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      页

法师开示

佛教故事

幸福人生

在线共修

经咒学习

大宝法王

仁焕法师

净土法门

最近更新

居士文章

佛教仪轨

佛友商讯

电 子 书

净土讲经

大安法师

妙祥法师

印光大师

 

素食护生

佛教问答

世间百态

热点专题

戒杀放生

梦参法师

净界法师

圣严法师

全部资料

佛教知识

法师介绍

佛教寺庙

佛教新闻

戒除邪YIN

慈诚罗珠

寂静法师

昌臻法师

热门文章

积德改命

精进念佛

深信因果

消除业障

学佛感应

益西彭措

达真堪布

济群法师


首页 -->佛教问答

 净慧法师网络问答录


   日期:2017/7/26 8:54:00     下载DOC文档         微博、微信、支付宝分享

  问:“我皈依后,皈依师告诉好好念佛就是修行;有人告诉说,应参寻依止师,依法门修行,为什么呢?同时,我业障很重,贪嗔痴慢疑就是业障吗?”对此,您如何理解呢?

  答:古德有云,“迷时千卷少,悟后一言多。”初学佛法,诸多疑问,愿求多闻,当为可教。就怕不疑不问,不知择法寻师,还在自以为是,感觉状况良好,当为难教。迷时千卷少,是向经学他学,愿求了义究竟,身不疲倦,心不厌足。悟后一言多,是向净心自性学,日夜精进禅行,无心留意身外诸事,见闻一字一句都是多余。但是,若无迷时千卷少,难有悟后一言多。

  皈依师,为皈依三宝的引领见证者。依止师,为传授依止法门、依靠指导功用者。皈依佛门的人,皈依后应参寻依止师,于依止师处得到对应根基的传承法门,进入真正的修持身心。各宗法门,皆有传承;即可依皈依师为依止师,但须授于传承法门,非教念一句佛号而已。

  当下,在汉地大陆净土宗的部分寺庙中,四众皆有遇此状况者;其中,在家二众居多。几年或十几年下来,少见道业有长进者,不知净土法门传承为何物,不知都摄六根静坐念佛有多重要;只知念一句佛号,便等临终诸佛菩萨接引;只知如此念佛最为稳妥,三根普被而利钝全收。

  业障,为身、口、意所造作诸恶,形成业债,循环不息,能障碍修行正道,故称业障。业者,天地神明察查核准,记录在案有报为业。债者,既有命债,也有物债。贪嗔痴慢疑,为身欲五毒,心烦恼五病。由于身有财色名食睡五欲,生贪嗔痴慢疑五毒,发身口意言行造作诸恶业。故不能简单认知,贪嗔痴慢疑就是业障;而应加以明辨,减少欲求,才能化转五毒,言行造作转为诸善业。

  业障重者的表现,略讲有二十种;一是多病难医;二是伤残短寿;三是鬼魅常侵;四是神志昏沉;五是浮躁失控;六是心常散乱;七是易失正念;八是执著妄想;九是好事难成;十是散失财产;十一诉讼扰害;十二烦恼不安;十三遭遇横祸;十四灾难侵袭;十五背负恶名;十六常生邪见;十七破犯戒仪;十八毁谤三宝;十九善友远离;二十难修正道。作业千差万别,报应千变万化,表现千奇百怪,只能略释其义。化转业障方法很多,这里不讲,可另参学。2016/3

 



下载DOC文档     微信分享

请常念南无阿弥陀佛,一切重罪悉解脱!

相关资料12条(站内:净慧法师       修行)(五明学佛网:净慧法师       修行)  

 净界法师:修行胸量要大成就才可能大 

 净界法师:我告诉你一个修行的秘诀 

 大安法师:一函遍复讲记 第三部分 修行中需要注意的十二条 

 怎样发心修行 

 宋智明居士:圆觉经直讲 第十章 修行无二 方便多门 

 认识烦恼是修行的开始 

 楞严悲华法师:傻瓜式修行十要 

 楞严悲华法师:瑜伽修行二十二要 

 楞严悲华法师:什么叫学佛修行 

 万行法师:降伏其心 三 修行中身心出现的四种反应 

 万行法师:降伏其心 三 静心就是修行 

 宋智明居士:禅观入门 五、禅的障碍与消除方法 漫谈修行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