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      页

法师开示

佛教故事

幸福人生

在线共修

经咒学习

大宝法王

仁焕法师

净土法门

最近更新

居士文章

佛教仪轨

佛友商讯

电 子 书

净土讲经

大安法师

妙祥法师

印光大师

 

素食护生

佛教问答

世间百态

热点专题

戒杀放生

梦参法师

净界法师

圣严法师

全部资料

佛教知识

法师介绍

佛教寺庙

佛教新闻

戒除邪YIN

慈诚罗珠

寂静法师

昌臻法师

热门文章

积德改命

精进念佛

深信因果

消除业障

学佛感应

益西彭措

达真堪布

济群法师


首页 -->法师开示

 万行大和尚:学佛之人要福慧双修


   日期:2017/7/7 9:32:00     下载DOC文档         微博、微信、支付宝分享

  学佛的人,最初要把自己的虔诚心培养起来。如果说你学佛很久了,你的虔诚心还没有培养起来,可以肯定,你是一个业障非常深重的人!一个虔诚心没有培养起来的人,他不可能入门的。要对佛祖虔诚,要对因果深信。

  学佛修道,不外乎修福修慧。可是修行人整天都把“开智慧”挂在嘴上,实际上,许多学佛人并没有开多大的智慧。都是为了开智慧、修福报而学佛的,为什么福慧打不开呢?在你的虔诚心没有建立起来之前,你的福慧是没有办法修起来的。

  你以为自己是在修道,是在修福、修慧,实际上你所作的一切根本没有击中焦点!不要说开智慧了,许多学佛人就连福报还没有培养起来,如何开智慧呢?因为你没有福报,你不能遇到善知识,你所遇到的善知识,多数都是邪知邪见!

  一个有福报的人,他不出去寻找善知识,自然能够与善知识相遇。《弥陀经》中讲:往生西方净土,不可以少善根、福德、因缘!福是怎么来的呢?一是惜福、二是修福。我们不用说“修福”,连自己先天原有的一点福报都没有珍惜!你这一世能够遇到佛法,可以说不知道是你前边哪一世种过善因、种过福报,所以才能够闻到佛法。

  没有福报的人,你想做任何事情,即便你有智慧也不能成功!这就如同一个容器一样,你如果没有这个容器,你用什么来装东西呢?你没有大的容量,如何做大事呢?成佛是最大的一件事,想了脱生死,难道不是大事吗?

  人生两件大事:一个是“生”、一个是“死”。生已经过去了,我们没有办法把握住,唯一能够把握住的就是“死”。人世间,你们说唯有什么不能重复第二次?唯有死不能重复!人一生当中只有一次死亡。时常听到说某某人死了好几次都没有死掉,说是已经死过去了,又回来了!实际上这不是真正的“死”。

  除非是有一种开悟的人,他得了道了,他每一次入定都是一次死亡。而对于你一个没有入过大定的、没有脱离过躯壳的人来说,你只能够经历一次死亡。可是这一次的死亡,你根本没有办法把握!死亡和入定是一样的,都是由粗变细、由细变无。

  我们一个人如果知道惜福、会修福的话,走到任何一个地方都会有善缘,你的理想都能达成。那么如何去惜福呢?人都有一种恶习:不是自己的东西都不会去珍惜,不花钱的东西都去糟蹋!对于一个深信因果的人,他绝对不会这样。因为一个人一生中的福、禄、寿,早已经决定了。即便你是修行人,十有八、九也已经定死了,你想改也改不掉!

  所谓的能够改变命运,第一是你能够遇到善知识,这个善知识是真正的明眼人,才能够帮你改变命运。第二是你已经入道了,能够改变命运。如果说这两点你没有具备的话,你即使是刮个光脑袋,天天念经拜佛,仍然超越不了因果、改变不了命运。你一生中的福、禄、寿,生来是多少,活着的时候一点不会增!

  为什么要惜福?就是要延长自己的生命,用来修道。经常看到一种人:一大张白纸,上面写了一个电话号码,就把纸给撕掉了。白花花的一张纸!虽然这张纸你没有花钱,但是仍然要从你的福报里面扣除这一张纸。正是因为你有这个福报,你才能不花钱用到这一张纸。如果你是一个学佛的人,连最基本的因果都不相信的话,根本不配是一个学佛的人!你也不可能把福报修起来,更谈不上了脱生死!

  一个电话号码,怎么会用得了一大张白纸呢?现在的白纸很多都是几分钱一张。从一件小事情就可以看到一个人的命运,生来就那么大的福报。有一些人那么勤劳,可是连温饱都不能保障。我们也时常看到许多有智慧的人,做什么都失败,做生意赔钱,炒股票也赔钱!

  我们也经常开玩笑说:某某某傻乎乎的,一做生意就赚钱,一炒股票就发财!也承认人家福报大。那么福报是怎么来的呢?一是前世修来的,二是要惜福。为什么寺庙里掉一粒米,都会捡起来吃掉呢?难道寺庙里还缺那一粒米?有很多出家人,米粒掉到桌子上都会捡起来吃掉。他不是缺那一粒米,是因为他深信因果,知道所糟蹋的都是自己的福报!

  有的人生来就是一副尖嘴猴腮的样子!小脑门、瘦鼻梁,生来就没有福。为什么是这样子?前世就没有修福报。学佛的人你没有机会修福报,就要修智慧;没有机会修智慧,就要修福报,两头总要抓一头。

  讲起来我们都懂这个道理,可是为什么没有办法落实在现实生活当中呢?因为讲起来太简单了、太容易了,任何一件事讲起来都容易,做的时候都很困难。尤其是学佛,是从自身做起,纵有一点小聪明,也没有必要炫耀,只能够说明你前世修过智慧。福慧如同左脚和右脚一样,缺一不可!一个真正的学佛人,他一定既懂得修福,又懂得修慧。

  修行是把里面的东西拿出来,而不是把外面的东西拿过来、装进去。我曾经讲过:为什么佛祖要把六度的顺序那样排列?六度的第一位是什么大家知道吗?(答:布施。)为什么要把布施排在前面?

  我们常讲要开智慧,既然是“开”智慧,那说明里面原来就有智慧,只是如何把它打开。实质上把里面的东西拿出来,叫做“开”。可是许多学佛的人喜欢从外面索取。如果你用一种持续不断地从外面索取的方式来修智慧、修福报的话,那只能让自己的福报和智慧的源泉干枯掉!往下沉哪!

  如果你把“布施”修好了,根本不愁智慧。可是往往我们只看到眼前的一点小利益——今天出去做事我又赢了,我又把对方击败了,又把对方的钱赚到手里边来了!岂不知从另外一种无形的空间来讲,你又少了,你得到了有形的东西就会失去无形的。实际上有形的东西是表相的东西,无形的东西才是根本。有形的东西是在受无形的力量支配。

  福报是做人做事慢慢修来的,功德也是通过做人做事的时候修来的。我记得有一天晚上和一个师父聊天的时候,我说多数修行人死了以后,不仅没有了脱生死(去极乐世界更不用说了!)而且多数会沦为孤魂野鬼!他当时跟我辩论说:既然修行人死了以后,多数沦为孤魂野鬼,那我们还学佛修道干什么呢?

  我说:就目前多数人的这种修行的方式方法,百分之九十九的人死了以后会沦为孤魂野鬼!我为什么持有这种观点呢?我说你看一看现在修行人的形象和修行方式,和古人修行的形象和方式方法比,有什么区别?想了一阵子,他说:现在的修行人和古时候的修行人绝然不同,有本质上的差别!他当时谈到:现在的修行人,刚开始信佛、学佛修道,就要和环境、人群隔开,不和大家接触,不愿意做人,不愿意做事,偏偏喜欢贪图清净,把自己关在屋子里面!

  你既没有入道,还没有和道相应,躲在屋子里干什么?是在打妄想,是处在散乱当中,只是身体没有动,头脑里面就像开运动会一样!只有入了道的人,与道相应的人,你到任何一个地方,就像手机信号一样,都不会间断,永远与道相应。即使你是在打架,在骂人,如如不动、明明了了的那个东西,仍然朗朗现前!

  可是现在的修行人呢?不是散乱,就是昏沉。刚刚不散乱了,又要昏沉;刚刚不昏沉了,又开始散乱!过去的人是怎么修行呢?一开始信佛,一学佛修道,先出去把自己的福报资粮、智慧资粮给培养起来、建立起来。福、慧资粮都具足了,才能够具备学佛修道的根本条件。

  过去的人强调见地和行愿,可是现在的修行人,恰恰不注重这两点!一个没有见地的人,绝对不会去行愿,因为他不知道行愿的重要性。过去开悟了的人,已经得到了根本智,为什么还要去行愿,十年如一日地行愿呢?

  我们经常看到一些大施主往庙里面施舍财物,我们承认人家福报大!按道理来讲,我们出家人是修福修慧的,可是为什么还没有人家施主福报大呢?有一种诡辩的修行人会说:我怎么没有他的福报大呢?他把钱拿到我的庙里来,不就是我的福报大吗?听起来似乎有道理,仔细分析一下,真的不是这样。

  无论你是开悟了还是没有开悟,行愿,任何时候都不能松懈,也就是说孜孜为善、念念为善,时刻都不能放弃。如果你来世要做人的话,你也要具备大的福报、大的智慧,才能够投胎做人。福慧不具足的话,你临终的时候自然会迷失方向。要想投胎于人道,你必须要有一定的定力,神识不散乱、不颠倒、能够认清方向,才能够投胎人道。

  没有行愿的人,尤其是喜欢把自己封闭起来,贪图清净的人,你和外源切断了,你的福慧怎么培养起来呢?你既然没有福慧,你怎么可能来世做人呢?往生西方净土,那更不用说了,都是“免谈”!学佛的人都知道,你就是往生天上,还要把五戒十善修好了,才能够生天。别小看了生天这个果呀!天人的果位也不是简单的,要把五戒十善都修好了,才能生天界。

  现在的修行人虽然也知道修福报,可是以这种方式修福报,我简直不敢说!一旦说出来,会打消了大家的积极性。无论你采用哪一种方法,如果没有把它储存到阿赖耶识里面,全部是空谈,没有用。

  如果你想带到来世去享用,那就要把你所修的福慧,储存在阿赖耶识里面。如果没有储存进去,你怎么能带到来世受用呢?为什么没有储存进去?因为你所做的任何事情,都是不痛不痒、无心无力,所以你所做的任何事情都没办法储存进去。甚至连你的第六意识里面都没有储存进去。前面做,后面忘,所以你永远没有福报、没有智慧!

  我们现在为什么没有福报和智慧?因为前世做人、做事都是采用这种方式,所以这一世又穷又笨!为什么过去学的东西现在能够受用?就是因为你把它贮存到了第六意识里面了,甚至还贮存到第八识里面了,所以现在能够受用。你现在做的事情想来世受用,同样也要通过一种方式把它贮存在第八识里面。这就好比说你今年收的粮食,想要放到明年、后年受用,你必须要把它放在粮仓里妥善保存起来。如果你没有放到粮仓里,放到外边就坏掉了,就没有办法留到以后来受用。(这时有人中途进来,师吼道:来这么晚了,不要进来了!出去呀!)

  所以我们学佛的人,无论大事、小事,你都要用心做。只有你用心投入了,才会把它刻在阿赖耶识里面,以后,乃至来世才能够受用。你做任何事情,达不到忘我的地步,根本没有办法储存进去!只有当一个人忘我的时候他才没有我执,才能够与他所做的事情融为一体,才能够把第八识的大门打开,内外合二为一、同一体。

  在这里我们说个题外的话,就如刚才那一帮人,穿个高跟鞋,进来时那么大的声音!一个不会察颜观色的人,一个不会体谅对方的人,他永远不会成功!即便他成功了,也是刹那间的,很快又会跌倒下去。

  如果你所做的任何事情,都不会站在对方的角度,为对方考虑的话,你们可以想象后果是什么样子?!因为你不需要的,对方也不需要;你所需要的,别人也会需要。如果你们所做的事情连你自己都不满意的话,你最好不要拿出来!连你自己这一关都过不了的话,如何摆在别人面前呢?

  一个对自己都不负责的人,他又怎么能对别人负责呢?我曾经讲过一句话:你做任何一件事情都马马虎虎,你在临命终的时候,同样还是马马虎虎,到六道中的任何一道都行!这就是有一天晚上我骂你们的话:“最没出息的人就是从众的人!”从众心理特别重的人,是最没出息的人。人家说上东方,你说行啊;人家说上西方,你也上西方。人家怎样做,你也怎样做,这就是从众的人,是最没出息的人!

  为什么会这样?没有智慧,没有主见,不知道自己的方向,不知道自己想要什么!照理来说,讲课这么长时间了,你迟到一个多小时,应该是很不好意思的,轻手轻脚地进来才对。可是一个个穿着高跟鞋,“咯噔咯噔”,若无其事地进来,这样的人你跟他交朋友,最后是一个什么样的结局呢?!

  现在许多人都说对方不好、难打交道,可是都没有在自己身上检查一下,自己做人做事的方式对不对?为什么我们在礼佛以后问讯的时候,两手的食指尖相触碰一下额头呢?传统的动作一定是要碰一下额头才对。可是现在许多出家人也不知道是什么意思了,只是这么搞一下,都不知道是什么意思!准确到位的姿势,必须要碰着额头。就是要告诫自己,不要随意起心动念。你如果起心动念了,马上要叫它就地熄灭!

  心灵这只眼睛不要看外面,要看自己!要看住自己的起心动念,照顾自己的神识不要跑到外边去了。不要光盯在别人身上,要从自身做起,在自己身上下功夫。每个人如果都管住了自己,就是把团体管好了!因为团体是由每个人组成,团体如果舍弃了“你”、“我”、“他”,也就无所谓团体,所以说“你”管好了,“我”管好了,“他”管好了,就是把团体管好了。

  一个人学佛修道,不是靠别人督促你,要自觉自愿地发心才可以。如果要别人来强迫你的话,说明你做人已经非常失败了,无论是学佛还是做人,都是要做自己愿意做的事,你如果不愿意做,就不要难为自己!

  我们所做的一切,没有谁一定要强迫我们,每个人在社会上都有一个非常适合自己的位置、非常适合自己的空间。如果说这个位置、这个空间非常让你难受的话,你不妨早一点挪个位置、换个空间!就像北方的树木和南方的树木,都有它们适宜自己生长的不同环境。

  人也同样具有这个特性,如果你对自己所做的一切不是心甘情愿的话,不妨马上改变一下,如果你愿意做,就要用身心投入把它做好、做到最完美。

  实际上你有一颗马马虎虎的心,不是害了别人,最后被害的,还是你自己。你做任何事情都是马马虎虎,那么你对自己内心的“贪、嗔、痴”也是马马虎虎。开不开智慧,福报修来没修来,你也是马马虎虎。管它“生”呢,管它“死”呢,都是马马虎虎!

  如果你有一颗求完美的心,你穿衣服,必须要求合体,不合体,你就会把它扔掉;你吃饭必须要吃得恰到好处,不到“好处”你也不会丢碗;你下地干活,也必须要干得完美,你在心里面才会把这件事情给放下!

  因为你有一颗求完美的心,一旦有一天你来学佛修道了,也同样要把“学佛”做到最完善、最完美!你绝对不会马马虎虎,因为你没有一颗马马虎虎的心。

  学佛修福慧呀,都是这样修来的。你只知道修福慧,不知道惜福慧,也没有用!你会赚钱,不会存钱,就像是一个没底的桶一样;你会存钱,不会赚钱,就如同没有源头的水一样!

  经常看到我们庙里的垃圾桶里,有许多东西还能用,还没有完全发挥它的作用,就扔掉了。我们有一位出家师,他从里面拣回来一本挂历,他觉得那个挂历的纸张质量很好,扔了很可惜。他说这个挂历的背面是一张白纸,完全可以用来写字。为什么他能够想到这一点,能够从垃圾桶里把它拣出来?实际上他缺那一本挂历的钱吗?都不缺!为什么他会这样做?

  我们记一个电话号码给别人的时候,只用那么一点纸片,多一点就不撕掉,绝不会因为记一个电话号码,就撕掉一大张纸给别人!难道我没有钱买稿纸吗?我们从去年成立了筹建委员会,到现在已经投入现金500多万了,怎么可能买不起一点稿纸呢?我们该投入的,该花的钱,再贵不要吝啬;不该浪费的,没有用的,再便宜我也不要!

  今天就说这么多了,如果你们有什么不同的想法和观点,可以说出来一同探讨。我所讲的只是我个人的观点,是我自己做人、学佛的思想心得,不能代表大家。

  回去参一句话:“脚踏实地,过后无痕。”

 



下载DOC文档     微信分享

请常念南无阿弥陀佛,一切重罪悉解脱!

相关资料12条(站内:万行大和尚       学佛)(五明学佛网:万行大和尚       学佛)  

 静波法师:如何学佛 

 圣轮法师:念彼观音力 波浪不能没─ 学佛人的「口德」修养 

 果煜法师:破茧而出 发心学佛 

 果煜法师:禅林风雨 1.修学佛法的几个通则 

 果煜法师:一苇过江 附录:十年学佛出家的心路历程 

 果煜法师:一苇过江 修行篇 放下——学佛参禅的不二途径 

 果煜法师:一苇过江 教理篇 青年学佛次第之我见 

 杨云唐居士:学佛十字路口—择法觉支 

 果煜法师:从指月的比喻,看学佛的旨趣 

 沈家桢居士:学佛缘由 

 沈家桢居士:沈家桢自述学佛经过 

 陈兵教授:论出家学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