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      页

法师开示

佛教故事

幸福人生

在线共修

经咒学习

大宝法王

仁焕法师

净土法门

最近更新

居士文章

佛教仪轨

佛友商讯

电 子 书

净土讲经

大安法师

妙祥法师

印光大师

 

素食护生

佛教问答

世间百态

热点专题

戒杀放生

梦参法师

净界法师

圣严法师

全部资料

佛教知识

法师介绍

佛教寺庙

佛教新闻

戒除邪YIN

慈诚罗珠

寂静法师

昌臻法师

热门文章

积德改命

精进念佛

深信因果

消除业障

学佛感应

益西彭措

达真堪布

济群法师


首页 -->居士文章 -->转载

 人间天:生死如此多彩,多彩的背后尽是血泪,如何离苦得乐?


   日期:2017/8/8 9:36:00     下载DOC文档         微博、微信、支付宝分享

  因为我们对三界全景不了解,对六道全貌也不理解,对十法界就更是纸上谈兵,虽然从轮回的角度每个众生个体都是轮回中的老司机,但因有隔阴之迷,无法记得过去生世的事情,才会嫁给仇人而心甘情愿,才会生个债主而呕心沥血,才会遇到恶缘却不辞辛劳。如若平生初相逢,你就知道和他的缘分,还会那么放手的追逐,会那么不遗余力的维护,会毫无顾忌的付出,会在当时决不妥协的坚持吗?如果我们真知道同每个接触的众生是什么缘分,恐怕这些事情都会有不同的注释,也会有不同的选择,会有不同的发展和结果了。所以才会有人拿出美好的年华,陪在不应该陪伴的人身边;会用最多的精力放在错的事情上;就算以后知道那是错的,但当时并不这样觉得。所以当时光荏苒,白驹过隙后回眸一笑,才发现坚持了太多的错误,所以痛苦也就更是不可避免的充斥在每段生死中,弥漫在整个轮回的角落里,任何一个沉溺其中的众生,都是如此,也都将如此。

  1. 称念观世音菩萨圣号,灭诸有苦,解脱诸难,解除诸厄,降服诸贼,得无尽乐,受无量利,承无尽慈!

  如这时有人高声唱言:诸善男女,当称念观世音菩萨圣号,灭诸有苦,解脱诸难,解除诸厄,降服诸贼,得无尽乐,受无量利,承无尽慈!是否我们能如众商人一般可以具发声称念菩萨圣号呢?经文描述的情景虽然简单,却折射出一个内心的期盼,因为大家都希望离苦得乐,仅是在机缘成熟与否上略有差别。

  机缘成熟,听闻到此方法会义无反顾地坚持奉行,不会为自己找任何的理由和借口。我现在有苦难有烦恼,所以我要称念菩萨圣号,而不是我要在夜深人静的时候,不是我要在心无旁骛的时候,不是我要在一切外在条件顺遂的时候,这些条件如果不满足,我就不称念了吗?所以就像有人说:我最近心乱的很,所以没去念经!那么就奇怪了,不学佛什么时候心真的能清静下来?如果心不清静就不去学佛,那么这就是一个悖论,是无法达成的错误认知。

  正是因为发现自己心不静,所以才更应该投入进学习中。亦如常常听到这样的话:他那样还学佛呢?千万不要这样思维,千万不要这样评论他人,千万不要这样说。正是因为发现了自己的种种不圆满,发现了自己种种的错误,才更应该扎实的学佛,而不是我一学佛就圆满了、就解脱了、就神通道力俱全了,这都是对学佛想当然的理解。

  亦如吃饭一样,饭菜摆在前面,是否我们就马上饱了?如果我们不去吃,怎么能饱?吃一口、半口怎么能饱?吃饭尚且需要一个过程,学习如此,学佛更是如此。对世间知识的学习尚且需要过程,何况学佛这样庞大的工程?如果说“那样的人还学佛?”这种话类似于否定了人可以努力向善的可能,也否定了在众生自性层面个个具足的佛性。众生并非是因为自己行做如何才做了佛,而是因为本性具足佛性,才有资格成佛。只是随后是选择了背觉合尘,沉溺于轮回中;还是选择了背尘合觉,觉醒于雾霭间。

  2.生死如此多彩,而多彩的背后尽是血泪。正是这血泪促使我们觉醒,升起离苦得乐之心愿

  当我们希望自己觉醒,总要有一个契机的入口才可以的,就像沉睡到醒来,或许有人很自律,生物钟稳定,到点就会醒来;但是在轮回里谈论觉醒就没有生物钟的帮助了,这个契机的入口就等同于生物钟了,遇到了某个事情激发了自己的希望觉醒的心念,这个事情就是闹钟。

  而如果遇到了事情再多都不想醒来,这些事情最多就是绵延在梦里的场景,合理也好,不合理也好,顺心也好,违意也好,不想醒来,这一切仅是美梦噩梦罢了。

  如《普门品》中所言,此时众商人因为被怨贼围绕逃无可逃,发现了自己在这样的一个危险处境,才会具发声言。也就是说,如果我们没发现自己深处水深火热之中,绝对不会希望自己爬过这条生死大河。所以具发声等同于具听闻,等同于具知、具晓、具清晰,他们都明白自己的处境,都知道将面临的结果了,才可能出现如经文描述的具发声言的局面。老话说:人上一百形形色色,人上一万无边无沿;也有说众口难调;人多的地方是非就多;有人的地方就是江湖,就有腥风血雨的事情!

  为什么会这样?是因为我们对处境和将发生的事情没有相同的预判,你觉得会这样,他觉得那样对。因此生死才会如此多彩,而多彩的背后尽是血泪。所以这个具字如鲠在喉,怎么样才能让更多的人理解这些?怎么才能让更多的人如此奉行?怎么才能让这个具字能深入到更深远的未来、更广泛的受众、更深刻的理解中?

  3. 自已离苦是乐,并带动更多的人一起离苦得乐

  如何达成具发声言呢?就如我们这样一个小小的群,怎么做才能达到具发声言?或许对于这样虚拟的网络平台,如果略微开放,看根本不可能达到具如何如何。所以这一众商人都能称念菩萨圣号,这样整齐划一的行动确实让人十分遐想,如何才能获得如此的状态?

  或许这个问题并非是大家应该思维的,但如果按大乘来理解就必须要深入这层,要思维如何才能带动更多的人去向更光明而努力?亦如极乐世界为什么清净庄严?因为极乐的众生只有念佛、念法、念僧之心,除此之外别无其他念头,所以招感的境界庄严美好。而对比下娑婆就不是这样了,你有你的小算盘,我有我的小九九,他有他的尺子,各怀鬼胎也必然同床异梦。

  所以在这样的一个大局势下,要先保障自己劝令牢脚,要先保证自己能踩在一片稳定的土地上,不至于随泥沙俱下而日行千里了。这一片较安稳的土地在哪里?对当下的我们来说就是学佛,再稍微高一点,极乐才是那片安稳土地。学佛是通往安稳土地的路径,走过去可获得对应结果;走不过去,就依然要随泥沙俱下。于是如何抗衡如此巨大的共业招感和洗礼呢?不逼迫自己,不激发自己的能动性,随遇而安是不可能抗衡的,所以这就注定真正学佛会是非常艰难和辛苦的过程,虽然结果是美好的,路程却是艰辛的。

  而很多人对佛教的理解仅是比心灵鸡汤高那么一层,算是心灵鸡汤上的一层老油,厚厚浓浓的嚼不开也品不得,不要拿心灵鸡汤的标准来学佛,也不要读杂志那样学佛,不要如采蘑菇的小姑娘那样左右冒之,因为这样是不可能达到《普门品》中,具发声言,也就是大家一起称念观世音菩萨圣号。佛教的利益点很多,但是依然是离苦和得乐两大路线,在世间层面这四个字可以完全促动每个众生的心,只要这个众生脑袋还完好,没被各种外力破坏,都会做出正确选择;而在出世间层面,都没有苦、都承受相同的境界,也就没有得乐离苦可说。

  摘自人间天新浪博客《普门品析》

 



下载DOC文档     微信分享

请常念南无阿弥陀佛,一切重罪悉解脱!

相关资料12条(站内:学佛       离苦得乐)(五明学佛网:学佛       离苦得乐)  

 竺摩法师:佛教与人生 人生学佛的利益 

 圣严法师:学佛群疑 

 大寂尼师:成佛必经之路—圆满布施之道 一、布施入门愿 ( 

 王骧陆居士:王骧陆居士全集 《学佛一得》序 

 王骧陆居士:王骧陆居士全集 初基学佛心要 

 其它法师:我自幼至长因「观音菩萨」慈悲引渡而念佛、学佛, 

 静波法师:如何学佛 

 圣轮法师:念彼观音力 波浪不能没─ 学佛人的「口德」修养 

 果煜法师:破茧而出 发心学佛 

 果煜法师:禅林风雨 1.修学佛法的几个通则 

 果煜法师:一苇过江 附录:十年学佛出家的心路历程 

 果煜法师:一苇过江 修行篇 放下——学佛参禅的不二途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