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      页

法师开示

佛教故事

幸福人生

在线共修

经咒学习

大宝法王

仁焕法师

净土法门

最近更新

居士文章

佛教仪轨

佛友商讯

电 子 书

净土讲经

大安法师

妙祥法师

印光大师

 

素食护生

佛教问答

世间百态

热点专题

戒杀放生

梦参法师

净界法师

圣严法师

全部资料

佛教知识

法师介绍

佛教寺庙

佛教新闻

戒除邪YIN

慈诚罗珠

寂静法师

昌臻法师

热门文章

积德改命

精进念佛

深信因果

消除业障

学佛感应

益西彭措

达真堪布

济群法师


首页 -->法师开示

 索达吉堪布:出家人做生意的过患


   日期:2011/2/5 15:54:00     下载DOC文档         微博、微信、支付宝分享

尤其值得提醒的是,当今末法时代,在家人做生意比较正常,但许多出家的僧人,甚至众人敬仰的高僧大德,若不把经商看成是过患或罪恶,平时也没有想过闻思修行或利益众生,只是将毕生精力都放在经商上,整天为此忙得焦头烂额,还自以为精明能干,这是十分颠倒的。

网上常见有人评论:“某某大德,不是佛法的高僧,而是经商的大老板。”这或许是无因诽谤,但也可能真实说到了他的过失。不管怎样,僧人经商很不好,再没有比这更能毁坏僧人的相续了。佛陀在《发觉净心经》[i]中也说:“我今出家求利德,莫作诤竞生恶心,无有田地及商估,为何事故起诤斗?”我们出家是为了求功德,最好不要与人竞争、生恶心,如果没有田地也不经商,又有何事让我们争斗呢?

因此,出家人应当看破世间琐事,既然已经身披袈裟、剃除须发,就应利益一切众生,假如还像在家人那样,想方设法地赚大钱,这是很不应理的。而且,出家人所居住的寺院,也应该是闻思修行、弘法利生的道场,不能借此来牟利敛财。

你们来藏地求学的出家人,以后要将目光放在弘扬佛法上,这对每个人来讲最重要。大家应该清楚,上等的修行人,在证悟超胜的开悟境界后,能利益无边无际的众生(像藏地有位大德,是噶丹巴的四大弟子之一,他一辈子造了108座寺院;汉地的虚云老和尚,也是坐拥十五道场,中兴六大祖庭,兼承五宗禅门);中等修行人,维护道场的同时,自己精进修行;下等修行人,整天生出不同的烦恼;最下等的修行人,不但不能利益众生,反而经常做些损人不利己的事。所以,我们即使现在做不了第一种人,但个别人以后也许能做到。对于他们的境界,自己就算达不到,但也一定要随喜。

有些人经常说:“一切都是空性的,修道场有什么用呢?”这种说法不正确。虽然在胜义中万法皆空,但在世俗中,积累资粮也不能放弃。虚云老和尚曾讲过:“空花佛事时时做,水月道场处处建。”像空中鲜花一样无自性的佛事,时时都要做;像水月般显而无实有的佛教道场,处处都要建。寺院如果多了,还是很有好处的。就像在我们藏地,每个山谷下都有小寺院,即便在佛教遭受灭顶之灾的年代,这些小寺院对周围的老百姓,也起到了非常大的作用。

要知道,现在不像过去,宗教政策还是比较宽松的,如果各方面因缘具足,尤其在汉地,应该多建一些寺院。假如一个城市有几百万人,但只有一座寺院,那用世间的话来讲,“根本不能满足信教群众的要求”。现在很多人对佛教有信心,每逢初一十五,寺院的门口就人山人海,挤都挤不进去。若能在各地多建一些道场,还是很有意义的。

所以,你们来藏地求学的道友,一旦学好了,还是应该落叶归根,回到自己的故土。我们藏地也有种说法是:“禽老回原巢,人老归故土。”到时候,你们如果有能力、有条件,应该修建一些道场。虽说像古大德那样一人建108座,恐怕不太现实,但一人建一座寺院或精舍,应该是可以的。当然,这些精舍也不能始终关着门,除了自己以外,谁都不让进,这样会无法跟众生结上缘。如果能够对外开放,周围起码会有十几个人常来听佛号、学佛法,渐渐给他们的相续种下善根,慈悲和智慧的火焰,就可以一代一代传下去,这非常有意义。

不然的话,整天把目光和精力放在财富上,这不但不能利益众生,自己的修行也不会成功。为什么这样说呢?你可以想一想,假如整天为了做买卖而四处奔波,必会将求学参学、积资净障等该做的闻思修行忘得一干二净,而且也没有求学修行的机会,最终跟世人同流合污,自己的良心也会失去。有些出家人今天到香港,明天到北京,逢人就宣传:“最近我们公司要上市了,应该没问题。过段时间我准备搞搞关系,跟民政局、商务部的领导见见面。我相信以后的发展肯定更好,不管是整个寺院的规模,还是……(不能这样说,嗡班扎埵吽!)

甚至有些出家人,连晚上睡觉都一直在考虑经营的账目:“这个生意的成本是多少?路费扣多少?每件产品能赚多少?投入资金后,得来的利润除去国家的税收、工人的工资、电费、水费、房租,到底能不能赚钱?哦,恐怕有点困难……”如此久而久之,自己身不由己地在迷茫中打转转,势必会断绝信心、出离心、慈悲心等的根本。(虽然他每天想着赚钱、赚钱,结果却可能是亏钱、亏钱,最后连成本都收不回来。)

从前,米拉日巴尊者来到一座寺院,晚上在一位僧人家中就寝。由于尊者常以普通人的形象云游,故那个僧人不认识他,二人一起吃过晚饭后,就各自休息了。那僧人躺下以后,心里便展开这样一幕筹划:“明天杀一头牦牛[ii],我该怎么销售它的皮肉呢?它的头可以赚这么多,大腿赚这么多也没问题,前腿的肩胛部分可以赚这么多,小腿也能赚上这么多……”他将里里外外的部位盘算好了,整个晚上都没有睡,除了牛的尾巴以外,一切均已计划妥当。(不知道当时一头牦牛卖多少钱?去年我们到红原放生时,牦牛被杀之后,肉直接运到拉萨的话,一头大牦牛,要五千块左右,这是比较贵的。还有一部分会运到成都,一头是三四千块钱。)

这时天也亮了,那个僧人立刻起来,装模作样地念经礼佛、供施食子等,做些习惯性的佛事。他见米拉日巴尊者仍然沉睡不醒,一直在打呼噜,便过去冷嘲热讽地说:“你自以为是个修行人、舍事者,可法事、诵经等什么也不做,竟然还在睡懒觉。”

尊者回答说:“实在对不起!本来我平时是不睡懒觉的,但昨天夜里,我一直在考虑如何出售一头被杀的牦牛,没有空出时间来睡觉,因此今天早晨才睡着,没想到一下子睡过头了。哎哟,是不是天亮了?好想睡哦,不过牦牛的尾巴还没算好……”尊者的这番话,淋漓尽致地揭穿了那个僧人内心的丑恶。

可见,一个人出家若只是表面形象,骨子里一门心思想赚钱,那不要说白天没有修行的机会,连晚上睡觉的时间也没有。现在唯一经商的那些人,白天晚上都在考虑生意账目,经常处于散乱中荒废光阴,在死亡的时候,也只能在这种迷乱的状态中死去,一辈子没有真正行持过善法。

此处本来是讲“不与取”,但华智仁波切主要针对当时的状况,指出了出家人经商的过失。其实现在也是如此,有些出家人把经忏当成赚钱的工具,正如前不久有个居士所说,寺院根据超度者身份的高低,价位上也相应有上、中、下等之别。甚至开光加持也有了价钱,上等开光值多少钱,中等开光值多少钱……很多人打着佛教的旗号行事,实际上就是在做买卖。如此成天为赚钱筹划、安排、设计,肯定要耗费很多时间和精力,修行势必受到影响。

其实作为真正的修行人,除了维持基本的衣食以外,最好是将精力放在利益众生、修学佛法上。尤其是一个道场的住持大德,应该关注寺院有没有闻思修行,而不要把它当成专门赚钱的单位。现在有种说法是:“佛教搭台,经济唱戏。”先用佛教搭好台子,再在这个平台上发展经济,从世间的角度来讲,这确实是个方便,因为现在信教的人越来越多了。但从佛教的本意来看,当人们遇到各种痛苦时,内心需要一种信仰,这时最好能给他佛法的教育。否则,建寺院只是为了赚钱,当地领导可能比较高兴,但这对人类社会没有意义,对弘扬佛法也没有意义。

不过,现在末法时代,这种现象很难避免。莲花生大士说过:“人不变心变,人不变时变。”虽然总体而言,人是不变的,但人心会变,时代也会变。因此,作为出家人,某些方面一定要注意。不然的话,如果整天忙着做生意,那十种不善业几乎全都具足了。

比如,在销售过程中,本来自己卖的是低劣商品,却巧舌如簧地说:“我自己买进时,成本也是花了多少钱。先前某人说给怎样的价,我都没有卖。但如果你要,算了,看在你的面子上,我就不赚钱了,赔一点也可以……”全是一派胡言,这就是妄语

别人在进行交易时,自己如果也很想买,就谎称这个物品不好,在买卖双方之间制造不和,最终使自己得利,这是离间语

口出不逊地说对方质量太次、数量不对,或因欠款不还而吵得天翻地覆等,这是恶语。不过也有公司规定:在接待客户时,不能说恶语,态度要温和。有些商场还要求:不能跟顾客吵架。所以,个别人虽然很想吵,嘴皮也一直在动,但还是尽量压着。按照他们的规定,只要口中不说出来,心里生嗔恨是不“犯戒”的。

毫无意义地评论价格太高,本来不想买也与对方讨价还价等,属于绮语

想尽一切办法欺骗别人,野心勃勃想把对方的财物据为己有,这是贪心

希望他人一败涂地,这是害心。生意人很容易起这种心,所谓“大鱼吃小鱼,小鱼吃虾米”,一直想把别人吞下去。

杀羊、杀鱼、杀鸡等做买卖,就是杀生

可见,在经商的时候,十不善业除了邪见、邪YIN以外,其他都已直接具足了。当然,间接也可具足这二者,比如为了谈生意,踏入不正当的场所,这是邪YIN;生意做久了,不好好闻思修行,自然就会诋毁因果、三宝,这就是邪见。如《大宝积经》云:“贪著他资财,数起于嗔恚,兴种种邪见,是人趣恶道。”假如贪著别人的财产,数数生起嗔心及邪见,此人逐渐会毁坏自己的道心,将来定会堕入恶趣。

除了造不善业之外,做生意如果经营不顺利,还会倾家荡产,使大家深感痛苦,最终损人害己,甚至落得个饿死的下场。如果搞得好,生意稍有起色,那不论赚了多少也不知足,一直贪得无厌,就算是财产与多闻天子不相上下,也仍旧兴致勃勃从事罪大恶极的经商。现在许多人都是这样,即使拥有几千万、几亿,但还是不断在投资,一辈子既没为社会做什么事,也没享受过一天的快乐。到头来,就这样在忙忙碌碌、散散乱乱中,寿命已经到了尽头。由于毕生没有行持过善法,每天都大吃大喝,杀害了无量众生,也欺骗了无量众生,临终时只能是手抓胸口,悲惨地堕入三恶趣。诚如《正法念处经》所言:“若人为恶贪,常覆其心者,恒入于地狱,及在饿鬼等。”

因此,有钱人的生活看似充满欢歌笑语,但因为他们造的业太多了,这些快乐只是暂时的。要知道,凡是生意场上的人,总是怀揣恶念、居心叵测,心里装着各种阴谋诡计,像刀刃、矛尖、针尖一样与人针锋相对,特别恶毒。所以,有些做生意的人一旦出家,在很长时间中,恶心都转不过来,即使身处于清净的僧团,也还是用世间方法来对待僧众,甚至对三宝的财产不懂取舍,完全背离了饶益他众的菩提心,结果只能使无边的恶业一增再增。

那么,既然做生意的过患这么大,或许有人会问:“出家人若为寺院弘法利生做些生意,在家人为了维持生活而经商,是否都不如法呢?”

这也不能一概而论。出家人做生意,若是为了利益众生、护持僧众,佛陀在《毗奈耶经》中有开许。《瑜伽师地论》讲十一种利他事业时,也说过:“或是出家,便有营为衣钵等业;或是在家,便有无倒商估营农仕王等业。”出家人为了基本的衣食,可以做些生意;而在家人的话,依靠务农、经商、做官等维生,也是可以的,只要不特别颠倒就行。例如,你到批发市场进一些货物,再拿到小卖部去卖,从中赚取利润是很正常的。

还有,《杂阿含经》中也讲得比较清楚:“始学功巧业,方便集财物,得彼财物已,当应作四分:一分自食用,二分营生业,余一分藏密,以拟于贫乏。”一个人通过学习工巧技术,可将其作为一技之长来谋生,依靠这种方便积累财富后,应将赚来的钱分为四份:一份自己使用;两份用于投资;最后一份储存起来,以备不时之需。但现在许多人不懂这一点,赚了钱以后,自己不舍得用,又全部投资进去,最后连本钱都拿不回来。所以,大家应该学学佛陀的这个方法,比如你赚了四百万时,其中一百万自己使用,两百万作为运转资金,还有一百万就放着不动,一旦出现经济危机、金融风暴,便可以用它来应急。

所以,佛陀在有关经典中,对在家人所讲的求财方法,是要具足“无倒”、“智慧”。《妙法圣念处经》也说:“若于有情所,如同父母想,能离不与取,智慧福无量。”若能把一切有情当作父母,便可远离不与取,并获得无边的智慧与福德。因此,一个人要“以智慧择法,以大悲待众,以信心求证”,这是我强调的三点,也是修行人的基本要素。

话说回来,不与取也像杀生一样,具有罪业的四种分支,这在《三戒论》等论中也讲过。因此,我们甚至仅仅给猎人、强盗等少许口粮,也将分毫不差地得到他们杀生或不与取的罪业。所以,干坏事的人,最好不要去帮助他,也不要从人力、财力等各方面支持他,否则,就会给自己带来不好的果报。


[i] 《发觉净心经》:二卷,隋阇那崛多译。《大宝积经·发胜志乐会》第二十五之异译。

[ii] 他应该是个形象僧人,真正的出家人不可能杀牦牛。

 



下载DOC文档     微信分享

请常念南无阿弥陀佛,一切重罪悉解脱!

相关资料12条(站内:索达吉堪布       做生意)(五明学佛网:索达吉堪布       做生意)  

 索达吉堪布:济公的另二句话:世人若学我,如同进魔道 

 索达吉堪布:临终注意事项与丧事办理之细节 

 索达吉堪布:爱箭的痛苦 

 索达吉堪布:对学密女众​的忠告 

 多少大师都算我是穷苦命,但我却能做生意发了大财 

 宣化上人:不可以在庙里做生意,要把因果认清楚了,不要错因 

 索达吉堪布:邪YIN的可怕果报 

 多少大师算我是穷苦命,但我却做生意发了大财 

 索达吉堪布:所有不幸都是自己所致,而不能怨天尤人 

 索达吉堪布:如何善巧地跟人谈话? 

 想要做生意赚大钱的人,应该注意这些事 

 索达吉堪布:当观少女身背后,臭气显露九孔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