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      页

法师开示

佛教故事

幸福人生

在线共修

经咒学习

大宝法王

仁焕法师

净土法门

最近更新

居士文章

佛教仪轨

佛友商讯

电 子 书

净土讲经

大安法师

妙祥法师

印光大师

 

素食护生

佛教问答

世间百态

热点专题

戒杀放生

梦参法师

净界法师

圣严法师

全部资料

佛教知识

法师介绍

佛教寺庙

佛教新闻

戒除邪YIN

慈诚罗珠

寂静法师

昌臻法师

热门文章

积德改命

精进念佛

深信因果

消除业障

学佛感应

益西彭措

达真堪布

济群法师


首页 -->居士文章 -->转载

 人间天:从投生为梵天的条件说如何于修行中获得轻安


   日期:2017/8/11 15:25:00     下载DOC文档         微博、微信、支付宝分享

  从投生为梵天的条件说如何于修行中获得轻安

  普门品云:“应以梵王身得度者,即现梵王身而为说法”。那么什么是梵王呢?

  《楞严经》中有关梵王的两处描述如下:

  【若诸众生,欲心明悟,不犯欲尘,欲身清净,我于彼前,现梵王身,而为说法,令其解脱。】《耳根圆通》

  【身心妙圆,威仪不缺,清净禁戒,加以明悟,是人应时能统梵众,为大梵王,如是一类,名大梵天。】《精研七趣》

  这里对大梵天出现几个重叠的描述:一是能够持守戒律;二是身心都没有欲念;三是明悟现前。当然还有两个重要的投生为梵天的条件:一是修上品十善;二是修禅定。

  1.梵天及天人的一些基本状况

  各位知道欲界的六层天是修各品级十善业就可以投生的,虽然是天人,也有饮食男女的欲望,越高的天人欲望越淡薄,但全部六欲天还是有欲望的。到了梵天就已经彻底没欲望了,身体和心里上的都没有欲望了,以此基础修禅定,就算只进一禅境界就可以投生到梵天里。梵天有三层:梵众天、梵辅天、大梵天。

  梵众天是刚刚脱离欲界的,还是心有余悸的那种,虽然身心没有欲望,但是约束的很紧张,害怕一不小心又触犯了,属于如履薄冰那种;梵辅天这就是能帮助大梵天推行仁德了,因为他脱离欲界更远一点,对可能重堕欲界的念头已经慢慢的放下了,开始努力向上,所以就会更多地为大梵天服务,亲近大梵天;而大梵天也是一层天,里面的天人是众多的,每层天都会有一个天王,在大梵天的众多大梵天人里有一位天王,就叫做大梵天王了。有的材料介绍:梵众天是归属大梵天王的村民级别,梵辅天是大梵天王的臣老!但是每二层天之间都有巨大的间隔,都各自有各自的天王,说大梵天是余下二个梵天的王,这就稍微有点出入。

  经文里表明了一个很重要的基础门槛条件,也就是说修行禅定的最基础的条件是断YIN欲,身体和心里上的YIN欲都要断掉(见《楞严经四种清净明诲》),才能凭借一禅境界的修行投生在三层梵天。至于是修为有多高、福报多深厚、投生哪一层梵天,这就要看能明白什么道理了,也就是明悟了什么东西了。

  还有的介绍说大梵天掌控一个小千或者中千世界,这个部分就不值一驳了。每个小世界都各自拥有独立完整的二十八层天,也就是说这个娑婆世界是由一百亿个小世界组成的佛土,那么就有一百亿个二十八层天的诸位天王了,所以在娑婆的大梵天王有一百亿个,忉利天王也是有一百亿个,乃至其他的天王也是这样数字,各位要知道娑婆众生是非常多的。

  大梵天被提到前面来,紧接着罗汉,是否就代表大梵天在二十八层天里更高一些呢?并不是这样的,在经文里介绍过“大梵天王是傲慢成就”。当世界进入劫灾的时候,我们知道劫灾分大小了,小的三劫灾难就是刀兵劫、饥馑劫、瘟疫劫;大的三灾劫难就是水劫、火劫、风劫。这个大三灾劫难的次序部分,我持不同的意见,因为从世界组成的次第来看,也必然是先成就的后坏,后成就的先坏,越后成就的越不稳定,越需要基础支撑,而基础轻微动摇,上层建筑就会迅速感受并被影响。就像我们穿衣服一样,先穿内衣再中衣、外套,脱的时候自然是先外套,再中衣这样的次序脱。世界形成最初是风,然后风起摩擦产生火性,火性蒸腾形成水性的湿润流淌,流淌大的就是水,不大流淌的就成了洲滩陆地。

  所以四大元素构成器世界的过程是先风、火、水,最后是地,那么劫灾败坏的时候,也自然先是地坏,然后水坏、火坏,最后是风坏。大风骤起三禅天及以下全部吹碎;劫火发动,二禅天及以下全部焚尽,光音天也不能幸免;劫水发动,一禅三个梵天及以下,包括六欲天、修罗道、人道、地狱、饿鬼,全部都毁坏掉。当这个世界进入到坏劫的时候三灾劫难就陆续开始了。

  只有修禅定到四禅福生天及以上了,才能避免三灾的袭扰。对高级别的天人来说,他们可以在遇到劫难时向更高的天逃跑,所以这个大梵天王是最早下到临界欲界的位置,也正是因为这样的机缘,他观察自己来的时候,下面的世界是什么都没有啊,一个蚂蚁都没剩下;但是随着他的到来,慢慢的下面开始有众生出现了,所以他就会认为,这都是因为我才出现的,所以婆罗门教把大梵天王当成是创世之神。但佛教认为这世间一切不是神创造的,而是因为众生的不可思议业力招感形成。

  所以大梵天王也因为这样的一个误会,就背了一个傲慢成就的黑锅。而天与天之间往往会出现一个非常匪夷所思的事情,就是每层天都会有众生认为这是最好的了,都会有众生不思进取,就想在这呆着了,所以才会出现自在天王、大自在天这类的,就认为自己的天是最高最好的了。

  2. 大梵天王修上品十善,还要身心欲望全无,又要修禅定才能获得。

  如果有众生达到了这样的基础条件,他也想投生到清净的天里,观世音菩萨就会示现大梵天王的身相来给他说法,说的就是怎么成就大梵天的投生问题。因为这个人的基础条件可以做的很好,就差禅定修行的一些提点,一禅的境界就不算多高了,得轻安就可以了。但是一禅虽然断尽欲望,还是有感受的,所以在一禅的境界最怕就是声音。

  到二禅境界了,虽然能听到声音,但不害怕声音了。在一禅境界听到微细声音都像是一万响大地红在眼前爆炸一样,人如果定力差,马上从境界里吓跑出来了,所以这个时候的声音就像尖锐的刺一样,又叫做音刺或者声刺,就是形容一禅境界听到声音时候的那个状态。

  轻安是很容易获得的修行感受,不管是以那种修行方式是非常容易获得的。就像我们读经,读的专注的时候,全部注意力都放在经文的描述里了,这个时候自己的身体在哪里,身体有什么感受等等全部都没了,什么腰痛坐不住啊,腿酸盘不起啊,或者饿了、三急等等的感受,都可以荡然无存。在轻安境界里就是轻轻地像羽毛遇到轻微的风一样,慢慢的,柔柔的,缓缓的,身心都会很愉悦。

  可能很多同修也会有过类似的感受,这就叫轻安,是属于一禅的境界。但是也会发现不能听声音,哪怕就是在楼下的邻居吐口痰,自己在楼上坐着,都好像要吐在自己脸上了一样,所以出现这种感受的时候,最合适的做法就是离群索居,离人越远越好,人带来的干扰也就越少。所以这就是为什么“天下名山僧道占”,不是他们不想和人待在一起,我们也知道很多寺院的生活条件很匮乏,但就是那样,他们也不愿接近人群,其中原因之一就是声音尖刺的修行障碍。

  如果一禅都没办法突破,总是没外没了的被各种声音干扰,就不要说二禅、三禅、四禅了。如果你家是临街的,晚上有人喝多了吼两嗓子,你若在打坐就能被从境界里吼出去,或者有汽车飞驰而过,轰鸣之声长长远远的,这确实是修行很大的障碍。往往很多人会说:“小隐于山,大隐于世间。”这个话粗听是很对的,可是从实修层面,你若没有小隐的修行基础,你想大隐在世间,安心不动于这些繁重的干扰,没有实修基础是不可得的,除非你是骗子。

  所以有的人提出了一种比较新颖的打坐方式,打坐时念佛,以念佛来帮助打坐。我在几年前遇到一个这样的人,也能把自己坐热了,算是很精进的一个小孩,但是他的修行感受从哪里来都不知道。后来机缘之下,就和他说了一下,他才明白原来自己的那些修行感受不是从打坐来,而是从念佛来。随后告诉他如何继续做,没出两个月有突破了,完事就不和我玩了,我这人品也不知道怎么那么差。

  这对实修而言次第、步骤、每一阶段什么表现、什么原因、怎么解,这些实在的问题都是非常细密的。解得开可以继续深入,解不开就会围绕这个问题,很难突破提升。所以在实修的境界里,一层境界就相当于隔了一层天一样的。这就像《维摩诘经》里文殊菩萨和维摩诘居士探讨什么是不二义谛,到底什么是不二法门?于是随来的诸位大菩萨就一一地发表自己的解悟,等到文殊菩萨的时候,我们就看得出境界的差距了;到维摩诘居士说不二法门的时候,默无所说。如我们现在人来看他就是沉默了,无语了,卡壳了。可是最后文殊菩萨才算看明白,这才是真的不二法门。想一想文殊菩萨何等人物,在法华经开篇弥勒菩萨马上要成佛了,连佛陀示现的胜相都不明白原因,还要问文殊菩萨的。可这个问题上,维摩诘明显是比文殊又高了一个层次。

  这一个层次在我们看来就是一点差别,但是在实修面前那就是隔山跨海的距离,往往一个字的拿捏表述,就把个人的修为体现无遗,在明眼人眼里,真是不揉沙子的。

  3.修行一禅不难,只要我们把心念能更好的投放在一处就可以了

  一禅境界的轻安是很容易获得的,就像我们读经用随文入观,就很容易获得轻安,只是随文入观我们也要把文字障碍做基础扫除,要对经文很熟悉,才能在随经文铺陈之下,我们顺着文字的描述,没有半点阻滞地滑进那个场景,就跑到法会现场,佛就在面前,我们就在诸大弟子听法者中间。所以经文描述的场景,描述的序分不是白做的,我们会读,在那个部分就可以滑进去,让自己出现在法会现场,佛还没开口,我们就已经在下面坐好了。

  但是随文入观也依然是害怕被打扰,就像很多恐怖电影可以很吓人,因为前面的种种氛围营造的很好,把我们带进场景和气氛里了,忽然出现一个什么玩意,就足可以把人吓一大跳,就是因为我们融入进去了,这种感受我们在平常的生活工作中也会感受到,在专注地做什么事情呢,忽然电话一响,吓一跳。

  融入进去了就很容易获得轻安,就算不是靠打坐的形式,所以我刚刚说很容易获得的。就像打麻将一坐几小时,不吃不饿,不喝也不渴,小桌一放啥事都忘,连上厕所都能忘记了,什么腰间盘颈椎病的都没了。这就是在轻安的状态里了,但这都是邪定了,邪定的结果就是出邪智,所以打麻将很好的人,看别人出牌轨迹就能猜出对方要什么,这就是邪智起用了。修行是要避免邪智狂慧的,不是从正确路子来的智慧是不堪受用的,因为邪智的结果不可能是清净的,自然就不可能带给我们更长久坚固的快乐受用。

  所以修行一禅不难,读经可以,念佛也可以,打坐可以,观想也可以,只要我们把心念能更好的投放在一处,就这样简单。修净土常常会说念佛、念法、念僧,其实就是把心念投放在对三宝的思维和观察里,注意力全在这里了,对其他周遭的信息就自然屏蔽了,这就是修行里很重要的根尘不偶了。

  所以当修行人想投生到梵天,要修行获得轻安的受用,他也希望明白怎么获得,同时他的基础戒律又做的很好,身心上的欲望都断尽了,这个时候观音菩萨就会显示出大梵天王的身相来,给他讲如何做才能投生到大梵天的方法了。

  对正常学佛人来说,若各位抱定要出轮回,那么就自然不用去求诸天为王的福利受用。在《楞严经》里提出,诸位天王里,很多都是菩萨慈悲示现的,因为要带领大众修行,而不是带大众享乐,只懂得享乐,这样的天王就该下岗了。

  今天的部分就到这里,阿弥陀佛!

  摘自幻海迷局新浪博客《普门品析67》

 



下载DOC文档     微信分享

请常念南无阿弥陀佛,一切重罪悉解脱!

相关资料12条(站内:学佛       修行)(五明学佛网:学佛       修行)  

 竺摩法师:佛教与人生 人生学佛的利益 

 圣严法师:学佛群疑 

 其它法师:修行者的消息(恒实、恒朝法师) 

 大寂尼师:成佛必经之路—圆满布施之道 二、布施圆满愿 ( 

 大寂尼师:成佛必经之路—圆满布施之道 一、布施入门愿 ( 

 王骧陆居士:王骧陆居士全集 《学佛一得》序 

 王骧陆居士:王骧陆居士全集 初基学佛心要 

 大寂尼师:慈、悲、喜、舍四无量心的深入修行意义 「解脱道 

 大寂尼师:慈、悲、喜、舍四无量心的深入修行意义 在家居士 

 大寂尼师:礼佛忏悔的修行意义 礼忏问答 

 大寂尼师:礼忏是入道的前方便 (礼佛、忏悔「经忏、拜忏的 

 大寂尼师:菩萨修行次第上册 自序 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