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      页

法师开示

佛教故事

幸福人生

在线共修

经咒学习

大宝法王

仁焕法师

净土法门

最近更新

居士文章

佛教仪轨

佛友商讯

电 子 书

净土讲经

大安法师

妙祥法师

印光大师

 

素食护生

佛教问答

世间百态

热点专题

戒杀放生

梦参法师

净界法师

圣严法师

全部资料

佛教知识

法师介绍

佛教寺庙

佛教新闻

戒除邪YIN

慈诚罗珠

寂静法师

昌臻法师

热门文章

积德改命

精进念佛

深信因果

消除业障

学佛感应

益西彭措

达真堪布

济群法师


首页 -->居士文章 -->转载

 如何把平凡的心态转变为菩提心


   日期:2017/6/8 0:40:00     下载DOC文档         微博、微信、支付宝分享

  每个修行人都知道学佛要断十恶、修十善,然而这只能获得天道、非天道、人道、三善趣道的福报,并不能获得真正的解脱。若想真正解脱轮回之苦,必须具备出离心。我们付出代价来修行,至少也要获得声闻、独觉、菩萨乃至遍知佛其中的一种,否则也对不起自己。其中的“声闻”和“独觉”虽然也算得道,但充其量只是个人解脱。修学"声闻"和“独觉”的行者,认为轮回如同黑暗的监狱,为了从监狱里解脱而发出离心持戒修行,他们以持戒、入定、智慧三学正法为准则去积德行善,但此等行者主要目的还是自求解脱,也就是所谓的自了汉,并没有为众生解脱而发心,他们的发心只建立在小乘发心的基础上,进入小乘的行者很难成就佛位。修学大乘佛道的行者,应远离小乘的发心。《大悲般若经》云:“小乘行者只为自身获得寂静了脱,所以他们要想成佛,比地狱的众生还要遥远。因为无量的大悲心不能只停留在寂静之上,只要轮回不空就要利益众生。因此,行者要以勇猛之心断掉自利、我执等小乘道心。”

  曾经有位弟子问解崩上师:“何为声闻?”师答:“做个人事。”又问:“何为独觉?”复答:“依靠自力而希望自证无生。”声闻和独觉只是为了消除自己的罪孽,自己获得成就以外,并没有彻底消除习气和所知障等一切罪恶,也没有获得圆满的福德,即使能消除烦恼也只是浅表的并非圆满。一个自己无法圆满的行者,如何令众生圆满呢?因此,要想获得无上的圆满必须具备菩提心,而声闻和独觉缺少的恰恰就是菩提心,虽然小乘行者也在修证佛法但依然无力度化众生。要知道我们获得暇满的人身实在不易,岂敢虚度浪费啊?因此我们一定要在今生获得圆满解脱,千万不能进入小乘。因为小乘的道心犹如瓶口,永远无法装下大乘佛道,无我利他的滔滔江水。大乘菩提心是因果七诀引发而来,犹如普照万物的太阳,自然具备消灭细菌的能力,小乘道行者无法接受大乘的光明;菩提心犹如大海中的奇珍异宝,不但利己还能利他,所以我们必须要开发自己的菩提心,才能踏上无上的大乘佛道。

  若想修成"菩萨”和"“遍知佛"的境界,必须具备慈悲心和菩提心;若想修行大乘佛法,必须为天下众生发菩提心,因为菩提心是进入大乘佛道的法宝。曾经有位弟子问解崩上师:“何人叫做金刚勇心者(菩萨)?”上师答:“能够发两种菩提心者。”大乘佛法提倡的菩提心有两种,一为发愿菩提心,一为行为菩提心。发愿菩提心就是行者发愿为众生而成就,但还没有入世的行为;行为菩提心就是已经具备了入世修善的行为;这正是修炼般若六度之法。如果般若六度中缺少了菩提心,就会变成废铁分文不值;若是般若六度具备菩提心和空性的大智慧,就像废铁变成黄金一般价值连城。大乘佛道可分“般若大乘”和“嘧宗大乘”两种,二者的自性都是利益他人。如果你的心中生起了利益他人之心,那你就是大乘佛道之人,如果你的心中尚未生起无我利他之心,那么你的观照五蕴皆空、持戒、幻想生起次第等,都成为小乘。因为小乘犹如被捆绑的身心失去自由,无法进入大乘佛道。因此我们修持的法门是什么并不重要,最重要的是自己的心中,是否具备了无我利他的菩提心!

  《密集》云:“心是一切的种子。”《般若精髓》云:“从初地之末获结果,一切胜义与心而生。”

  曾经有位弟子问解崩上师:“人之中谁最伟大?”师答:“断掉自私的人最伟大。”弟子又问:“道法之中,哪部法最精华?”复答:“菩提心法最精华。”弟子再问:“所谓乘之中,哪个乘最高?”再答:“具备大悲心的乘是最高。”回向偈曰:“若有见闻者,悉发菩提心。”这就是提醒我们,为了普度一切正在轮回苦海中挣扎的有情众生,我们要时刻牢记,发大菩提心、走大乘佛道、精进修持、利益众生,最终圆满成就佛道而解脱。

 



下载DOC文档     微信分享

请常念南无阿弥陀佛,一切重罪悉解脱!

相关资料12条(站内:解脱       修行)(五明学佛网:解脱       修行)  

 其它法师:修行者的消息(恒实、恒朝法师) 

 大寂尼师:成佛必经之路—圆满布施之道 二、布施圆满愿 ( 

 大寂尼师:慈、悲、喜、舍四无量心的深入修行意义 「解脱道 

 大寂尼师:慈、悲、喜、舍四无量心的深入修行意义 在家居士 

 大寂尼师:礼佛忏悔的修行意义 礼忏问答 

 大寂尼师:礼忏是入道的前方便 (礼佛、忏悔「经忏、拜忏的 

 大寂尼师:菩萨修行次第上册 自序 目录 

 大寂尼师:九品往生修行方法广释 下品行者修行之路(下集) 

 大寂尼师:九品往生修行方法广释 下品行者修行之路(上集) 

 傅味琴居士:出家是悲愍众生求解脱,修行是探索宇宙人生求真 

 傅味琴居士:出家是悲愍众生求解脱,修行是探索宇宙人生求真 

 傅味琴居士:出家是悲愍众生求解脱,修行是探索宇宙人生求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