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      页

法师开示

佛教故事

幸福人生

在线共修

经咒学习

大宝法王

仁焕法师

净土法门

最近更新

居士文章

佛教仪轨

佛友商讯

电 子 书

净土讲经

大安法师

妙祥法师

印光大师

 

素食护生

佛教问答

世间百态

热点专题

戒杀放生

梦参法师

净界法师

圣严法师

全部资料

佛教知识

法师介绍

佛教寺庙

佛教新闻

戒除邪YIN

慈诚罗珠

寂静法师

昌臻法师

热门文章

积德改命

精进念佛

深信因果

消除业障

学佛感应

益西彭措

达真堪布

济群法师


首页 -->法师开示

 净土法门法师:境界无非善友


   日期:2017/7/28 7:49:00     下载DOC文档         微博、微信、支付宝分享

  这就是显示无是、无非是的道理,明白无是、无非是,才能够真正见到天地同根、万物一体,这里面哪有是、哪有非?后面这一段,佛同意他,无有一物不是自己的见性,可以证实见性遍一切处。因此说是、说非都是过失,为什么?有是、有非一定是对立的,才有是有非。如果是一体,诸位想想,哪里来的是非?见与相是一体。诸位要记住,经里面说得很清楚,唯识里头告诉我们万法唯识,识是能变,万法是所变,能变与所变是一不是二,既然是一不是二,这里面如何去分是与非是?由此可知,众生无量无边错误的观念、矛盾的思想,都是不明了这个根源而生起来,如果晓得这个事实的真相,一切疑问都没有了。

  经里面虽然说得相当清楚,古德唯恐初学不能一下体会这个道理,所以举比喻说。像贤首大师「金狮子章」里面所讲,那就是从比喻说,「以金作器,器器皆金」。我们拿这个比喻来解释这一段经文,诸位就更容易懂,譬如金器、器皿,我们到银楼去参观,这个金器做了许多的花样,千万种的样式,美不胜收。我们在这里把金比作见精,把器比作物相,我们要是在这里面去找,譬如这些首饰、手镯、耳环之类,我们看到许许多多,说了这些名字,我们问金在哪里?在这许多的器皿当中我们去看金,你要是只看到那些,这是耳环、那是耳坠、这是手镯,没有看到金,没有看到黄金,著相不见性。我单单要金,你拿个手镯来,我不要手镯,我要黄金,是前面第一个比喻的意思。第二个比喻里头观察,原来器器皆金,离了器找黄金找不到,离了金找器也找不到,原来金就是器、器就是金。由此可知,离了物相找见精找不到。

  给诸位说,见精明元不会独立存在的,你说我什么都不见,你一张眼睛,那你总看到虚空,虚空还是境界,还是物相的一种,这个关系就跟金与器的关系是一样。性在什么地方?性就在相中,性与相是不二的,性就是相、相就是性。因为我们不能够契入实相境界的真实状况,所以在里面起虚妄的分别执著,这是自己迷失。这一段的开示,对於我们修学用功关系很大,我们参禅不能见性,我们念佛不能得一心,可以说都有这些障碍在。假如我们真正晓得,性相是圆融、物我是一体,见性一心就很容易成就。我也提醒过诸位,学佛尤其是大乘佛法,一定要以一心做基础,不管你学的是哪一宗、哪一派、哪一个法门,所谓是八万四千法门,不论你学哪个法门,根本是一心,没有一心不能契入。佛学称之为内学,一心是内,不知道这个原理,我们的功夫就没有著力处。有了基础,一定要善友的帮助才能成就,成就要靠善友。谁是善友?除自己之外皆是善友,要懂这个道理。正是《华严经》里面所讲的,你看《华严经》里面修行人,只有一个,善财童子,学人是孤家寡人一个,除他之外,依正庄严无非善知识。

  我们天天讲修行,天天希望成就,假如我们对於这些根本的原理原则都不晓得,人家说我们盲修瞎练,我们还一肚子不高兴。说你盲修瞎练你一肚子不高兴,那就证明你确实是盲修瞎练,为什么?因为你没有到一心,你心为境转。说你盲修瞎练,你如如不动,你才有点功夫;心在境界里动,不行。佛说一切经无非就说明这些道理,道理懂得,我们在境界里头要练习,练什么?练不动心。所以境界无非善友,在境界里头学个如如不动,了了分明那是智慧,般若智照。如如不动是功夫,心地清净一尘不染,像六祖大师所说的,「本来无一物,何处惹尘埃」。心性本来就是光明清净,虽然我们今天在凡夫地并没有染污,说染污那叫说名染污,并不是真正染污。所谓染污是什么?就是迷,迷而不觉说之为染,并不是真的染污。我们衣服要是染脏了,还要去花一点时间把它洗干净;心染污,你是一觉就了了,不必要费功夫。问题就在你能不能觉悟,能不能把这个道理豁然贯通。

  楞严经  (第四十九集)  1980  台湾景美华藏图书馆  档名:07-001-0049

 



下载DOC文档     微信分享

请常念南无阿弥陀佛,一切重罪悉解脱!

相关资料12条(站内:净土法门       境界)(五明学佛网:净土法门       境界)  

 吴润江上师:净土法门开示集要 

 吴润江上师:净土法门之钥(又名:净土心要) 

 大寂尼师:成佛必经之路—圆满布施之道 二、布施圆满愿 ( 

 谈锡永居士:生与死的禅法 二十一、三个禅的境界——完结篇 

 如本法师:净土法门 

 陈兵教授:净土法门实似论 

 其它:略论善导往生净土的境界“报土论”(谢路军) 

 王雷泉教授:禅的智慧与人生境界 

 净界法师:净土法门的特色 

 净界法师:念佛不等于修净土法门 

 法藏法师:净土深义 第五讲 净土法门的实修与检非 

 法藏法师:净土深义 第四讲 净土法门修持的正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