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      页

法师开示

佛教故事

幸福人生

在线共修

经咒学习

大宝法王

仁焕法师

净土法门

最近更新

居士文章

佛教仪轨

佛友商讯

电 子 书

净土讲经

大安法师

妙祥法师

印光大师

 

素食护生

佛教问答

世间百态

热点专题

戒杀放生

梦参法师

净界法师

圣严法师

全部资料

佛教知识

法师介绍

佛教寺庙

佛教新闻

戒除邪YIN

慈诚罗珠

寂静法师

昌臻法师

热门文章

积德改命

精进念佛

深信因果

消除业障

学佛感应

益西彭措

达真堪布

济群法师


首页 -->法师开示

 万行大和尚:想成佛就要学会奉献


   日期:2017/7/14 8:07:00     下载DOC文档         微博、微信、支付宝分享

  社会上有许多人都把我们当修行人看,如果我们真的知道作为一个修行人要具备哪些条件的话,我们就不敢自称是个修行人了。我们跟世俗上的人没什么两样!尽管我们在努力做到不同于一个世俗上的人,而实际上我们并没有做到。如果有一天我们果真做到了,这也是我们份内的事。原本就应该如此!

  佛教讲“五戒十善”,难道这些仅仅是修行人应该遵守的吗?实际上,“五戒十善”是做人的基本道德标准,不是说只有修行人才应该遵守。

  所谓的“假”,不是外面的东西假,而是自己假;所谓的“好”,也不是外面的东西好,是自己好。众生有多少类型,外面的事物就有多少类型。因此众生在何时何地都能够找到适合自己需要的事物。譬如说造化既然有牛羊,就必然会有草木。

  我们每天踩在脚下的泥土里面就有黄金,可是谁能够识别出来呢?等别人把黄金拿到你面前来你才认识,这不是真智慧。甚至有些人真的黄金摆在他面前,他也不能识别。当一个人带着抱怨心做人做事的时候,他内在的智慧就已经关闭了,就没有办法识别外边的事物。

  学佛的人都知道“三界唯心,万法唯识”,不知道大家对这句话是怎么理解的。何为“万法唯心”呢?不知道是没办法修行的,哪怕是做人,你都会做得很痛苦!西方心理学告诉人们,每天早晨醒来的时候,躺在床上告诉自己:“我成功,我高兴,我健康!”每天早晨说一遍,不到一百天,他真的会变得高兴、健康,做事容易成功了。

  实际上几千年前我们的佛祖就已经告诉过我们“万法唯心”。如果你带着一种嗔恨心、抱怨心做事情的话,你眼前的一切、万事万物,气氛都改变了,它们面对你的时候也是用一种嗔恨、抱怨的气氛把你包围起来。如果你带着一种欢喜心、感激心做事的时候,你眼前的万事万物同样会向你释放出感恩的气氛。

  因为人和外界的万事万物是同一体的,就像一根完整的电线一样,不存在前一段的电压是二百伏,后一段的电压是五百伏。绝对不存在!只要是一根线,每段的电压绝对是一样的。整个宇宙就是一个有生命的有机体!

  我们的头脑实际上是受我们“灵魂”支配的。譬如我在用“心”咒骂你们,虽然你的“头脑”不知道,但是你的“灵魂”却已经感应到了。可见你的头脑是受你的灵魂支配的!

  此时你的“灵魂”就会把信息传达给你的头脑,你的头脑自然对我就不会友好。甚至连你自己都会感到莫名其妙:为什么我见到对方不会友好呢?实际上是因为对方的心态没有调好,他的磁场影响到了你的灵魂。

  单纯的人,“灵魂”的力量会更大,佛教是反对“灵魂”之说的,我是便于大家理解而采用“灵魂”这个词来阐述。

  修行应当从哪里下手最容易成就呢?容易与佛菩萨、与道相应呢?(明厚答:从“慈悲”下手……,道惠答:从“奉献”……)我发现我们这里明厚的嘴巴特别厉害!真的,我们这里任何人的嘴巴也抵不过明厚。但是你只具备了一半,语言般若你似乎具备了,但是你还缺少一大部分,还没有“落实”。你的头脑在我们这个团体里是最敏锐的一个,第二个就是永清,但是都缺少耐力。

  学佛主要是落实在行为上,今天你和道惠两个回答得非常准确,一个是“奉献”、一个是“慈悲”。你们两个回答的名词不一样,实际上是一条路,这是与佛菩萨、与道相应的唯一途径。你有智慧、有功夫、有定力,这固然很重要,但是最重要的还是慈悲。

  只有慈悲,你才能够成为佛菩萨。有定力可以与“道”相应,但你绝对不可能与佛菩萨相应。佛菩萨已经超越道了,他不属于道里面,他属于道外面,独立超然于道之上!“定力”它是修道的基础。

  为什么大乘菩萨路线把“布施”摆在第一位?为什么我们现在不能够走“布施”这条路?因为我们没有“无我”的精神。我执太重,你怎么布施呢?之所以“我执”太重,是因为没有慈悲心,没有慈悲,当然也就谈不上奉献。实际上“奉献”就是“布施”,所以我说明厚击中要害了!

  大家都是想要成佛、成菩萨的,可是大家都不知道如何慈悲,因此,佛菩萨在制定大乘修行路线的时候没有把“慈悲”摆在第一位,而是把“布施”放在第一位。因为前者的含义太广泛了,把后者放在第一位,我们更容易理解,对修行的路线会更清晰。

  一谈到“布施”,给大家的印象似乎更明确、更局限:“无非就是布施钱财、布施体力!”实际上布施是最难做到的,同时也是最容易做到的。

  最难的往往也就是最容易的。譬如说走路的时候,我退到后面,让你走到我的前面;你骂我一句,我不吭声;同时到卫生间,我让你先进去,我等着。这都是布施!可是最简单的恰恰是我们凡夫最难做到的。一个修行的人要想把内在的潜能开发出来,唯一的路线就是通过奉献,亦即“布施”!

  学佛不是向外索取,而是把内在的力量拉出去才叫做“学佛”。就像是水井里面的水不断地往外提,井水不断地涌出的道理一样,我们只有通过这种不断奉献的方式,内在的潜能才能够打开,进一步才能够与佛菩萨相应,才能够和他们同一体。

  如果你违背了这种方式,而去采用索取的方式,把外边的东西搬进来,这就如同你把外边的水往井里边倒,最后水井里的水一定会干枯。

  水井里面的水往外提,它不仅不会干枯,而且会源源不断地再来。心灵里面的力量不断地使用出来、释放出来,你将和佛菩萨具有同样的力量!为什么罗汉与佛菩萨的区别那么大呢?因为佛菩萨是往外释放力量,罗汉绝对不往外释放力量,他甚至还从外面索取力量。

  初地菩萨的功德、福报胜过千百亿个罗汉的功德、福报。为什么是这样呢?罗汉是“自受用”,修成了以后是自己受用,而菩萨从初发心的这一步(他还没有修成),就已经具备“他受用”,已经使众生受用了。何况他修成以后呢!所以说罗汉不能续佛慧命。

  譬如说在座的学佛者,都具有挑得起50斤担子的力量,可是谁也不愿意去挑。有一个人他根本挑不动50斤的担子,但是他愿意去挑,他把50斤的担子分成两个,今天挑不完,明天继续挑。你能挑50斤(具有这个力量),你是个罗汉;他只能挑20斤(力量没有你大),可他是个菩萨。因为他愿意挑,虽然只挑20斤,众生已经受用了。只要他不断地挑下去,总有一天他能够挑得动100斤的担子!而这些能挑50斤的人,因为他不去挑,众生从他那里就得不到受用,他也只能是个罗汉。佛菩萨是让他人受用,罗汉是自己受用,因此罗汉不能续佛慧命。

  来果禅师讲过一句话,他说:凡是能发心建寺安僧、讲经论法,参禅打坐的,这些类型的人都是佛菩萨再来。即便他不是果地上的佛菩萨,他已经是因地的佛菩萨,已经列席了!何为“列席”呢?就是他已经超越三恶道了。也就是说极乐世界已经摆好了他的位子,三恶道里没有他的位子了。虽然对于往生极乐世界而言,他的力量还不够,但是已经摆好了位子,在等着他,他已经列席了。

  就我们目前这种修行的心态,不可能直接到极乐世界!必须要到三恶道里面去游玩一圈儿,才谈得上到极乐世界。我们没有理由不进三恶道,哪怕你说得天花乱坠、口吐莲花也没有用!魔鬼都能够口吐莲花,但他仍然免不了六道轮回。不过我们东华寺里面有几棵苗子,他可以避免三恶道。虽然他的功夫还不够,但基本心态已经具备了。

  连最基本的心念都没有转变,仍然按着凡人的思维方式、做事方式,怎么能不种三恶道的因呢?如果你是一个常人,没有学佛,你的想法、做法,绝对正确!可是我们在座的人都承认自己是学佛的人,那么我们已经不是俗人了,不是凡夫了。

  既然是学佛的人,为什么我们的念头不从凡夫的方向转到佛菩萨的方向来呢?虽然我们现在不具备佛菩萨的功夫,但是我们的念头、思维方式要转变过来。转不了,也要转!除非你不学佛。

  六祖讲:“六、七因上转”,就是强调学佛的第一步,首先要转变你的念头。第六意识(也就是头脑),第七末那识,在因地上就必须要“咔嚓”一声把它转过来。你扭转不过来,想要学佛,免谈!前五识、第八识必须要等到开悟成佛,证果的那一刹那,才能彻底转变。

  佛菩萨告诉过我们,并不要求我们的前五识和第八识马上转变过来,但是你完全可以做到在学佛的第一步,把你的第六意识(头脑的观念,也就是你的思想观念)转变过来。如果这一点你做不到、不去狠下功夫的话,学佛免谈!

  古人讲:出家容易修道难。等到有一天把“道”修好了,又说修道容易弘法难。过去有很多独觉佛,现在联想起来,他们之所以要做“独觉佛”,可能也是缘于此。老子就是独觉佛,可他还是把慧命给延续下来了。他幸运地写下五千言,传给了他的弟子,他就走掉了。

  释迦牟尼佛没有老子那么有清福,他是一个忙忙碌碌的人。也正因为这样,悉达多是具备了法身、报身、化身的三身佛,而老子就不是三身佛,因为他付出的没有悉达多付出的多。

  学佛的路上你付出一分,就得到一分;你付出十分,就得到十分。绝对不会像做生意那样,有时候你投资一百万,可能会亏得血本无归!学佛绝对没这一说,不存在亏本。佛教里面有一句话:没有天生的弥勒佛,也没有自然的释迦佛!都是经过累世、累劫修炼成功的。

  我们在座的能够在这一世闻到佛法,又能够学佛、出家,实际上我们在无量劫以前,无数世以前都曾经学过佛、修过道。如此说来,无量劫以前我们就学佛修道了,现在还没有成佛吗?答案是肯定的。

  我们如果过去已经成佛了,那么我们现在的所作所为,言行举止就应该和佛是一样的。我看不到大家的所作所为和佛菩萨一样,不过倒是有一点点像罗汉的影子,多数人都是各顾各!果真我们都把自己管好的话,那也好,也是一个庄严清净的修行人。问题是连自己也管不好。

  教我弹古筝的那位老师,她毕业以后教的头几个学生很笨,但她相信自己一定能把他们教好。因为她刚刚毕业,涉世未深,浑身是劲,不信这几个学生教不好,她坚信以自己的能力一定能把他们教好!她从来不知疲倦地教这几个学生,可是几年下来,自己的心力消耗了许多,而这几个学生的进步,却非常非常小。后来她终于认识到一个事实、领悟到一个道理:教学生要选拔苗子。

  一个好苗子,你根本不用费多大力气,一点他就通了,不用费多少心思。并不是说每个人都可以教得好,更不是说所有的人都可以去带。用佛家的话讲:众生确实存在“根器”的差别!如果没有差别,为什么佛菩萨的等级分得那么清楚呢?三身佛、十地菩萨、四果罗汉、声闻缘觉,那就说明他们在因地上有差别,所以修到果地上还是有差别。有差别是很正常的!佛菩萨都“不平等”,何况人呢?

  一个人摔倒了以后,他愿意爬起来,你去拉他才能够拉得起来。如果他摔倒以后,趴在地上不愿意起来,即便是你把他拽起来,你一松手,他依旧是扑在地上。可是我们每个人摔倒了以后,都希望有人把自己抱起来,而且永远扶住自己别松手。靠在人家身上!等到最后证了一个小小的罗汉果,还是一个“半生不熟”的罗汉果,夹生的!

  想成佛的人不从“布施”这条路入手的话,绝对没有成就的日期!“奉献”是现在的名词,传统宗教都是用“布施”一词来表述。通过不断地布施,不知不觉地自己已经成了佛菩萨了。你不走这条路线,坐在这里不动,你认为自己每天在持戒、在忍辱、在精进,实际上你心灵的空间越来越小。你本来可以成个菩萨,现在成了个罗汉了;你本来可以成个罗汉的,现在却成了一坛苦水,罗汉都成不了,成了一棵枯木!

  过去的祖师大德,经常呵斥那些修枯木禅的。一个人的心量、能量场、层次,都是通过布施修出来的,或者说是通过布施逐渐培养起来的。再通俗一点讲,一个人的承受力、能力,都是通过布施,慢慢培养起来的。争强好胜,会使自己心灵的空间越来越小,只能够断掉自己的慧命而成就对方,是三恶道的种子!

  东华禅寺开山方丈释万行,万行大和尚倡导以人为本的人本佛教理念,遵从农禅并重的祖训,“堂上坐禅,堂下禅做,一日不作,一日不食”。三十岁创立东华家风:信教先爱国,学佛先做人,修道先发心。四十岁创立东华禅,让学人通过学修“东华禅”的精神,融通人生四大关系:我与家庭的关系,我与社会的关系,我与国家的关系,我与自然的关系。

 



下载DOC文档     微信分享

请常念南无阿弥陀佛,一切重罪悉解脱!

相关资料12条(站内:万行大和尚       布施)(五明学佛网:万行大和尚       布施)  

 惟觉法师:八大人觉经 第六觉知 布施平等觉 

 惟觉法师:布施 

 惟觉法师:布施的利益 

 许智铭居士:谈二王的布施功德果报观 

 胡维铨居士:地藏菩萨本愿经白话解释 校量布施功德缘品第十 

 陈坚教授:无畏布施:“人间佛教”的虚云模式 

 高明道老师:布施 慈心 为善 离欲 

 宽运法师:何谓布施 

 铃木俊隆:禅者的初心 第二部 在修行的道路上 6 布施就 

 达照法师:佛说八大人觉经 第九讲 正宗分——布施平等觉 

 永海法师:布施得当 

 永海法师:适当的布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