上自等觉菩萨,下及逆恶罪人,同在现生这一世,往生西方净土。那么上等的圣贤速成佛道,下等的凡夫得入圣流,这是如来抚育一切九法界众生的宏大规模啊。然而大宗分类虽然有五种,道本来只有一个贯穿的,五宗圆融具足,才可以随机各自宏扬一宗,也才可以向上续如来的慧命,向下启众生的昏蒙。否则单独的轮子单只的翅膀,怎么能行得远飞得起来呢?

  戒律是教、禅、密、净的基础,不持戒律,那么教、禅、密、净的真实利益不能得到,就如修建万丈高楼,地基不坚固,那么还没修成就坏了。净土是律、教、禅、密的归宿,不念佛求生西方净土,那么律、教、禅、密,都很难达到最究竟的佛果。因为净土法门,是十方三世诸佛,上成佛道,下化众生的至始至终的法门。所以《华严经》里证到与诸佛看齐的等觉菩萨,还要再以十大愿王,回向往生西方净土,以此期望圆满佛果,何况其它的一切圣贤,与没有断见思惑的凡夫呢?(增广文钞卷四·金陵妙悟律院垂裕记)

  书摘三百八十一

  佛教的大纲,不超过五宗。五宗就是,律、教、禅、密、净。律为佛法的根本,严持净戒,以期达到身口意三业清净,一性(佛性)圆明,五蕴(色受想行识)皆空,种种苦恼都得超度啊。教是依教修观行(能观的智慧所观的境界),通过方法达到本质,彻悟修行人本来具有的佛性,见性成佛啊。但这只是指那见到自性天真的佛为“成佛”,并不是就已经证到菩提道的佛啊。密是身口意三密加持,转识成智,名为即身成佛。这也只是取当身了脱生死为“成佛”,不是成福慧圆满的佛啊。这三宗,都可以统摄于禅,因为它们气份相同啊,所以佛法修持的要点,不过是禅、净二门。禅是专仗自力,不是宿世善根成熟的,不能得到禅的真实益。净是兼有倚仗佛力,凡是具有真信愿行的,都是可以带业往生的,其中的难易,相差如高天和深渊那么大了。

  所以宋朝初年永明寿禅师,以古佛身再来,示现出生世间,彻悟到万法一心,圆融修持万种方便,每天实行一百零八件佛事,夜往别峰,行道念佛。深恐后世的学人,不明白佛宗的真正要义,特作一《四料简偈》,使大家知道修行的方向。偈说:“有禅有净土,犹如戴角虎,现世为人师,来生作佛祖。无禅有净土,万修万人去,若得见弥陀,何愁不开悟。有禅无净土,十人九蹉路,阴境若现前,瞥尔随他去。无禅无净土,铁床并铜柱,万劫与千生,没个人依怙。”这八十个字,是如来一代时教的纲要,学佛人能当生了脱生死的奥妙。(文钞三编卷四·上海护国息灾法会法语(自序见文钞续编))

  书摘三百八十二

  大觉悟的世尊,怜愍所有众生,迷失了自己的心,轮回六道,经过久久的劫难,不能出离。因此兴起无缘大慈,运起同体大悲,示现出生世间,成就正等正觉,随顺众生的机宜,广说种种法门,总结大纲,共有五宗。五宗是什么呢?叫做律、叫做教、叫做禅、叫做密、叫做净。律是佛身,教是佛语,禅是佛心。佛之所以为佛,就是因为这三法,佛之所以度众生,也就是因为这三法。

  众生果然能依佛的律、教、禅加以修持,那么众生的身口意三业,转而成为佛的三业。三业既然已转,那么烦恼就是菩提,生死就是涅槃啊。又恐怕宿世业障深重,或不容易转变,那么用陀罗尼(咒)三密(身口意)加持的力量,加以熏陶。又恐怕根器比较下劣,没有得解脱,而再转世受生,难免又迷失。于是特别开启信愿念佛、求生净土一门,使圣人凡夫,在现世这一生,往生西方净土。圣人就快速证到无上菩提,凡夫就永出生死轮回了,因为是倚仗佛的慈力,所以这个功德利益,不可思议啊。

  须知律是教、禅、密、净的基础,如果不严持禁戒,那么教、禅、密、净的真实利益不能得到,就如修万丈高楼,地基不牢固,那还没修成就坏了。净是律、教、禅、密的归宿,就如百川万流,都归向大海,因为净土法门,是十方三世的诸佛,上成佛道,下化众生,至始至终的法门。所以《华严经·入法界品》中,善财童子得蒙普贤菩萨加被开示,已经证到等觉境界,普贤菩萨还要他发十大愿王,回向往生西方极乐世界,因此期望达到圆满佛果,又以净土普劝华藏海众。而《观无量寿佛经》下品下生,是五逆十恶,将要堕落阿鼻地狱的人,得蒙善知识教导念佛,或念十声,或只数声,即使在命终,也得蒙佛接引,往生西方净土。从这里看出,那上自等觉菩萨,不能超出范围外,下到逆恶罪人,也可以包含其中。那功德利益,超出一代时教之上。因为一代时教,都是靠自力,出离生死。净土法门,还没有断烦惑的,倚仗佛的慈力,就可以带业往生;已经断烦惑的,倚仗佛的慈力,就能快速登上十地菩萨。是一代时教中的特别法门,不可以和通常的教道,相提并论啊。所以《华严经》、《法华经》等大乘经典,文殊、普贤等大菩萨们,马鸣、龙树等大祖师们,都提倡赞叹,劝大家往生。

  到了大教传到东方来,庐山远公大师,于是以净土为宗。最初与同学慧永一起,想要前往广东罗浮山,因为道安法师挽留他,永公就先独自前往,到达浔阳,刺史陶范,景仰永公的道风,就创建西林寺给他居住,这是在东晋孝武帝太元二年丁丑(公元377年)年的时候了。直到太元九年甲申(公元384年),远公才来到庐山,初时居住在西林寺,因为同学太多,西林寺狭小容不下,刺史桓伊,就另建寺庙在山的东边,号为东林寺。到太元十五年庚寅(公元390年),七月二十八日,远公与僧人和居士一百二十三人,结成莲社念佛,求生西方净土。让刘遗民作文章刻在石碑上,表明他们的誓言。而慧永法师,也参预了莲社。永公住在西林寺,在峰顶上另建茅室,时常前往那里禅思,来到茅室的人,都会闻到异香,因此叫做“香谷”,那么永公其人可想而知了。当初远公结社时,就有一百二十三人,都是属于法门龙象、儒家的泰斗,由于远公的道风传播很远,所以仰慕的人们都成群结队而来。直到远公的去世,三十多年之内,参加莲社而修净业,蒙佛接引而得到往生的,那就多得难以计数了。自此以后的如昙鸾、智者、道绰、善导、清凉、永明等净土祖师,没有不是凭借净土,自行化他。昙鸾著作有《往生论注》,妙绝古今;智者著作有《十疑论》,极力陈述净土的得失,著作《观经疏》,深刻阐明谛观修行;道绰讲净土三经,将近二百遍;善导为净土三经注解,力劝人们专修;清凉著作疏解《行愿品》,发挥究竟成佛的道理;永明说《四料简》,直指当生了脱生死的法要。

  昔日的各宗门高人,没有不归心净土,只有禅宗的祖师们,专务密修净土,很少明说的。自从永明禅师倡导后,都公开教导,恳切地奉劝修持净土啊。所以死心新禅师《劝修净土文》说:“弥陀甚易念,净土甚易生。”又说:“参禅人最好念佛,根机如果比较钝,恐怕今生不能大悟,那就借助弥陀愿力,接引往生。”又说:“你如果念佛,不生净土,老僧当堕拔舌地狱。”真歇了禅师《净土说》说:“曹洞宗这一宗,都是密修净土的,为什么呢?因为念佛法门,是修行捷径,正按大藏,接引上上根器,顺带接引中下的根机。”又说:“宗门大匠,已经悟到不空不有之法了,还有志向并孜孜不倦的修净土,难道不是净业见佛,比宗门更容易吗。”又说:“不管是佛是祖,在教在禅,都修净业,同归一源,进入了这个门,无量的法门,全都证入了。”长芦赜禅师,集结莲花胜会修净土,劝所有出家在家的,念佛往生,感招普贤、普慧二菩萨,梦中求加入胜会,于是就以二菩萨为胜会的领头人。因此完全可以知道这个法,是契理契机,圣人们暗中赞助的啊。

  正当宋朝的宋太宗、宋真宗二位皇帝的时代,净宗七祖省常法师,住持浙江的昭庆寺,仰慕庐山远公的道风,在西湖边结净行莲社念佛。而文正公王旦,首先归依莲社,并帮助宣扬,凡是官员、学士大夫,以弟子身份而加入莲社的,共有一百二十多人,出家的沙门有数千,而普通百姓就不计其数了。后来有潞公文彦博,做官历经仁宗、英宗、神宗、哲宗四朝皇帝,出入将相五十多年,官位升到太师,封潞国公。平生笃信佛法,晚年修行佛法更努力,专念阿弥陀佛,早晚行坐,没有一点懈怠。与净严法师,在京师集结十万人求生净土会,一时间士大夫多有追从他的教化。有称颂的人说:“知君胆气大如天,愿结西方十万缘,不为自身求活计,大家齐上渡头船。”寿命到九十二岁,念佛而逝。

  元、明朝的时候,则有中峰、天如、楚石、妙叶等大师,或写诗歌,或有论辩,没有不极其阐述这个契理契机、彻上彻下的法;而莲池、幽溪、蕅益等祖师,是对净土尤为真切诚恳的人物;清朝的梵天思齐、红螺彻悟等祖师,也是努力宏扬这个净土法门。那梵天的《劝发菩提心文》,红螺的《示众法语》,都是可以继承往圣先贤,开启后来学人,惊天地,动鬼神的。学佛的人如果能依他们的教化而去实行,那么谁不能俯谢(告别)娑婆世界,高登极乐世界,成为弥陀的弟子,并作莲池海会的良友呢!(增广文钞卷二·庐山青莲寺结社念佛宣言书)

 



下载DOC文档     微信分享

请常念南无阿弥陀佛,一切重罪悉解脱!

相关资料12条(站内:印光大师       净土法要)(五明学佛网:印光大师       净土法要)  

 王骧陆居士:王骧陆居士全集 悼印光大师文 

 净界法师:净界法师:印光大师说佛号的功能 

 楼宇烈教授:略论印光大师的念佛法门 

 宋智明居士:佛教净土法要 第三卷 回归之路 老年人的学佛 

 宋智明居士:佛教净土法要 第三卷 回归之路 体验与信心 

 宋智明居士:佛教净土法要 第三卷 回归之路 佛家养生之道 

 宋智明居士:佛教净土法要 第三卷 回归之路 你有烦恼吗 

 宋智明居士:佛教净土法要 第三卷 回归之路 论佛教解决人 

 宋智明居士:佛教净土法要 第三卷 回归之路 世界就是你自 

 宋智明居士:佛教净土法要 第三卷 回归之路 走向生命的真 

 宋智明居士:佛教净土法要 第三卷 回归之路 漫谈从生死解 

 宋智明居士:佛教净土法要 第三卷 回归之路 家的超脱与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