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      页

法师开示

佛教故事

幸福人生

在线共修

经咒学习

大宝法王

仁焕法师

净土法门

最近更新

居士文章

佛教仪轨

佛友商讯

电 子 书

净土讲经

大安法师

妙祥法师

印光大师

 

素食护生

佛教问答

世间百态

热点专题

戒杀放生

梦参法师

净界法师

圣严法师

全部资料

佛教知识

法师介绍

佛教寺庙

佛教新闻

戒除邪YIN

慈诚罗珠

寂静法师

昌臻法师

热门文章

积德改命

精进念佛

深信因果

消除业障

学佛感应

益西彭措

达真堪布

济群法师


首页 -->居士文章 -->转载

 人间天:念圣号,借菩萨之力把自己自性里威神之力激发出来


   日期:2017/8/5 15:15:00     下载DOC文档         微博、微信、支付宝分享

  《法华经》前文提到了法华境界。简而言之就是“一称南无佛,皆悉成佛道!”哪怕你以各种散乱的心念称念一声佛号,以此因缘历劫宿生后,终究会有一天因缘成熟,因此因缘而能成就为佛,所以一切众生也都堪做佛,都是未来佛。最为简单的开启后世佛缘、衔接宿世修持的行为,就是念一句佛号,哪怕面对佛菩萨圣像随便一瞻一礼,或者听闻到佛经的一句一偈。这些前因,或许不会短时间内生发结果,但是终究会有一天萌发,成就为佛。所以法华境界就是:不管你是什么样的状态、什么样的形态、什么样的心态,只要做下那么一点点的行为,这都会成为后世成就的凭证。

  所以大乘的经文里,《地藏经》也好,《普门品》也好,《佛说弥陀经》也好,常常出现每完没了的在经文里重复圣者的名号。如《普门品》非常短,可是里里外外没完没了的出现着观世音菩萨的圣号,这是因为你哪怕读那么一遍,没读明白任何东西,哪怕连里面的供养、赞叹、称念观世音的基础法门都没看到,但是你能念到菩萨的圣号,你的利益就必得了。这是普门的最低的利益保障,也就是闻名称名,哪怕就是无心之失,哪怕就那么随口一句,或者没有任何主观念头的一个称名,历生数劫后这一声圣号的因缘成熟,也是不可思议的殊胜利益。

  理解了法华境界,我们再来看《普门品》,满满都是观世音、观世音、观世音的圣号,可是这一句,“由是菩萨威神力故”,却用了一个代词。如果用代词,全经里很多地方都可以用代词,所以说这是奇怪的地方,也是奇怪的原因。

  1.我们自性里的本具德能有大威神力

  《普门品》前文提到火不能烧,是因为菩萨加持我们,令我们虽然身处火海却不被烧害,原理是菩萨加持下,令我们这个终端开启了对应的功能,从而实现了受用。句个简单的例子就像在网络上看电影、听歌曲,或者你们在看我发的这些文字,或者种种的表情、图片,在我的终端接受到的信息不是图片、不是影音、不是文字,仅是由0、1组成的一串数字信号。当这个信号发到你的终端,在手机、电脑上从新解读了这个信号,于是图里的风景不减不衰、影音也不增不减。那么这些是从网络里传递来的吗?不是,仅是数字信号激发了我们这个终端的显示,所以一个图并非外来,也非内得,是我们本有的显示的功能被对应的激发获得了受用。

  因为你能在称念下被激发,获得对应的受用,这个受用解决了大火烧害的局面。各位思维一下,这个时候说由于观世音菩萨的威力如此,这合适吗?就不合适这样说了;而如果说,这是由你本身的功能使然,这又不合适,毕竟这个受用效果是我们的本具功能为因、菩萨加持激活为缘,从而形成的结果。所以本句经文用了一个代词,而没有明确说这是观世音菩萨的力量如此,通过一个代词发现了其中隐藏了一层秘密,如果我们把这一层揭开,都是我们本具的功能使然!参与了过程、影响了结果,这又当如何思维?

  这个代词又指代的是谁啊?狭义理解还是指代的观世音菩萨;若广义理解就是指代了我们本具的德能。因为本具的德能可以如此,所以才会展现出巍巍如是。这句佛陀埋了一个礼包,发现他,打开他,其实就是在挖掘我们本具的德能,于是随后一个大问题——我们是否相信?这就类似于游戏走到这里,开了一个副本,如果能进去就可以开启一个新的场景。依然还是靠信才能进得去,我们相信自我本具的德能可以巍巍如是,这就又要旋归到《法华经》的种种喻的根本出发点:你就是啊,你就本具、本有的啊!哪里有缺少丢失呢?信了,就可以从这一个点直接跳到《法华经》的核心处:佛为那么多弟子授记,你跳过去了,你当得授记!

  当得授记这说得还很谦虚,究竟的讲,若信了就当如菩萨那样,堪为法子、堪为依祜、堪为救度舟船、堪为荷担如来。这一句展开了,了不得的大利益,和《法华经》的境界,《法华经》的核心,《法华经》的根本出发点完全一致。经文读到这里:由是菩萨威神力故!这都是因为菩萨本身巍巍神力的原因,你懂了,就敢说:这是我本具的;没懂,或者还会有忌惮,我不行啊,我差很多啊,我有差距,我还有种种的问题、无明、烦恼、痛苦啊,这就类似《法华经》的穷子喻要解决的问题了:你不敢直下承担,所以你要经过一个大大的圈、绕一大弯才能走到这。所以什么叫不历僧祇获法身,这一个“是”就是了。

  于是世尊拈花,迦叶一笑,这一笑就是承担,就是心口不宣的接纳,所以迦叶继承了佛的衣钵成为一代祖师,佛陀大弟子中修行如迦叶的很多,或者比迦叶好的也很多,可是为什么迦叶成了衣钵传承者?这一笑,哪里是那么甜美啊?扛那么重的一个担子,不龇牙咧嘴,还能笑得出来?大乘的大在心量上,不是说某个法就是大乘,如果心量打不开,就算是大乘的标准六度,也是小乘的法;如果心量打得开,就算标准的一个因果观,也可以观出大乘的境界来。

  2.我们很多本具的功能并非丢失了,而是因为进入轮回被自我搁置了

  由是菩萨威神力故,这一句如果思维到这,那么我们若想承担,我们当如何思维?这些神奇的部分都是我本有的,仅是机缘和合下,暂时没有去用,所以由菩萨开启了我们的路,余下就要自己走。走路当然要根据路的情况选择装备了,不能说我去撒哈拉,然后背个橡皮艇吧,就像去毛乌素要带雨衣一样,你要知道随后的路需要什么?不需要什么?绝对不需要的装备就不用携带。我们很多本具的功能并非是丢失了,而是因为进入轮回被自我搁置了,也就是自我封闭了,因为暂时没用啊,不需要携带;如果携带了反而会成为一种累赘。

  比如说天眼通,在不需要的时候没必要开启,因为开启后,你就要保护和保养,就要为此分一部分心神。长久不保养,准确率就会很差,乃至最后被迫选择关闭。保养就要拿一些事件去做润滑,这本身是耗费能量的一个事情,对不需要知道的事情非要知道,又是一个扰动心神的事情,双重的压力下,我们就要衡量是否真的需要携带他了。

  往往进入轮回后,会把很多放下,存在家里,因为暂时用不着。亦如这轮回中的众生,生死颠沛,为什么有隔阴之迷啊?为什么又要有千分之几的一个概率的人到成年也会保有天眼的基本功能呢?这些人需要告诉大众,轮回生死是一个什么样的。可是很多人没有肩负这个责任使命!而隔阴之迷的存在更是对很多人有一个基础的保护。

  如阿阇世王又叫做残指,因为他的父亲是国王,和王后很恩爱,但是年岁很大了都没有孩子。后来一个算命的相士把搅屎棍的功能释放的淋漓尽致,相士说在某山上有一位仙人,他死后会投生来做你的儿子,三年后你们自然就会有王子了。这一下乐坏了两口子,于是他们就去看仙人,可是他们等不急啊,各种敦促仙人早点死。仙人被迫无奈,提前死了,投生做了他的儿子。

  这一投生就不是善缘了,原先三年那是善缘的孩子,可提前二年死得不甘心啊,投生来就成债主了,因为两口子欠下了他的命债,怀恨在心。等生下后,相士又来了,这一看,了不得了,这是大讨债鬼的儿子啊,以后会杀死你们的,你们要提前杀了他才行,可是王后舍不得啊,结果被国王丢进了枯井,几天没死,就又捞出来养,这一搞手指摔坏一个,所以叫残指。这孩子毕竟是仙人投生,所以善根很好,和老两口关系都很好。但是等他长大了就交友不慎,遇到了提婆达多,提婆就告诉他你这个残废的手指,是因为他们想杀了你,你命大没死才弄残废的。阿阇世这个恨啊,最后幽闭了父母,因此机缘促成《观无量寿经》的宣讲。

  《观无量寿经》宣讲的因缘,老两口被剥夺权力,囚禁在牢狱中也不给吃喝,只能求佛哀佑了。这个例子就完全的展示出隔阴之迷的重要性,如果知道你孩子是你的大讨债鬼,你还会生他、爱他、供养他,乃至含在嘴里怕化了,捧在手心怕跌着吗?如果孩子知道,宿世前生就是这个人杀了自己,带给自己巨大的痛苦煎熬,现在做了自己的父母,他是什么心情?如果你看到一个人就知道,这是宿世前的那个仇人,你还会和他相互爱慕,乃至缔结终生吗?所以隔阴之迷对我们是有着巨大的保护作用。当我们没有能力去平衡这种情况的时候,还是不知道前世因缘为好;当你真的知道了,又平衡不了,岂不是又害了自己一生?正是因为大家都有了隔阴之迷,所以再次投生,虽然有宿世善恶因缘的痕迹在冥冥中产生影响,可是却又完全给了我们一次全新来过的机会。可能我们还会犯之前的错误,可能我们会爱上自己的仇人,会对仇人衣食奉养,会对恩人恩将仇报,可能会犯种种的错误,但是这毕竟是一个全新的机会,只有这样的机会才能让我们用爱去弥补宿世以来的伤害。

  3.学佛后,如果开启了本具的功能是为了提升,圆满自已,是为了使自已和众生得到解脱

  所以菩萨不记恨他人,乃至是不赦的恶人,菩萨也不会憎恶他,因为菩萨懂得宿世轮回善恶因缘、懂得因缘和合之下、懂得轮回的苦难艰辛,所以体谅众生的无明愚痴,理解众生的苦痛愿望,更懂得这些都终究会过去,所以才不会计较一时一地的得失。能不去计较这些得失了,和某个众生有什么样的因缘知道与否又有什么用呢?

  佛教的种种神通都是用于观察实相的,观察的终极目标就是解脱众生!所以你有了神通当用于救度众生,而不是用于刺探他人的隐私秘密。如我常常说,拿佛教的完美标准去衡量六道的一切众生,有一个算一个,没一个能合格的。这是量天尺一般,但是不应该去量外在的谁,不应该去量他的言辞心念等等;而是应该量我们自己,从而发现不足,才能知道要如何提升自己、修补错误,乃至圆满自己。

  学到了一些行为标准用在自己身上,这就是在为自己照明;如果用在别人身上,就是找不痛快,要干仗的节奏,所以管人不是什么好差事。而人又很顽强,你说我错,那我就要抵抗,你说的我没面子,那我也要扒你一层脸皮,这是人基本都有的性格,所以拿学佛的标准衡量他人,就不要想安生了。因为菩萨懂得这些,所以菩萨不强求、不攀缘。应该我做,那我必须做;但是你能不能接纳,能不能产生效果,效果是否如预期,不强求;强求就痛苦了,对不对?所以我们讲随缘,随的是众生的业缘,而在过程中我们自己还是要努力,结果就不能强求了。所以真正的随缘是过程努力、结果随缘,而不是在过程上就随缘,那是给自己找懒惰不努力的借口。

  由是菩萨威神力故,也正是因为我们学佛,慢慢的要懂得这些了,于是这些神奇会慢慢的发生在我们身上乃至周围。当有一天你发现自己的经历尽然如神话故事一样,乃至比神话故事都丰富多彩,那时你要平衡更多的信息,不让他们对自己产生干扰,希望化解这些成为前进的动力,从而遇到任何境界,都可以支撑我们前进。顺是好,逆依然是好,善是好,恶也很好。

  今天就到这,阿弥陀佛!

  摘自人间天新浪博客《普门品析21》

 



下载DOC文档     微信分享

请常念南无阿弥陀佛,一切重罪悉解脱!

相关资料12条(站内:本性       观世音菩萨)(五明学佛网:本性       观世音菩萨)  

 大寂尼师:解答初学之人对观世音菩萨普门品的疑问 

 傅味琴居士:学习观世音菩萨,修悲心与智慧就是提高觉悟(观 

 傅味琴居士:要有智慧眼 才可与众生方便(观世音菩萨圣诞开 

 傅味琴居士:《2004年观世音菩萨圣诞法会开示》之二 

 傅味琴居士:《2004年观世音菩萨圣诞法会开示》之一 

 傅味琴居士:大慈大悲愍众生,成就无上菩提道(2004年观 

 圣轮法师:闻声救苦靡不应 人间处处有观音── 做个闻声救 

 惟觉法师:大佛顶首楞严经观世音菩萨耳根圆通章 

 宋智明居士:禅修与本性 

 宋智明居士:如何参究本性 

 胡晓光教授:略论中观思想本性 

 胡晓光教授:天台佛学本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