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      页

法师开示

佛教故事

幸福人生

在线共修

经咒学习

大宝法王

仁焕法师

净土法门

最近更新

居士文章

佛教仪轨

佛友商讯

电 子 书

净土讲经

大安法师

妙祥法师

印光大师

 

素食护生

佛教问答

世间百态

热点专题

戒杀放生

梦参法师

净界法师

圣严法师

全部资料

佛教知识

法师介绍

佛教寺庙

佛教新闻

戒除邪YIN

慈诚罗珠

寂静法师

昌臻法师

热门文章

积德改命

精进念佛

深信因果

消除业障

学佛感应

益西彭措

达真堪布

济群法师


首页 -->居士文章 -->转载

 避开十无益,就是十有益!


   日期:2017/8/6 11:45:00     下载DOC文档         微博、微信、支付宝分享

  林则徐(1785年8月30日-1850年11月22日)因力主严禁鸦片、抵抗西方列强的侵略,在中国有“民族英雄”之誉。

  林则徐50多岁的时候,写了一首“十无益”。他将一些常被人们看作有益的东西,分别做了界定。也就是说,如果不满足某种条件,一些看来有益的事情,很可能没有益处。我们通过林则徐的界定就会发现,世上没有绝对之物,任何事物的效能都是有条件的。这“十无益”是林则徐自己的修行标准和原则,我们今天读来,也是很有启发和裨益的。

  一、存心不善,风水无益

  有句话说:“人品是最好的风水。”中国的老话也说:“人善人欺天不欺,人恶人怕天不怕。”“人在做,天在看。”所谓“多行不义必自毙”,世间自有善恶因果,人品不好,只能自损福报,再好的风水也是毫无用处。

  为什么说最好的风水是人品?这里面有大智慧。

  好人品带来好人缘。人品好的人,更容易得到周围人的爱戴、尊敬和感激,于是便攒下了人缘,有了好人缘做事必定如鱼得水。

  好人品带来好机遇。俗话说“得人心者得天下”,好人品必然得人心,得人心才能广开渠道,获取更多的信息,得到更多的资源,收获更多的机遇。

  好人品带来好心情。中医认为,决定人寿命长短的最重要因素,不是吃和运动,而是心情。人品好,内能安心,外能收获人间温情,如何不会心情好呢?心情好,自得福寿。

  所以人品不仅是最好的风水,还是真正的风水。

  二、不孝父母,奉神无益

  《论语》有云:“孝悌也者,其为人之本欤。”《围炉夜话》所谓:“百善孝为先。”一个不孝之人,一定不是个善人,甚至都不能成为人。孝,乃善之根、善之本。很难想象,一个连生养自己、与自己最亲近的父母都不孝的人,能真心对别人好,能对这世间存有温情和善意。

  善与不善,对于一个人到底意味着什么?先贤的那些至理名言,早就把这个问题说透了:《周易》云:“善不积不足以成名,恶不积不足以灭身。”“积善之家,必有余庆;积不善之家,必有余殃。”曾子言:“人而好善,福虽未至,祸其远矣。”《太上感应篇》云:“心起于善,善虽未为,吉神已随之;心起于恶,恶虽未为,凶神已随之。”民谚所谓:“善为至宝,一生用之不尽;心作良田,百世耗之有余。”……

  一句话,善恶关系的,便是祸福。

  老子说:“天道无亲,常与善人。”做个善人,就是对神灵最好的交待,拜不拜神只是形式和其次。面对天地神灵,贵在一个心诚,所谓心诚则灵,而行善积德正是最大的诚心所在。恶人拜神,哪有什么诚心,不过是求个心理安慰罢了。

  而做个善人,必要以孝顺父母为重点和基础。对于这点,古往今来,从来没得商量。

  三、兄弟不和,交友无益

  《诗经》有言:“凡今之人,莫如兄弟。”一个家庭,父母是根基,兄弟是枝叶。只有兄弟姐妹相互扶持,家业才能得以繁茂。所谓“家和万事兴”;“家和”最重要也最容易出问题的,便是兄弟姐妹的和睦。

  一个人对待兄弟姐妹尚且不能和睦交好,谁能相信他会对朋友真诚友好呢?这样的人又如何交下真心的、有益的朋友呢?所以朋友再多又有什么益处,多是泛泛之交、酒肉朋友罢了。真到了事上,没人会管你。

  许多人在外交友看似彬彬有礼,坦诚相待;在家里与兄弟姐妹却难以倾心相交,甚至恶言相向;这样的人一定虚伪。

  孟子说君子有三乐,第一大乐就是“父母俱存,兄弟无故”,父母都还健在,兄弟姐妹平安且互相没有怨恨。孟子这是告诉我们,做得到如此,才是君子。不是君子,则就是小人。

  为人的修行,要从和睦兄弟姐妹开始。

  四、行止不端,读书无益

  孔子说:“古之学者为己,今之学者为人。”意思说古人读书是为了自己,今人读书是为了别人。

  两者的区别在哪里?为了别人而读书,即是要博取别人的认可,行为浅薄媚俗。而为了自己的读书,是修学储能,内修仁德,外修礼仪。简单说,读书是为了修身正行。

  南怀瑾也曾说:一个人为什么要读书?传统中最正确的答案,便是“读书明理”四个字。明理,是先要明白做人的道理。如果要问中华民族、中国人素来的教育目的是什么?让我们再重复一句:是为了“做人”,而不是为了“生活”。

  不把读书的目的放在明理做人上,一个人读书越多便越可怕,因为他有了做坏事的更大资本——更大的欲望、更多的手段、更强的谋划能力,最后遭受的反噬必定也更猛烈。

  一个普通的坏人做坏事可能只是自食恶果,一个有知识的坏人做坏事那可能就是万劫不复。所以读书必须以行止端正为止规,此不可不慎。

  五、作事乖张,聪明无益

  什么是做事乖张?为人偏执极端,喜好标新立异,行事不讲情理、藐视道德。这样的人,往往居心不良,存的是哗众取宠之心,聪明常常用在了邪道上,成为作恶的工具,且容易被人利用。

  这样的人,越聪明便越坏事,越能害人害己。《红楼梦》所谓“聪明反被聪明误”,验证这句话最多的常常是乖张之人。

  所以孔子教导弟子的:“入则孝,出则敬,谨慎而亲仁,泛爱众,学有余力,则志于文。”对治的,正是这种病。南怀瑾曾说,儒家开出的药方是真对症的。道理就在这里。

  聪明,要以做人的规矩为准绳,才不跑偏,不坏事。

  六、心高气傲,博学无益

  《易经》64卦,唯一六爻全吉的卦便是谦卦。老子主张“上善若水”“善利万物而不争”的水德,这水德也正是“善下”的谦德。

  《尚书》所谓“满招损,谦受益”,谦谦君子之道,从来得到世人赞赏。读书博学为何?在通古知今、参天悟地中修身养性而已。越懂学问的人,越能谦虚做人。

  若以博学作夸耀之本,心高自傲,咄咄逼人,则只能说尚未领悟古人为学的真境界。书,不仅是白读了,还读坏了自己的脑子。

  把心放低,才能成为一个容器,装下书中更多的教导和智慧。

  七、时运不济,妄求无益

  时运,就是时机和运气。运气是命,强求不得。时机,则是人所能把握的关键所在。

  何谓“时机”?便是天时、地利、人和。

  天时,就是最好的时势,站在风口上,猪也能飞起来,当前那些风光无限的互联网大佬,无不是在时势中崛起。地利,便是适合你展现才华和抱负的环境和平台。人和,便是你的经验已经积累够,你的定力已经锤炼成,你的才能已经锻造出。

  当不具备时机呢?便必须学会蛰伏,修炼自己,等待变化。如果耐不住寂寞,其心必是浮躁,其眼必不明时势,其行必是妄动。这样的人,怎堪重任?结果,也不仅会事倍功半,还很可能造成无可挽回的损失甚至灾祸。

  这正如唐末隐士罗隐所言:“时来天地皆同力,运去英雄不自由。”所以《周易》中说:“君子藏器于身,待时而动。”时机未到,如谋圣张良在秦末大乱前蛰伏的九年,正是修炼心性、积累学识、砥砺才能的最好时机。

  《管子》中于是说:“时则动,不时则静。”有静气,沉得住,能等待,是成大事者的必备素质。

  学会放下,学会等待。

  八、妄取人财,布施无益

  子曰:“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君子爱财,取之有道。妄取人财,即是不义。无功受禄,中饱私囊,顺手牵羊,都是不义之举。

  不义之财,拿来布施,其实只是伪善,为的还是博取自己的名声。这样布施再多,又有什么功德?

  真心行善,并不在多少,才是真正的功德所在。善心,就是功德心。

  九、不惜元气,医药无益

  元气源自先天,敛藏于肾精之中,平时会缓缓释放以维持正常的生理功能及百年寿命。

  中医认为,“元气足,病自无”,元气是人体的根本,元气充足则健康,元气受损则生病,元气耗尽则死亡。元气还有一个重要特点:消耗起来很容易,补却很难,而且多损伤于后天。

  元气受损,纵然吃再多的贵重药物和珍稀补品,也是没有用的,只能治标而不能治本。所以养生之道,重在护养元气;不惜元气,医药无益。

  如何护养?结合人在生活中最损元气的那些习性,主要就是几大方面:心态祥和,睡眠充足,不可纵欲,饮食清淡。

  十、YIN恶肆欲,阴骘无益

  YIN恶肆欲,就是放纵奢侈,荒YIN无度。

  《古今贤文》所谓“万恶YIN为首”,是有大道理在的。只因YIN,既是最伤身的行为,也是最败德的行为。引而伸之,一切纵欲行为也无不是这个性质。人这辈子,最大的败相和下流相,就是纵欲。

  “阴骘无益”,阴骘就是积阴德。一个纵欲无度之人,跟积阴德是半点关系也没有的。如何才是真正的积阴德?节制自己,修养德性。

  “十无益”的反面,就是“十有益”,前者是我们最大的引以为戒,后者是我们最好的效行之法。邪道、正道之分,于此分明。

  所以林则徐《十无益》真正要告诉我们的,也不过还是那颠扑不破的六个字:远邪道,走正道。

 



下载DOC文档     微信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