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      页

法师开示

佛教故事

幸福人生

在线共修

经咒学习

大宝法王

仁焕法师

净土法门

最近更新

居士文章

佛教仪轨

佛友商讯

电 子 书

净土讲经

大安法师

妙祥法师

印光大师

 

素食护生

佛教问答

世间百态

热点专题

戒杀放生

梦参法师

净界法师

圣严法师

全部资料

佛教知识

法师介绍

佛教寺庙

佛教新闻

戒除邪YIN

慈诚罗珠

寂静法师

昌臻法师

热门文章

积德改命

精进念佛

深信因果

消除业障

学佛感应

益西彭措

达真堪布

济群法师


首页 -->居士文章 -->转载

 自他相换的意义


   日期:2017/7/10 20:08:00     下载DOC文档         微博、微信、支付宝分享

  这里主要讲世俗菩提心。首先大家应该慎重地思考几个问题:我们自己为什么是平凡人?为什么做不到圣者境界?为什么会对他人计较呢?为什么我们成不了佛呢?这一切都是我们没有战胜自我,没有破除“我执”的迷惑,没有把握生命与苦乐自他相换而导致的。我们没有想到别人的痛苦,我们非常自私。

  幸饶弥沃佛等诸佛菩萨传教佛法,教导我们要学会理解别人、原谅别人,感受别人之苦。

  佛早就告诉过我们,战胜自我才能达到无我的佛界。那么我们如何才能做到自他相换呢?首先我们要知道自他相换的意义,然后进行修炼,最后去行动,这样才能达到自他相换的境界。

  自他相换的意义有几种,这里只讲三个相换,即执着的相换、疼爱的相换、苦乐的相换。无论是在打坐中,还是在日常生活里,我们都要进行这三个相换的锻炼。

  一、执着的相换

  何为执着的相换?占巴南喀大士曾经说过,执爱自我是一切祸患的来源,执爱他人是一切功德的来源。

  认清这个道理之后,就应当知道如何执着相换,而且精勤修习断弃对自我的执爱,转而慈爱他人。

  三界六道轮回之中的一切有情者沉溺轮回,饱受痛苦折磨的根本原因,即是无明遮蔽了我们的智慧,我们执爱自己,不爱他人。

  从无始以来,我们从来不把其他众生执着为我,而且始终执着自己的身心就是我,然后除了爱护自己的身心以外没有爱护其他众生。由于这种罪恶的妄执,我们执着我与我的,分别自他亲怨,以此而造下无边贪、嗔、痴、慢、疑等无数的恶业。因此,对于自己身心是我的执爱,的确是一种爱,可是这种爱是一切祸患的根源。

  历代的高僧大德都把我比喻成毒根。《无垢光荣经》中说:“自身我爱是一切苦厄的第一根本。”

  如果希求解脱与成就佛,必须要从根本上把它铲除。若是执爱我的意念转换成执爱他人,也是一种爱,但这种爱是一切功德的源泉。所以,从今以后,我们就要反过来对于三界六道里的所有众生观为自己而去执爱他们。将一切众生作为自己的身体,并且要像以前执爱自己的身体那样来执爱所有众生。有了这样的观点,首先我们要观想,然后反复地锻炼执爱的相换,最后就的确可以待人如己般地对待一切众生。

  凡人的眼里执爱自己是伟大,圣者的眼里执爱他人是伟大,因此,世间人对自我特别护惜,但是真正的修行人放下自爱,执爱他人,这就是修行者和世人不同的思想和行为。

  世人为了“我”在争先恐后地堕落,他们的所作所为,皆是围绕着“我”,而修行人希求向上解脱,所以放下自利,争取利益他人,因此,一切功德自然就圆满。

  有些人会说这样的话:我现在连全家人的痛苦都承受不起,怎么才能承担起所有众生的痛苦呢?

  当然,我们还是凡夫的时候,承担一切众生的痛苦实在是很难的,可是当我们证悟空性以后,就不会有这种担心了。

  经书里说过,观照五蕴皆空,度一切苦厄。但是,我们凡人也能够努力去做到的。譬如,我们可以通过打球来比喻。自己村里的人集中在一起比赛打球时,我们会视自家人为我方,而视其他人为他方,你一定有我方赢、对方输的想法,如果我方在比赛中赢了,那我肯定会高兴的,若是我方在比赛中输了,那我肯定会不高兴的。我们接着再将范围扩大,比如一个县里的人集中起来举行比赛的时候,则我所执的范围也随之扩大到我们全村的人,我们希望自己村里的人赢,如果我们村在比赛中赢了,那我肯定会高兴的,若是我们村在比赛中输了,那我肯定会不高兴的。同样的,当所有国家的人集中在一起的时候,则我所执的范围又扩大到我们中国的人,我们希望中国人赢,如果中国人在比赛中赢了,那我肯定会高兴的,若是我们中国人在比赛中输了,那我肯定会不高兴的。再将范围扩大,宇宙和宇宙、世界和世界之间比赛的情况,也能以此类推。

  其实这些执爱都是毫无根据的。因此,现在我们所要执爱的,不是一家人、一个村、一个县或者一个国家的人,而是执爱三界六道里所有有情者为我的身体。若能这样精勤思维,最后就可以打破家、村、县、国家、宇宙和世界的界限,而对一切众生产生执爱心,这种修法叫作爱他弃我执。

  大家对这些教言,如果能从内心深处生起感触,就一定会精勤修习。但是凡夫人的思想和行为各有不同,都各有不共的障缘,有些人在道理上很难理解,有些人在修行中很难接受,有些人普度众生时很难应用,因此我们必须反复思维观察,在平时日常生活中经常应用。

  首先学习看破我执,然后修炼放下我执,最后去爱一切众生。就像历代高僧大德那样从理论上深刻地认识我爱的过患,爱众生是一切功德之源,因此,放下我爱,接受爱他,这就是执着的相换。

  二、疼爱的相换

  我为何要进行疼爱的相换呢?我们每个人都是由手、脚、头、胸、腹、五脏六腑等结合起来的,因此,我们每一个人都十分疼爱自己的手脚等身体的每一部分,而不关注别人的手脚等。那么,我们和众生的手脚等身体的每一部分有什么不同吗,不能伤害自己的身体,反而可以伤害他人的身体?另外,我们为何疼爱自己的身体,而不疼爱他人的身体?所以,从今以后,我们就要反过来思维不再那么地疼爱自己,而是疼爱其他众生,一心为其他众生着想。为什么要这样做呢?

  我们在无数劫以来的轮回里转来转去,一切众生都曾经做过我们的父母,对于我们恩重如山,我们欠很多众生的恩德,我们要还债。所以,我们要疼爱他们。另外,我们自己喜欢疼爱自己,而且希望有人疼爱我们,那么,一切众生也都是如此,三界六道里的所有众生都希望有人疼爱他们。所以,我们要疼爱相换,我们要像疼爱自己的手脚等身体的每一部分那样去疼爱他人的身体。有人说,这是很难做到的一件事。实际上,先从理论上明白一些道理,那样就容易理解,而且愿意接受,那样的话,我们就能够做到像疼爱自己一般疼爱三界六道里的一切众生。这种同体大悲生起时,根本不会存在凡夫那种狭隘愚昧的我执,而且,会像菩萨那样去维护一切众生,寻声救苦,满足众生的心愿,根本不可能产生伤害众生的心。菩萨的这种大慈大悲的心确实是不可思议,但是相信只要经过努力,世上没有办不到的事情,视一切众生如自己一般去疼爱,或者将疼爱自己之心转换到众生身上,那就是疼爱的相换菩提心。

  三、苦乐的相换

  何为苦乐的相换?我们每个人从小就有个坏习惯,遇到每一件事物,都是好的东西留给自己,不好的才送给别人;喜欢的事情自己要占,不喜欢的事情让别人去做;安全的地方自己去住,不安全的地方让别人住;希望自己快乐与幸福,别人快乐不快乐无所谓;自己不愿意吃苦,别人吃苦不吃苦无所谓;一切都为自己着想,这是所有凡夫人的基本原则。所以,从今以后,我们就要反过来,把自己的一切快乐、善根、光明等利乐都送给他人;把一切众生的痛苦、烦恼、黑暗等衰损都留给自己,这就是苦乐相换。我们按以上的理论去修炼是非常重要的,最关键是能够做到。所以,我们不但在打坐时需要这样思维,而且在日常生活中,无论做任何事情,也要经常提醒自己。每天做一点一滴,慢慢地发展,最终就完全能够做到,那时你就是一尊菩萨了。

  所以如果你想修大乘佛法,并想成为一个标准的大乘修行人的话,就必须做到这三个相换。如果不能实践这三个相换,仍旧像以前那样,一切都是为自己打算,那就永远都没有资格作大乘修行人。

 



下载DOC文档     微信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