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      页

法师开示

佛教故事

幸福人生

在线共修

经咒学习

大宝法王

仁焕法师

净土法门

最近更新

居士文章

佛教仪轨

佛友商讯

电 子 书

净土讲经

大安法师

妙祥法师

印光大师

 

素食护生

佛教问答

世间百态

热点专题

戒杀放生

梦参法师

净界法师

圣严法师

全部资料

佛教知识

法师介绍

佛教寺庙

佛教新闻

戒除邪YIN

慈诚罗珠

寂静法师

昌臻法师

热门文章

积德改命

精进念佛

深信因果

消除业障

学佛感应

益西彭措

达真堪布

济群法师


首页 -->居士文章 -->转载

 《群书治要·兵要》(白话)


   日期:2017/8/22 9:18:00     下载DOC文档         微博、微信、支付宝分享

  《群书治要·兵要》(白话)

  【原文】:

  圣人之用兵也,将以利物,不以害物也。将以救亡,非以危存也。故不得已而用之耳。然以战者危事,兵者凶器,不欲人之好用之。故制法遗后,命将出师,虽胜敌而反,犹以丧礼处之,明弗乐也。故曰:“好战者亡,忘战者危,不好不忘,天下之王也。”

  夫兵之要,在于修政;修政之要,在于得民心;得民心,在于利;之利之之要,在于仁以爱之、义以理之也。故兵之要,在得众者,善政之谓也。善政者,恤民之患,除民之害也。故政善于内,兵强于外。

  历观古今,用兵之败,非鼓之日也,民心离散,素行豫败也;用兵之胜,非阵之朝也,民心亲附,素行豫胜也。故法天之道,屡地之德,尽人之和,君臣辑穆,上下一心,盟誓不用,赏罚未施,消奸匿于未萌,折凶邪于殊俗,此帝者之兵也。

  德以为卒,威以为辅,修仁义之行,行恺悌之令,辟地殖谷,国富民丰,赏罚明,约誓信,民乐为之亡,师不越境,旅不涉场,而敌人稽颡,此王者之兵也。

  【缘起】:

  昨天晚上,末学听净空老法师讲《大经解演义》,老法师讲席里面多次提到《群书治要》,老法师说,《大经解演义》是阿弥陀佛,是利益自己。《群书治要》是观世音菩萨,是利益帮助众生。我听了净空老法多次这么说之后,就顺手从书架上抽出了,刚从京东网买来的一本《群书治要》,随意一翻,就是这篇《兵要》。细细读来,竟与我们一般常常想的《三十六计》,和那些“宫心计”大有不同。此篇文章,字数虽然不多,读来大有可学深思之处。阿弥陀佛。

  末学养病在家,不懂军事,远离政治,唯以好善好德之心,尊师重教,听从净空老法师经教中的咐嘱,方才不揣浅陋,恭敬翻译此文,并且上传网络,以分享供养给诸位读者。

  末学若文笔浅陋,翻译错误之处,敬请读者们帮予改正。感恩。南无阿弥陀佛。

  【《群书治要·兵要》,白话译文】:

  圣人们用兵,是用他来利益人民万物,并非用来伤害万物。

  是用来解救危亡,并非用来危存。

  所以,是不得已而用之耳。

  然尔,战争,是危险之事,兵者,古人说,也是凶险之器,故此,上天不欲人嗜好用他。

  故此,把制法放在后面。

  大将出师,虽胜敌而返,得胜而归,犹以丧礼处之,说明这个“兵者”,乃是为凶器,不是乐事也。

  故此说:嗜好打仗的人,容易灭亡,而忘记战争的危险的人也很危险。应是不嗜好他,也不忘记这个危险,才是天下之王。

  用兵之要,是在于政治;政治之要,首在于得民心。

  得民心,重点在于让利于民。利民之要,在于以仁慈之心对待人民,并以圣贤之道教化育之。

  用兵之要,要于得众人之心;能得众人之心,是谓之为善政。

  善政者,体恤人民之患难,解除民众之疾苦。

  故此,有善政用在内,陈强兵震慑于外。

  历观古今,用兵失败的,并非失败在打仗之日也,观察他,民心离散,素行豫败也。

  用兵之胜,也非在于打胜仗那一天而已,观察他,民心亲附,素行豫胜也。

  故此,古人教人,法上天之道,屡坤地之德。上下人心和睦,上下齐心。虽盟誓不用,赏罚未施,但消奸匿于未萌,折凶邪于殊俗,此帝者之兵也。

  以德行为先卒,以威武为辅助,修仁义之行,行恺悌之令。

  偏僻的荒地广殖五谷,藏富于民,则国富民丰。

  赏罚分明,约誓信,则人民愿意为其效忠卖命。

  如此,则军队不必跨越边境,兵旅不必到达沙场,若能如此,则敌人早已经垂头,此乃王者之兵也。

  【附录】:

  【净土法门法师:《无量寿经》是阿弥陀佛,《群书治要》是观世音菩萨】

  读什么书?我们最近找到一部书,《群书治要》,就这一部,够了。有这一部书,你就能够帮助世间法了。这一部《大经解》帮助我们出世间法,《群书治要》帮助我们世间法。我说《群书治要》是观世音菩萨,《大经解》是阿弥陀佛。我们念念不舍这两种,世出世法都兼顾到了。又何况世间法里的《群书治要》,它里面关于修身齐家讲得非常之多,有理论,有方法,有效果,有经验,也是学佛求生净土的根本法。根本是什么?做好人。好人都不会做,你还能作佛、作菩萨吗?哪有这个道理!所以这些东西应当学。我们一生学两部书就够了。《群书治要》分量不大,虽然它有十卷,总共大概只有五十万字,平均每一卷五万字。这部书大概再一、二个月就印好了,我们到这个地方来一起学,把它当作我们净宗的功课。

  我把能仁说成观世音菩萨,我把牟尼说成阿弥陀佛,一切时、一切处、一切境缘当中,我们不离阿弥陀佛,不离观世音菩萨。这个地方,古大德为我们做证明。我们确确实实得弥陀跟释迦世尊的本愿威神加持,专念阿弥陀佛,专念观世音菩萨,你就现证不退,这不是假的。经本我给同学选出这两部书,阿弥陀佛的,这个《大经解》,《净土大经解》;观世音菩萨的,我给诸位介绍《群书治要》,针对我们现前的社会,不但中国需要,全世界都需要,每个国家都需要。

  我这一次来的时候经过马来西亚,在马来西亚我拜访纳吉首相跟马哈迪前首相。我提到这部书,《群书治要》,简略的给他们介绍,他们就急着要,有没有英文翻译本?都想要看。所以我请求现在在吉隆坡的中华文化教育中心这些老师们,先把这部书做注解,翻成白话文,然后将白话文再翻成外国语文,帮助全世界。这就是汤恩比博士所说的,二十一世纪是中国人的世纪,是中国传统文化的世纪。《群书治要》这部书是《四库》里面选出六十五种重要的典籍,在这个里面节录它的精华,六十五种书变成一种书,你念这一种书就把这六十五种书的精华统统念到了。这六十五种展开就是《四库全书》,归纳就是这六十五种,六十五种再把它提炼,就变成现在这一部《治要》。治国平天下最重要的理念依据,理念跟方法的依据。希望净宗同学会讲《无量寿经》、会讲《大经解》,也会讲《群书治要》,要学会。为什么?帮助那些有政者。这个有政者是古人的话,用现在的话,帮助这个社会各个阶层的领导人,帮助他们齐家、治国、平天下。可别做官,守住出家人的本分。做什么?做没有名义的顾问,不要任何名义,这样就好。我们的正业是《大经解》,我们的正业,《群书治要》是在这个时代不得已的一个副业,宾主、正助一定要分得清清楚楚。《无量寿经》正道,《群书治要》助道,正助双修。《无量寿经》是阿弥陀佛,《群书治要》是观世音菩萨,我这样讲,大家就很清楚了。这是我们生长在这个时代,遇到这样的环境,不能不顾。不顾,慈悲心没有了,那只有牟尼就没有释迦了。释迦是慈悲心,慈悲济世是释迦;牟尼是念阿弥陀佛,往生不退成佛,那是牟尼。

  我们对于佛菩萨不能不佩服,我们对于老祖宗不能不尊敬。老祖宗的智慧,老祖宗的方法,理念跟方法不落伍,它那是真理,是永恒不变。你顺着它走,你得福报,你享福;你违背了它,你肯定遭灾难。科学家、哲学家还要跟老祖宗的理念走才正确,违背老祖宗,那就地球末日出现了。《群书治要》是中国五千年老祖宗智慧的结晶,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理念、方法、经验、效果,这还得了吗?人间的幸福美满,国家社会的长治久安,都在这部书里头,你能不学、你能不看吗?在中国大陆,我晓得,习仲勋老先生他知道,他在这本书的前面题了四个字,「古镜今鉴」,古时候的一面镜子,我们现在人要拿来照照。你拿来照照是肯定有好处,肯定能帮助你解决眼前这些灾难的问题。

  ——净土大经解演义  (第二五四集)  2011/1/27  澳洲净宗学院

  唐太宗有功,编了一套《群书治要》,唐以前二千五百多年,圣贤君子治国平天下的智慧、理念、方法、经验,成绩的精华编辑成一本书,这本书在这个末法时期是救命的。这内容是什么?内容是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理念跟方法。不但是国家各级领导必读,现在人民也必读,为什么?现在的国家各级领导人是人民选出来的,你不读这个书不知道该选什么样的人,你读了这个书你就会投票,你不会选错人。所以这个书是全民要读,全世界的人都要读。

  但是这些是中国古典文言文写的,一定要学文言文,文言文不难,为什么不肯学?我手头上有十几本民国初年小学生的模范作文,那个时候小学生的,高等小学就是现在五、六年级,十一、二岁的小朋友写的。现在大学中文系的学生,不但写不出来,看还看不懂,你就知道这个国文的水平,真的是一落千丈,这不是形容词,真的!为什么有这么大的差距?他不学了。

  ——净土大经解演义  (第二五五集)  2011/1/28  澳洲净宗学院

  【回向】:

  愿以此功德。庄严佛净土。上报四重恩。下济三涂苦。

  若有见闻者。悉发菩提心。尽此一报身。同生极乐国。

  南无阿弥陀佛

 



下载DOC文档     微信分享

请常念南无阿弥陀佛,一切重罪悉解脱!

相关资料12条(站内:群书治要       兵要)(五明学佛网:群书治要       兵要)  

 净土法门法师:清朝嘉庆皇帝登基,日本人送他礼物里头有唐太 

 净土法门法师:《群书治要》有这么大的功德,能帮助唐太宗离 

 当红卫兵要捣毁南华寺时,惊人的一幕出现了! 

 蔡礼旭:香港《明报》群书治要专栏|因果教育 

 净土法门法师:《无量寿经》是阿弥陀佛,《群书治要》是观世 

 蔡礼旭:群书治要360学习分享(第八集) 

 蔡礼旭:《群书治要360》学习分享 第126集 

 蔡礼旭:《群书治要360》学习分享 第125集 

 蔡礼旭:《群书治要360》学习分享 第124集 

 蔡礼旭:《群书治要360》学习分享 第123集 

 蔡礼旭:《群书治要360》学习分享 第122集 

 蔡礼旭:《群书治要360》学习分享 第121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