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      页

法师开示

佛教故事

幸福人生

在线共修

经咒学习

大宝法王

仁焕法师

净土法门

最近更新

居士文章

佛教仪轨

佛友商讯

电 子 书

净土讲经

大安法师

妙祥法师

印光大师

 

素食护生

佛教问答

世间百态

热点专题

戒杀放生

梦参法师

净界法师

圣严法师

全部资料

佛教知识

法师介绍

佛教寺庙

佛教新闻

戒除邪YIN

慈诚罗珠

寂静法师

昌臻法师

热门文章

积德改命

精进念佛

深信因果

消除业障

学佛感应

益西彭措

达真堪布

济群法师


首页 -->居士文章 -->转载

 明如居士:不学习的坏处(三)


   日期:2017/7/3 8:58:00     下载DOC文档         微博、微信、支付宝分享

  为什么“好信不好学,其弊也贼”呢?这里“贼”是“伤害、残害、祸害”的意思。这句话的意思是:讲信用但不好学,这种人的弊病是害人害己。要理解孔子所说的这句话,首先要明白什么是“信”。实际上,“信”就是信守诺言。按照所承诺的对象来划分,诺言可以分为对他人所承诺的诺言和对自己所承诺的诺言。例如,我们答应帮助某人完成一件事,自己按照承诺去兑现,在没有完成诺言之前一直不放弃努力,这是对他人信守诺言;又如,发现自己有背后说他人坏话的缺点,观察这个缺点的危害之后,发誓从今以后不再背后言人是非,如果发誓之后自己能一直不违犯这个誓言,这是对自己信守诺言。

  信守诺言是一个很重要的品德。圣人孔子在《论语》中说:“人而无信,不知其可也。大车无輗(ní),小车无軏(yuè),其何以行之哉?”意思是说,人不能不守信用,如果和人相处没有信用,世间很多事情根本无法完成,就像大车、小车没有“輗軏”这些部件带动,就根本无法行走一样。由此看来,人生在世,缺乏恪守诺言的素质,就会寸步难行。《二规教言论》中说:“何人事前所承诺,终无变更誓坚定,若坚誓愿获自利,他众亦信此人语。”如果什么人对自己的承诺无有变更地去兑现,这个人不仅自己可以获得利益,而且还会使他人信受其言。

  既然恪守诺言是如此重要的品德,为什么孔子说:“好信不好学,其弊也贼”呢?原来,世间的一切事情从其后果来分,可以分为善事和恶事两种,凡是那些可以在现在和未来带给自他以幸福和安乐的事情称为善事,凡是那些会在现在和未来带给自他以痛苦和灾难的事情称为恶事。所以,在对一件事情进行承诺之前,必须先用智慧详细观察这件事的后果。如果是利益自他的善事,这样的承诺就会给自他带来利益;如果是损害自他的恶事,就不应当承诺,如果不加观察地加以承诺,就会使自己陷入困境。《弟子规》中说:“事非宜,勿轻诺,苟轻诺,进退错。”意思是说,如果是给自他带来痛苦和灾难的事情,就不应当承诺,一旦承诺了,就会使自己处于进退两难的境地——兑现,就会损害自他;不兑现,就会使自己背上了失信的恶名和思想负担。

  此外,即便所承诺的事情是善事,也要观察自己有没有能力兑现承诺。如果所承诺的事情超出了自己的能力,这样的承诺也会毁坏自己,最终使他人对自己心生怨恨。孔子说过:“言诺而不与,其怨大于不许。”意思是说,承诺之后却不能兑现,则招来的怨恨大于当初的不承诺。《礼记》中说:“口惠而实不至,怨灾及其身。”意思是说,只是口头上承诺别人而实际上办不到,怨恨和灾难就会降临在这个人的身上。古人也说:“轻诺者信必寡,面誉者背必非。”意思是说,轻易就给予你承诺的人往往很难兑现其诺言,喜欢当面称赞你的人必定也是喜欢背后说你坏话的人。

  不好学的人内心就没有智慧,没有智慧的表现就是对一件事会导致什么样的结果处于懵然无知或者一厢情愿的想当然之中。所以,愚昧的人如果具有恪守信用的优点,就会给自己和他人带来灾难和危害。因为这些人在承诺之前,根本不去观察所承诺事情的利害,或者对所承诺之事的利害心中认知颠倒,明明有害认为有利,明明有利认为有害。“好信不好学”的人就像一个无知的小孩掌握着一把极其锋利的利刃一样,随时都会伤害自他。本来,世间有很多事情,没有利刃的帮助,根本无法完成;但是,如果将利刃用在了不恰当的地方,就会给自他带来意想不到的灾难。同样,具有恪守诺言的品德,可以承办很多自利利他的事情,没有这个品德,很多事情都无法完成;但是,当这个品德被用于干坏事时,却会加速坏事的完成,扩大坏事对人们的危害。

  在现实生活中,由于“不好学”而没有智慧,由于没有智慧而轻易承诺,结果给自他带来危害的例子比比皆是。例如,不少人本来根本不会打麻将赌博,对打麻将赌博也没有什么兴趣,但被一些“好友”盛情邀请某某时候、在某某地点打麻将消遣。这些被邀请者由于平时“不好学”的缘故,对打麻将赌博的危害从来就没有认真地加以观察过,于是就轻易地就答应了。由于“好信”之故,虽然有家人的反对,临时也有重要的事情要处理,但是为了兑现承诺,还是硬着头皮去了。结果,一局下来,兴趣倍增,渐渐地内心开始迷恋上了打麻将赌博,乃至不能自拔;再以后,由于“好信”之故,就每场必到了;再以后,越赌越大,越赌越凶,整日整夜不归家,自己的事业也荒废了,家庭矛盾也日益突出;再以后,就赌得倾家荡产,家破人亡了。仔细观察这些人败落的过程,他们自己讲究信用、恪守诺言的素质对其败落确实起到了不可忽略的作用。由此可见,“好信不好学”确实会毁坏自他。又如,有些生意人通过自己辛辛苦苦的劳作,好不容易才积累了一点财富。在偶然的机会里认识了某某人,交淡之中听说投资某项目能够赚钱,自己也不去认真观察和调查,就轻易相信,而且承诺一起去投资这项生意。由于已经承诺之故,虽然后来发现了一些漏洞,也只好硬着头皮去兑现诺言,结果最后不但不能赚到钱而且还亏损了很多,对自他都造成了很大的损失。

  在佛门中也有因“好信不好学”而造成毁坏自他的现象。例如,很多道友常接到通知:某处某时有一个大灌顶,灌顶者是如何道行高深莫测,于是也不去观察,就轻易答应,后来虽然想到灌顶是件严肃的事情,不能随随便便,但由于已经向别人承诺要去的缘故,还是去接受灌顶了。灌顶之后,结识了灌顶上师,等到过了一段时间之后,交往之中发现灌顶上师并非像所介绍的那样道行高深,相反却存在一些过失,于是就开始诽谤。这就是佛门中“好信不好学”的典型范例!由于不好学的缘故,根本不知道灌顶意味着什么,也不知道灌顶需要具备什么条件。实际上,灌顶是密宗成就的上师通过特定的仪轨为弟子驱除证悟心性的障碍、种植成佛种子的一种方法。通过灌顶仪轨,同时也给受灌弟子授予了密乘戒律,以及修学密法的权利。如理如法的灌顶具足无量功德,但不如法的灌顶却会给自他带来极大的过患。鉴于此,凡参加灌顶的人应该对灌顶上师有充分的了解,确信其是一个戒律清净并且具足灌顶资格的人,而且还要观察自己能否受持密宗的戒律。须知,密宗的十四根本戒要比通常的居士五戒严格很多,而且破密乘戒的罪业不知要比破居士五戒的罪业严重多少倍,但是很多人在受居士五戒的时候会犹豫不决,相反在受密宗灌顶的时候却“勇往直前”,这显然说明这些人对灌顶意味着什么尚处于无知的状态。

  《论语》中说:“信近于义,言可复也。”意思是说,所给出的承诺要符合实际情况,这样的承诺才能够被兑现。这句话直接告诉我们,不切实际的承诺,永远也无法兑现。如果一个人不好学,就没有观察因果的习惯,没有观察因果的习惯就会对所承诺事情的善恶一无所知,对自己是否真有能力兑现诺言也会“想当然”。

  由此观之,在“信”与“智慧”这两种美德中,智慧是根本、是前提!缺少了智慧,“信”未必能带给我们以安乐;而有了智慧之后,“信”就会成为离苦得乐的强力助缘,难怪《周易》中说:“人之所助者,信也。”(“不学习的坏处”未完待续)

  摘自《放生心语》(明如居士 著)

 



下载DOC文档     微信分享

请常念南无阿弥陀佛,一切重罪悉解脱!

相关资料12条(站内:明如居士       学佛)(五明学佛网:明如居士       学佛)  

 静波法师:如何学佛 

 圣轮法师:念彼观音力 波浪不能没─ 学佛人的「口德」修养 

 果煜法师:破茧而出 发心学佛 

 果煜法师:禅林风雨 1.修学佛法的几个通则 

 果煜法师:一苇过江 附录:十年学佛出家的心路历程 

 果煜法师:一苇过江 修行篇 放下——学佛参禅的不二途径 

 果煜法师:一苇过江 教理篇 青年学佛次第之我见 

 杨云唐居士:学佛十字路口—择法觉支 

 果煜法师:从指月的比喻,看学佛的旨趣 

 沈家桢居士:学佛缘由 

 沈家桢居士:沈家桢自述学佛经过 

 陈兵教授:论出家学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