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      页

法师开示

佛教故事

幸福人生

在线共修

经咒学习

大宝法王

仁焕法师

净土法门

最近更新

居士文章

佛教仪轨

佛友商讯

电 子 书

净土讲经

大安法师

妙祥法师

印光大师

 

素食护生

佛教问答

世间百态

热点专题

戒杀放生

梦参法师

净界法师

圣严法师

全部资料

佛教知识

法师介绍

佛教寺庙

佛教新闻

戒除邪YIN

慈诚罗珠

寂静法师

昌臻法师

热门文章

积德改命

精进念佛

深信因果

消除业障

学佛感应

益西彭措

达真堪布

济群法师


首页 -->居士文章 -->转载

 人间天:如何在生活中练习看破放下,从而接纳包容一切?


   日期:2017/6/22 11:00:00     下载DOC文档         微博、微信、支付宝分享

  此文的起因是有同修问到:如何在生活中练习看破放下,进而从因果的角度去接纳包容一切?今天就简单聊聊这个事情。

  1. 到底如何才算放下?要放下的又是什么?

  我们常常听到“看破放下”这四个字,也常常用这个去劝慰他人,但是怎么做才更贴近“看破放下”呢?看破是道理上的,放下是处事上的,也就是理和事两个方面。我过去非常讨厌别人说什么,马上就两个字:放下、放下!什么都不明白怎么放下?到底如何才算放下?要放下的又是什么?

  所有的修行都是悟后起修,禅是这样,净是这样,律也是这样;人天乘是这样,声闻缘觉乘是这样,大乘一佛乘还是这样。所以这个悟是很要紧的。

  很多人理解“悟”往往都是那种大彻大悟,这本身就是一种错误执著。遇到事情了你怎么看?“看得开”这是结果,但是要怎么获得这个结果呢?我们是不是要先想着:我要解开这个事情,我要破解这个困局?如果这点心念都起不来,事情来了,就当头一闷棍,不躲开也不反抗,这是不行的。万事万物都有其内在的运行法则,宇宙的法则很多,最基础最简单的是因果法则,即用因果就可以把事情的来龙去脉看得明白。

  佛教有的部分很深,比如“缘起性空”这个概念是非常重要的。但是我很少提,毕竟我们还是从“有”、“我”、“在”的角度去理解佛法能更好地激发出轮回的心念;而如果没学怎么样,就先抱定了“缘起性空”,那么很容易跑到顽空、执空、偏空里。而一旦如此,这人就废了,就算佛来了也回天无力。

  所以在我看来,空虽然是实相,但对当下大众来说是很危险的一个话题,拿捏不好,就不知道会闹出多复杂的事情来。我们没有观察到性空的那个禅定水平,就不应该执著那个水平的修行境界,更不应该以此去做谈资;哪怕去劝人也是很危险的,毕竟这里面很容易触犯盗戒。所以把“缘起性空”先摘出去,也就是我们不按空理去理解万事万物;在“有”这个层面,言语文字思维起码可以有着力点,有世界、有轮回、有六道、有娑婆、有极乐,以“有”的角度可以探讨一下。

  2.用因果去面对当下的事情

  在“有”的层面,影响万事万物的第一法则就是因果法则了。在因果下,一切都循规蹈矩的运行和发展着。我们面对的任何一个人或事物,都是在因果之下产生的,那么我们怎么用因果去面对当下的事情?

  一个事情发生了,好坏不论,必有前因。有了前因,外缘的促动才有地方落脚,所以摆在我们面前的虽然是一个事情,但是在因果下,就如庖丁解牛一般,肌肉、骨骼完全清晰,而且是可以分离的,所以才可以做到游刃有余。事情来了先看是好是坏,然后便可以反推前因是好是坏了。种了大豆必定长不出玉米来,同样种下的善也不可能以恶收场。当明确前因的性质是好是坏了,再来看外缘,缘对事物影响就不是从无到有,而是由小变大,或者由大转小了。这就是缘参与的结果。当前因鉴定完毕,就应该观察外缘对事物的发展起了辅助还是抑制的作用。这一分析,发现自己做了某些事情,招感的是这样的缘,而这个缘影响了结果的发展,所以缘是自己努力使然的结果。很多人说缘是天定、分是人为,这个解释如果严格点可以说是:缘是人为后天行做招感的,前因是根本,因为那是之前就种下的了。

  用因果看一个事情的根本和促成,以及导致这样的结果,是很简单的;可是因果有相续不断的特征,一个事情可以是因同时又是果:是之前的事情的结果,也是之后事情的起因。比如某同修来了一个债主讨债,对同修而言,是欠下债主的,我认账、我伏法,但债主不依不饶,非要一命偿一命!那么问题来了:为什么债主和同修可以结下债务?结下债务的前因又是什么?

  继续翻,结下债务的前因是互相拖欠,你伤害他,才有了以后他来伤害你的可能。而我们只记着自己被伤害了,却忘记了给他人施加的痛苦烦恼;我们只记着谁伤害自己了,却忘记了谁帮助了自己。所以从个体的角度来说,因果是偏向自我的,因为我是因果的观察者,这就有点类似于爱因斯坦杀死薛定谔的猫了:因为只有我们自己去观察一个事情,于是就把这个事情的各种可能塌缩为一种可能了。因为从个体角度观察因果是偏向自我的,所以在因果的观察里,不可以只相信自己看到的,而自己看到的可能只是万分之一都不到。这比如你们现在眼睛在看着屏幕、看着这些文字,与此同时你们的眼睛,看不到其他的信息。于是即使外在的信息再多,我们的观察有偏失,其他的信息就会被忽略。

  因果相续不断的特征,更让因果扑朔迷离。从一个事情里可以非常直观的拆解出本因、外缘和结果,就算没练习、不会做,也可以从结果反推外缘和本因;可是这个本因也是一个结果,再继续向上导,一定就是互相施加的。推到这个部分因果是平的,你施加伤害后,你被施加伤害,你既是彼时的施暴者,也是此时的受暴者,道理到此。事情来了,顺逆不论,没什么可开心,也没什么可烦恼的。例如某同修被讨债,他和债主的前因是:同修伤害了债主,形成了债务。导致这一次观察里,债主讨债的结果。向上导,一定是同修伤害债主,形成同修欠下债主的结果,才有了债主来讨债的局面,所以在面对任何人或事,都是这样循环往复;若有不同,便只是彼时你在高处,张扬跋扈;此时你在低处,任人践踏。在高处的时候一呼百应、不可一世,帅气了、过瘾了;现在混到低处了,看不惯别人嚣张跋扈,看不惯别人白富美了?这个心态不平和啊!

  3.因果观看明白了,以苦观帮助自己忍下,以空观帮助自己抚平痕迹,忏悔道歉,释解怨恨

  在任何人或事都适合用二世因果来推平。这世的因果和前世的因果,互相伤害形成轮回,这就平了。没必要继续向上,再向上还是没完没了的互相施暴,这就没意义了。加入下一世的因果,就容易劝开了,互相伤害了,这次我倒霉,我在低处了,是弱势群体被践踏了,可是这轮回是圆的,是圆滚滚的,什么时候我上去了,我也会以眼还眼以牙还牙,必须报复你的。各位想一想,这事有完了吗?如果不及时止住,就没完没了地延伸和发展。于是我越是变本加厉的施暴,我就越会被惨无人道地对待,这事就无解了。

  知道因果了,知道因果是平的了,知道是互相拖欠了,那么就各打五十大板,各退一步,让结果海阔天空!谁先退这一步?谁先明白了,谁先退!好吧,我明白了,我道歉,我认错,我是混蛋,我坏得不要不要的了,你讨债是对的,你做的是完全正确的,可是咱们不要再继续这样,因为你现在施暴完毕,再继续轮回,我会如此去伤害你的,所以我们要互相放下、互相原谅,这事才能彻底化解;可是如果还在轮回里,就算我不去伤害你了,你也会被如此伤害的,所以出轮回是最保险最稳妥的,怎么出轮回?哈哈哈,三位配合,《普门超度》送走就是了,这事就完成、圆满、彻底地解开了。

  所以看破怎么看?用因果看,看三世的因果才容易看开,不是前世、现在和下世,而是一个因果的三个相续不断的环节,这三个环节看到了,因果果然平的,谁也不欠谁,谁也不能怨谁,抱怨一点点,都是因为你没看明白。没看明白就说放开、放下,都是废话,自然不会管用,也不得其利了。

  在面对任何人或事,先要把因果观念提起来,这事就有解;而如果事情都发展完毕了,也不懂得用因果去思维一下,还在怨恨里,还充满恶毒,这人的心念就不平和,这人的看法就会偏激,随后他能做出什么反应很难说,但他的确是令人恐怖的。

  理论上借由因果观看明白了,以苦观帮助自己忍下,以空观帮助自己抚平痕迹,这事在你自己这是没风没浪了,可是对方是否放得下啊?所以彻底解开冤仇要双方都明白道理才是最上的。一方先明白了,要忏悔道歉,释解掉这个怨恨,然后有机缘才能告诉他这个事实真相。这就是理上明白一点,事上努力做一点,理事两足。说两足就是两只脚,可不是站着不动啊,要走起来、跑起来;“企者不立”,你踮着脚尖是站不久的,你是不会站立啊。理上迈开了,事上要跟进,然后才能推动理上继续前进,带动事上继续跟进,这是一个前进坚持的过程,是良性循环;而非是理上明白,事上就明白了,都彻底明白,没那回事儿,太粗暴简单了。没有一下就明白的道理,一下就明白的也不能说是究竟实相。

  学佛的路是渐悟渐修的过程:说慢也挺慢,说快也会很快,如果不走肯定很慢;如果乱走,也可能永远走不到地方。所以先学理论,后指导行动,这事是最容易,也是最简单,消耗最少的。如开始说到学佛的所有修行都是悟后起修,但没有清晰明白的道理做指导,又修啥?可别修岔了!

  摘自人间天新浪博客

 



下载DOC文档     微信分享

请常念南无阿弥陀佛,一切重罪悉解脱!

相关资料12条(站内:看破放下       因果)(五明学佛网:看破放下       因果)  

 唐仲容居士:谈谈业报因果 

 唐仲容居士:佛教的因果观 

 妙莲法师:灵岩甘灵第一集 参、明信因果 

 净界法师:念佛的无上因果 

 净慧法师:第三届禅七开示 因果法则 

 刚晓法师:《摄大乘论》要义 彼入因果分第五 

 杨惠南教授:论俱时因果在成唯识论中的困难 

 胡晓光教授:因果论的必然性之断想 

 胡晓光教授:略论唯识学的缘起与因果问题 

 蔡惠明居士:慧远大师的三世因果学说 

 梦参法师:所信因果与差别因果 

 梦参法师:平等因果与成行因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