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      页

法师开示

佛教故事

幸福人生

在线共修

经咒学习

大宝法王

仁焕法师

净土法门

最近更新

居士文章

佛教仪轨

佛友商讯

电 子 书

净土讲经

大安法师

妙祥法师

印光大师

 

素食护生

佛教问答

世间百态

热点专题

戒杀放生

梦参法师

净界法师

圣严法师

全部资料

佛教知识

法师介绍

佛教寺庙

佛教新闻

戒除邪YIN

慈诚罗珠

寂静法师

昌臻法师

热门文章

积德改命

精进念佛

深信因果

消除业障

学佛感应

益西彭措

达真堪布

济群法师


首页 -->法师开示

 万行大和尚:学佛见地为首


   日期:2017/7/12 7:56:00     下载DOC文档         微博、微信、支付宝分享

  学佛《圆觉经》、《楞伽经》、《龙树六论》,这三部书你必须要读啊!而且你一定要形成你自己的佛学思想,不要跟在人家屁股后面跑,人家怎么说,你就怎么说!

  我们不要觉得自己是个出家人,在我们这里不论你是出家还是在家,有本事的你坐在前面,没本事的就靠边站!不要拿着“出家人”这个招牌为自己做掩盖。出家佛是悉达多,在家佛是维摩诘!

  出家人必须要读《维摩诘经》,看看维摩诘是怎么骂和尚的!佛的十大弟子没有一个敢抗衡于维摩诘的,他把佛的十大弟子骂了,佛还赞叹他骂得对!任何时候都是要靠本事的,没有本事你是个比丘又怎么样?你就是个罗汉又怎么样?维摩诘是佛再来!艺不如人,你就得向人家请教。别说是二十一世纪有白衣说法,就是在两千五百年前,白衣就已经开始说法了!

  出家人又怎么样,你不如白衣那就得靠边站,就得向别人请教。虽然出家人代表僧宝,但佛在《了义经》上说过:只要是这个白衣有法,你就应该把他当佛看。至于这个白衣有没有把你当僧宝看,那是他的问题。

  你自己没有法、不懂法,又不向有法的白衣请法,不把他当佛看,你就得不到法。至于你把他当佛看,他自己内心有没有认为自己是个佛,那是他的问题。

  学佛,首先你在见地上要正确。如果你的见地不正确,别说你上不了路,你就是上了路,也是进入了邪道,离究竟的佛道会越来越远!只有见地正确了,在修证这方面才能得心应手。

  经上有句话叫做“不重久习,不轻末学”,原话记不太准确了,意思是说不要因为他是学佛很久的人,就把他看得很高;也不要因为他是刚刚学佛,你就把他看得很低。实际上就佛学的见地而言,不存在你学佛时间的长短,也不存在你年纪的大小。你能够悟道了,就悟到了;你没悟道的话,你就是八十岁,你还是悟不到!

  这是先天的根器带来的,而不是你这一世学到的。你不服气不行,只能说你的眼睛没打开。就像毛泽东作为一位领袖,天生就是干那件事的,来的使命就是来做这件事的。你别人再怎么学习,再怎么模仿,永远也赶不上人家。

  所以佛教里面讲的根器,就是这个意思。不是你这一世修成的,人家生生世世就是干这一行的!你别看人家这一世不修、不学,只要是一出手就到佛位。我们整天装模做样地又吃斋、又念佛、又打坐,所做的一切离道远着呢!

  如果我们这一世不好好努力的话,下一世还不如现在这个样子。因为随着时间的推移,过去修学的一点点智慧,储存在阿赖耶识里面会越来越深。如果你这一世不把它挖出来和它沟通的话。来世再修会更困难!

  一个修行人,如果不能把前世储存的记忆唤醒、不能够完全和它沟通的话,你想仅仅凭这一世的修学,拿来受用,根本是不可能的。已经晚了!我们之所以现在能受用,都是前世遗留下来的。(问:师父,我们怎么样才能打开阿赖耶识里的智慧呢?)

  本来“修行”是没什么好说的,日常生活中出现的一切,我们都应该很平静地去面对它。只有这样,才谈得上修行。如果不愿意接触事物,你怎么磨练自己的心性呢?怎么锻炼自己的心性呢?如果你把修行的理念理解为是封闭起来可以修成的话,那么过去的祖师大德,就不会把修行程序的第三步列为“行愿”。既然修行功德圆满必须要行愿,那么我们与事隔绝、与人隔绝,这都是一种错误的认识!

  自己一个人关闭起来,怎么行愿呢?虽然古人以及现代人都曾经有过短暂地关闭起来,但他们都是为了更长久地、更好地打开,和社会和人群融为一体。现在我们连基本的见地都不明白,就想躲避起来修炼,要以我们目前这种修行的观念去做功夫(也就是去修证)的话,不可能入门的!

  达摩祖师讲过:修行一个是理入、一个是行入。现在大家连基本的理入都没有达到,又如何从行入下手呢?所谓的“行入”,也就是实实在在地做功夫、修炼,当然它也包含了行愿。你的基本理念不清晰,你怎么行愿呢?事实上你的见地不清晰、理论不明了的话,你不可能行愿的!你所谓的行愿,也是一时的情绪,过上一段时间,你自然会放弃。

  一个人在见地上真正明了的话,实际上就功夫而言,他已经进去了。它们是一环套一环的,不可能见地只是见地,和事相没有关系!一个见地真正明了的人,他就已经进入了“入流果”。何为“入流果”呢?就是信心、道心已经坚固了,不会退转了,进入到修行的洪流里面去了。就像流水的水势一样,他随着这个水势进去了,想退也退不了了。

  我们之所以退失菩提心,就是没有见地,人家怎么说,我们就怎么跑。今天听人家说净土好,就去修净土;明天又听说禅宗好,又去修禅;后天听说止观好,又去修止观。几年下来,一无所获,菩提心自然退失!

  事实上如果你的见地不清晰的话,你纵然有点小禅定功夫,就你的心态而言,经常会反复,也就是说情绪很容易波动。有时候似乎感觉到自己快成佛了,有时候又感觉到修道太渺茫。只有在你的见地通透了以后,在信心上面才会绝对不动摇,因为见地是修行的根本!

  在你没有做功夫之前,如果你的见地已经彻底通透了,你修行只要是一迈步,绝对是一步一个脚印、一环扣一环,你想脱落都不会脱落的,想脱落都不可能!就像我们做事情,还没有着手做之前头脑里面就有了很清晰的步骤和轮廓。你只要着手去做,肯定是一环套一环,不会脱节的。

  你没有见地,你只能是走一步说一步,摸着石头过河。甚至你摸错了自己还不知道!有的人误以为自己修行很高了、走得很远了,实际上还是在原地踏步!当你真的见地通透了以后,就算是释迦牟尼佛来到你的面前,你也不会跟随他跑!

  大家都知道唐朝无著文喜禅师的故事,他在煮饭的时候文殊菩萨现形于搅粥的铲子上,他抄起勺子就打,说到:“文殊是文殊,文喜是文喜”!文殊菩萨马上凌空而起,在空中为他说偈:“苦瓜连根苦,甜瓜彻蒂甜。修得三大劫,却被老僧嫌。”大家看文喜禅师的定力和境界多高啊!

  在我们一般人的心目中,佛的形象是一个实实在在的个体。有鼻子有眼,说起话来放光动地!这固然是一种佛,他是一种类型的众生心目中的佛。还有一种类型众生心目中的佛不是这个样子。一个真正明了见地的人,他只会踏踏实实面对周围的一切,把周围的一切事情都用心去做好。因为修行毕竟是多事!

  为什么说修行是多事呢?如果你不多事的话,就不会修行。“道”本来是无多事的,是因为我们不明白道,才多事!学佛的人多数都是向往神通,什么是神通呢?你能够把每天发生在你身边的事处理好,这就是神通、这就是妙用!相反,每天你身边的事不愿意去做,没心去处理,你纵然能够口吐莲花、脚踏莲花,那也是与修道不相干!

  所谓的“见地”,无非就是转变观念,你的观念没转变,即使禅定功夫再深,离佛也是不着边际!你以为禅定功夫深就能够解脱,思想不打开、观念不转变、不超越,你怎么解脱呢?思想境界是通过打坐打出来的吗?是通过念经念出来的吗?

  前天晚上明厚问了一句话:没有得到根本智的人,他的见地到不到位(即究竟不究竟)?这个话题我早就想谈,有时候忘记了,有时候记起来了又没机会谈。

  几个月前,我们这里来了一位胖和尚,我叫他讲开示,他讲了几次以后,大家都说他讲得很好。他确实有独到的一面。后来呢,有几个出家人和在家人都说他已经明心见性了、已经达到佛的境界了!其中有一个人私下里问我:一个没有明心见性的人,他的佛学见地是不是究竟的?

  我说自古以来,有两种讲法的人,一种是明心见性以后讲自己内在的心法,根本不需要看经典,他讲的思想自然符合佛的思想。另一种讲法的人,他也没有修行、也没有见地、也没有行愿,他就是一个佛学研究者。譬如说他专门研究某一部经或者某一部论,三、五年下来,他对这部经、这部论有了自己的看法,他也可以讲经,佛怎么说他就怎么讲,然后再加入自己的一些见地。

  那么你们说这后一类型的人,他的思想正确不正确?符合不符合佛的思想呢?这一类型的人虽然他也有自己的佛学思想,但他毕竟是以某一部经论作为自己的佛学思想。他自己根本没有修证、没有行愿,佛怎么讲,他就怎么讲,他始终不超越某一部经论的框框。

  但是一个明心见性的法师或禅师,他信口开河,谈得天昏地暗,不论是左谈、右谈,始终是不离自性,始终不离佛的心法!你别看他谈的一切,经书上找不到依据,但是他的思想、境界,都能够符合佛的思想。

  你们看那些研究佛学的人,开口就是佛学术语,处处引经据论、死钻专业术语;你再看那些禅师讲开示,从不引经据论,信手拈来,都是一针见血、一步到位!祖师们讲开示从不讲那些名词、名相,什么“八识”啊、“五蕴”啊,都没有。拿祖师的话来讲:这些都是垃圾!都是陈旧的破烂、都是哄小孩子哭的!

  一辈子钻进名词堆里跳不出来,几十年研究一部经典,你还以为自己收获很大!我们也不能因为这个人没有明心见性,就不听他的开示,因为每个学佛的人,都应该有自己的佛学见地、都应该有自己的佛学思想。

  事实上现在有很多学佛的人,都没有自己的佛学思想,都是人家怎么说,自己也怎么说,甚至还把别人的话给学错了!

  在古时候也有先明白见地,再去做功夫的一类人。另一类型的人是在做功夫的同时,不断地端正自己的见地、完善自己的见地。事实上功夫和见地是分不开的,就像一个人的左、右脚一样!你只要是迈动了一只脚,另一只脚必然会跟着迈动,不同的是你先迈动哪只脚而已。

  见地、修证、行愿,这是整个修行的程序。

  今天不是有几个居士要提问题吗?怎样将假我放下?假我本来就妨碍不了你,是你自己多事,不往前走、要停下来,看着两边的假我!如果你一直往前面冲的话,道路两边的假我怎么会干扰得了你呢?你之所以感觉到现在“假我”在干扰你,是因为你不愿意前进!

  你感觉到头脑里的杂念很难以除掉,是你自己没有用功进去。如果你用功进去了,妄念怎么会干扰你呢?你现在是不愿意用功、不想用功,坐在那里和头脑玩儿游戏,你和它两个斗来斗去。你如果一直用功去了,头脑怎么能够干扰你呢?

  如果你真的能够浇菜一心一意的话,那么你打坐肯定也能够一心一意。既然打坐能够一心一意,如果你去骂人、去睡觉,也一定能够一心一意!因为你具备了一心一意的能力,你干任何一件事情都可以一心一意。你不具备一心一意的能力,你干任何一件事情,都会处在散乱当中!你只要能够通过一个方法达到一心一意,任何一个方法到你手里,你都可以让自己达到一心一意。

  因为你对佛法认识不到位,所以你就不知道如何用功修行。昨天晚上讲了“为什么学佛的第一步首先是见地要到位、要正确”。如果你是邪知邪见的话,根本就没有办法用功办道!

  可是你们现在许多学佛的人呢?一上来马上就想有功夫、有境界、想成佛!你连这个学佛的次第都还没有掌握,对佛法还没有认识,你成什么佛呢?往生西方净土,哪里有那么简单的事情!

  今天晚上给你们一个话题,回去参一参:一个对佛法不了解、不认识的佛教徒,他能不能往生西方净土?也就是说一个没有见地的学佛人,他能不能往生西方净土?

 



下载DOC文档     微信分享

请常念南无阿弥陀佛,一切重罪悉解脱!

相关资料12条(站内:万行大和尚       学佛)(五明学佛网:万行大和尚       学佛)  

 大寂尼师:成佛必经之路—圆满布施之道 一、布施入门愿 ( 

 王骧陆居士:王骧陆居士全集 《学佛一得》序 

 王骧陆居士:王骧陆居士全集 初基学佛心要 

 其它法师:我自幼至长因「观音菩萨」慈悲引渡而念佛、学佛, 

 静波法师:如何学佛 

 圣轮法师:念彼观音力 波浪不能没─ 学佛人的「口德」修养 

 果煜法师:破茧而出 发心学佛 

 果煜法师:禅林风雨 1.修学佛法的几个通则 

 果煜法师:一苇过江 附录:十年学佛出家的心路历程 

 果煜法师:一苇过江 修行篇 放下——学佛参禅的不二途径 

 果煜法师:一苇过江 教理篇 青年学佛次第之我见 

 杨云唐居士:学佛十字路口—择法觉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