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      页

法师开示

佛教故事

幸福人生

在线共修

经咒学习

大宝法王

仁焕法师

净土法门

最近更新

居士文章

佛教仪轨

佛友商讯

电 子 书

净土讲经

大安法师

妙祥法师

印光大师

 

素食护生

佛教问答

世间百态

热点专题

戒杀放生

梦参法师

净界法师

圣严法师

全部资料

佛教知识

法师介绍

佛教寺庙

佛教新闻

戒除邪YIN

慈诚罗珠

寂静法师

昌臻法师

热门文章

积德改命

精进念佛

深信因果

消除业障

学佛感应

益西彭措

达真堪布

济群法师


首页 -->居士文章 -->转载

 郑石岩:正确的生活心态信念决定生活品质


   日期:2011/2/4 15:13:00     下载DOC文档         微博、微信、支付宝分享

导语:人的心态牵动着思考的运作,影响人的看法和情绪。能清楚了解心态为何物,就能把控自己究竟在干什么。心态是心理运作时的倾向,有的人倾向于过去的经验和教训,有的人倾向于当下的分析与判断,有的人倾向于未来好奇、试探和期望。由于偏向各异,过去的生活经验不同,表现于生活的行为也就各不相同。  

佛学中指出过去心、现在心和未来心。首先,过去心是指过去所受的教育、训练、经验和种种遭遇,有好的,有不好的;有正确的,也有不正确的;有愉快的,也有不愉快的。如果你从心理档案中,调出这些资料,回应现实生活,这就是使用了过去心。  

过去的经验如果是沉痛的创伤,受到苛刻的教育,那么用这种方式来对待自己,就会被它折腾而不愉快。许多精神疾病,多数是过去的经验中有不当的教育和创伤经验,直接转移过来看现在的生活,而造成痛苦和忧伤,例如忧郁症的人,他一直带着批评性、苛责的心态来对待自己。  

有一位年青人,很担心自己的行为触犯了经典,每天批评自责,陷入痛苦和忧愁。他的心理压力和焦虑感,令他处于精神崩溃的边缘。他认为这个社会邪恶和堕落,早上起来看报纸,整个社会风气令他担心和失望。观照自己的生活,他为触犯戒律而懊悔,连正常的性生活都令他觉得猥亵。他说:“我实在活不下去了,这个社会令我绝望,我对自己的罪恶感到更绝望……。”  

“你用戒律批评指责自己?”我问他。  

“我不能照戒律生活,所以罪恶感很重,觉得自惭形秽。”  

“你对于戒律的解释,符合现实原则吗?是用你的智慧来解释它吗?”于是,我为他解释,戒律不是拿来捆绑自己,而是拿来指引自己,保护自己免于错误。它的目的是为了启发了了分明的般若自性,使我们得到光与智慧。 

“可是每天我都觉得在犯罪,我已经到了什么事也不能做的地步。我也知道自己有问题,但就是跳不出来。” 

“戒律是要我们避免错误,勇于改正,而不是要我们自责罪过,须知戒与智慧不可分离。你要明白罪性本空,因果亦空。” 

于是,我为他解释《中观论》中的空假中三观,要他了解用没有成见、偏见的空性智慧来觉察生活中的实现(假),才能得到如理的实现(中),这才是真正的生活调适之道(修行)。经过一段时间的咨商,他从过去心的执著中,慢慢走了出来。  

其次,现在心是指当下的分析与判断。人若只有现在心,往往抱持“今朝有酒今朝醉”的心态,没有适当的该与不该的坚持。目前,许多青少年,流行着“只要我喜欢,有什么不可以”的口头禅,正是偏向现在心的写照。 

现在心强调的是现实、感性、功利与分析,它固然重要,但如果偏执于现在心,则又流于功利和享乐,而疏于道德的责任与实践,它是现代人沮丧、脆弱、焦虑和空虚的根源。这个根本现象,表现在青少年身上,成为青少年的烦恼、徬徨和犯罪;表现于家庭,造成家庭功能的衰微;表现于经济生活,则造成了潜在的不安和危机。  

太现实造成了心灵绝望和苍白,太现实造成短视的人生,反而看不出宽广的人生视野和价值。  

其三,未来心是指对生命未来的仰望,是一种好奇、欢喜和期待。它给我们快乐和希望,给我们超越现实遐思和憧憬;它让我们有理想,会作梦,仰望着一个全新的未来和视野。  

有了未来心,我们才会接触到极乐世界和天国;有了它,我们才会对现在负责。  

弥勒菩萨代表著未来心,他的全名是当来下生弥勒尊佛,亦即将来要成佛,是通往未来的希望和微笑。因此,他开心得笑容可掬,他大肚能容,他丰腴的两颊,显露著生活的自在、愉快和光明面。因为他结合了过去、现在和未来的希望。  

不过,一个人若缺乏过去心和现在心,而徒有未来心又会是什么样呢?那会变成空想,或者限于沮丧的情结。他的未来心缺乏过去和现在的良好基础,认为未来是可怕、没有保障的,于是陷入对未来的绝望。  

对于未来空虚的人,既是苍茫的,也是沮丧无望的。从忧郁症和自杀患者的研究中,就可以看出愉快情绪经验极为缺乏,长期陷入无助、惧怕和不安之中,就会发展出对未来的绝望,对现实的沮丧和对过去的惧怕。  

“我没有明天,因为我没有希望。”这是无奈者的座右铭,即使没有遭遇什么困难也会这么说。反之,一个抱着未来希望的人,即使陷入困境,也会奋斗努力,他们的座右铭是:“看!成功在望。”  

人不能执著于过去心或现在心或未来心,但也离不开过去、现在和未来。只有三者得到协调,才会大开智慧之门,才能回答生命的问题。而三者的协调,必须是超越的,是智慧的空性才能整合它。  

过去心、现在心和未来心,是我们待人接物信念的来源,要契合它、超越它,但也离不开它,而正确的生活信念,也从这里看出端倪。

 



下载DOC文档     微信分享

请常念南无阿弥陀佛,一切重罪悉解脱!

相关资料12条(站内:郑石岩       心态)(五明学佛网:郑石岩       心态)  

 郑石岩教授:禅——心的效能训练 结语 

 郑石岩教授:禅——心的效能训练 第七章 禅坐 调和身心的 

 郑石岩教授:禅——心的效能训练 第六章 禅悟 领悟人生的 

 郑石岩教授:禅——心的效能训练 第五章 禅喜 体验生活的 

 郑石岩教授:禅——心的效能训练 第四章 禅机 通情达理的 

 郑石岩教授:禅——心的效能训练 第三章 禅灯 光明宽阔的 

 郑石岩教授:禅——心的效能训练 第二章 禅行 笃实力行的 

 郑石岩教授:禅——心的效能训练 第一章 禅心 清醒觉察的 

 郑石岩教授:禅——心的效能训练 作者简介 序 前言 

 果煜法师:禅林风雨 2.禅坐者的心态 

 净慧法师:第三届禅七开示 用功的境界与心态 

 万行法师:降伏其心 一 真正的进步是心态的转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