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      页

法师开示

佛教故事

幸福人生

在线共修

经咒学习

大宝法王

仁焕法师

净土法门

最近更新

居士文章

佛教仪轨

佛友商讯

电 子 书

净土讲经

大安法师

妙祥法师

印光大师

 

素食护生

佛教问答

世间百态

热点专题

戒杀放生

梦参法师

净界法师

圣严法师

全部资料

佛教知识

法师介绍

佛教寺庙

佛教新闻

戒除邪淫

慈诚罗珠

寂静法师

昌臻法师

热门文章

积德改命

精进念佛

深信因果

消除业障

学佛感应

益西彭措

达真堪布

济群法师


首页 -->法师开示

 弘一大师:佛教之简易修持法


   日期:2017/6/29 11:19:00     下载DOC文档         微博、微信、支付宝分享

  今天承诸位善友请我演讲。我以为谈玄说妙,虽然极为高尚,但于现在行持终觉了不相涉。所以今天我所讲的,且就常人现在即能实行的,约略说之。

  因为专尚谈玄说妙,譬如那饥饿的人,来研究食谱,虽山珍海错之名,纵横满纸,如何能够充饥?倒不如现在得到几种普通的食品,即可入口。得充一饱,才于实事有济。

  以下所讲的,分为三段。

  一、深信因果

  因果之法,虽为佛法入门的初步,但是非常的重要,无论何人皆须深信。何谓因果?“因”者好比种子,下在田中,将来可以长成为果实。“果”者譬如果实,自种子发芽,渐渐地开花结果。

  我们一生所作所为,有善有恶,将来报应不出下列:

  桃李种 长成为桃李——作善报善

  荆棘种 长成为荆棘——作恶报恶

  所以我们要避凶得吉,消灾得福,必须要厚植善因,努力改过迁善,将来才能够获得吉祥福德之好果。如果常作恶因,而要想免除凶祸灾难,哪里能够得到呢?

  所以第一要劝大众深信因果,了知善恶报应,一丝一毫也不会差的。

  二、发菩提心

  “菩提”二字是印度的梵语,翻译为“觉”,也就是成佛的意思。“发”者,是发起。故发菩提心者,便是发起成佛的心。为什么要成佛呢?为利益一切众生。须如何修持乃能成佛呢?须广修一切善行。以上所说的,要广修一切善行,利益一切众生,但须如何才能够彻底呢?须不着我相。所以发菩提心的人,应发以下之三种心:

  (一)大智心 不着我相 此心虽非凡夫所能发,亦应随分观察。

  (二)大愿心 广修善行

  (三)大悲心 救众生苦

  又发菩提心者,须发以下所记之四弘誓愿:

  (一)众生无边誓愿度 菩提心以大悲为体,所以先说度生。

  (二)烦恼无尽誓愿断 愿一切众生,皆能断无尽之烦恼。

  (三)法门无量誓愿学 愿一切众生,皆能学无量之法门。

  (四)佛道无上誓愿成 愿一切众生,皆能成无上之佛道。

  或疑“烦恼”以下之三愿,皆为我而发,如何说是“愿一切众生”?这里有两种解释:一就浅来说,我也就是众生中的一人,现在所说的众生,我也在其内。再进一步言,真发菩提心的,必须彻悟法性平等,决不见我与众生有什么差别,如是才能够真实和菩提心相应。所以现在发愿,说“愿一切众生”,有何妨耶!

  三、专修净土

  既然已经发了菩提心,就应该努力地修持。但是佛所说的法门很多,深浅难易,种种不同。若修持的法门与根器不相契合的,用力多而收效少。倘与根器相契合的,用力少而收效多。在这末法之时,大多数众生的根器,和哪一种法门最相契合呢?说起来只有净土宗。因为泛泛修其他法门的,在这五浊恶世,无佛应现之时,很是困难。若果专修净土法门,则依佛大慈大悲之力,往生极乐世界,见佛闻法,速证菩提,比较容易得多。所以龙树菩萨曾说,前为难行道,后为易行道,前如陆路步行,后如水道乘船。

  关于净土法门的书籍,可以首先阅览者,《初机净业指南》、《印光法师嘉言录》、《印光大师文钞》等。依此就可略知净土法门的门径。

  近几个月以来,我在泉州各地方讲经,身体和精神都非常的疲劳。这次到贵处来,匆促演讲,不及预备,所以讲说的未能详尽。希望大众原谅。

  己卯二月廿七日(1939年4月16日)在永春桃源殿讲 李芳远记录

  附一:

  修行方法

  印光法师鉴定 皈依弟子黄智海演述

  凡是要念经念佛的时候,先要把手洗干净了,点了三枝香,或是烧一些檀香,都可以的。先念《香赞》,再念《开经偈》,念过了,念《阿弥陀经》。不过念《阿弥陀经》的前,还要念“南无莲池海会佛菩萨”三声。《阿弥陀经》念完了,念《往生咒》三遍,再念《赞佛偈》。偈念完了,念阿弥陀佛,同了观世音、大势至、清净大海众菩萨的名号。末后再念《回向偈》,同了《三皈依》。照这个样子念,才算成功一堂功课。现在我把修念佛方法的人,所念惯的各种,都写在下边。并且也用白话,来大略解释一遍。

  香赞

  “赞”字,是称赞的意思,就是称赞烧香的功德。赞同了偈,都有发愿的意思在里头的。《香赞》有好几种,下边所写的,是大家念《阿弥陀经》念惯的一种:

  炉香乍爇,法界蒙熏,诸佛海会悉遥闻,随处结祥云。诚意方殷,诸佛现全身。

  【解】第一句说,香炉里头的香,刚刚烧起来。第二句说,所有的十方无穷无尽的世界,就都受到了这个香气的熏了。第三句说,许多的佛,同了像海这样大的法会,都远远的闻到这个香气。第四句说,香烧出来的烟,随便什么地方,都结成功了吉祥的云。第五句说,烧香的人,刚刚动了至诚恳切的念头。第六句说,就感动了许多的佛,现出全身来了。

  【释】烧香的意思,是把香来供养佛,同了菩萨的。所以念经念佛,必定要烧香的。并且供养佛菩萨的心,要放得大,放得远,不但是供养眼面前所供的佛菩萨,连十方所有的佛菩萨,一齐要供养的。但是第一件要紧的事情,就是要有诚心,心诚了,才能够感动各方佛菩萨。

  “乍”字,是刚刚的意思。“法界”,就是十方无穷无尽的世界。“蒙”字,是受着的意思。“熏”字,是熏着香的意思。“海会”,是佛的法会,就是佛说法的地方。说到一个“海”字,是形容他又多又大,像海一样的意思。“悉”字,是完全的意思。“遥”字,是远的意思。“殷”字,是恳恳切切的意思。合并起来讲,是香炉里头的香,刚刚烧起来,十方法界都已经受着这种香气的熏了。许多的佛,同了各处讲佛法的会场里头,也都一齐远远的闻到这个香气。并且香气在虚空里头,结成功了吉祥的云。烧香人的诚心,方才恳恳切切的发出来,许多的佛就现出他们金色的全身来,给烧香的人看。这都是烧香人发了诚心,才能够感动佛菩萨,有这样种种的显应出来。

  念这种香赞,还有一种意思,就是在上香的时候,要发一种愿心,情愿我所烧的香,十方世界都能够受到这种香气。那十方法界里头,各法界的众生,都可以把我所烧的香,去供养各方的佛菩萨。那末我一个人烧了香,供养佛菩萨,就譬如各法界的众生,都帮助我烧了香了,都帮助我供养了佛了。并且还情愿我所烧的香,不但是供养我面前的佛菩萨,所有十方法界的许多佛菩萨,情愿一齐供养到。那末在一个地方烧了香,就譬如到十方法界各处佛菩萨那里,都烧了香了。愿心发得这样的大,功德也就随了这个愿心,大起来了。

  南无香云盖菩萨摩诃萨。

  念三遍,拜三拜。

  这一句同了上边的《香赞》,一定要连在一起念的。念了《香赞》,一定就要接上去念这一句的。这一句的意思,就是念经的人,烧了香,这种香气,冲在虚空里头,结成功了云,像宝盖一样,所以叫香云盖。这香云盖里头,就有许多佛菩萨,在那里受烧香人的供养,所以要拜。这种拜法,不独是拜了眼面前所供的佛菩萨,直是拜了虚空里头无穷无尽的佛菩萨,所以功德很大的。

  开经偈

  凡是念经的前头,必须要念这种《开经偈》的。偈本来就是称赞颂扬的意思。《开经偈》,就是开头念经的时候,先称赞颂扬了经的好处,再接下去念经,这是念经的规矩。

  无上甚深微妙法,百千万劫难遭遇,

  我今见闻得受持,愿解如来真实义。

  【解】第一句说,很高很深,并且很微细、很奇妙的佛法。第二句说,就是经过几百、几千、几万劫的年代,也很难得碰到的。第三句说,我现在能够看见,能够听到,还能够领受,并且依了方法去做。第四句说,情愿明白佛的真正实在的道理。

  【释】“无上”两个字,是没有比这个更高的意思。“微”字,是微细的,不是粗浅的意思。“妙”字,是又好又奇的意思。“百千万劫”,说年代的长久,几几乎不可以数目来计算。“遭”字,同了“遇”字,是一样的,都是碰到的意思,说这样好的佛法,哪怕经过百千万劫的时代,也很难得碰到的。“解”字,是明白的意思。“如来”,是佛的名号。

  佛总共有十种名号,就是如来(“如”字,是真实不动的意思。“来”字,是佛的智慧光,一切都照到的意思)、应供(佛的智慧满足,福德满足,所以说是两足尊。有了这样的大功德,自然应该受一切众生的供养了)、正遍知(“正”字,是没有偏见邪见的意思。“遍”字,是周遍的意思。凡夫外道的知见,是偏的、邪的,不能够说是正知。声闻、缘觉、菩萨的知见、虽然是正的,但是不能够周遍,所以也不能够说是遍知,独有佛才能够当这个名号。○知见,就是知识见解)、明行足(“明”,是三明。得了宿命通、天眼通、漏尽通,叫三明。“行”,是指身、口、意三业。身、口、意三业,完全真正清净,只有佛能够做到。因为明同了行,都满足了,所以叫“明行足”)、善逝(“逝”字,是去的意思,就是实在到不生不灭的那边岸上去了,不会再退到这个生死海里来的意思)、世间解(世界里头,同了跳出三界的一切因果法,没有不了解的意思。○了解,就是明白)、无上士(“士”,是人中最有知识的,不是庸庸碌碌的平常人。“无上”,是最胜的,没有能够胜过他的)、调御丈夫(“调”,是教化的意思。“御”,是引导的意思。“丈夫”,就是男人,俗语说的男子汉、大丈夫。实在“大丈夫”三个字,只有佛能够说)、天人师(“师”,是先生,是师傅,是教师。“天人师”,是天同了人的教师)、佛(梵语叫“佛陀”,是中国的“觉”字,解释就是觉悟的意思)。这个十种名号,都是称佛的。佛有这十种的功德,在各世界里头,最是尊重,所以又叫做“世尊”。不过称“佛”的时候最多。“如来”同了“世尊”两种名号,也还常常称的。那八种名号,就不很常称了。

  这第三、第四两句,是说我现在能够见到听到,并且还能够领受着,依了方法去做,是何等样的福气呢。但是见闻受持,仍旧不过是文字上面的功夫,我现在不独是晓得了文字就算了,还情愿要晓得佛的真真实实的道理哩。

  佛的真实道理,就是不生不灭,就是佛的寂照圆融的真心(寂,是寂静。照,是用智慧光照了,一切都能够明白的意思。寂,是定的功德。照,是慧的作用。前边“如来”二个字的解释,同这“寂照”两个字的意思道理,都是一样的。圆,是圆通。融,是融合。佛的真心,虽然是寂然不动的,但是智慧的光,一切都能够照到。虽然智慧的光,能够照到一切境界,但是这个心,却仍旧是寂然不动的。寂不碍照,照不碍寂,所以叫“寂照圆融”。○“作用”两个字,很难用俗话来解释,勉强说起来,差不多有手段的意思,有用意的意思),也就是众生的真心。佛同了众生的真心,是一样的,没有两样的。这种道理,能够明白透了,才算是懂得佛法。

  上边的“南无香云盖菩萨摩诃萨”,念了三声,拜了三拜,就应该接上去念这个《开经偈》一遍。念过了,再念下边的。

  南无莲池海会佛菩萨。

  念三遍,拜三拜。

  凡是要念经,开头一定要念三遍佛菩萨。不过念什么佛菩萨,那就不一定了,就要看所念的什么经了。现在念的《阿弥陀经》,是专门讲西方极乐世界的,是要修到西方极乐世界去的人念的。因为西方极乐世界去的人,都是在七宝池里头的莲华中间生出来的,所以一定要念莲池海会佛菩萨的。简单说起来,就是归依西方极乐世界佛菩萨。

  这一句念过了,就念《阿弥陀经》了。但是念《阿弥陀经》,一定要连“佛说阿弥陀经”一句,一齐念的。念了就接念“如是我闻”,一直念下去。念完了经,再念《往生咒》三遍,就念下边的《赞佛偈》了。

  赞佛偈

  《赞佛偈》,是称赞佛的偈颂。称赞各佛的偈,各各不同的。这下边的偈,是专门称赞阿弥陀佛的。因为现在所念的,是《阿弥陀经》,所以要念称赞阿弥陀佛的偈。

  阿弥陀佛身金色,相好光明无等伦,

  白毫宛转五须弥,绀目澄清四大海。

  光中化佛无数亿,化菩萨众亦无边,

  四十八愿度众生,九品咸令登彼岸。

  【解】第一句说,阿弥陀佛的身体,是同金子一样颜色的。第二句说,阿弥陀佛的形相,是很好的。全身的光,是很明亮的。并且这种形相,这种光明,没有可以比得上的。第三句说,阿弥陀佛两条眉毛中间的一根白的毫毛,向右边宛转卷的(是顺了旋转的意思),有五匝(是周围的意思),好像五座须弥山一样的大。第四句说,阿弥陀佛的眼,青色带些红色,清明的很。并且很大,像四道大海。第五句说,阿弥陀佛的光里头,化现出来的佛,不独是一亿、十亿、百千万亿,竟是没有数目的亿。第六句说,光里头化现出来的菩萨,也是无量无边的多。第七句说,四十八个大愿心,都是度脱众生的。第八句说,生到西方极乐世界去的人,虽然是分九品,但是都要他们到那边的岸上去,就是到没有生死的那边去。

  【释】阿弥陀佛身体的颜色,是极好极好的金色。不但是我们世界上的金,不能够比。就是天上的金,也不能够比。讲到阿弥陀佛的形相,那真好得了不得了。显现给凡夫同了小乘看的丈六金身,已经有三十二相、八十种好了。若是显现给菩萨看的,竟然有八万四千种相;每一个相里头,还有八万四千种的好;每一种好里头,又有八万四千种光明。这样的好法,那自然没有同阿弥陀佛一样的了。“等”字同了“伦”字,都是一样的意思。须弥山,在山里头是最大的。阿弥陀佛两条眉毛中间的一根毫毛,直有五座须弥山这样大,还了得么。这根毫毛,是雪白的,所以叫做白毫。并且是八楞的,中间是空的,有很大的光明的。现在塑的佛像额上嵌一颗珠子,就是显明白这根白毫的地位。讲到这根毫毛,向了右边旋转围绕五匝的样子,那就没有法子可以显明白了。“绀”字,是青色带红色的一种颜色。“澄”字,也是清的意思。

  阿弥陀佛做法藏比丘的时候,发过四十八个大愿心,都是度脱众生,跳出三界,生到西方极乐世界去的愿心。因为生在我们这个世界里头,有种种的烦恼事情,容易造业,永远跳不出这生死的轮回。那西方极乐世界的人,是只有修种种的真实功德,没有造业的;并且寿命很长很长,没有穷尽的日期,所以一世都可以修到候补佛位的大菩萨的地位。东、西两个世界(东方的娑婆世界、西方的极乐世界),譬如两条海岸,我们生到西方极乐世界去,免去了这生生死死,譬如已经离开了这边有生死的岸(就是娑婆世界),到了那边没有生死的岸上去了(就是极乐世界)。

  这前四句,是赞阿弥陀佛的相貌庄严。第五、第六两句,是赞阿弥陀佛的神通广大。末两句,是赞阿弥陀佛的大誓愿、大恩德,无穷无尽。这一个赞,很好很好的,是宋朝时候桐江地方,一位择瑛法师做的。

  南无西方极乐世界,大慈大悲,阿弥陀佛。

  念了这一遍,就接下去念“南无阿弥陀佛”六个字的佛号。

  给人家受快乐,叫做慈。拔去人家的苦,叫做悲。阿弥陀佛能够拿成佛的乐处来给人,能够拔去人生死的苦,所以称做大慈大悲。

  南无阿弥陀佛。

  最少念五百声,或是一千声、二千声。

  这种念佛的数目,是做一堂功课的说法。若是全天的念佛,那末能够念一万声、几万声,更加好。不过应该连“南无”两个字一同念。若是只念“阿弥陀佛”四个字,虽然也可以的,不过不加上“南无”两个字,就不能够显明白恭敬的意思,那末功德就差些了。

  念的时候,低声念,高声念,坐着念,跪着念,盘着膝念,向了右边绕圈子念,都可以随便的。若是心要散乱,只要念的时候,自己听自己念的声音,一个一个字,都要听的清清楚楚,就可以渐渐的心不乱了。这是收束心思,除去乱念头的第一个好法子。

  念完了,再念三声,拜三拜,或是九拜、十二拜、二十四拜、四十八拜,随各人的意思,都可以的。

  南无观世音菩萨摩诃萨。

  念三声,拜三拜。

  南无大势至菩萨摩诃萨。

  念三声,拜三拜。

  南无清净大海众菩萨摩诃萨。

  念三声,拜三拜。

  上边三行,都是佛同了菩萨的名号,没有什么意思可以解释的,所以只说念的方法。

  观世音、大势至两位大菩萨,也是在西方极乐世界的,同了阿弥陀佛,大家称他们做“西方三圣”的。念佛的人,到了临终的时候,这两位大菩萨,同了阿弥陀佛,都来接引念佛人,生到西方极乐世界去的。所以念了阿弥陀佛后,这两位大菩萨的名号,也都要念的。

  “清净大海众菩萨”,是所有的一切菩萨,都是很清净的。“大海众”,说菩萨的多,譬如大海一样。就是所有一切的菩萨,也要一齐念念,一齐拜拜的意思。

  十念法

  十念法,是专门为了事情极多极忙的人,想的最方便、最简单的方法。不论在什么地方,不论在什么时候(能够早晨起来就念,自然是最好),有供好的佛,就向佛三拜。没有供佛,就面向了西,拜一拜,或是深深的作一个揖,都可以的。不过要念“南无阿弥陀佛”六个字的。不论念几声,尽一口气念下去。气长的,一口气念十几声也好。气短的,一口气念几声也好。总共念满十口气。再念下边那一种最简单的《回向偈》一遍,再向佛三拜,或是向西拜一拜,或是深深的作一个揖,就算完了。这个就叫做十念法。只要诚心照这个法子念,也可以生到西方极乐世界去的,因为也是阿弥陀佛四十八个大愿心里头的一个愿(下边《回向文》里头,会说明白的),所以念了,功德也很大的。

  回向偈

  修行的人,不论念经念佛,念完了一定要把《回向偈》念一遍的。“回”字,是旋转的意思。“向”字,是归向的意思。就是把这个念经念佛的功德,都旋转回来,一齐归向在求生到西方极乐世界上面去。不但是念经念佛要回向,就是做了一些些无论什么善事,也都要回向在求生到西方极乐世界上面去。积得功德多一分,往生的希望,也就多一分。倘然不回向在求生到西方极乐世界上面去,就恐怕下一世得天道,或是人道的福报。福报越大,造业越容易,那末再下一世,就很可怕了。所以必定要回向在求生到西方极乐世界上面去,那末可以盼望就在这一世上,生到西方极乐世界去了。

  但是《回向偈》也多得很,各人有各人念惯的。我把修念佛方法的人,常常念的几种,写出来,解释解释。使得各人都可以晓得,平常所念的《回向偈》,究竟是什么意思。讲到应该念哪一种,那是随便各人喜欢的,喜欢念哪一种,就念哪一种,都是一样的。

  ○第一种

  愿以此功德,庄严佛净土,

  上报四重恩,下济三途苦。

  若有见闻者,悉发菩提心,

  尽此一报身,同生极乐国。

  【解】第一句说,情愿把这个念经念佛的功德。第二句说,帮助阿弥陀佛的净土,格外的好。第三句说,把这种念佛念经的功德,上头报答父、母、师长,同了佛的四重恩德。第四句说,下边救济畜生、饿鬼、地狱三恶道的苦恼。第五句说,若是有看见,或是听到我念经念佛的人。第六句说,大家都要发出道心来。第七句说,等到这一个身体受完了报应。第八句说,就大家一同生到西方极乐世界去。

  【释】“庄严”两个字,实在不容易把白话来解释清楚。西方极乐世界种种的好处,虽然是阿弥陀佛的愿心,同了功德,所成功的。但是也可以说是众生本来有的功德,一同成功的。所以众生念了经,念了佛,就可以仗了这种念经念佛的功德,使得西方极乐世界,格外的端庄尊严,就是格外的好。并且西方极乐世界,就是众生自己的清净心里头,现出来的形相。仗了念经念佛的功德,可以使得自己心里头,现出来的西方极乐世界,格外的好。这个道理,是很深很深的。若是懂得,自然最好。若是不懂,就不要理会他,只要一心念佛,慢慢的自然而然会明白的,不消性急得的。

  所说的四重恩,第一是父,第二是母。因为一个人的身体,是父母所生的。没有父母,哪里来的身体呢?所以父母的恩,一定不可以忘记的,一定要报答的。第三是师长,一个人的学问,都是师长所教的。这教导的恩,也不能够不报的。若是出家人的师父,是传授佛法的,那是恩德更加大了,更加不能够不报了。第四是佛,我们在世界上,受种种的苦恼,佛发大慈大悲的心,教导我们,劝化我们,用种种的方法,使得我们跳出这个生死的苦海。这种恩德,又不是父母师长的恩,所可以比得的了,所以更加不可以不报了。

  讲到畜生、饿鬼、地狱三恶道,为什么要去救济他们呢?这是前边已经讲过的,就是发菩萨的心,发大乘的心,不像小乘只晓得免除自己的苦,不肯度脱旁人的苦。

  第五、第六两句,是求佛菩萨暗里头帮助我,使得看见我念经念佛的人,或是听到我念经念佛的人,都能够自然而然的发出道心来。第七、第八两句,是情愿大家就在这一世上,一同生到西方极乐世界去。这都是菩萨心、大乘心,都不是自己只顾自己的小乘心。上一句的“报身”,就是我们这些人的身体,都是受前生所做种种善业恶业的报应的,所以叫做报身。“尽此一报身”,就是说大家受完了这一世的果报,不再受那虚假生死的果报身体。下一句“同生极乐国”,是祝祷凡有看见听见我念经念佛的人,也都发心念经念佛,求生到西方极乐世界去,并且也一同受着我回向的功德,生到西方极乐世界去。

  回向的话,若是每句的字数,多少一样的,叫做“回向偈”。句子长短不一样的,叫做“回向文”。无论是“回向偈”、“回向文”,总是以发愿为正主的。

  ○第二种

  愿生西方净土中,九品莲华为父母,

  华开见佛悟无生,不退菩萨为伴侣。

  【解】第一句说,情愿生到西方净土那里去。第二句说,九品的莲华,做我的父母。第三句说,莲华开了,见到了佛,就可以明白无生的道理了。第四句说,同了不会退回转来的菩萨,在一处做同伴。

  【释】要发愿生到西方去,大家都已经晓得了。但是西方的世界多得很,有净土,也有秽土,并且还有半秽半净的土,现在发愿生到西方的哪里呢?所以要说明,情愿生到西方的净土中。但是西方净土,也多得很,情愿生在哪里的净土呢?所以又说明情愿生在莲华为父母的净土,那就是阿弥陀佛的极乐世界了。因为凡是生到西方极乐世界去的,都是从莲华里头生出来的,所以莲华就可以算是父母了。

  但是往生的人,功夫很有高下的分别,所以莲华也分做九品。等到这个莲华开了,就可以见到佛菩萨的金面,听到佛菩萨的说法。不过莲华开的早晚,那就很有分别了。上品上生的,一到西方极乐世界,立刻莲华就开,立刻可以见到佛。上品中生的,经过一夜,莲华就开,就可以见佛。上品下生的,经过一日一夜,莲华才开,七日里头,可以见佛。中品上生的,也是到了西方,莲华就开的。但是虽然见到佛,听到了佛法,也只能够先证小果,不能够就悟无生的道理,所以比不上上品上生的人。中品中生的,到第七日,莲华才开,可以听到佛法。中品下生的,生到了西方极乐世界去,再要经过七日,方才见到观世音、大势至两大菩萨,能够听到佛法。下品上生的,必须经过四十九日,莲华方才开放,见到观世音、大势至两大菩萨,说佛法给他听。下品中生的,就要经过六劫,莲华才能够开放,观世音、大势至两大菩萨,说佛法给他听。下品下生的,直要满十二大劫,莲华才能够开放,观世音、大势至两大菩萨,说佛法给他听。听到了佛法,这个心就可以开悟了,那本来没有生、没有灭的道理,也就会明白了。并且到了西方极乐世界去,自然有许多只有向上修,不会退转来的菩萨,像观世音、大势至等许多大菩萨,都同在一块儿做朋友。“侣”字,同“伴”字一样的。“伴侣”两个字,就是同伴的意思。

  这个偈,也都是发愿的话。念这个偈的时候,第二句“九品莲华为父母”的“九”字,可以改做“上”字。因为愿要发得高,愿意将来上品上生,发了愿,只要自己修行的工夫够得上,将来一定会应的。

  ○第三种

  十方三世佛,阿弥陀第一,

  九品度众生,威德无穷极。

  我今大皈依,忏悔三业罪,

  凡有诸福善,至心用回向。

  愿同念佛人,感应随时现,

  临终西方境,分明在目前。

  见闻皆精进,同生极乐国,

  见佛了生死,如佛度一切。

  无边烦恼断,无量法门修,

  誓愿度众生,总愿成佛道。

  虚空有尽,我愿无穷。

  虚空有尽,我愿无穷。

  【解】十方三世无穷无尽的佛,要算阿弥陀佛是第一了,有九品的莲华,来度脱世界上的众生,佛的威严功德,都是无穷无尽的。我现在皈依了佛,忏悔身业、口业、意业三种的罪,凡有所修的福德,或是善根,都诚心把他来回向到西方极乐世界去。情愿同了所有念佛的人,感动阿弥陀佛,随便什么时候,现出相来。到我们临命终的时候,西方极乐世界的境界,清清楚楚的现在眼面前。所看见的,听到的,都能够发增长精进、修生到西方极乐世界去的心,将来一同生到西方极乐世界去,见到了佛,就可以免这个生生死死的苦,得到了佛道,就可以度脱一切众生,像佛的愿心一样。所有无量无边的烦恼,一定要断绝他。无量无边修行的方法,一定要学会他。立誓发愿,要度脱众生。立誓发愿,要学成功佛道。虚空还有尽头的地方,我的愿心,永远没有穷尽的时候。

  【释】说阿弥陀佛第一,就是指下边的威严功德。“忏”字同“悔”字,一样是懊悔的意思。不过“忏”是忏从前已经造的业,求他消灭。“悔”是悔后来不再造业。“感应”的“感”字,是念佛的众生,用极诚恳的心,去感动佛。“应”字,是佛来应众生。众生不去感动佛,佛不会来应众生的。“见佛了生死”,是见到了佛,听到了佛的说法,渐渐的开悟了,无明一分一分的破了。破去一分无明,显出一分真性,那自然不会再堕落到生死的路上去了。

  “无边烦恼断”四句,完全说起来,是:“众生无边誓愿度,烦恼无尽誓愿断,法门无量誓愿学,佛道无上誓愿成。”这四句叫菩萨四宏誓愿。“宏”字,解释是大,就是发大愿心的意思。修行的人,一定要发这四种大愿心,才能够修成功大乘菩萨。若然不是发这样的大愿心,那就只能够成功小乘的声闻了。所以这种四宏誓愿,修行的人,也应该每天要念的,应该要发这样的大誓愿的。这四句的第一句,解释起来,众生有无量无边的多,我应该要立誓发大愿心,一齐度脱他们。第二句,我们凡夫的烦恼,无穷无尽的,都应该要立誓发大愿心,一齐断除他。第三句,修行的法门,无量无边的多,应该要立誓发大愿心,一齐学成功他。第四句,佛的道理,最高最深,应该要立誓发大愿心,修成功他。

  虚空是无穷无尽的,现在说他“有尽”,是譬喻的意思。就是说哪怕虚空有尽,我的愿心,是没有穷尽的。若是有一些不满足我这个愿心,那末我修行的功夫,就永远没有停歇的时候。再说一遍,是显得这个愿心,切实得很,坚决得很的意思。

  ○第四种

  一心皈命,极乐世界,阿弥陀佛。愿以净光照我,慈誓摄我。我今正念,称如来名。为菩提道,求生净土。佛昔本誓,若有众生,欲生我国,志心信乐,乃至十念,若不生者,不取正觉。以此念佛因缘,得入如来大誓海中。承佛慈力,众罪消灭,善根增长。若临命终,自知时至,身无病苦,心不贪恋,意不颠倒,如入禅定。佛及圣众,手执金台,来迎接我,于一念顷,生极乐国。花开见佛,即闻佛乘,顿开佛慧,广度众生,满菩提愿。十方三世一切佛,一切菩萨摩诃萨,摩诃般若波罗蜜。

  【解】一心一意把自己的性命,归托极乐世界的阿弥陀佛。情愿阿弥陀佛,放清净的光来照我,把慈悲的誓愿来摄取我(“誓愿”两个字,是说立誓的愿心,就是坚决的愿心。“摄”字,在下边一段解释里头,会讲明白的)。我现在用正正当当的念头,称佛的名号。因为发了度脱众生的道心,所以求生到净土去。阿弥陀佛,从前有四十八个大愿心里头,本来有一个愿说道:“若是有众生,要生到我的国里头来,只要他一心相信喜欢念佛,念佛只要诚心,就是念得很少,只不过念十口气的佛,也可以生到净土来的。若是念了十口气的佛,仍旧不能够生到我的国里头来,我就不愿成佛了。”因为阿弥陀佛发过这个大愿心,所以只要肯念佛的人,没有不能够往生净土的。现在我靠了这个念佛的因缘,能得进到佛的大誓愿海里头(这一句,在下边一段解释里头,会详细讲明白的)。承蒙佛慈悲的力量,使得我许多的罪业,一齐都消灭去。使得我的善根,渐渐的增加长大起来。到了临终的时候,自己可以预先晓得。并且身体上没有病痛苦恼,心里头没有贪爱这个世界的意思,也没有舍不得离开这个世界的意思。念头一些不颠颠倒倒,很安安定定的,像参禅的人,入了定一样的(这两句,在下边一段解释里头,会详细讲明白的)。阿弥陀佛,同了观世音菩萨、大势至菩萨,还有许多的菩萨、罗汉等,手里头拿了金台来迎接我。只消转一个念头的时候,就已经在莲华里头,生到了西方极乐世界去了。莲华一开,就能够见到佛,就能够听到佛的说法。听到了佛法,登时立刻,本来有的同佛一样的智慧,也就开发显现出来了。到了这个时候,仍旧回到我们这个世界上来,度脱许多的众生,才算满了我度脱众生的愿了。我现在一心归依十方同了三世的许多佛,归依许多的菩萨,归依用了大智慧到彼岸的佛法。

  【释】“慈誓”的“誓”字,就是誓愿,是发的愿心,就是阿弥陀佛的四十八个大愿心。“摄”字,是收取的意思。“慈誓摄我”一句的意思,就是情愿阿弥陀佛,用他慈悲的誓愿来收取我,使得我不走到别的路上去。

  “大誓海”,是指阿弥陀佛的四十八个誓愿。因为这四十八个大愿心,大得了不得,所以拿海来比喻。“以此念佛因缘,得入如来大誓海中”两句的意思,就是靠了这个念佛的因缘,能够感应佛的誓愿的意思。也就是念了佛,就能够生到西方极乐世界去的意思。

  “如入禅定”一句,是说参禅的人,专门定了心,静坐了参究佛的道理。等到功夫深了,一心一意,没有一些旁的乱念头的时候,就是口中的呼吸也没有了,一坐定了,可以经过许久的时候,差不多像死的一样,这就叫入定。这里的“如入禅定”,是比喻心定不散乱的意思。

  “金台”,是莲华下面的座子,有几种的分别。上品上生的,是金刚台。上品中生的,是金台。品级低下去,就是银台了。

  “乘”字,就是车子。“佛乘”,就是最上乘的佛法。“佛慧”,就是佛的智慧。我们这些人的智慧,本来是同佛一样的,因为被种种的烦恼遮盖住了,所以智慧就发不出来了,所以就成了凡夫了。现在听到了佛法,所有的烦恼,一齐破了。本来有的智慧,自然就显出来了。

  十方佛,是就地位方向说的。三世佛,是就时候说的,就是过去、现在、未来(没有来的时代)三个时代的佛。“般若”是梵语,就是“智慧”。“波罗蜜”,也是梵语,就是“到彼岸”。合并起来讲,就是用了大的智慧,度过了生死海(生死海,是指三界有生死的,所以叫做生死海),到那边的岸上去(那边的岸,是指西方极乐世界),就可以不生不死了。这一句,就是说佛法。这末后三句,就是三归依的意思。第一句,是归依佛。第二句,是归依法。第三句,是归依僧。从头上“一心归命”起,一直到“满菩提愿”,都是发愿回向的话。既然发了愿,就应该要归依佛、法、僧三宝,所以末了又加上这三句。照这个样子,一篇发愿回向的文字,才算完全哩。

  这一篇文字,是宋朝时候一位道行很高的大法师,慈云大师做的。这位大法师,很了不得的,念佛功夫很深很深的。做了劝人修净土的书,也很有几种。他这一篇文字,虽然不很长,但是意思已经说得很圆满了的。

  三皈依

  修行的人,没有归托依靠,就觉得心思摇摇动动,没有靠托了。一定要归依佛、法、僧三宝,才可以有着落。所以受三皈依,是学佛的第一步。回向过后,一定再要念这种三归依,一堂功课,才可以算有一个结束,才可以算得圆满。但是念三皈依的时候,每念到一段的末一句,就应该拜一拜。等到三段一齐念完,拜完起来的时候,再问一个讯,就算圆满了。“问讯”,是出家人的话。“讯”字,同“问”字一样的意思。问讯的样子,同在家人作揖差不多的,先把两手合拢来,放在胸前,再放下去,到膝盖地方,再拱手上来,到眉心地方,所以叫做问讯,是取问候的意思,也就是显明白恭敬的意思。

  自归依佛,当愿众生,体解大道,发无上心。

  【解】自己归依了佛,应该要发愿,盼望众生,大家明白佛的大道理,发出最高的道心来。

  【释】修行的人,不独是自己顾自己,一定要顾到众生,才可以算是发菩萨心,发大乘心。所以要发大愿心,盼望众生大家都明白佛的大道理。

  “体解”的“体”字,是体贴到的意思,就是明白的意思。“大道”,就是佛的道理。“无上心”,就是大慈大悲的佛心,度脱众生的心。

  自皈依法,当愿众生,深入经藏,智慧如海。

  【解】自己归依了佛法,应该要发愿心,盼望众生,大家的知识,都能够进到佛经的深固幽远、最奥妙的道理里头去(道理不是粗浅的,所以叫深。佛法不可以破坏的,所以叫固,有坚固的意思在里头。秘密的真理,不容易明白的,所以叫幽。没有穷尽的,所以叫远。奥,是深奥。妙,是极好)。使得大众的智慧,像海一样的大,一样的深。

  【释】“经藏”,就是佛经,所说的都是佛法。既然归依了佛法,就应该一心一意的在佛法里头用功。“深入”两个字,就是认真用功,自己的心,同了佛经上所说深妙的道理,都觉得相合,没有一些抵触的意思。既然心能够同佛经上深妙的道理相合,那末自然智慧一天增长一天,直像海一样的大,一样的深了。

  自皈依僧,当愿众生,统理大众,一切无碍。

  【解】自己归依了僧,应该要发愿心,盼望众生,大家都做大法师,许多的出家人都归他管理,并且大家都和合在一块儿,一些没有妨碍。

  【释】“统”字,是总共的意思。“理”字,是管理的意思。譬如做了寺院里头的方丈,那末所有寺院里头的出家人,就都归他管理。现在既经归依了僧,就应该盼望众生,大家将来都能够做大方丈,或是做大法师。所有出家的人,一齐都归他管理。并且大家都是很和气的,合在一块儿,你不碍我,我不碍你。

  和南圣众。

  【解】“和南”两个字,就是顶礼(先把两手合拢来,放在胸前。再把右手移开,慢慢的向下,身体也慢慢的弯下去。右手按着了地,再把左手也按着了地,头便在那两手的中间,叩至地上。再把两手分开来,放在头的左右两边,慢慢的翻转来,手掌向上稍停一刻。手再翻回来,按着地上,把身体慢慢的起来。仍旧把两手合拢来,放在胸前,再照前面所说的样子拜下去。这个叫做顶礼,也叫头面接足礼。因为头着了地,两手分开,放在头的左右两边,是接住佛的两足的意思,所以叫接足。这种礼拜,是最恭敬的),显出恭敬的意思来。“圣众”,是许多的圣人,所有一切的菩萨、罗汉,都包括在里头。起初先拜佛,中间念经,末后拜一切菩萨,同了贤圣的僧人。可以显出从起初到末了,总是敬礼三宝的意思。

  【释】这一句,实在并不在三皈依正文里头的。念三皈依的大众,只要念到“一切无碍”,就完了。这一句,是应该敲磬子的人唱的,是叫各人一齐顶礼菩萨、罗汉,同了一切贤圣僧。拜三拜,就算功课完了,各人都可以退了。

  (本文为《阿弥陀经白话解释》附录)

  弘一大师:佛教之简易修持法

  附一:修行方法(印光法师鉴定 皈依弟子黄智海演述)

  附二:李炳南老居士开示念佛方法

  弘一大师:佛教之简易修持法

  今天承诸位善友请我演讲。我以为谈玄说妙,虽然极为高尚,但于现在行持终觉了不相涉。所以今天我所讲的,且就常人现在即能实行的,约略说之。

  因为专尚谈玄说妙,譬如那饥饿的人,来研究食谱,虽山珍海错之名,纵横满纸,如何能够充饥?倒不如现在得到几种普通的食品,即可入口。得充一饱,才于实事有济。

  以下所讲的,分为三段。

  一、深信因果

  因果之法,虽为佛法入门的初步,但是非常的重要,无论何人皆须深信。何谓因果?“因”者好比种子,下在田中,将来可以长成为果实。“果”者譬如果实,自种子发芽,渐渐地开花结果。

  我们一生所作所为,有善有恶,将来报应不出下列:

  桃李种 长成为桃李——作善报善

  荆棘种 长成为荆棘——作恶报恶

  所以我们要避凶得吉,消灾得福,必须要厚植善因,努力改过迁善,将来才能够获得吉祥福德之好果。如果常作恶因,而要想免除凶祸灾难,哪里能够得到呢?

  所以第一要劝大众深信因果,了知善恶报应,一丝一毫也不会差的。

  二、发菩提心

  “菩提”二字是印度的梵语,翻译为“觉”,也就是成佛的意思。“发”者,是发起。故发菩提心者,便是发起成佛的心。为什么要成佛呢?为利益一切众生。须如何修持乃能成佛呢?须广修一切善行。以上所说的,要广修一切善行,利益一切众生,但须如何才能够彻底呢?须不着我相。所以发菩提心的人,应发以下之三种心:

  (一)大智心 不着我相 此心虽非凡夫所能发,亦应随分观察。

  (二)大愿心 广修善行

  (三)大悲心 救众生苦

  又发菩提心者,须发以下所记之四弘誓愿:

  (一)众生无边誓愿度 菩提心以大悲为体,所以先说度生。

  (二)烦恼无尽誓愿断 愿一切众生,皆能断无尽之烦恼。

  (三)法门无量誓愿学 愿一切众生,皆能学无量之法门。

  (四)佛道无上誓愿成 愿一切众生,皆能成无上之佛道。

  或疑“烦恼”以下之三愿,皆为我而发,如何说是“愿一切众生”?这里有两种解释:一就浅来说,我也就是众生中的一人,现在所说的众生,我也在其内。再进一步言,真发菩提心的,必须彻悟法性平等,决不见我与众生有什么差别,如是才能够真实和菩提心相应。所以现在发愿,说“愿一切众生”,有何妨耶!

  三、专修净土

  既然已经发了菩提心,就应该努力地修持。但是佛所说的法门很多,深浅难易,种种不同。若修持的法门与根器不相契合的,用力多而收效少。倘与根器相契合的,用力少而收效多。在这末法之时,大多数众生的根器,和哪一种法门最相契合呢?说起来只有净土宗。因为泛泛修其他法门的,在这五浊恶世,无佛应现之时,很是困难。若果专修净土法门,则依佛大慈大悲之力,往生极乐世界,见佛闻法,速证菩提,比较容易得多。所以龙树菩萨曾说,前为难行道,后为易行道,前如陆路步行,后如水道乘船。

  关于净土法门的书籍,可以首先阅览者,《初机净业指南》、《印光法师嘉言录》、《印光大师文钞》等。依此就可略知净土法门的门径。

  近几个月以来,我在泉州各地方讲经,身体和精神都非常的疲劳。这次到贵处来,匆促演讲,不及预备,所以讲说的未能详尽。希望大众原谅。

  己卯二月廿七日(1939年4月16日)在永春桃源殿讲 李芳远记录

  附一:

  修行方法

  印光法师鉴定 皈依弟子黄智海演述

  凡是要念经念佛的时候,先要把手洗干净了,点了三枝香,或是烧一些檀香,都可以的。先念《香赞》,再念《开经偈》,念过了,念《阿弥陀经》。不过念《阿弥陀经》的前,还要念“南无莲池海会佛菩萨”三声。《阿弥陀经》念完了,念《往生咒》三遍,再念《赞佛偈》。偈念完了,念阿弥陀佛,同了观世音、大势至、清净大海众菩萨的名号。末后再念《回向偈》,同了《三皈依》。照这个样子念,才算成功一堂功课。现在我把修念佛方法的人,所念惯的各种,都写在下边。并且也用白话,来大略解释一遍。

  香赞

  “赞”字,是称赞的意思,就是称赞烧香的功德。赞同了偈,都有发愿的意思在里头的。《香赞》有好几种,下边所写的,是大家念《阿弥陀经》念惯的一种:

  炉香乍爇,法界蒙熏,诸佛海会悉遥闻,随处结祥云。诚意方殷,诸佛现全身。

  【解】第一句说,香炉里头的香,刚刚烧起来。第二句说,所有的十方无穷无尽的世界,就都受到了这个香气的熏了。第三句说,许多的佛,同了像海这样大的法会,都远远的闻到这个香气。第四句说,香烧出来的烟,随便什么地方,都结成功了吉祥的云。第五句说,烧香的人,刚刚动了至诚恳切的念头。第六句说,就感动了许多的佛,现出全身来了。

  【释】烧香的意思,是把香来供养佛,同了菩萨的。所以念经念佛,必定要烧香的。并且供养佛菩萨的心,要放得大,放得远,不但是供养眼面前所供的佛菩萨,连十方所有的佛菩萨,一齐要供养的。但是第一件要紧的事情,就是要有诚心,心诚了,才能够感动各方佛菩萨。

  “乍”字,是刚刚的意思。“法界”,就是十方无穷无尽的世界。“蒙”字,是受着的意思。“熏”字,是熏着香的意思。“海会”,是佛的法会,就是佛说法的地方。说到一个“海”字,是形容他又多又大,像海一样的意思。“悉”字,是完全的意思。“遥”字,是远的意思。“殷”字,是恳恳切切的意思。合并起来讲,是香炉里头的香,刚刚烧起来,十方法界都已经受着这种香气的熏了。许多的佛,同了各处讲佛法的会场里头,也都一齐远远的闻到这个香气。并且香气在虚空里头,结成功了吉祥的云。烧香人的诚心,方才恳恳切切的发出来,许多的佛就现出他们金色的全身来,给烧香的人看。这都是烧香人发了诚心,才能够感动佛菩萨,有这样种种的显应出来。

  念这种香赞,还有一种意思,就是在上香的时候,要发一种愿心,情愿我所烧的香,十方世界都能够受到这种香气。那十方法界里头,各法界的众生,都可以把我所烧的香,去供养各方的佛菩萨。那末我一个人烧了香,供养佛菩萨,就譬如各法界的众生,都帮助我烧了香了,都帮助我供养了佛了。并且还情愿我所烧的香,不但是供养我面前的佛菩萨,所有十方法界的许多佛菩萨,情愿一齐供养到。那末在一个地方烧了香,就譬如到十方法界各处佛菩萨那里,都烧了香了。愿心发得这样的大,功德也就随了这个愿心,大起来了。

  南无香云盖菩萨摩诃萨。

  念三遍,拜三拜。

  这一句同了上边的《香赞》,一定要连在一起念的。念了《香赞》,一定就要接上去念这一句的。这一句的意思,就是念经的人,烧了香,这种香气,冲在虚空里头,结成功了云,像宝盖一样,所以叫香云盖。这香云盖里头,就有许多佛菩萨,在那里受烧香人的供养,所以要拜。这种拜法,不独是拜了眼面前所供的佛菩萨,直是拜了虚空里头无穷无尽的佛菩萨,所以功德很大的。

  开经偈

  凡是念经的前头,必须要念这种《开经偈》的。偈本来就是称赞颂扬的意思。《开经偈》,就是开头念经的时候,先称赞颂扬了经的好处,再接下去念经,这是念经的规矩。

  无上甚深微妙法,百千万劫难遭遇,

  我今见闻得受持,愿解如来真实义。

  【解】第一句说,很高很深,并且很微细、很奇妙的佛法。第二句说,就是经过几百、几千、几万劫的年代,也很难得碰到的。第三句说,我现在能够看见,能够听到,还能够领受,并且依了方法去做。第四句说,情愿明白佛的真正实在的道理。

  【释】“无上”两个字,是没有比这个更高的意思。“微”字,是微细的,不是粗浅的意思。“妙”字,是又好又奇的意思。“百千万劫”,说年代的长久,几几乎不可以数目来计算。“遭”字,同了“遇”字,是一样的,都是碰到的意思,说这样好的佛法,哪怕经过百千万劫的时代,也很难得碰到的。“解”字,是明白的意思。“如来”,是佛的名号。

  佛总共有十种名号,就是如来(“如”字,是真实不动的意思。“来”字,是佛的智慧光,一切都照到的意思)、应供(佛的智慧满足,福德满足,所以说是两足尊。有了这样的大功德,自然应该受一切众生的供养了)、正遍知(“正”字,是没有偏见邪见的意思。“遍”字,是周遍的意思。凡夫外道的知见,是偏的、邪的,不能够说是正知。声闻、缘觉、菩萨的知见、虽然是正的,但是不能够周遍,所以也不能够说是遍知,独有佛才能够当这个名号。○知见,就是知识见解)、明行足(“明”,是三明。得了宿命通、天眼通、漏尽通,叫三明。“行”,是指身、口、意三业。身、口、意三业,完全真正清净,只有佛能够做到。因为明同了行,都满足了,所以叫“明行足”)、善逝(“逝”字,是去的意思,就是实在到不生不灭的那边岸上去了,不会再退到这个生死海里来的意思)、世间解(世界里头,同了跳出三界的一切因果法,没有不了解的意思。○了解,就是明白)、无上士(“士”,是人中最有知识的,不是庸庸碌碌的平常人。“无上”,是最胜的,没有能够胜过他的)、调御丈夫(“调”,是教化的意思。“御”,是引导的意思。“丈夫”,就是男人,俗语说的男子汉、大丈夫。实在“大丈夫”三个字,只有佛能够说)、天人师(“师”,是先生,是师傅,是教师。“天人师”,是天同了人的教师)、佛(梵语叫“佛陀”,是中国的“觉”字,解释就是觉悟的意思)。这个十种名号,都是称佛的。佛有这十种的功德,在各世界里头,最是尊重,所以又叫做“世尊”。不过称“佛”的时候最多。“如来”同了“世尊”两种名号,也还常常称的。那八种名号,就不很常称了。

  这第三、第四两句,是说我现在能够见到听到,并且还能够领受着,依了方法去做,是何等样的福气呢。但是见闻受持,仍旧不过是文字上面的功夫,我现在不独是晓得了文字就算了,还情愿要晓得佛的真真实实的道理哩。

  佛的真实道理,就是不生不灭,就是佛的寂照圆融的真心(寂,是寂静。照,是用智慧光照了,一切都能够明白的意思。寂,是定的功德。照,是慧的作用。前边“如来”二个字的解释,同这“寂照”两个字的意思道理,都是一样的。圆,是圆通。融,是融合。佛的真心,虽然是寂然不动的,但是智慧的光,一切都能够照到。虽然智慧的光,能够照到一切境界,但是这个心,却仍旧是寂然不动的。寂不碍照,照不碍寂,所以叫“寂照圆融”。○“作用”两个字,很难用俗话来解释,勉强说起来,差不多有手段的意思,有用意的意思),也就是众生的真心。佛同了众生的真心,是一样的,没有两样的。这种道理,能够明白透了,才算是懂得佛法。

  上边的“南无香云盖菩萨摩诃萨”,念了三声,拜了三拜,就应该接上去念这个《开经偈》一遍。念过了,再念下边的。

  南无莲池海会佛菩萨。

  念三遍,拜三拜。

  凡是要念经,开头一定要念三遍佛菩萨。不过念什么佛菩萨,那就不一定了,就要看所念的什么经了。现在念的《阿弥陀经》,是专门讲西方极乐世界的,是要修到西方极乐世界去的人念的。因为西方极乐世界去的人,都是在七宝池里头的莲华中间生出来的,所以一定要念莲池海会佛菩萨的。简单说起来,就是归依西方极乐世界佛菩萨。

  这一句念过了,就念《阿弥陀经》了。但是念《阿弥陀经》,一定要连“佛说阿弥陀经”一句,一齐念的。念了就接念“如是我闻”,一直念下去。念完了经,再念《往生咒》三遍,就念下边的《赞佛偈》了。

  赞佛偈

  《赞佛偈》,是称赞佛的偈颂。称赞各佛的偈,各各不同的。这下边的偈,是专门称赞阿弥陀佛的。因为现在所念的,是《阿弥陀经》,所以要念称赞阿弥陀佛的偈。

  阿弥陀佛身金色,相好光明无等伦,

  白毫宛转五须弥,绀目澄清四大海。

  光中化佛无数亿,化菩萨众亦无边,

  四十八愿度众生,九品咸令登彼岸。

  【解】第一句说,阿弥陀佛的身体,是同金子一样颜色的。第二句说,阿弥陀佛的形相,是很好的。全身的光,是很明亮的。并且这种形相,这种光明,没有可以比得上的。第三句说,阿弥陀佛两条眉毛中间的一根白的毫毛,向右边宛转卷的(是顺了旋转的意思),有五匝(是周围的意思),好像五座须弥山一样的大。第四句说,阿弥陀佛的眼,青色带些红色,清明的很。并且很大,像四道大海。第五句说,阿弥陀佛的光里头,化现出来的佛,不独是一亿、十亿、百千万亿,竟是没有数目的亿。第六句说,光里头化现出来的菩萨,也是无量无边的多。第七句说,四十八个大愿心,都是度脱众生的。第八句说,生到西方极乐世界去的人,虽然是分九品,但是都要他们到那边的岸上去,就是到没有生死的那边去。

  【释】阿弥陀佛身体的颜色,是极好极好的金色。不但是我们世界上的金,不能够比。就是天上的金,也不能够比。讲到阿弥陀佛的形相,那真好得了不得了。显现给凡夫同了小乘看的丈六金身,已经有三十二相、八十种好了。若是显现给菩萨看的,竟然有八万四千种相;每一个相里头,还有八万四千种的好;每一种好里头,又有八万四千种光明。这样的好法,那自然没有同阿弥陀佛一样的了。“等”字同了“伦”字,都是一样的意思。须弥山,在山里头是最大的。阿弥陀佛两条眉毛中间的一根毫毛,直有五座须弥山这样大,还了得么。这根毫毛,是雪白的,所以叫做白毫。并且是八楞的,中间是空的,有很大的光明的。现在塑的佛像额上嵌一颗珠子,就是显明白这根白毫的地位。讲到这根毫毛,向了右边旋转围绕五匝的样子,那就没有法子可以显明白了。“绀”字,是青色带红色的一种颜色。“澄”字,也是清的意思。

  阿弥陀佛做法藏比丘的时候,发过四十八个大愿心,都是度脱众生,跳出三界,生到西方极乐世界去的愿心。因为生在我们这个世界里头,有种种的烦恼事情,容易造业,永远跳不出这生死的轮回。那西方极乐世界的人,是只有修种种的真实功德,没有造业的;并且寿命很长很长,没有穷尽的日期,所以一世都可以修到候补佛位的大菩萨的地位。东、西两个世界(东方的娑婆世界、西方的极乐世界),譬如两条海岸,我们生到西方极乐世界去,免去了这生生死死,譬如已经离开了这边有生死的岸(就是娑婆世界),到了那边没有生死的岸上去了(就是极乐世界)。

  这前四句,是赞阿弥陀佛的相貌庄严。第五、第六两句,是赞阿弥陀佛的神通广大。末两句,是赞阿弥陀佛的大誓愿、大恩德,无穷无尽。这一个赞,很好很好的,是宋朝时候桐江地方,一位择瑛法师做的。

  南无西方极乐世界,大慈大悲,阿弥陀佛。

  念了这一遍,就接下去念“南无阿弥陀佛”六个字的佛号。

  给人家受快乐,叫做慈。拔去人家的苦,叫做悲。阿弥陀佛能够拿成佛的乐处来给人,能够拔去人生死的苦,所以称做大慈大悲。

  南无阿弥陀佛。

  最少念五百声,或是一千声、二千声。

  这种念佛的数目,是做一堂功课的说法。若是全天的念佛,那末能够念一万声、几万声,更加好。不过应该连“南无”两个字一同念。若是只念“阿弥陀佛”四个字,虽然也可以的,不过不加上“南无”两个字,就不能够显明白恭敬的意思,那末功德就差些了。

  念的时候,低声念,高声念,坐着念,跪着念,盘着膝念,向了右边绕圈子念,都可以随便的。若是心要散乱,只要念的时候,自己听自己念的声音,一个一个字,都要听的清清楚楚,就可以渐渐的心不乱了。这是收束心思,除去乱念头的第一个好法子。

  念完了,再念三声,拜三拜,或是九拜、十二拜、二十四拜、四十八拜,随各人的意思,都可以的。

  南无观世音菩萨摩诃萨。

  念三声,拜三拜。

  南无大势至菩萨摩诃萨。

  念三声,拜三拜。

  南无清净大海众菩萨摩诃萨。

  念三声,拜三拜。

  上边三行,都是佛同了菩萨的名号,没有什么意思可以解释的,所以只说念的方法。

  观世音、大势至两位大菩萨,也是在西方极乐世界的,同了阿弥陀佛,大家称他们做“西方三圣”的。念佛的人,到了临终的时候,这两位大菩萨,同了阿弥陀佛,都来接引念佛人,生到西方极乐世界去的。所以念了阿弥陀佛后,这两位大菩萨的名号,也都要念的。

  “清净大海众菩萨”,是所有的一切菩萨,都是很清净的。“大海众”,说菩萨的多,譬如大海一样。就是所有一切的菩萨,也要一齐念念,一齐拜拜的意思。

  十念法

  十念法,是专门为了事情极多极忙的人,想的最方便、最简单的方法。不论在什么地方,不论在什么时候(能够早晨起来就念,自然是最好),有供好的佛,就向佛三拜。没有供佛,就面向了西,拜一拜,或是深深的作一个揖,都可以的。不过要念“南无阿弥陀佛”六个字的。不论念几声,尽一口气念下去。气长的,一口气念十几声也好。气短的,一口气念几声也好。总共念满十口气。再念下边那一种最简单的《回向偈》一遍,再向佛三拜,或是向西拜一拜,或是深深的作一个揖,就算完了。这个就叫做十念法。只要诚心照这个法子念,也可以生到西方极乐世界去的,因为也是阿弥陀佛四十八个大愿心里头的一个愿(下边《回向文》里头,会说明白的),所以念了,功德也很大的。

  回向偈

  修行的人,不论念经念佛,念完了一定要把《回向偈》念一遍的。“回”字,是旋转的意思。“向”字,是归向的意思。就是把这个念经念佛的功德,都旋转回来,一齐归向在求生到西方极乐世界上面去。不但是念经念佛要回向,就是做了一些些无论什么善事,也都要回向在求生到西方极乐世界上面去。积得功德多一分,往生的希望,也就多一分。倘然不回向在求生到西方极乐世界上面去,就恐怕下一世得天道,或是人道的福报。福报越大,造业越容易,那末再下一世,就很可怕了。所以必定要回向在求生到西方极乐世界上面去,那末可以盼望就在这一世上,生到西方极乐世界去了。

  但是《回向偈》也多得很,各人有各人念惯的。我把修念佛方法的人,常常念的几种,写出来,解释解释。使得各人都可以晓得,平常所念的《回向偈》,究竟是什么意思。讲到应该念哪一种,那是随便各人喜欢的,喜欢念哪一种,就念哪一种,都是一样的。

  ○第一种

  愿以此功德,庄严佛净土,

  上报四重恩,下济三途苦。

  若有见闻者,悉发菩提心,

  尽此一报身,同生极乐国。

  【解】第一句说,情愿把这个念经念佛的功德。第二句说,帮助阿弥陀佛的净土,格外的好。第三句说,把这种念佛念经的功德,上头报答父、母、师长,同了佛的四重恩德。第四句说,下边救济畜生、饿鬼、地狱三恶道的苦恼。第五句说,若是有看见,或是听到我念经念佛的人。第六句说,大家都要发出道心来。第七句说,等到这一个身体受完了报应。第八句说,就大家一同生到西方极乐世界去。

  【释】“庄严”两个字,实在不容易把白话来解释清楚。西方极乐世界种种的好处,虽然是阿弥陀佛的愿心,同了功德,所成功的。但是也可以说是众生本来有的功德,一同成功的。所以众生念了经,念了佛,就可以仗了这种念经念佛的功德,使得西方极乐世界,格外的端庄尊严,就是格外的好。并且西方极乐世界,就是众生自己的清净心里头,现出来的形相。仗了念经念佛的功德,可以使得自己心里头,现出来的西方极乐世界,格外的好。这个道理,是很深很深的。若是懂得,自然最好。若是不懂,就不要理会他,只要一心念佛,慢慢的自然而然会明白的,不消性急得的。

  所说的四重恩,第一是父,第二是母。因为一个人的身体,是父母所生的。没有父母,哪里来的身体呢?所以父母的恩,一定不可以忘记的,一定要报答的。第三是师长,一个人的学问,都是师长所教的。这教导的恩,也不能够不报的。若是出家人的师父,是传授佛法的,那是恩德更加大了,更加不能够不报了。第四是佛,我们在世界上,受种种的苦恼,佛发大慈大悲的心,教导我们,劝化我们,用种种的方法,使得我们跳出这个生死的苦海。这种恩德,又不是父母师长的恩,所可以比得的了,所以更加不可以不报了。

  讲到畜生、饿鬼、地狱三恶道,为什么要去救济他们呢?这是前边已经讲过的,就是发菩萨的心,发大乘的心,不像小乘只晓得免除自己的苦,不肯度脱旁人的苦。

  第五、第六两句,是求佛菩萨暗里头帮助我,使得看见我念经念佛的人,或是听到我念经念佛的人,都能够自然而然的发出道心来。第七、第八两句,是情愿大家就在这一世上,一同生到西方极乐世界去。这都是菩萨心、大乘心,都不是自己只顾自己的小乘心。上一句的“报身”,就是我们这些人的身体,都是受前生所做种种善业恶业的报应的,所以叫做报身。“尽此一报身”,就是说大家受完了这一世的果报,不再受那虚假生死的果报身体。下一句“同生极乐国”,是祝祷凡有看见听见我念经念佛的人,也都发心念经念佛,求生到西方极乐世界去,并且也一同受着我回向的功德,生到西方极乐世界去。

  回向的话,若是每句的字数,多少一样的,叫做“回向偈”。句子长短不一样的,叫做“回向文”。无论是“回向偈”、“回向文”,总是以发愿为正主的。

  ○第二种

  愿生西方净土中,九品莲华为父母,

  华开见佛悟无生,不退菩萨为伴侣。

  【解】第一句说,情愿生到西方净土那里去。第二句说,九品的莲华,做我的父母。第三句说,莲华开了,见到了佛,就可以明白无生的道理了。第四句说,同了不会退回转来的菩萨,在一处做同伴。

  【释】要发愿生到西方去,大家都已经晓得了。但是西方的世界多得很,有净土,也有秽土,并且还有半秽半净的土,现在发愿生到西方的哪里呢?所以要说明,情愿生到西方的净土中。但是西方净土,也多得很,情愿生在哪里的净土呢?所以又说明情愿生在莲华为父母的净土,那就是阿弥陀佛的极乐世界了。因为凡是生到西方极乐世界去的,都是从莲华里头生出来的,所以莲华就可以算是父母了。

  但是往生的人,功夫很有高下的分别,所以莲华也分做九品。等到这个莲华开了,就可以见到佛菩萨的金面,听到佛菩萨的说法。不过莲华开的早晚,那就很有分别了。上品上生的,一到西方极乐世界,立刻莲华就开,立刻可以见到佛。上品中生的,经过一夜,莲华就开,就可以见佛。上品下生的,经过一日一夜,莲华才开,七日里头,可以见佛。中品上生的,也是到了西方,莲华就开的。但是虽然见到佛,听到了佛法,也只能够先证小果,不能够就悟无生的道理,所以比不上上品上生的人。中品中生的,到第七日,莲华才开,可以听到佛法。中品下生的,生到了西方极乐世界去,再要经过七日,方才见到观世音、大势至两大菩萨,能够听到佛法。下品上生的,必须经过四十九日,莲华方才开放,见到观世音、大势至两大菩萨,说佛法给他听。下品中生的,就要经过六劫,莲华才能够开放,观世音、大势至两大菩萨,说佛法给他听。下品下生的,直要满十二大劫,莲华才能够开放,观世音、大势至两大菩萨,说佛法给他听。听到了佛法,这个心就可以开悟了,那本来没有生、没有灭的道理,也就会明白了。并且到了西方极乐世界去,自然有许多只有向上修,不会退转来的菩萨,像观世音、大势至等许多大菩萨,都同在一块儿做朋友。“侣”字,同“伴”字一样的。“伴侣”两个字,就是同伴的意思。

  这个偈,也都是发愿的话。念这个偈的时候,第二句“九品莲华为父母”的“九”字,可以改做“上”字。因为愿要发得高,愿意将来上品上生,发了愿,只要自己修行的工夫够得上,将来一定会应的。

  ○第三种

  十方三世佛,阿弥陀第一,

  九品度众生,威德无穷极。

  我今大皈依,忏悔三业罪,

  凡有诸福善,至心用回向。

  愿同念佛人,感应随时现,

  临终西方境,分明在目前。

  见闻皆精进,同生极乐国,

  见佛了生死,如佛度一切。

  无边烦恼断,无量法门修,

  誓愿度众生,总愿成佛道。

  虚空有尽,我愿无穷。

  虚空有尽,我愿无穷。

  【解】十方三世无穷无尽的佛,要算阿弥陀佛是第一了,有九品的莲华,来度脱世界上的众生,佛的威严功德,都是无穷无尽的。我现在皈依了佛,忏悔身业、口业、意业三种的罪,凡有所修的福德,或是善根,都诚心把他来回向到西方极乐世界去。情愿同了所有念佛的人,感动阿弥陀佛,随便什么时候,现出相来。到我们临命终的时候,西方极乐世界的境界,清清楚楚的现在眼面前。所看见的,听到的,都能够发增长精进、修生到西方极乐世界去的心,将来一同生到西方极乐世界去,见到了佛,就可以免这个生生死死的苦,得到了佛道,就可以度脱一切众生,像佛的愿心一样。所有无量无边的烦恼,一定要断绝他。无量无边修行的方法,一定要学会他。立誓发愿,要度脱众生。立誓发愿,要学成功佛道。虚空还有尽头的地方,我的愿心,永远没有穷尽的时候。

  【释】说阿弥陀佛第一,就是指下边的威严功德。“忏”字同“悔”字,一样是懊悔的意思。不过“忏”是忏从前已经造的业,求他消灭。“悔”是悔后来不再造业。“感应”的“感”字,是念佛的众生,用极诚恳的心,去感动佛。“应”字,是佛来应众生。众生不去感动佛,佛不会来应众生的。“见佛了生死”,是见到了佛,听到了佛的说法,渐渐的开悟了,无明一分一分的破了。破去一分无明,显出一分真性,那自然不会再堕落到生死的路上去了。

  “无边烦恼断”四句,完全说起来,是:“众生无边誓愿度,烦恼无尽誓愿断,法门无量誓愿学,佛道无上誓愿成。”这四句叫菩萨四宏誓愿。“宏”字,解释是大,就是发大愿心的意思。修行的人,一定要发这四种大愿心,才能够修成功大乘菩萨。若然不是发这样的大愿心,那就只能够成功小乘的声闻了。所以这种四宏誓愿,修行的人,也应该每天要念的,应该要发这样的大誓愿的。这四句的第一句,解释起来,众生有无量无边的多,我应该要立誓发大愿心,一齐度脱他们。第二句,我们凡夫的烦恼,无穷无尽的,都应该要立誓发大愿心,一齐断除他。第三句,修行的法门,无量无边的多,应该要立誓发大愿心,一齐学成功他。第四句,佛的道理,最高最深,应该要立誓发大愿心,修成功他。

  虚空是无穷无尽的,现在说他“有尽”,是譬喻的意思。就是说哪怕虚空有尽,我的愿心,是没有穷尽的。若是有一些不满足我这个愿心,那末我修行的功夫,就永远没有停歇的时候。再说一遍,是显得这个愿心,切实得很,坚决得很的意思。

  ○第四种

  一心皈命,极乐世界,阿弥陀佛。愿以净光照我,慈誓摄我。我今正念,称如来名。为菩提道,求生净土。佛昔本誓,若有众生,欲生我国,志心信乐,乃至十念,若不生者,不取正觉。以此念佛因缘,得入如来大誓海中。承佛慈力,众罪消灭,善根增长。若临命终,自知时至,身无病苦,心不贪恋,意不颠倒,如入禅定。佛及圣众,手执金台,来迎接我,于一念顷,生极乐国。花开见佛,即闻佛乘,顿开佛慧,广度众生,满菩提愿。十方三世一切佛,一切菩萨摩诃萨,摩诃般若波罗蜜。

  【解】一心一意把自己的性命,归托极乐世界的阿弥陀佛。情愿阿弥陀佛,放清净的光来照我,把慈悲的誓愿来摄取我(“誓愿”两个字,是说立誓的愿心,就是坚决的愿心。“摄”字,在下边一段解释里头,会讲明白的)。我现在用正正当当的念头,称佛的名号。因为发了度脱众生的道心,所以求生到净土去。阿弥陀佛,从前有四十八个大愿心里头,本来有一个愿说道:“若是有众生,要生到我的国里头来,只要他一心相信喜欢念佛,念佛只要诚心,就是念得很少,只不过念十口气的佛,也可以生到净土来的。若是念了十口气的佛,仍旧不能够生到我的国里头来,我就不愿成佛了。”因为阿弥陀佛发过这个大愿心,所以只要肯念佛的人,没有不能够往生净土的。现在我靠了这个念佛的因缘,能得进到佛的大誓愿海里头(这一句,在下边一段解释里头,会详细讲明白的)。承蒙佛慈悲的力量,使得我许多的罪业,一齐都消灭去。使得我的善根,渐渐的增加长大起来。到了临终的时候,自己可以预先晓得。并且身体上没有病痛苦恼,心里头没有贪爱这个世界的意思,也没有舍不得离开这个世界的意思。念头一些不颠颠倒倒,很安安定定的,像参禅的人,入了定一样的(这两句,在下边一段解释里头,会详细讲明白的)。阿弥陀佛,同了观世音菩萨、大势至菩萨,还有许多的菩萨、罗汉等,手里头拿了金台来迎接我。只消转一个念头的时候,就已经在莲华里头,生到了西方极乐世界去了。莲华一开,就能够见到佛,就能够听到佛的说法。听到了佛法,登时立刻,本来有的同佛一样的智慧,也就开发显现出来了。到了这个时候,仍旧回到我们这个世界上来,度脱许多的众生,才算满了我度脱众生的愿了。我现在一心归依十方同了三世的许多佛,归依许多的菩萨,归依用了大智慧到彼岸的佛法。

  【释】“慈誓”的“誓”字,就是誓愿,是发的愿心,就是阿弥陀佛的四十八个大愿心。“摄”字,是收取的意思。“慈誓摄我”一句的意思,就是情愿阿弥陀佛,用他慈悲的誓愿来收取我,使得我不走到别的路上去。

  “大誓海”,是指阿弥陀佛的四十八个誓愿。因为这四十八个大愿心,大得了不得,所以拿海来比喻。“以此念佛因缘,得入如来大誓海中”两句的意思,就是靠了这个念佛的因缘,能够感应佛的誓愿的意思。也就是念了佛,就能够生到西方极乐世界去的意思。

  “如入禅定”一句,是说参禅的人,专门定了心,静坐了参究佛的道理。等到功夫深了,一心一意,没有一些旁的乱念头的时候,就是口中的呼吸也没有了,一坐定了,可以经过许久的时候,差不多像死的一样,这就叫入定。这里的“如入禅定”,是比喻心定不散乱的意思。

  “金台”,是莲华下面的座子,有几种的分别。上品上生的,是金刚台。上品中生的,是金台。品级低下去,就是银台了。

  “乘”字,就是车子。“佛乘”,就是最上乘的佛法。“佛慧”,就是佛的智慧。我们这些人的智慧,本来是同佛一样的,因为被种种的烦恼遮盖住了,所以智慧就发不出来了,所以就成了凡夫了。现在听到了佛法,所有的烦恼,一齐破了。本来有的智慧,自然就显出来了。

  十方佛,是就地位方向说的。三世佛,是就时候说的,就是过去、现在、未来(没有来的时代)三个时代的佛。“般若”是梵语,就是“智慧”。“波罗蜜”,也是梵语,就是“到彼岸”。合并起来讲,就是用了大的智慧,度过了生死海(生死海,是指三界有生死的,所以叫做生死海),到那边的岸上去(那边的岸,是指西方极乐世界),就可以不生不死了。这一句,就是说佛法。这末后三句,就是三归依的意思。第一句,是归依佛。第二句,是归依法。第三句,是归依僧。从头上“一心归命”起,一直到“满菩提愿”,都是发愿回向的话。既然发了愿,就应该要归依佛、法、僧三宝,所以末了又加上这三句。照这个样子,一篇发愿回向的文字,才算完全哩。

  这一篇文字,是宋朝时候一位道行很高的大法师,慈云大师做的。这位大法师,很了不得的,念佛功夫很深很深的。做了劝人修净土的书,也很有几种。他这一篇文字,虽然不很长,但是意思已经说得很圆满了的。

  三皈依

  修行的人,没有归托依靠,就觉得心思摇摇动动,没有靠托了。一定要归依佛、法、僧三宝,才可以有着落。所以受三皈依,是学佛的第一步。回向过后,一定再要念这种三归依,一堂功课,才可以算有一个结束,才可以算得圆满。但是念三皈依的时候,每念到一段的末一句,就应该拜一拜。等到三段一齐念完,拜完起来的时候,再问一个讯,就算圆满了。“问讯”,是出家人的话。“讯”字,同“问”字一样的意思。问讯的样子,同在家人作揖差不多的,先把两手合拢来,放在胸前,再放下去,到膝盖地方,再拱手上来,到眉心地方,所以叫做问讯,是取问候的意思,也就是显明白恭敬的意思。

  自归依佛,当愿众生,体解大道,发无上心。

  【解】自己归依了佛,应该要发愿,盼望众生,大家明白佛的大道理,发出最高的道心来。

  【释】修行的人,不独是自己顾自己,一定要顾到众生,才可以算是发菩萨心,发大乘心。所以要发大愿心,盼望众生大家都明白佛的大道理。

  “体解”的“体”字,是体贴到的意思,就是明白的意思。“大道”,就是佛的道理。“无上心”,就是大慈大悲的佛心,度脱众生的心。

  自皈依法,当愿众生,深入经藏,智慧如海。

  【解】自己归依了佛法,应该要发愿心,盼望众生,大家的知识,都能够进到佛经的深固幽远、最奥妙的道理里头去(道理不是粗浅的,所以叫深。佛法不可以破坏的,所以叫固,有坚固的意思在里头。秘密的真理,不容易明白的,所以叫幽。没有穷尽的,所以叫远。奥,是深奥。妙,是极好)。使得大众的智慧,像海一样的大,一样的深。

  【释】“经藏”,就是佛经,所说的都是佛法。既然归依了佛法,就应该一心一意的在佛法里头用功。“深入”两个字,就是认真用功,自己的心,同了佛经上所说深妙的道理,都觉得相合,没有一些抵触的意思。既然心能够同佛经上深妙的道理相合,那末自然智慧一天增长一天,直像海一样的大,一样的深了。

  自皈依僧,当愿众生,统理大众,一切无碍。

  【解】自己归依了僧,应该要发愿心,盼望众生,大家都做大法师,许多的出家人都归他管理,并且大家都和合在一块儿,一些没有妨碍。

  【释】“统”字,是总共的意思。“理”字,是管理的意思。譬如做了寺院里头的方丈,那末所有寺院里头的出家人,就都归他管理。现在既经归依了僧,就应该盼望众生,大家将来都能够做大方丈,或是做大法师。所有出家的人,一齐都归他管理。并且大家都是很和气的,合在一块儿,你不碍我,我不碍你。

  和南圣众。

  【解】“和南”两个字,就是顶礼(先把两手合拢来,放在胸前。再把右手移开,慢慢的向下,身体也慢慢的弯下去。右手按着了地,再把左手也按着了地,头便在那两手的中间,叩至地上。再把两手分开来,放在头的左右两边,慢慢的翻转来,手掌向上稍停一刻。手再翻回来,按着地上,把身体慢慢的起来。仍旧把两手合拢来,放在胸前,再照前面所说的样子拜下去。这个叫做顶礼,也叫头面接足礼。因为头着了地,两手分开,放在头的左右两边,是接住佛的两足的意思,所以叫接足。这种礼拜,是最恭敬的),显出恭敬的意思来。“圣众”,是许多的圣人,所有一切的菩萨、罗汉,都包括在里头。起初先拜佛,中间念经,末后拜一切菩萨,同了贤圣的僧人。可以显出从起初到末了,总是敬礼三宝的意思。

  【释】这一句,实在并不在三皈依正文里头的。念三皈依的大众,只要念到“一切无碍”,就完了。这一句,是应该敲磬子的人唱的,是叫各人一齐顶礼菩萨、罗汉,同了一切贤圣僧。拜三拜,就算功课完了,各人都可以退了。

  (本文为《阿弥陀经白话解释》附录)

  附二:

  李炳南老居士开示念佛方法

  一、最简单的早晚两个课程

  (一)那摩大慈大悲本师释迦牟尼佛。(一称一拜或只合掌)

  (二)那摩大慈大悲阿弥陀佛。(如前拜称)

  (三)那摩阿弥陀佛。(不必礼拜。但恭敬念去。跪念。坐念。立念。皆可。至少百声。千声。万声。以个人功夫忙闲而定。只宜由少增多。不宜由多退少。)

  (四)那摩观世音菩萨。(一称一拜)

  (五)那摩大势至菩萨。(一称一拜。观音势至。为弥陀左右胁士。统称西方三圣。念完了佛。理当要拜的。)

  (六)那摩清净大海众菩萨。( 一称一拜。极乐世界有很多的菩萨。将来皆是我的师友。也应当拜的。)

  (七)愿以此功德。庄严佛净土。上报四重恩。下济三途苦。若有见闻者。悉发菩提心。尽此一报身。同生极乐国。(这是回向文。也就是说明我念佛的愿力。愿是必要发的。)

  (八)礼拜而退。

  (附注)以上功课,每天早晚两次行之。洗手漱口,在佛像前焚香顶礼,照法念诵。如无佛像,或所住之处,不甚方便,不焚香顶礼亦可。但面向西方,心存恭敬,功德也是一样。再者,凡括弧以内之小字不念。

  二、念十口气的方法

  尽一口气,念‘那摩阿弥陀佛’三五声,或六七声,共念十口气,仍念回向文遍,一拜而退。

  (附注)这是为了很忙的人,想的一个法子,费时不过五分钟。最要紧就是天天一早一晚去作,万不可间断,有佛像对著佛像去作,没佛像就面向西方去作。

  以上两个念佛式子,皆是为忙人订的。若有闲功夫,可在第一个式子第二项以后,念阿弥陀经一卷,往生咒三遍,赞佛偈一遍,(课诵本内全有记载)那是更好。这是最简单、最合实际、决定成功的佛法。

  三、念佛法要

  念佛的时候,要把心中一切的事,都要放下,不可胡思乱想。单把六字洪名,从心里生起来,从口里念出来,再从耳里听进去,印入心中,必须想清楚、念清楚、听清楚,这样才能得到感应。

 



下载DOC文档     微信分享

请常念南无阿弥陀佛,一切重罪悉解脱!

相关资料12条(站内:弘一大师       修行)(五明学佛网:弘一大师       修行)  

 净界法师:修行胸量要大成就才可能大 

 净界法师:我告诉你一个修行的秘诀 

 大安法师:一函遍复讲记 第三部分 修行中需要注意的十二条 

 怎样发心修行 

 宋智明居士:圆觉经直讲 第十章 修行无二 方便多门 

 认识烦恼是修行的开始 

 楞严悲华法师:傻瓜式修行十要 

 楞严悲华法师:瑜伽修行二十二要 

 楞严悲华法师:什么叫学佛修行 

 万行法师:降伏其心 三 修行中身心出现的四种反应 

 万行法师:降伏其心 三 静心就是修行 

 宋智明居士:禅观入门 五、禅的障碍与消除方法 漫谈修行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