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      页

法师开示

佛教故事

幸福人生

在线共修

经咒学习

大宝法王

仁焕法师

净土法门

最近更新

居士文章

佛教仪轨

佛友商讯

电 子 书

净土讲经

大安法师

妙祥法师

印光大师

 

素食护生

佛教问答

世间百态

热点专题

戒杀放生

梦参法师

净界法师

圣严法师

全部资料

佛教知识

法师介绍

佛教寺庙

佛教新闻

戒除邪YIN

慈诚罗珠

寂静法师

昌臻法师

热门文章

积德改命

精进念佛

深信因果

消除业障

学佛感应

益西彭措

达真堪布

济群法师


首页 -->居士文章 -->转载

 明如居士:菩提只向心觅


   日期:2017/7/21 8:57:00     下载DOC文档         微博、微信、支付宝分享

  “菩提只向心觅,何劳向外求玄?”是禅宗六祖大师留下的一句至关重要的教言。所谓菩提,就是佛的果位。当我们将自心之上的污垢——烦恼障和所知障这二种垢障彻底断除之后,心本有的光明就会显现出来,佛的如所有智和尽所有智就会现前。所以,作为一个学佛人,应当明白“认识自心、改造自心”是佛法的根本,并应矢志不渝将断除自心之上的二种垢障和证悟心的本性作为修行的根本目标。

  然而不幸的是,在被称为“末法时代”的今天,诸多的学佛人根本不以去除自心之上的污垢为己任,不以培养慈悲心和断除自心的妄想执著为目标,而是“孜孜不倦”地在行持着种种远离修心内涵的表面事相,对诸多远离修心实质的邪说津津乐道,这不能不让每一个具有悲心的佛子伤心难过。

  达摩大师是中土禅宗的初祖,在他所著的《破相论》中以非常明确的问答方式,向我们昭示了一条正确的修心大道。《破相论》开篇这样写到:

  问曰:若复有人志求佛道者,当修何法最为省要?(问:如果有人想求无上佛道,应当修什么法,最简单、快捷而且最关键呢?)

  答曰:唯观心一法,总摄诸法,最为省要。(答:只有“观心”这个方法,总摄了一切法门,不仅最简单、快捷而且最关键。)

  问曰:何一法能摄诸法?(问:为什么“观心”这一个方法,能够总摄一切法门呢?)

  答曰:心者万法之根本,一切诸法唯心所生;若能了心,则万法俱备。犹如大树,所有枝条及诸花果,皆悉依根。栽树者,存根而始生子;伐树者,去根而必死。若了心修道,则少力而易成;不了心而修,费功而无益。故知一切善恶皆由自心。心外别求,终无是处。 (答:心是万法的根本,世间的一切万法都是从心而生的;如果能彻底通达心的奥秘,就通达了一切万法的根源。一棵大树的所有枝条和花果,都是从树根生长出来的;如果要栽树,只要保存好树根,就会生长枝条和花果;如果要毁树,只要去掉树根,则枝条和花果就会枯萎而死。同样的道理,如果我们了达了心灵的奥秘去修道,则花很少的精力就可以成功;如果不了达心灵的奥秘,而是离心而修道,则虽然花很多时间,也不会有什么收获。所以,一切善恶皆由自心而生;在自心之外,求无上菩提,终究不会有任何结果。)

  事实上,达摩祖师的这段话值得我们每一个学佛人将其背诵下来,铭记在心,并时时仔细思考其中的道理。如果能够真正理解这段话的内涵,并对其生起信心,功德真是无量无边!为什么呢?因为一个始终将自心作为关注和改造对象的人,实际上已经走在正确的学佛道路上,在不久的将来,定会法喜充满!因为整个佛法都是在向人们宣说心灵的奥秘,心之外的法,佛陀从未宣说过;所有佛法的根本目的只有一个,就是为了使人们认识心灵的奥秘、证悟心的本性。

  《佛名经》云:“罪从心生,还从心灭,故知善恶一切皆由自心,所以心为根本也。若求解脱者,先须识根本,若不达此理,虚费功劳,于外相求,无有是处。”所以,一切罪恶的源泉是心,一切功德的源泉也是心,在外境和事相上并不存在罪恶和功德,罪恶和功德的所在地是人心。净土、佛、菩提等也存在于心的本性中,舍心别求,终将一无所获。

  禅门的论典中说:“于外相求,虽经劫数,终不能成;于内觉观,如一念顷,即证菩提。”

  如果我们要改变电影屏幕上的悲剧成喜剧,只要将电影机中的悲剧的底片换成喜剧的底片即可;如果我们要灭掉电影屏幕上的种种幻像,只要关掉放映机即可。如果我们不从电影机下手,而是在电影屏幕上施加拳脚,则无论耗费多少精力,都不会有半点收获。这是因为电影机是电影屏幕上种种幻像的根源,只有抓住根源,问题才能迎刃而解。同样,我们的种种苦乐,乃至外境的种种显现,都是心在通过六根“放电影”,心是万法的根本,世间的万法都是从心而生。如《楞伽经》云:“心生即种种法生,心灭即种种法灭。”所以,要想获得暂时的安乐,需要从改变内心下手;要想获得究竟的佛果,也要从改变内心下手。

  《维摩经》云:“欲得净土,当净其心;随其心净,即佛土净。”所以,念佛求生净土的人,要通过念佛来净化自己的心。只有内心的烦恼障和所知障彻底去除了,心就得到了净化;只有心得到了净化,净土才会显现在面前。所谓念佛,实际上就是借助于佛的名号,观察自心、净化内心。如蕅益大师的《弥陀要解》云:“清珠投于浊水,浊水不得不清;佛号投于乱心,乱心不得不佛也。”如果我们念佛时,不将佛号投于自己的“乱心”,使之纯净、空明、并显现净土的种种净相,则显然不是正确的念佛方法。

  实际上,密宗生起次第的修法,在本质上和净土的念佛修法并无二致。念咒的时候,应将密咒投向心念生起的地方——心轮,通过念咒不停地净化心间不净的业风。在金刚乘的教法里面,“心”被诠释得更加具体明确。心的本质实际上就是存在于心轮周围脉道中的极其细微的业风,这些细微的业风在脉道中运动,从而产生了种种心念,并通过前五根门在外界“放映出”种种轮回的幻像。当心间的业风得到净化,外境的显现也会得到净化。

  古德云:“圣人求心不求佛,愚人求佛不求心;智人调心不调身,愚人调身不调心。”一个学佛人,无论修何法,都不可以偏离自心而修!都必须以“改造自心、净化自心、证悟心的本性”为根本目的!让我们始终牢记佛法的这一根本目标,并朝着这个目标义无反顾地奋勇前进!

  摘自《放生心语》(明如居士 著)

 



下载DOC文档     微信分享

请常念南无阿弥陀佛,一切重罪悉解脱!

相关资料12条(站内:明如居士       菩提)(五明学佛网:明如居士       菩提)  

 傅味琴居士:不退菩提心为解救众生倒悬之苦 

 傅味琴居士:大慈大悲愍众生,成就无上菩提道(2004年观 

 傅味琴居士:学习释迦佛,祈请善知识为胜为导,不退菩提心( 

 傅味琴居士:释迦佛成道是成的菩提大道(2006年释迦佛成 

 普献法师:宝积经讲记 不失菩提心的正行 

 普献法师:宝积经讲记 退失菩提心的邪行 

 傅味琴居士:初发菩提心修行观法(100~104) 

 傅味琴居士:初发菩提心修行观法(90~99) 

 傅味琴居士:初发菩提心修行观法(70~79) 

 傅味琴居士:初发菩提心修行观法(60~69) 

 傅味琴居士:初发菩提心修行观法(50~59) 

 傅味琴居士:初发菩提心修行观法(40~4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