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      页

法师开示

佛教故事

幸福人生

在线共修

经咒学习

大宝法王

仁焕法师

净土法门

最近更新

居士文章

佛教仪轨

佛友商讯

电 子 书

净土讲经

大安法师

妙祥法师

印光大师

 

素食护生

佛教问答

世间百态

热点专题

戒杀放生

梦参法师

净界法师

圣严法师

全部资料

佛教知识

法师介绍

佛教寺庙

佛教新闻

戒除邪YIN

慈诚罗珠

寂静法师

昌臻法师

热门文章

积德改命

精进念佛

深信因果

消除业障

学佛感应

益西彭措

达真堪布

济群法师


首页 -->法师开示

 智能上师:印证永嘉,一宿道歌


   日期:2017/6/30 16:45:00     下载DOC文档         微博、微信、支付宝分享

  接下来是六祖另一个非常重要的弟子——永嘉玄觉禅师悟道的因缘。我们看经文:

  永嘉玄觉禅师,温州戴氏子。少习经论,精天台止观法门。因看《维摩经》发明心地。偶师弟子玄策相访,与其剧谈,出言暗合诸祖。策云:“仁者得法师谁?”曰:“我听方等经论,各有师承。后于《维摩经》悟佛心宗,未有证明者。”策云:“威音王已前即得,威音王已后,无师自悟,尽是天然外道。”曰:“愿仁者为我证据。”策云:“我言轻。曹溪有六祖大师,四方云集,并是受法者。若去,则与偕行。”

  觉遂同策来参。绕师三匝,振锡而立。师曰:“夫沙门者,具三千威仪、八万细行。大德自何方而来,生大我慢?”觉曰:“生死事大,无常迅速。”师曰:“何不体取无生,了无速乎?”曰:“体即无生,了本无速。”师曰:“如是,如是!”玄觉方具威仪礼拜,须臾告辞。师曰:“返太速乎?”曰:“本自非动,岂有速耶?”师曰:“谁知非动?”曰:“仁者自生分别。”师曰:“汝甚得无生之意。”曰:“无生岂有意耶?”师曰:“无意,谁当分别?”曰:“分别亦非意。”师曰:“善哉!少留一宿。”时谓一宿觉,后著《证道歌》,盛行于世(谥曰无相大师,时称为真觉焉)。

  永嘉禅师是温州人,他很小就学习经论,“精天台止观法门”。我们知道佛法里面有一个天台宗,天台宗讲的是天台三观。什么叫做天台三观呢?天台就是天台宗这个法门,三观就是“一真一切真,一假一切假,一中一切中”,也就是空、假、中三观。

  这个怎么叫做观呢?首先,我们了解世间万法都是如梦如幻的,没有永恒的,一切都是缘起性空的,都是了不可得的,这个就是“一假一切假”。

  “一真一切真”是怎么回事呢?就是了解了所有的万法都是佛性的妙用,都是佛性的显现,它同时又都是真如的显现,所以说“一真一切真”。

  “一假一切假”的目的是让我们远离一切的执著;“一真一切真”是让我们妙用一切,真空生妙有,不废一切法相。我们还要了解佛法它不是死的,一说“一假一切假”就什么都不要了,这样也不对。所以还要“一真一切真”。

  “一中一切中”是什么意思呢?得到最究竟的证悟的时候,没有什么真和假,本来是这样。就像六祖大师讲的“本来如是”、“法尔如是”,该干什么干什么,本自解脱,这个叫“一中一切中”。

  以上就是天台宗的三观的法义。

  修学三观,开始要修空观,修假观,再修中观,如果把三观在一念之中同时升起的话,那就圆证菩提了。大菩萨位的菩萨都能在一念之间既升起假观,又知道这都是佛性的显现,而且没有真和假的概念。圆证三观,同时现起三观,这个就是天台宗的宗旨。

  永嘉禅师是菩萨再来,他修学天台,后来“因看《维摩诘经》,发明心地。”维摩诘他是一个什么人呢?他的财富当时形容有一个城池那么多,奴仆就有好几百人,像他这样的一个人,在当时的印度可以称得上首富。其实他真实的身份是一个佛国的十地菩萨,示现居士身来帮助释迦牟尼佛弘扬佛法。

  我们前面介绍过维摩诘度化两个犯戒比丘的故事,说明他智慧的确是无与伦比的,只有文殊菩萨和他旗鼓相当。我们有机会要看看《维摩诘经》和《文殊菩萨所问经》,这两部经都是讲心地法门的。

  永嘉禅师就是看《维摩诘经》,看到经典里的解脱法义之后,一下子就开悟证果了。可以说永嘉禅师是自修自悟,也是菩萨的化现。

  后来,永嘉禅师遇到了六祖大师的弟子玄策,玄策也是悟道的大善知识。两人见面谈论心地的时候,非常殊胜契合,一个是这样,另一个也是这样。于是,玄策就问永嘉禅师,你怎么发明的心地呀?你的老师是谁呀?永嘉禅师说,我是自己看经看的,没有老师,也没有人给我印证。玄策就说,威音王佛之前,自己证果了不需要印证;威音王佛之后,你得到的解脱的境界是不是正确,要由真正通达佛法、有体会、有证悟的人给印证和点拨,这样才不会流入岔路,才不会成为自然外道。

  这时,永嘉禅师就要求玄策给予认证,玄策说,我说话没有分量,我可不行,你应该找我的师父六祖大师印证。永嘉禅师同意后,两人一同来见六祖。永嘉禅师见六祖的因缘,成了禅宗特别著名的公案。

  下面我们看看这两位著名的祖师之间的对话是什么样的。

  永嘉禅师见到六祖并没有顶礼,而是拿着锡杖围着六祖转了三圈,然后“振锡而立”。六祖知道他的状况,就说,做为一个大比丘,应该有威仪,而且修行要谦恭卑下,你为什么到了这儿不顶礼,还拿着锡杖转三圈呀?

  这时,永嘉禅师说:“生死事大,无常迅速。”就是说我为生死的事情而来,磕头礼拜不着急。

  六祖就说:“何不体取无生,了无速乎?”你何不安住在无生当中,生死本来就不存在,哪里有什么快和慢啊。

  永嘉禅师马上就回答:“体即无生,了本无速。”佛性本来是不生不灭的,哪有什么生死。“了本无速”就是没有了时间的概念,本来就是这样子。他这是把自己的心境和自己解脱的状态向六祖汇报。

  六祖听完之后肯定说:“如是,如是。”永嘉禅师一看六祖对他认可了,这才开始给六祖磕头礼拜。他这是先问法后行礼。

  永嘉禅师来是为了解脱,他不考虑别的,就是以法为重,磕完头就想走。这时候六祖就说:“返太速乎?”你这么着急返回去干什么呀?你不再呆一会儿了?实际上这是六祖想用这句话再考考永嘉禅师,看看他的程度到底怎么样,看看他的力量有没有。

  永嘉禅师就说:“本自非动,岂有速耶?”意思就是说动和不动、快和慢是人分别出来的,佛性里面没有这些,哪有什么返回去的快慢之说。通过这个对话,反映出永嘉禅师的道力在任何时候都不会失掉了。

  永嘉禅师说我没有动和不动的概念,六祖大师马上又开始反问他:“谁知非动?”你说没有动和不动、快和慢,那谁又知道没有动和不动的呢?六祖再考考他还上不上法相这个当。

  这时永嘉禅师又把机锋转给六祖,他不说自己执著快慢,而是说:“仁者自生分别。”说快慢是你说出来的,而不是我执著出来的,我可没分别,我该走就走,该住就住。

  通过这一番对话,我们会发现他俩都没有执著,每个人智慧光芒随时都在显现,在动中、在各种语言当中,都没有失掉本体。这就是高手和高手之间的交锋。

  这时六祖就开始夸他了:“汝甚得无生之意。”说你真懂佛法啊!你真是通达啊!六祖想看看赞叹之后他的反应。

  永嘉禅师说:“无生岂有意耶?”我们这个佛性哪有意和不意呀,他又反过来说六祖,无生哪有有意和不意呀。六祖说:“无意谁当分别?”没有意谁在分别无意呢?这等于又来了一招,我们看永嘉大师怎么把这一招抵挡过去的。

  永嘉大师说:“分别亦非意。”分别了也没有这个意,我说了无意或者有意,你不分别不就行了嘛!他的意思就是,我说好,我说坏,你别执著我这个好坏不就行了。

  这时,六祖大师对他的这种道力和慧力非常赞赏,知道这才是真正大解脱、大自在的人,六祖由衷地赞叹:“善哉!”真是太好了!并说,你怎么也得住一晚上再走吧。永嘉禅师就住了一晚上,第二天返回温州。后来人们称之为“一宿觉。”

  永嘉禅师后著《证道歌》,并盛行于世。这个《证道歌》也是非常非常殊胜的,在禅宗的教典里仅次于《六祖坛经》。永嘉禅师是真正的觉悟者,他圆寂后被称为无相大师,也称真觉禅师。

  上面是觉者之间的对话,都是不留痕迹的,都是不住相的,而且都不被对方的语言相所左右。我们把六祖和永嘉禅师的这种机锋对决叫做明眼人对明眼人的交锋,也叫做剑客之间的交锋。

  在赵州禅师语录和历代禅师的公案里边,有的是两个明眼人之间的机锋,有的是一个明眼人和一个没开法眼人之间的机锋,还有的是两个瞎眼人或没开法眼人之间的对话。所以,看机锋、公案,必须要了解他们各是什么样的角色,通过不同角色说出来的这些不同的语言,我们才能真正看懂禅宗的这些公案。

  比方说,六祖到广州法性寺听到的那番对话,一个说风动,一个说幡动,这两个人是迷惑的,被风、幡所迷惑。我们修行应该对境不惑,对境不惑即是大定,知一切法是幻为慧。所以,风动、幡动都是被风、幡所迷了,没有回归到本位,这个叫迷惑。他们两个的谈话都是迷惑颠倒的。六祖说“仁者心动。”他是明眼人,那两个师父不太清醒,如果六祖不加入他们的讨论,他们两个争来争去谁也说服不了对方,因为一个人认为这是真实的,另一个人认为那是真实的。

  从佛法上讲,我们要把什么都认为是真实的话,就会产生执著、产生烦恼、产生轮回。解脱者,像六祖大师他就知道都是幻的,如梦如幻的,他会回归到本位上,他才能够不烦恼、不痛苦。这个就是圣者和凡夫的差别。所以,我们看到这些大祖师们的机锋,就能体会到他们自在、解脱的证悟境界。

  《六祖坛经心要直解》机缘品13 印证永嘉,一宿道歌

 



下载DOC文档     微信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