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      页

法师开示

佛教故事

幸福人生

在线共修

经咒学习

大宝法王

仁焕法师

净土法门

最近更新

居士文章

佛教仪轨

佛友商讯

电 子 书

净土讲经

大安法师

妙祥法师

印光大师

 

素食护生

佛教问答

世间百态

热点专题

戒杀放生

梦参法师

净界法师

圣严法师

全部资料

佛教知识

法师介绍

佛教寺庙

佛教新闻

戒除邪YIN

慈诚罗珠

寂静法师

昌臻法师

热门文章

积德改命

精进念佛

深信因果

消除业障

学佛感应

益西彭措

达真堪布

济群法师


首页 -->居士文章 -->转载

 人间天:如何获得真正融通的修行体验,让肉身得到真实解脱?


   日期:2017/8/4 9:27:00     下载DOC文档         微博、微信、支付宝分享

  《普门品》云:“应以辟支佛身得度者,即现辟支佛身而为说法”。这句说的是如果有众生应当以辟支佛的身相得度的,观世音菩萨就会显示辟支佛的身相为他宣讲对应的法。

  有关以辟支佛身得度的经文,《楞严经·耳根圆通》经文如下:“若诸有学,寂静妙明,胜妙现圆。我于彼前,现独觉身,而为说法,令其解脱。若诸有学,断十二缘,缘断胜性,胜妙现圆;我于彼前,现缘觉身,而为说法,令其解脱”。

  其大意是:

  如果有众生应当以辟支佛的身相得度的,观世音菩萨就会显示辟支佛的身相为他宣讲对应的法。

  如果各位还在有学状态的修行人,他寂灭安静的状态即将圆满,我就会在他的前面现出独觉辟支佛身,来为他宣讲法义,令他获得解脱。

  如果各位还在有学状态的修行人,他能将十二因缘法理解到精髓深处,且参悟和运用即将圆满,我会显示出缘觉辟支佛身在他前面,为他宣讲法义,令他获得解脱。

  1.深入观察生死,生灭链条的各种因缘轨迹,体悟十二因缘法

  辟支佛有两种成就的路线,一是靠自我修行,二是在有佛期间随佛修学十二因缘法而成就。靠自我修行以强大的智慧通过观察世间百态飞花落叶,从而推演出生灭链条的各种因缘轨迹,从而成就为辟支佛的就是独觉辟支佛了。在有佛法期间,听闻到十二因缘法,随之思维观察深悟十二因缘的精髓,从而证悟辟支佛果的就是缘觉辟支佛了。

  在《耳根圆通》里有提到“有学”一词,“有学”是还没有获得阿罗汉果位及以上果位的修行人,在三果阿罗汉的状态也可以叫做“有学”,有的经文在序分里提到有阿难尊者说“唯除阿难”是有学,其他参与的都是无学阿罗汉及诸菩萨,或者说无漏阿罗汉,大阿罗汉。

  四果阿罗汉就是无学声闻,也就是没什么可学习的了,在这个阶段就可以叫正等!我们知道佛是无上正等正觉,是自觉觉他觉行圆满,四果阿罗汉就到了正等的阶段,在菩萨阶段觉悟等与佛齐就叫做等觉菩萨,所以还没有到正等阶段的所有修行人都叫做“有学”。有学就是还没达到正等,我们知道四果阿罗汉是破八十八品见惑、八十一品思惑,就算三果阿罗汉还剩下三品思惑也叫“有学”,可见这个状态可以包括三果阿罗汉及以下果位和没有证果的修行人。这样来说,正等的状态最起码是见思二惑断尽才可以叫做“无学”。

  独觉辟支佛是要观察飞花落叶这样的小事情,从而窥探到生灭缘起的链条,推演出十二因缘法来,从而证悟辟支佛果位的圣人。我们见的飞花落叶是很多了,有什么参悟没呢?是否还陷在:看到了春花就,春花美,春花娇,春花艳丽?是否还会处于:看到花的凋谢,春尽百花残,落红入泥护来年?

  这种看到生发和败坏的自然现象,对应反衬思维生死的思维模式是很正常的,如果我们仅限于感慨于生死,或者进一步珍惜当下,珍惜眼前,这也是很正常的思维结果;可是独觉辟支佛就不是思维这个深度的了。

  《耳根圆通》里提到“寂静妙明,胜妙现圆”两段辟支佛的句子中前一则没有提到十二因缘法,后一则里提到,所以在前面独觉内容里是省略了妙明的对象,也就是把殊妙明晰的对象省略了;而前面的“寂静”是作为“明”的基础,正是因为能达到足够深度的“寂静”,才能足够"明"的体悟到十二因缘法,从而令这个内容得以明晰。这就比缘觉辟支佛那个强度低很多,缘觉辟支佛要达到的是“缘断胜性”,就是要进入到精髓处了。

  2.学佛需要深入学习,思维,自已去体会,去悟,才能获得真正融通的修行体验

  此处的缘,可以理解是作为十二因缘法的简称;断可以先作为析来解,先是要剖析的清清楚楚,要达到那个精髓的深度了。为什么同样是辟支佛果,都是小乘修行最高的果位,但达到的标准不同呢?这就像我们如果自己能体会抽取一种知识,或者创立一种学说,可以不用非常高;但是如果你已经听闻到了这种学说体系了,你的了解只是陷于泛泛的理解,这个内容就只能是你听到,而不可能是你掌握了。

  所以佛法很神奇,其中的各种法都非常非常殊胜,但是为什么我们听到了却不能受用、不得其利、反而会让人形成一种障碍执着,形成后续进程的阻滞呢?就是因为我们只是满足于泛泛地学习、泛泛地听闻、泛泛地理解、泛泛地知道、泛泛地使用、泛泛地掌握,正是因为这种不求甚解的学习状态,让我们和真正的悟产生了巨大的差距。

  这就导致众多的法门、各种修行的套路、细节乃至理论,我们可以听了很多,但这是否代表我们就获得修行的体验了呢?现在我们学佛有利有弊,优势是:可以学到众多的门派体系,可以轻松容易看到各种经文法句,可以看到各种案例讲解,可以看到无数祖师大德的开示解析;不好的地方是:给我们深入思维的空间太少!所以我也常常说“我是你们学佛的阻碍!”我说的东西越多,如果你利用不好这些内容,就会形成阻碍。

  如果你没听过这个内容,自己体会悟到这个,然后能和前后取得连接,和上下获得联通,自己的这个感悟可以融入佛法中没有任何的错误,没有任何的毛病阻碍,你的这个感悟就是你的收获,这是真实的收获,因为你可以借此融通其他教义,让整盘佛法活起来;而如果我们只满足于听到了、知道了、看着好像明白了,这种强度和深度都不足够支撑我们从其中获得真正融通的修行体验。

  如佛教有一个名词叫做“醍醐灌顶”,这就是一种感受的描述,我们学习佛法把佛理融通了,就会感觉到非常的轻松通畅;而如果只是知道、只是听过了、只是我也去用过啊、我也坚持做了啊!这种强度的解悟,就需要再加强他,才能达到通顺畅达的感觉。好像你呼吸都是透明的一样。所以随时间越向后走,我们能听闻到的说法越多,我们能在其中有所深度觉悟的点就越少,需要觉悟的要求强度也就越高,得法利的人就越少。

  并非是可悟的内容减少了,而是因为我们能听到的太多了,当我们思维到某个深度,就会自然和某法师的讲解合并,于是就停在这个深度,而不敢去挑战某法师的深度,满足于等同于他的深度,这个觉悟的路到此就止步了。

  亦如同各位说过因果是平的!我们和众生债主间,实在是没有什么谁欠谁的,为什么?因为就此因果向前推两世:你伤害我,我也伤害你;你承受了痛苦惩罚,我也承受了对应的煎熬苦难!这已经是扯平了,两人各自的一对因果关系都完全体现了,只是我们没深入到前两世的因果,执着了自己这一生的痛苦,从而就让轮回无尽的绵延下去。

  所以我们推荐的系统步骤真的可以迅速解决冤仇,真的可以快速地消除业力,但需要你去理解,需要去掌握运用,需要你去真正的感受和体会;当你解决了几次类似的事件,就知道因果不虚,佛菩萨没说错啊!轮回不虚,佛教没说错啊!生死无尽,佛经没说错啊!

  如果我们听到一个法门系统,听到了一个说法,只是满足于听到了、大体也了解了、过程全貌也知道了,我说这个强度还不够支撑获得自我感悟。

  3.理顺五会讲法的脉络,理解佛陀讲法的次第过程

  十二因缘法是佛陀初期宣讲的重要内容之一。佛陀示现成佛后,身边也没个人听法,还是天人求法,佛陀才答应讲法并活到一百岁的,不然佛陀就准备入灭了,因为讲法的条件很不好,这个部分在《法华经》里有提到,各位可以自己看。答应讲法了就要找听众,观察因缘,发现做忍辱仙人的时候发过一个愿,若我成就先来度你!就是度那个歌利王,也就是五比丘之一的乔陈如。随后佛陀就走到鹿野苑找五比丘给他们讲了四圣谛,三转四圣谛十二形法门,把这五比丘讲明白了。

  乔陈如听后就证悟阿罗汉果,在佛陀弟子中乔陈如是证果第一的比丘,是最先证果的意思。这个阶段不断的壮大僧团队伍,不断的宣讲四圣谛,成就的阿罗汉数量非常多。但各位也知道佛陀是三乘合一的,是讲一佛乘无二亦无三的,不是只为讲小乘而讲,也不是为讲人天、小、大乘而讲的,是把三乘完全归为一佛乘的心在讲法。所以就要引领阿罗汉进步,不能满足于阿罗汉的境界迟滞不前。

  在阿含部主要就是讲四圣谛、十二因缘法这些重要的内容。

  十二年的阿含部讲完,就用了八年的时间讲方等部,带大家进入到更高的修行中,这个阶段就主要在推荐大菩萨的殊胜境界,是大小乘并举的阶段,所以这个期间的经文也会涉及到四圣谛十二因缘法,但是却也在描述大菩萨的殊胜,比如我们看到的《十轮地藏》就是这个期间的内容,以推崇大菩萨的境界来吸引小乘圣人发心修持,期间出现了非常多舍小转大的阿罗汉,经文里称谓他们为“大阿罗汉”。

  在般若部用了二十二年。

  法华涅槃部用了七年。

  五会讲法除去第一会华严部,总用四十九年。华严经为什么不算啊?是因为那是佛陀以卢舍那报身佛的角度在讲,严格意义是没对人类开放的,所以我们看到华严经都是在各个天的天宫、龙宫等等,比如较为熟悉的《觉林菩萨偈》,也是在天上讲的,没人参与的。华严部是用时三七日,但是各位若读《华严经》就知道佛陀恒常说法,不是就二十一天就讲完了。

  把五会讲法的脉络重新说一遍,希望各位理解佛陀讲法的次第过程,也就知道不可以执着任何一个法。说这是最上最优最好,任何经文都可以是最好的,但是我们不是最好的,不契合我们的根基,这个经文虽然在佛看来最好,在我们却用不好。

  4.要更好理解十二因缘法,要把自已嵌入进去,去破解其中任意一环节,就可以从凡夫的肉体躯壳获得真实解脱

  这就如十二因缘法很多人在做解读,不管是顺生门的从无明到老死忧悲苦恼,还是从老死忧悲返到无明的还灭门,不管是分出三大块说:这是过去因,这是现在因,这是未来果!或是前几支缘是过去因,现在几支是果,是未来因!不管怎么解读,我们如果不能把自己嵌入进去,这十二因缘就和我们没有任何关系,没有一毛钱的利益关系。

  当我们研究六入缘触、触缘受、受缘爱、爱缘取、取缘有、有缘生!一个事物怎么生的?一个感受怎么生的?我们只去研究别人的例子,眼睛盯着别人的是非善恶,这些法真的对我们没有任何的价值,只有真正的把自己镶嵌进去了,我是怎么生的?因为有、因为取、因为爱、因为受、因为触、因为六入!这才是真正的还灭门。我为什么烦恼?这个烦恼怎么生的?因为有,因为有我啊,所以才有我所能感受到的烦恼;没有我的话会有这个烦恼被感受吗?

  我怎么来的?因为神识的见闻觉知能力形成了对名和色的界定,所以就有了六入,六种渠道的感受能力有了,就要有被感受到的触了;接触到了就会分别好坏,喜欢不喜欢,厌恶与否,就会有对应的受;在感受上,分别执着形成了爱;为了满足爱就要去鼓动行为获取他;你得到了这个爱的事物,因为你接触到了,感受到了,分别计较后是喜欢的,而千辛万苦获得后,发现他还会消亡,不稳定不恒常的,又是白忙一场,这就是老死忧悲苦恼。

  十二因缘法有顺生和还灭两种走向,正推从无明开始,反推从忧悲苦恼开始,最后一圈发现:忧悲苦恼又是下一个轮回的无明因!这个圈子就没解了。所以十二因缘虽然是呈闭合圆圈状态,但是十二个环节可以在任何一点破解,导致整个链条分崩离析,只是我们要真切地在某个自己能上手的点,深入地去挖掘。如果真正地深入挖掘了,就应了《耳根圆通》里提到的“缘断胜性”的“断”了,断得开,就从轮回里出得去,断得开,就可以从凡夫的肉体躯壳获得真实解脱。

  我们可以从受处下手,从爱处下手,从取处下手,研究一下我们感受到的任何事物,风吹过,鸟鸣音,花吐蕊,水潺潺,这些都是我们的感受,那么这个受是因为什么而来?如果不受了呢?自然就不会产生随后的爱的分别,不会形成取的执着,不会引发老死忧悲的苦恼的结果。

  所以这个断就可以入性了,彻底的清晰的断得掉,就悟入空性,出个轮回,解决个什么世间的事情,变化一个什么样貌,言说一种什么语音,这也都不算什么难事了。

  当我们研究这些法将要圆满的时候,观世音菩萨就会来为我们宣讲深意,帮助我们度过最后的瓶颈阶段,获得真正的解脱利乐;如果我们自己不想去学习,又想菩萨来讲法,那个来的就不一定是菩萨了。

  今天的部分就到这里,阿弥陀佛!

  摘自幻海迷局新浪博客《普门品析65》

 



下载DOC文档     微信分享

请常念南无阿弥陀佛,一切重罪悉解脱!

相关资料12条(站内:因缘       学佛)(五明学佛网:因缘       学佛)  

 静波法师:如何学佛 

 圣轮法师:念彼观音力 波浪不能没─ 学佛人的「口德」修养 

 果煜法师:破茧而出 发心学佛 

 唐思鹏居士:《佛教三字经》新注 十二因缘 

 果煜法师:禅林风雨 1.修学佛法的几个通则 

 果煜法师:一苇过江 附录:十年学佛出家的心路历程 

 果煜法师:一苇过江 修行篇 放下——学佛参禅的不二途径 

 果煜法师:一苇过江 教理篇 青年学佛次第之我见 

 其它:十二因缘与大乘三系(杨云唐) 

 杨云唐居士:学佛十字路口—择法觉支 

 果煜法师:从指月的比喻,看学佛的旨趣 

 沈家桢居士:学佛缘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