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      页

法师开示

佛教故事

幸福人生

在线共修

经咒学习

大宝法王

仁焕法师

净土法门

最近更新

居士文章

佛教仪轨

佛友商讯

电 子 书

净土讲经

大安法师

妙祥法师

印光大师

 

素食护生

佛教问答

世间百态

热点专题

戒杀放生

梦参法师

净界法师

圣严法师

全部资料

佛教知识

法师介绍

佛教寺庙

佛教新闻

戒除邪YIN

慈诚罗珠

寂静法师

昌臻法师

热门文章

积德改命

精进念佛

深信因果

消除业障

学佛感应

益西彭措

达真堪布

济群法师


首页 -->居士文章 -->原创

 觉慧普弘:禅


   日期:2017/7/7 7:36:00     下载DOC文档         微博、微信、支付宝分享

  禅是修佛悟道后的真实心境、悟道后的真实境界,悟道后的真实境界是离开心意识的,是离开心缘相的,禅是开悟见性后的真实意趣,真实意趣只有真正开悟见性者知之、感之,受之,开悟见性也有深浅之别,所感受到的意趣也不完全相同,此感受不是用人心所能感受的,不是用人心能领会的,真实感受是无感无受的,是清净的,清净的程度不一样,真正开悟见性之人在一起交流,三言五语便知对方所悟深浅,相互知之,真实意趣只有见性成佛者知道,佛说“唯佛与佛乃能知之”,若未见性成佛者未可知之。真正开悟见性者也不能够用语言尽数奇妙,这也正是佛说“用譬喻言辞而为说法”的原因了。无论怎样说都不能够达到最究竟说,只能把佛性中人们所能够理解能够捕捉到的某些基本特性、特点,用语言描述出来,只是某些方面、某些角度中的一些共性特点,仅此而已。

  悟道就是禅,见性就是禅。开悟是初禅,见性是深禅。

  见性后就成佛了,见性后就是佛,是如来,是佛性,是本来面目,是本来清净,是常寂常净。

  禅是佛,是如来,是佛性,是自性,是本来面目,是空性,是本来清净,是常寂光。

  禅是离苦得乐的心境,禅是解脱后的心境,禅是开悟后的心境,禅是明心见性后的心境,禅是顿觉心窗万扇开的心境,禅是成佛如来的心境,禅是本来清净的心境,禅是不生不灭的心境,禅是如如不动的心境,禅是死去人心的心境,禅是空性自明的心境,禅是放下万缘的心境,禅是大彻大悟后的心境,禅是成佛做主的心境。

  因说不透,说不究竟,也就不可说。

  真入禅境者之间不必说,相互会意,没啥可说的,真正开悟见性者在一起,并无多言。

  真正禅者不会对未入禅境者而说禅妙,因未入禅者不能真正理解,更不必说,只有等其人悟道后自己去体味禅境之妙。

  凡大谈特谈禅境之妙者,几乎都是门外汉,未入禅门,都是用人心想象描绘,用禅学知识诉说禅境之妙,都非是真实意趣,都是个人知见,更有人把自己参偏了,走火入魔后的境界现象当成禅境了,专门谈玄说妙,说的都是一些所谓的禅修境界现象,实不知,都是魔境界,既可怜,又可悲,又可笑,多数人不知道这些是魔境,还很羡慕,佩服,甚至效法其人而修参禅,以盲引盲,都成了误导者或受误导者,而不自知,还以为在弘禅佛道,真是可悲。

  禅的特点:离一切相,如如不动,无丝毫波动,不起心不动念,无著妄想分别执著,恒久不变的清净,不生不灭。

  禅是死去人心的心,是如如不动的心,是平常心,是清净心,是无人相无我相无众生相的心,是无寿者相的心,是离一切相的心,真实清净是禅,禅无境界。无境界是禅。

  悟道后就恢复自性清净了,自性清净是真禅境,离开自性清净的任何境界现象都不是真实禅境界,无论再怎样好,再怎样殊胜的境界现象,都是着相所致,都是那个层面上的人心所幻化出来的境界现象,凡是和清净心不相应的境界现象,都是魔境界,清净无境界,清净真空,空性空相真禅无相。凡所有相都不是真相,正是“凡所有相,皆属虚妄”,“若以色见我,以音声求我,是人行邪道,不能见如来”的真意了。修禅或修佛时无论出现任何境界现象或声音现象,都是有着相的心在,用着相的心修禅修佛就是行邪道,不能开悟,不能见性,更不能成佛如来。

  对于修佛人来说,要想见到佛的真实境界,见到极乐世界的真实境界,必须得先恢复自性清净,只有恢复自性清净后,清净达到佛的程度了才会见到真实佛境界,见到极乐世界。还没有达到佛的清净程度,是见不到佛的境界现象的。参禅者想要开悟,想要见性成佛,必须得离一切相,必须得恢复自性清净,恢复自性清净就是离开虚妄相,离开虚妄相才能见真相。若不能够离开虚妄相,就永远见不到真实相。

  万法心想生,一切境界现象也是心想生出来的,一切苦乐都是心想生出来的,六道轮回还是心想想出来的,有人心在就有人心的世界,离开人心了,也就离开人的世界了。

  对于修佛人来说,心境到啥样程度了,就是生活在什么世界里了,看着还是这个人,心境从苦到乐,再到清净,也就是从苦海地狱,到天道,再到佛国的变化过程。心境和佛的清净程度一致了,也就是到佛国了,看着还在原来的环境中,还在人道,实际上已经到佛国了,这就是“此方既净土,净土是此方”,的道理了。这就是活着成佛,成活佛了。也就是开悟见性成佛了。

  禅的共性:自然慈悲,自然柔和,自然忍辱,自然清净。

  修禅:修禅无定法,禅无定法,唯有修心,这就是后人评说达摩祖师的“达摩西去一字无,全凭心上下功夫”的真实意趣了。

  修禅就是修心,参禅也是参心,把所有妄心都给去掉,去妄还真就是修禅。

  看破是参禅,放下是禅定。

  参禅时:出现坏境界不如好境界,好境界不如无境界,无境界真清净是真禅定,有境界就是有所偏,有所执著,参禅最忌讳的就是着境界,认为修到什么层面上就会有什么境界现象,用某种境界现象衡量参到哪个层面上了,这种观点是错误的,也是参禅最忌讳的,凡是参禅者,若出现任何境界现象,就提醒自己自己修偏了,着相了,赶紧把着相之心去除,离相,离一切相。

  带领大众禅修的人,若发现有人参出什么境界现象了,当下就该让那个人把着相的心念挖出来,把这个着相的心念打死,让他当下死心,正确开示其人,使其人离开魔境,恢复清净,正确参禅修禅。

  参禅的过程就是悟道成佛的过程,就是回归自性清净的过程,就是使自己离一切相的过程,是使自己达到如如不动的过程,使心无有丝毫波动的过程。

  禅坐:还没有开悟见性者的禅坐不是禅,只能算是参禅的同时在打坐。真正开悟见性者时刻在禅定中,其人盘坐,是真禅坐。在禅定中静坐,禅坐不是禅,禅定中的心境是禅。

  坐禅:还没有开悟见性者的坐禅也不是禅,只能算是在打坐中参禅,真正开悟见性者时刻在禅定中,其人静坐,时刻在禅定中,是在坐禅,坐禅不是禅,禅定中的心境是禅。

  禅定是恒久不变的清净心,只有恒久不变的清净心才是真禅定。

  有人打坐入定或出定,这种定,并非真禅定,只能算是某个层面上的定功,是有某种境界现象的定功,也就是还有某个层面上的人心在,有入定出定就不是恒久不变的定,就不是不动不变的定,也不是不生不灭的定,是有生灭,有动有变的定,有动有变,有生有灭,就不是真禅定。真禅定是不动不变的,是不生不灭的恒久空性,是恒久不变的清净。不是恒久不变的清净就不是真禅定,真禅定是没有出入的。有出有入就是有人心在,无人心就没有出入了,是恒久不变的佛性,是恒久不变的真清净,是真禅定。

  打坐:打坐是最好的坐姿,重心分散,不易累,利于调节身心,利于缓解疲劳,利于静身静心,利于使身心清净,打坐利于修行,利于参悟,利于参禅,但,打坐并不是参禅,也不是修禅。各种宗教修行者多有打坐者,都用打坐的方式帮助修行,不能说打坐就是禅,更不能说打坐就是参禅。

  参禅时易出现的魔境界:能看到啥常人看不到的景物东西境界现象,听到常人听不到的声音,看到自身或他身出现某种或种种殊胜境界现象,出现上述境界现象中包含着的诸多境界现象,都属于参偏了都是魔境界。

  真正的禅境界:通过参禅,使自己烦恼越来越轻,直至没有烦恼,心越来越清净,心越来越通透,原来不明白的一切,逐渐的,自然地全部明白了,原来性格不好的,性格越来越好,原来不能理解的人事境界现象,都能够理解了,不能原谅的人,都能够原谅了,心不再有烦恼,不再有怨恨心,不再有不能理解的人事了,看一切人事境界现象都正常了,没有善恶好坏的对立分别心了,曾经令自己烦恼的世界不见了,就好像到了一个完全崭新的世界,看啥都好,都那样清新,心明眼亮的,心里面特别敞亮,就好似把心里面打开了万扇窗一样,有顿觉心窗万扇开的感觉,心清净无比,原来不明白的佛理一下子啥都明白了,没有烦恼痛苦的感受了,没有任何分别对立了,没有任何感受了,没有任何脾气禀性了,完全是清净自在的,是空性的。

  参禅,有慢有快,慢的渐悟,快的顿悟,禅不可以强参,强参易着魔,参禅者必须得明白什么是禅,什么是禅定,什么是偏了、邪了,什么是走火入魔了,才会在参悟的时候不会有偏,不会邪,不会走火入魔,才会正确参悟。

  参悟者一定得有个缘,因缘而参,这个缘或是个正确主题,或是某种大事因缘,因缘而参而悟,悟道的速度快慢都正常,有的人可能几天或几个月才可能开悟,有的可能会当下顿悟。

  想要参禅修禅者,最好身边有真正开悟见性的真善知识,真善知识可以帮助参禅者及时发现参禅时出现的偏差,及时帮助修正,时刻正确引领其人参禅。

  根性大利者适合参禅,根性不是大利者不宜参禅。

  现在根性大利者少之又少,适合参禅者少之又少,现在大多数人还是修净土更稳当,更容易成就。

  古来一些祖师大德开悟见性后,继而开始修净土法门,修念佛法门的很多。

  因为,开悟见性有深有浅,不一定圆满,如:阿罗汉、菩萨、一直到圆满佛,都是开悟见性者,其圆满程度千差万别,开悟见性后,修净土法门更容易,更稳当。

  开悟见性者知道,时下真正适合修禅者太少了,大多数人适合修净土,净土易学,易懂、易修行,自己开悟见性了,用开悟见性的德行,去导化有缘人,更有说服力,更有智慧,更容易劝化有缘人,也就会正确引领有缘人修行。

  开悟见性者有法身,有德光,阿弥陀佛,南无阿弥陀佛圣号是最圆满的佛号,是妙音,阿弥陀佛是佛中之王,是一切众生之圆满德号,念此德号可利益众生,可以普度众生,可以帮助众生消业障。释迦牟尼佛的末法时期众生都因妙音,都因阿弥陀佛,南无阿弥陀佛名号得度成佛。

  开悟见性者有法身,有德光,念阿弥陀佛名号,法身更殊胜,德光更圆足,既是在圆满自身修德,又可以普利众生。真正开悟见性者念佛,身口都会放光,口吐莲花。常人见不到,凡是能够见到开悟见性者法身德光者,无不得度,凡是能够见到开悟见性者法身德光者无不消业障,业障消了就可以得度成佛。开悟见性者时刻法身示现,时刻佛光普照,时刻加持有缘众生,凡是有缘人,有缘众生,真信实者,都会得到加持,都会消业障。一切有缘人,有缘众生,都会借光,都会沾光,借佛光,沾佛光。

  修行靠自己是对的,消业障靠自己是对的,不着相更是对的,通过精进修行,听经明理,明理念佛,把念佛功夫提上来,念佛消业,达到念佛成佛就更好了。

  无论是否着相,是否攀援,若身边有缘人中真有开悟见性者,我们也许不知道,也不看不出来,但,我们都会无形中,不知不觉中受益,明心见性者有智慧,智慧是法,言谈交流中就把法讲了,听者皆受益,对于大多数人来说,没有修到开悟见性的层面,也就看不出,听不出谁是开悟见性之人,但,每个人身上都有很多业障,都有很多业障众生,这些业障众生是阴性,阴性很苦,阴性最喜欢阳性,德光就是佛光,佛光是阳性,阴性众生见到佛光就得到加持,就消业障,没开眼的众生虽然见不到佛光,但,都能够感受到明心见性者磁场好,这种磁场好的感受,就是得到了佛光佛力加持的感受,得到加持后就消业障,这些有缘众生消掉业障后,都会离开有缘人,离苦得乐,成佛去,开眼的众生更是很快离开有缘人,成佛去,有缘人身上的众生都消业障成佛去了,就等于有缘人也消掉同样多的业障,不知不觉中就消掉无量无边的业障,若天天和开悟见性者在一起,就等于,天天在得到佛光普照,天天在得到佛光加持,天天在沾佛光,借佛光,天天在受益,天天在消业障。无论知道与否,这都是事实。就好比每天和佛在一起,能不沾佛光借佛光吗,能不得到佛光普照,能不得到佛力加持吗?当然,答案是肯定的。

  开悟见性者就是佛,若有缘人中有真正开悟见性者就是时刻和佛在一起,真正开悟见性者是真正的善知识,一定要多亲近善知识。

  谁是真正善知识?佛是,佛法是,一切祖师大德都是真正善知识,若在有缘人中找不到真正善知识,那就找佛,找佛法,找祖师大德们的修学报告,学习祖师大德们的修学著述,这就是在亲近真善知识,就是得到真正善知识的加持,帮助,帮助我们修学佛法教育,帮助我们明理得度成佛,阿弥陀佛。

 



下载DOC文档     微信分享

请常念南无阿弥陀佛,一切重罪悉解脱!

相关资料12条(站内:悟道       修禅)(五明学佛网:悟道       修禅)  

 傅味琴居士:谈烧香、礼佛、供养、学法、修禅定 

 傅味琴居士:<数息观>带修禅定前开示 

 傅味琴居士:<调气观>带修禅定前开示 

 傅味琴居士:<循身观>带修禅定前开示(30~40) 

 傅味琴居士:<循身观>带修禅定前开示(20~29) 

 傅味琴居士:<循身观>带修禅定前开示(10~19) 

 傅味琴居士:<循身观>带修禅定前开示(1~9) 

 傅味琴居士:学修禅定前的开导 

 逸尘居士:禅定指要 二、现代人可以用修定的方法悟道吗 

 逸尘居士:禅定指要 一、释迦牟尼佛是从修定悟道的 

 杨云唐居士:谈悟道机要 

 许士群居士:如何习修禅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