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      页

法师开示

佛教故事

幸福人生

在线共修

经咒学习

大宝法王

仁焕法师

净土法门

最近更新

居士文章

佛教仪轨

佛友商讯

电 子 书

净土讲经

大安法师

妙祥法师

印光大师

 

素食护生

佛教问答

世间百态

热点专题

戒杀放生

梦参法师

净界法师

圣严法师

全部资料

佛教知识

法师介绍

佛教寺庙

佛教新闻

戒除邪YIN

慈诚罗珠

寂静法师

昌臻法师

热门文章

积德改命

精进念佛

深信因果

消除业障

学佛感应

益西彭措

达真堪布

济群法师


首页 -->居士文章 -->明华居士

 明华居士:学佛人要先入世,了知世事的因果,方能更好地觉悟


   日期:2017/6/30 17:29:00     下载DOC文档         微博、微信、支付宝分享

  有些人学佛,学着学着,脱离了实际;学着学着,就被身边的人当成了异类;学着学着,夫妻之间产生矛盾,家里人对其学佛产生极大反感。究其根本原因,是把佛事当成了佛事,好象不再生活在五欲六尘中。

  平时,我们有没有真正去思考过这些问题:我们人在这一生,到底是要到人间来做什么的?我们做人到底是为了解决什么的?

  我们从出生后,学习、工作、结婚,抚养子女,赡养父母,然后两腿一伸,离开这世间。这就是我们的一生。在这一生中,我们体会人生酸甜苦辣,痛苦着、快乐着,这些只有我们自己才真正懂。自我们离开后,我们的儿女,能在茶余饭后,谈起我们,有时还会流一些眼泪;我们的儿孙,偶尔也能记起我们的好或我们的坏。除极少数人为历史所短暂铭记外,大部分人,过了几代或一二百年,就无人再会记起,无人谈起。人类历史也是短暂的,史前人类文明,我们也无法记起。在这世界上,我们绝大多数人似乎并没有来过。

  我们的一生,就是如此简单,简单到弹指一挥间,就过去了。我们每一个人,无不例外地经历着生老病死。经历着我们的家人、朋友等,经历着生活上的琐事,这样我们就完成了我们的一生。

  我们学佛人,我们修行人,每天念佛诵经,祈求通过佛菩萨加持,解决人生的种种烦恼,来脱离六道轮回。看似每天做着佛事,其实这一切都是世间事。

  我们因为曾经修持过五戒才投生到人道,这一辈子我们才能以人身显现。但我们这一辈子遇见的所有人,遇到的所有事,佛说都是因缘显现,这些我们经历的人,这辈子必定要经历,这些我们经历的事,这辈子也必定要经历。这些人,这些事,虽然也给我们带来快乐,但绝大部分人事是绝无快乐可言。曾经志同道合的朋友,会分道扬镳;曾经的甜蜜伴侣,会同床异梦……对于这些人、这些事,看似都是世间人、世间事。其实如果没有了这些世间人、世间事,我们就不会学佛,这些世间人,这些世间事,都是来成就我们佛道的。

  世间人、世间事,从佛教上来说,都是因缘合和的产物。从因果上来说,我们身边的人,无外乎都是来讨债、还债、报恩、报怨的。在我们身边就有一些事例,如家里儿女或老人,生重病,住进医院,只要挣点钱就交了医疗费,等家里钱用完了,他就走了,原因也是很简单的,他把债讨完了,完成使命了他就走了。我们身边所有的人,特别是感情最深的人,也是与我们最有缘的人,当然这缘包含善缘和恶缘。至于我们和身边人发生的种种事情,包括结婚、生养、吵架等等,都是在业力的作用下,善缘和恶缘,在我们身上的体现。

  我们有些人看重念佛诵经,回向给自己的冤亲债主。是的,看得见的、看不见的冤亲债主,我们都要和他们了业,但有些人却忽视了身边看得见的冤亲债主。我们生活中的父母、子女、朋友等,都是我们的冤亲债主。很典型的一个事例是:记得曾经传言中的世界末日,就有个佛友电话给我,说世界时日不多了,她想去道场闭关专心念佛,但家中老母无人照顾,问我怎么办?在她的意识中,老母不是她的冤亲债主,只有那些神神鬼鬼才是她的冤亲债主。其实不然,如果老母照顾得不好,和老母亲的因缘未了,也会障碍我们往生。假如老母亲无人照顾,先她而去,那她老母亲也是死得冤啊,她老母亲去世的直接原因是因为她自私地为了自己的修行。在她临终的时候,谁会保证她老母亲不会去讨债而障碍她往生呢?佛并没有叫我们为了自己的修行,而忽视别人的存在。如果把照顾老母亲也当成佛事,用心照顾好母亲,教母亲念佛,照顾老母亲和念佛,这两件事其实是并没有冲突的。

  我们生活中也是一样的,如果我们把世间一切事,都当成佛事,都认认真真去做,都做得很圆满,那也是修行。佛子在世间,行一切善,断一切恶,这才是真正的佛子。我们在家孝顺父母,教育好子女;在工作上认认真真,兢兢业业;对待朋友,仁义礼智信当头……这些与佛教都是没有冲突的,如佛教中的《地藏经》就是一部孝经,经中以光目女救母的实事,教育我们孝敬父母,当代佛教一些高僧大德,也将《地藏经》作为佛子入门的经典。

  曾经有位佛友和我说过,他宁愿去救助一只动物,也不会去帮助任何人,这也是我们一些佛子思想的真实写照。如很多佛友,放生、施食等积极性非常高,对身边需要帮助的人,甚至家里的亲人,有时却视而不见。究其外在原因不外乎:

  1)把放生、施食等看成佛事,因为佛经上有说,做这些佛事,可以消除多少多少业障,可以得到多少多少功德。而相对把照顾家人、帮助别人看成是普通世间事,就失去了做这些事的动力。

  2)我们帮助人的时候,心理或多或少抱有一些想得到别人感恩或回报的心理。一旦我们参与帮助或救助别人,没有得到别人感恩或回报的时候,心理就产生落差,随着思想上的变化,对世间善事,就不再感兴趣。

  但究其根本原因,是因为没有能真正理解佛说的慈悲心、发菩提心等真正含义,也没有真正明白因果的真实含义。其实如帮助别人的慈善类事情,和放生、施食等一样,都是佛事。世间慈善,和放生、施食等一样,能帮助我们培养菩提心、慈悲心,能帮我们消灾消业的,只是我们普通大众,很难去通过参透这些善事,看清其中的因果。如慈善,我们拿钱去帮助别人,是财布施,帮助我们种福田,同时也是帮我们还债;如慈善,我们拿钱去救助贫困家庭或重病病人,是因为我们动了侧隐之心,是我们悲心的体现,我们在帮自己种悲田。

  所以我们佛子在人间,要将世间一切事当成佛事,了知世事间的因果,这才是真正地行佛道。在家里,在单位,要以佛慈悲利世的精神行事,去得到家人和同事的认同,在世人面前树立佛子真正的正面形象,对于在当前时期,向社会介绍和推广佛教,均具有正面意义,这才是真正宏扬佛法的道。否则,败坏了佛教形象,是要自己背负业障的。

 



下载DOC文档     微信分享

请常念南无阿弥陀佛,一切重罪悉解脱!

相关资料12条(站内:明华居士       学佛)(五明学佛网:明华居士       学佛)  

 竺摩法师:佛教与人生 人生学佛的利益 

 圣严法师:学佛群疑 

 大寂尼师:成佛必经之路—圆满布施之道 一、布施入门愿 ( 

 王骧陆居士:王骧陆居士全集 《学佛一得》序 

 王骧陆居士:王骧陆居士全集 初基学佛心要 

 其它法师:我自幼至长因「观音菩萨」慈悲引渡而念佛、学佛, 

 静波法师:如何学佛 

 圣轮法师:念彼观音力 波浪不能没─ 学佛人的「口德」修养 

 果煜法师:破茧而出 发心学佛 

 果煜法师:禅林风雨 1.修学佛法的几个通则 

 果煜法师:一苇过江 附录:十年学佛出家的心路历程 

 果煜法师:一苇过江 修行篇 放下——学佛参禅的不二途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