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      页

法师开示

佛教故事

幸福人生

在线共修

经咒学习

大宝法王

仁焕法师

净土法门

最近更新

居士文章

佛教仪轨

佛友商讯

电 子 书

净土讲经

大安法师

妙祥法师

印光大师

 

素食护生

佛教问答

世间百态

热点专题

戒杀放生

梦参法师

净界法师

圣严法师

全部资料

佛教知识

法师介绍

佛教寺庙

佛教新闻

戒除邪YIN

慈诚罗珠

寂静法师

昌臻法师

热门文章

积德改命

精进念佛

深信因果

消除业障

学佛感应

益西彭措

达真堪布

济群法师


首页 -->居士文章 -->转载

 当科学家遇到佛法时会发生什么?


   日期:2017/6/10 5:58:00     下载DOC文档         微博、微信、支付宝分享

  潘宗光

  香港理工大学荣休校长潘宗光教授在汉传佛教祖庭文化国际学术研讨会上发言

  按:2017年6月15日至20日,由加拿大佛教会湛山精舍发起,中国佛教协会、加拿大佛教会、美国佛教联合会共同主办的《首届中加美三国佛教论坛》在加拿大多伦多举行。中加美三国高僧大德、专家学者、各级政要、相关社团及护法居士近万人齐聚多伦多,围绕“圆融中道,持久和平”的论坛主题展开讨论。香港理工大学荣休校长潘宗光出席论坛并提交了《佛法与科学》的主题论文。潘宗光教授是自然科学家,他在论文中简单介绍了科学世界和佛法相遇时产生的奇妙结论。全文高能,当相对论、量子力学、弦论、生物中心主义与佛教的空、无常、无我、一切唯心造等理论相碰撞时,你会找到什么答案?凤凰佛教选编潘宗光教授论文,以下就是见证奇迹的时刻。

  在一般人看来,科学与宗教是不兼容的,很多人认为佛教是迷信,是不科学的,因此曾经有很多人问过潘宗光教授:作为理工大学校长,又是理学博士,是名副其实的自然科学家。您是怎样看待佛教的呢?

  殊途同归:数学上的“零”与佛家的“空”

  佛教和科学是两个不同的范畴。在我看来,他们都是对因果的探索,不谋而合,殊途同归,并不互相矛盾,甚至有异曲同工之妙。

  佛教的教主释迦牟尼佛并不是创造一切及主宰一切的神。他只是人,但透过修行得到觉悟,觉察宇宙的本体,以及它所衍生的自然规律。佛陀明白人就是因为违背自然规律行事而产生烦恼。比如说,空气污染是一个很好的例子。在大自然世界里,空气是自然调节的,人吸入氧气,排放二氧化碳;而森林中的树木吸收二氧化碳,排放氧气。可是,人却因为不停制造大量二氧化碳,同时亦不断砍伐树木森林,导致空气系统失去平衡。现在人人都谈环保,就是要减少制造碳化合物,多种树木,回归自然。

  佛陀非常慈悲,他觉悟后,说法49年,教导我们明白宇宙的自然规律及如何修心来回归自然,摆脱烦恼,而最终开悟。我认为他是我们人间最优秀及最慈悲的老师。

  佛陀发现宇宙的本体很奇妙,不可思议,又不能用任何语言或文字表达出来,要是讲或是写出来都必定有所偏差,佛陀称这个本体为“空”。我们凡夫不能真正完全了解“空”,就像老子所说“道可道,非常道;名可名,非常名”一样。

  数学上的“零”有点像佛家的“空”,表面看来“零”好像什么都没有,其实它包罗万象,变化多端,说有似无,说无实有。例如:在100 的后面加一个“0”位,马上增大,变为1000;你把一个数目乘以零,这个数目便消失得无影无踪,如果以零除一个数目,则又要变为无限大。“零”又可以对其他数目不作干预,保持中立,任何数目加零或减零,都不会改变其本身数值。“零”就像“空”一样,富于包容性,可变性。

  这个“空”的本体所衍生出来的自然规律,就是世间一切万事万物及现象都不停在变,可大可小,可快可慢。在时间上,佛教称一切事物的变化为无常,例如明天会怎样,我们不能肯定,会有意外吗?会有惊喜吗?这就是无常;而在空间上,一切事物不会单独存在而不停在变为无我,例如我们不可能完全认识一个人,十个人对他的认识都不会一样,这就是无我。不是说没有我的客观存在,只是说没有一个固定不变的我的存在,很多时候,由于变化很微小或很慢,我们根本不容易察觉,所以会认为是实有,是固定不变的。

  在时间面前,佛和科学家都看到了真相

  佛教强调见到或触摸到的一切事物不是实在的,是不停在变的,时间及空间也是一样,并没有不变的本质。这与科学有同一看法。人类一向觉得时间是绝对的,一秒就是一秒,一分就是一分,对所有人来说时间的流逝是均一无偏差的,然而时间是绝对的观念并不正确。

  先用一些简单的例子来说明,晚上看天上光亮的星星,我们会感觉星星就在头上的某方。其实,星星离我们很遥远,它发出的光可能要经过十亿年的时间才照射到地球,等于说我们看到的星星是十亿年前它在某个位置射出的光芒,那颗星星现在的位置我们不知道,可能已经消失,或者已经转移。因此,我们认为是同一时间存在的东西,可能有很大的时间差距,只是一般人没有留意到这时差罢了。又例如打雷闪电,我们先看到闪电,后听到雷声,但其实打雷和闪电是同一时间发生的,因为光速较打雷的音速快很多,才会令人产生先闪电后打雷的错觉。

  根据爱因斯坦的相对论,假如乘坐宇宙飞船作星际旅行,当飞船以接近光速(每秒约300,000 公里)飞行,时间的流逝会明显变慢。如果一对同龄的孪生兄弟,哥哥登上了飞船作长程太空旅行,而弟弟则留在地球上,当飞船加速至光速的87% 速度飞行,飞船内的时间流逝会减慢一半。当哥哥完成太空旅行十年后重回地球时,他会比留在地球的弟弟显得更年轻,因为哥哥在飞船内所度过的十年时间,等同在地球上的弟弟过了二十年。

  时间不是实在的,而是动态、无常的!若速度愈快,时间便过得愈慢;反之若速度愈慢,时间便过得愈快。除了时间流逝的差异外,飞船及在内里的人(在沿着飞行方向)的长度会缩短,质量会增大,而两个星球的距离,会因宇宙飞船的速度而缩短,直至减速回到地球时才恢复正常。

  所以,物质的质量与体积、时间的流动、空间的大小等都会因应速度而改变,并非固定绝对的。这与佛教的无常、无我理论很吻合。但我们的运动或交通工具的速度,比光速慢得很多,所以差异很小,根本不能用任何仪器测量出来。

  爱因斯坦曾经指出,人类认为时间、空间及物质是实在不变的,是一错误理解。

  时间与空间只是人类意识的工具:一切唯心造

  现在一门非常热门的科学话题是人类意识与宇宙的关系。宇宙不是独立客观的存在,而是会受到人类意识所影响;没有生命,没有意识,便没有真实的世界。

  这类思维主要是根据“量子力学”的理论。

  一切事物均由分子组成,而分子是由极细小的粒子,如电子、夸克等组成。在20 世纪初中期,量子力学成功地解释微观世界的一切现象。对一般人而言可能是难于理解,连量子力学创始人之一的玻尔(Niels Bohr)也说他们自己也没有完全弄懂,但量子力学却能被实验证明,而亦被应用于很多重要的科技范畴(例如电子科技)上。量子力学指出在空间里的任何基本粒子,都没有一个固定的状态,它处于一种自由状态,可以同时存在于各种可能的状况,亦可以同时存在很多不同的地方;它可以是占有空间的粒点,亦可以是不占有空间的微小能量波动。在微观世界里,粒子所呈现的现象是不可思议的,根本无法准确地表达出来。

  但一被干扰,例如当粒子被观测(人类意识所引发的动作),它就只会出现某一种确定的状态(例如以某个形态在某确定的地方出现)。干扰过后一切又回复自由状态。这有点像佛陀的宇宙观,一切都是不生不灭,无所从来,亦无所去,不可思议。量子力学让我们了解到人类(观测者)意识的重要性,意识和事实不可随意切割开来,就好像杰出物理学家霍金(Stephen Hawking)所讲的模型所依实在论( Model– dependent Realism ),事物真相端赖于观测者的意识。

  当两粒或以上有密切关系的粒子(如原子内的各电子),无论被分隔多远或多长时间,它们仍会维持密切关系而互相影响,如果它们都没有受到干扰,便会各自处于各种可能的自由状态。若其中一粒被观察而突然出现某一确定的状态,其他有关系的粒子,便会立即调整自己的状态与之相应,如同他们本身亦被干扰一样。这种关系被称为量子纠缠(quantum entanglement)。

  量子纠缠的应用面非常深远,很多科学家亦在这方面作了深入的研究。简单来说,如果分开在两地互有纠缠关系的两个物质,无论距离多远或相隔多久,只要一方接收到一些信息,另一方便立即感受到并做出相应的确定状态,这在日常生活中也经常发生。例如一对孪生姐妹,无论他们相隔多远,他们很多时都能感应到对方的一些突发事情。

  目前,很多杰出的科学家,如彭罗斯(Roger Penrose)和哈梅罗夫(Stuart Hameroff)相信人的大脑有无数互相纠缠的电子。它们本处于自由状态,由于接触到外面的世界,例如看到、听到或接触到一些外面的事物,有关的脑电子便受到干扰而处于某种确定状态,而这些确定状态亦随着干扰的变化而转变,其他有纠缠关系的脑电子(例如处理记忆系统的电子等)亦立即做出相应的确定状态,互相传递信息。这样便构成人类的意识或念头。这些意识可能储存于脑部的某些地区。当外界的干扰过后,例如不再看或不再听,这些脑电子又回复原来的自由状态,意识亦随之减弱或消失;如是者循环不息,意识念头不断地产生和消失。

  大脑的电子亦很可能与身体以外,以至宇宙中的很多电子互相纠缠,因为他们都来自同一根源——宇宙的“大爆炸”。所以脑电子一旦产生意识,这信息亦立即传递到宇宙各方,完全不受时空限制。

  杰出物理学家惠勒(John Wheeler)及林德(Andrei Linde)均相信人类的意识会影响我们所认识及感受到的现实世界。人类的意识是参与发展真实世界的重要元素。意识深深影响我们生活的每一方面,不断在改写自己的命运及身处的世界。所以,每个人认识的世界都不是完全一样,例如每人对外境的每一件事都没有绝对的标准,就如我感觉到的深红色与他人的深红色是不会一样的。干细胞权威兰扎(Robert Lanza)最近更提出“生物中心主义”(Boicentrism)的理论。他指出生命与生物是真实世界的中心。人类的意识是创造宇宙的重要条件。意识使世界变得有意义。时间与空间只是人类意识的工具。

  实验证明当一个人充满正能量的时候,心率的波动稳定,而脑部以致体内所有基本频率亦被带动而趋向同步,能量得以加大。反之在负面情绪,或心绪不宁的状态下,心率变异便会呈现失衡混乱的情况。

  意识是一种能量,它有自己的振动频率。当意识能量强大的时候, 它可以引起宇宙其他事物(能量),尤其是与它有纠缠关系的事物,产生共鸣。共同愿望的强烈群体意识,影响更大。

  “弦论”(String Theory)认为当很多相关的基本粒子(例如电子、质子等)在依从着一股强大的指挥动力下,可以和谐共振,整合为一种更大的能量。从爱因斯坦的能量(E)与质量(M)的互变关系(E=MC2,C=光速),这一大能量可以展现为一种物质或现象。

  这与佛教所强调修心——当精神极端专注时,意识可以影响外境的思维,非常吻合。

  自然科学对宇宙的认识非常贴近佛陀在二千五百多年前的证悟。相对论、量子力学、弦论、生物中心主义等等,对宇宙万事万物及现象的认识就跟佛教的空、无常、无我、一切唯心造等理论,在某种程度上非常吻合。

  所以说,佛教并不是迷信,佛教是智慧。

 



下载DOC文档     微信分享

请常念南无阿弥陀佛,一切重罪悉解脱!

相关资料12条(站内:科学       佛法)(五明学佛网:科学       佛法)  

 普献法师:佛法是唯心论吗? 

 傅味琴居士:佛法给了我们殊胜的缘 

 静波法师:佛法的生命观 七 

 静波法师:佛法的生命观 六 

 静波法师:佛法的生命观 五 

 静波法师:佛法的生命观 四 

 静波法师:佛法的生命观 三 

 静波法师:佛法的生命观 二 

 静波法师:佛法的生命观 一 

 圣轮法师:无上甚深微妙法 息诸生死门─ 当下解脱说「佛法 

 圣轮法师:有机农业保健康 有机佛法清心丹─ 佛教的「有机 

 圣轮法师:山光水色尽演清净禅 溪河大地阐示微妙谛─「山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