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      页

法师开示

佛教故事

幸福人生

在线共修

经咒学习

大宝法王

仁焕法师

净土法门

最近更新

居士文章

佛教仪轨

佛友商讯

电 子 书

净土讲经

大安法师

妙祥法师

印光大师

 

素食护生

佛教问答

世间百态

热点专题

戒杀放生

梦参法师

净界法师

圣严法师

全部资料

佛教知识

法师介绍

佛教寺庙

佛教新闻

戒除邪YIN

慈诚罗珠

寂静法师

昌臻法师

热门文章

积德改命

精进念佛

深信因果

消除业障

学佛感应

益西彭措

达真堪布

济群法师


首页 -->居士文章 -->转载

 明如居士:静则一念不生,动则万善相随


   日期:2017/8/3 8:59:00     下载DOC文档         微博、微信、支付宝分享

  “动”和“静”是心的两个基本状态,所以古德提出了“静则一念不生,动则万善相随”的修心原则。

  观察我们的心,一个念头接着一个念头,犹如水面的涟漪,一波接着一波,永无停息的时候。心的状态亦如天空中的浮云一样瞬息万变,一会像苍狗,一会像仕女,一会又变成千军万马。事实上,即便在睡梦中,心也没有停止过活动。

  分析心中生起的各种念头,绝大多数都是没有任何实质性意义的妄想。这些念头对外境某个事物进行着百般地思考、比较和判断,在经历甚至九百九十九个念头的思维之后,第一千个念头好像得到了一个所谓的“结论”,可是第一千零一个念头可以立即毫无理由地否定它。这就好比孩童的积木游戏,在花费了一千个动作用积木搭起了一个看似辉煌的“房屋”之后,第一千零一个动作却是轻而易举地将其推倒,使得前功尽弃。

  当我们从妄念之流中睁开眼睛观察外境时就会发现,外境并没有因为内心成千上万的念头而有丝毫的改变。这和从睡梦中醒来,发现梦中的所思所想没有任何意义一样。所以,很多时候,我们活在众多的“垃圾念头”中,却丝毫没有察觉。在生起的念头中,真正有用的其实只是其中极少的一部分。例如,如果要喝茶,事实上只需很少的支配身体喝茶的念头,就足够可以让我们完成喝茶的动作。然而,大多数人在生起对喝茶有用的念头之外,还让许多对喝茶根本无用的念头生起,结果使自己淹没在念头的“海洋”中。

  事实上,那些泛滥成灾的“垃圾念头”大大削弱了有用念头的力量。在生起的念头中,有不少甚至是相互矛盾冲突的,如果不能舍弃其中的一个,就会导致混乱和痛苦。所以,“散乱”是凡夫的心所具备的一个本质性的特征。许多时候,心犹如一个醉汉,东倒西歪,虽然迈了很多步,却没有明确的目标和方向;心又犹如一个疯子,东荡西游,看似忙碌,却一事无成。

  因此,我们要学会驾驭和控制自己的心,要让心这匹野马听从使唤和调度,叫它停就停,叫它向既定的方向前进就向既定的方向前进。如果我们不具备这种能力,任凭心之野马放肆地奔腾,则我们随时都有被它摧毁的可能。

  对于绝大多数凡夫来说,如果能让念头减少一半,痛苦和混乱就会减少一半;如果能保持一刻钟的“心如止水”,则在这一刻钟内,痛苦将根本无法产生。许多人的心常常处在痛苦和愤怒的状态,犹如疯狂的野马,无法停息下来。这些痛苦和愤怒的心灵,甚至许多次地生起摧毁自己和他人生命的念头,却从来没有尝试过将念头歇下来,安住于“一念不生”的状态。

  歇下疲倦的心!我们要常常这样训练,使心具有歇下来的能力。一个身体疲倦的人如果让自己的身体歇下来,就会渐渐恢复体力;同样,一个妄念纷飞的人,尤其是痛苦、混乱和悲伤连绵不断的人,应当学会歇下自己的念头,让心处于“一念不生”的状态。常常这样训练就会发现,自心其实是独立于外境的,一切痛苦都是心自找的,无需依赖于任何外境,心自己就能安乐自在。

  在佛教禅定的修心方法中,有一种很殊胜的方法,就是停止“身口意”三门的一切活动:身体保持一种姿势一动不动,嘴里不说任何语言,心里也停止一切思维活动,好像一个极为疲倦的人躺下来休息一样。当我们这样去练习的时候,就会发现身心都会泯灭在虚空中,保持住这种“身心如虚空”的状态,就是禅修的开始。

  当我们从禅定中出来,允许念头生起的时候,要贯彻“动则万善相随”的原则。犹如哨兵审查每一个经过城门的路人、不让一个可疑分子进入城内一样,要仔细审查每一个在心中生起的念头。对那些会导致自他痛苦的一切恶念,诸如伤害众生的、愤怒的、贪婪的、傲慢的、嫉妒的、吝啬的、忧伤的、焦虑的……等等,一概不予放行;而应当鼓励一切可以导致自他安乐的善念生起,如宽容的、安详的、慈悲的、喜悦快乐的……等等。

  生命的本质就是永不停息的心灵活动。无论身处何处,心是怎样的,我们就怎样地活着,心活动的方式就是我们活着的方式。如果心的活动是快乐的,我们就快乐地活着;如果心的活动是痛苦的,我们就痛苦地活着;如果心的活动是焦虑的,我们就焦虑地活着;如果心的活动是盼望的,我们就盼望地活着;如果心的活动是愤怒的,我们就愤怒地活着;如果心的活动是嫉妒的,我们就嫉妒地活着……。所以,只有有效地控制各种恶念的产生,并保证生起的念头都是善的,我们才能快乐地活着。

  作为大乘佛法的行者,应当重点训练让心念趋于慈悲,视一切众生的快乐如自己的快乐,视一切众生的痛苦如自己的痛苦;常常把一切众生当作自己的慈母看待,无条件地包容和原谅他们的一切过失,并发愿给予他们一切安乐和安乐的因,去除他们一切痛苦和痛苦的因。久久这样训练,心和外境就没有任何距离和隔阂,当对一切众生的大悲心真实生起,我们内在的安详和悟境就会不断得到提升!“静则一念不生,动则万善相随!”如果我们能这样顽强地、坚忍不拔地去训练自己的心,就会给自他带来无量的安乐,并将迅速脱离生死的苦海!

  摘自《放生心语》(明如居士 著)

 



下载DOC文档     微信分享

请常念南无阿弥陀佛,一切重罪悉解脱!

相关资料12条(站内:明如居士       修行)(五明学佛网:明如居士       修行)  

 其它法师:修行者的消息(恒实、恒朝法师) 

 大寂尼师:成佛必经之路—圆满布施之道 二、布施圆满愿 ( 

 大寂尼师:慈、悲、喜、舍四无量心的深入修行意义 「解脱道 

 大寂尼师:慈、悲、喜、舍四无量心的深入修行意义 在家居士 

 大寂尼师:礼佛忏悔的修行意义 礼忏问答 

 大寂尼师:礼忏是入道的前方便 (礼佛、忏悔「经忏、拜忏的 

 大寂尼师:菩萨修行次第上册 自序 目录 

 大寂尼师:九品往生修行方法广释 下品行者修行之路(下集) 

 大寂尼师:九品往生修行方法广释 下品行者修行之路(上集) 

 傅味琴居士:出家是悲愍众生求解脱,修行是探索宇宙人生求真 

 傅味琴居士:出家是悲愍众生求解脱,修行是探索宇宙人生求真 

 傅味琴居士:出家是悲愍众生求解脱,修行是探索宇宙人生求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