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      页

法师开示

佛教故事

幸福人生

在线共修

经咒学习

大宝法王

仁焕法师

净土法门

最近更新

居士文章

佛教仪轨

佛友商讯

电 子 书

净土讲经

大安法师

妙祥法师

印光大师

 

素食护生

佛教问答

世间百态

热点专题

戒杀放生

梦参法师

净界法师

圣严法师

全部资料

佛教知识

法师介绍

佛教寺庙

佛教新闻

戒除邪YIN

慈诚罗珠

寂静法师

昌臻法师

热门文章

积德改命

精进念佛

深信因果

消除业障

学佛感应

益西彭措

达真堪布

济群法师


首页 -->法师开示

 智能上师:《坛经心要直解》忏悔品1


   日期:2017/6/13 14:23:00     下载DOC文档         微博、微信、支付宝分享

  忏悔品第六

  时,大师见广韶洎四方士庶,骈集山中听法,于是升座,告众曰:“来,诸善知识!此事须从自性中起,于一切时,念念自净其心。自修自行,见自己法身,见自心佛,自度自戒,始得不假到此。既从远来,一会于此,皆共有缘。今可各各胡跪,先为传自性五分法身香,次授无相忏悔。”众胡跪。师曰:“一、戒香。即自心中无非、无恶、无嫉妒、无贪嗔、无劫害,名戒香。二、定香。即睹诸善恶境相,自心不乱,名定香。三、慧香。自心无碍,常以智慧观照自性,不造诸恶;虽修众善,心不执著,敬上念下,矜恤孤贫,名慧香。四、解脱香。即自心无所攀缘,不思善、不思恶,自在无碍,名解脱香。五、解脱知见香。自心既无所攀缘善恶,不可沉空守寂,即须广学多闻,识自本心,达诸佛理,和光接物,无我无人,直至菩提,真性不易,名解脱知见香。善知识!此香各自内薰,莫向外觅。”

  六祖在山中讲法升座,看大家从远处来得不容易,就对大家说,我给你们传“自性五分法身香”和“无相忏悔”吧,大家一听马上都跪下了,然后六祖开始讲什么是自性五分法身香。

  第一、戒香。心里面没有是非、恶念、嫉妒、贪心和嗔心,也没有劫害,名戒香。这个要求很严格了,远离这些执著那是很不容易啊!没有善恶、是非的概念,无论这个人是好或是不好,都不执著、不嗔恨、不嫉妒,而且不能生出害人的心,这个叫戒香。

  第二、定香。眼睛看到的所有的景象,无论善、恶、好、美、丑,能够心不乱,就叫定香。

  第三、慧香。心没有任何的挂碍,观照自性,在观照自性的时候,诸恶莫作,众善奉行,又远离一切执著,就像《金刚经》里讲的:“修一切善法即得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而且还要“敬上念下”,对一些孤寡老人和弱势群体进行帮助,这叫慧香。

  第四、解脱香。如果攀缘,故意要做这个事情,心就会执著,就解脱不了。做任何事都随缘随分地做,不强求,随缘而不攀缘,这就解脱了。一攀缘就容易出现有所求、有所住,而有所求、有所住就会产生烦恼和执著。

  第五、解脱知见香。虽然是心无所住,也不攀缘,但是不能够沉寂在什么都不管当中,还要广学多闻,即“法门无量誓愿学”,也就是要对佛法的法要理解透,对各个法门的修持方法也要理解透。“和光接物”就是要随缘随分地帮助各种各样的人。“无我无人”就是在做人、度人、弘法或者是自修的时候,做到无我、无人、无法,还能做到无所住。

  “此香各自内薰,莫向外觅。”大家尽量努力往这方面学吧,不要再向外找寻了。

  六祖讲的这五种香大家要是都学透了,就都成真正的菩萨了。下面六祖开始传授无相忏悔法。

  “今与汝等授无相忏悔,灭三世罪,令得三业清净。善知识!各随我语。一时道:‘弟子等,从前念今念及后念,念念不被愚迷染,从前所有恶业愚迷等罪,悉皆忏悔,愿一时销灭,永不复起。弟子等,从前念今念及后念,念念不被骄诳染。从前所有恶业骄诳等罪,悉皆忏悔,愿一时消灭,永不复起。弟子等,从前念今念及后念,念念不被嫉妒染。从前所有恶业嫉妒等罪,悉皆忏悔,愿一时销灭,永不复起。’善知识!以上是为无相忏悔。云何名忏?云何名悔?忏者,忏其前愆,从前所有恶业,愚迷、骄诳、嫉妒等罪,悉皆尽忏,永不复起,是名为忏。悔者,悔其后过,从今以后,所有恶业,愚迷、骄诳、嫉妒等罪,今已觉悟,悉皆永断,更不复作,是名为悔。故称忏悔。凡夫愚迷,只知忏其前愆,不知悔其后过。以不悔故,前愆不灭,后过又生。前愆既不灭,后过复又生,何名忏悔?”

  现在我和大家一起念念这个无相忏悔颂,这就等于我们在六祖面前共同发愿忏悔了。

  “今有弟子——(默念自己的名字),从前念今念及后念,念念不被愚迷染。从前所有恶业愚迷等罪,悉皆忏悔,愿一时销灭,永不复起。弟子等,从前念今念及后念,念念不被骄诳所染。从前所有恶业骄诳等罪,悉皆忏悔,愿一时销灭,永不复起。弟子等,从前念今念及后念,念念不被嫉妒所染;从前所有恶业嫉妒等罪,悉皆忏悔,愿一时消灭,永不复起。”

  好!我们刚才在诸佛菩萨和历代祖师面前发了愿,更重要的是要理解。

  “不被愚迷染”就是要有智慧。拥有智慧了才能不愚痴,不迷惑。愚迷要靠智慧的心对治,我们不能整天都糊里糊涂迷惑颠倒着。

  “不被骄诳染”。“骄诳染”即被骄傲、狂妄所迷惑。比如有人认为自己修得好,比别人修得高,自己打坐时间长等等,从修行上说这都是骄傲,骄傲实际上是有了我相、法相;狂妄也是一样。骄诳是一种烦恼,而骄诳的心用什么对治呢?要用平等心,要用平等如幻的心来对治。

  “不被嫉妒所染”。别人有,令我们羡慕,但又得不到,就产生了嫉妒。要用随喜的方法对治嫉妒。看到别人的才华、财产、事业乃至修行超过我们的时候,应该随喜赞叹,这样自己既不烦恼,又逐渐积累了福报和功德。

  这里主要讲的是三种烦恼如何对治:愚迷是缺乏智慧心的缘故;骄诳是缺乏平等心的缘故;嫉妒是缺乏心量,缺乏随喜的心。如果我们拥有了智慧心、平等心和随喜心,那对应的这三种烦恼就去除了,所以我们要学会运用这三种心对治三种烦恼。

  在佛前发了这个无相忏悔愿,还要理解其中的道理。什么叫忏悔呢?其实,忏是一回事,悔又是另一回事。经文中讲的是“永不复起,是名为忏。”“更不复作,是名为悔。”

  光忏不悔就是知道这个事不对了,但没有发愿永远不再做这个事了。忏悔完了又会犯,犯了又忏悔,这样的忏悔功德就不大;既忏又悔的功德就大了。所以忏悔,要发愿前世、今世、来世所有的恶业将来永远不要再做,这样的话就能把罪业的根子去掉了。

  下面我们再看发四弘愿:

  善知识!既忏悔已,与善知识发四弘誓愿,各须用心正听。自心众生无边誓愿度,自心烦恼无边誓愿断,自性法门无尽誓愿学,自性无上佛道誓愿成。善知识!大家岂不道,众生无边誓愿度。恁么道,且不是惠能度。善知识!心中众生,所谓邪迷心、诳妄心、不善心、嫉妒心、恶毒心,如是等心,尽是众生。各须自性自度,是名真度。何名自性自度?即自心中邪见烦恼愚痴众生,将正见度。既有正见,使般若智打破愚痴迷妄众生,各各自度。邪来正度,迷来悟度,愚来智度,恶来善度;如是度者,名为真度。又烦恼无边誓愿断,将自性般若智,除却虚妄思想心是也。又法门无尽誓愿学,须自见性,常行正法,是名真学。又无上佛道誓愿成,既常能下心,行于真正,离迷离觉,常生般若。除真除妄,即见佛性,即言下佛道成。常念修行,是愿力法。

  “众生无边誓愿度,烦恼无边誓愿断,法门无尽誓愿学,佛道无上誓愿成。”这个四弘愿大家都知道,而六祖讲的四弘愿更深广、更透彻,要求什么事情都要往自己的心性里修持。

  六祖讲的“自心众生无边誓愿度”,就是把心中的那些狂妄心、不善心、嫉妒心、恶毒心等所有贪、嗔、痴、慢、疑去掉,这就等于把所有的众生度尽了。

  “自心烦恼无边誓愿断”就是用般若的智慧,时时观照虚妄的杂念,这样就能够把烦恼断尽。

  “法门无尽誓愿学,须自见性,常行正法,是名真学”,这四句话就是要时时能够做到不迷惑不颠倒,时时能够了达自己的真如佛性。包括“无上佛道誓愿成”这四弘誓愿也就俱全了。

 



下载DOC文档     微信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