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      页

法师开示

佛教故事

幸福人生

在线共修

经咒学习

大宝法王

仁焕法师

净土法门

最近更新

居士文章

佛教仪轨

佛友商讯

电 子 书

净土讲经

大安法师

妙祥法师

印光大师

 

素食护生

佛教问答

世间百态

热点专题

戒杀放生

梦参法师

净界法师

圣严法师

全部资料

佛教知识

法师介绍

佛教寺庙

佛教新闻

戒除邪YIN

慈诚罗珠

寂静法师

昌臻法师

热门文章

积德改命

精进念佛

深信因果

消除业障

学佛感应

益西彭措

达真堪布

济群法师


首页 -->居士文章 -->转载

 人间天:找准契入点,更好地落实善心,更圆满地提升自已


   日期:2017/8/22 9:41:00     下载DOC文档         微博、微信、支付宝分享

  普门品云:“应以天大将军身得度者,即现天大将军身而为说法;应以毗沙门身得度者,即现毗沙门身而为说法”,如果有众生应当以天上的将军身相得度,观世音菩萨会现出天上的大将军的身相来,为他宣讲对应的方法;如果有众生应当以四大天王身相得度的,观世音菩萨就会示现出四大天王的身相来,为他宣讲对应的方法。

  关于此段内容,《楞严经》有更详的描述:“若诸众生,爱统鬼神,救护国土;我于彼前,现天大将军身,而为说法,令其成就。若诸众生,爱统世界,保护众生;我于彼前,现四天王身,而为说法,令其成就。若诸众生,爱生天宫,驱使鬼神;我于彼前,现四天王国太子身,而为说法,令其成就”。如果有众生应当以天上的将军身相得度,观世音菩萨会现出天上的大将军的身相来,为他宣讲对应的方法;如果有众生应当以四大天王身相得度的,观世音菩萨就会示现出四大天王的身相来,为他宣讲对应的方法。

  如果有众生喜欢统领鬼神类众生,救护世间,观世音菩萨出现在他的前面,显示出天上大将军的身相来为他宣讲对应的方法,帮助他成就;如果有众生喜欢统领世界,保护各类众生,观音菩萨在他前面显示出四大天王身相来为他宣讲对应的法,帮助他成就;如果有众生喜欢投生到天上宫殿,驾驭驱使鬼神众生,观世音菩萨显示为四天王的太子身相来,为他宣讲对应方法,帮助他成就。

  1.我们想落实善心,需要找到契入点

  《普门品》提到的这两条不难理解,《耳根圆通》的两条补充了如此显示的原因:作为天上的将军,统领鬼神为手下,出现在广阔区域救护国土,这是有慈心,是希望能帮助到什么;四大天王和他差别不大,但格局更高一些,眼界更开阔一些,就不再是局限统领鬼神类众生了,而是对一切形态的众生都有慈心帮助的愿念。《耳根圆通》帮助我们能更深刻的理解此类情况是如何出现的?其中的差别出现在哪里?作为将军目的更简单些,而做为天王就要更开阔,就要考虑照顾得更多。

  二者都有慈心,都希望付出自己的能量帮助到他人,这都是正念求的众生,只是如何成就慈心正念呢?如何去真正的帮助他人呢?对如何帮助他人的问题,答案会众说纷纭,如我过去举过一个例子:如果一个人渴的很,我们看到他疲惫的状态,给他一包饼干!这也是我们在帮助他人,可是我们付出行动了,是否帮助到他人了呢?因为如此情况的存在,我们在付出帮助行为的时候,要稍微分辨一下,以免给人添乱,没帮到忙,反而越帮越忙。所以就要杜绝那种硬性的、自我的、执着的所谓帮助、所谓善、所谓正能量、所谓好。

  亦如《普门超度》,我们认为学佛出轮回、往生极乐是一切众生刚性需求,是能满足众生的根本利益和需求的,但是如果众生都这样认为,世界早就清明了,因为众生不都这样认为,有各种各样的念头想法,所以才需要引导、需要教育、需要铺陈、需要次第跟进、需要浇灌、需要不断的扶正。在往生极乐问题前,众多学佛人的看法态度都不一致,何况对佛法不了解的众生呢?我们想帮助他人,就不可能总以自己的意图去做。为什么会出现那么多蹩脚的事情啊?就是因为:自己的意图和行为,在遇到真实情况后,发生了不规则的偏差,而我们没有把这个偏差计算在内,没有后续的纠偏,结果就会差强人意了。

  当我们心里升起一个帮助他人的善念,当呵护之,这是四正勤之一,如此呵护善念这是四种精进的表现之一,这是对的。但是怎么把他落实好,不至于结果很蹩脚,不至于结果出现很大的偏差,也不至于出现颠倒,这就要深入探讨和思维了,就不能只停留在事相的表面。亦如给渴的人以饼干,帮助的心是善的,但是帮助的点没对,所以帮助他人、落实善念,也需要找到契合点;这个契合点越多,能帮助众生的门路途径就越多,帮助的结果就可以获得更大保障。这就可以理解观世音菩萨的三十二应身的原因了,不是观音菩萨执着:自己是菩萨,一定要显示出一个菩萨的样子来,一定要脚踩莲花,一袭白衣,净瓶杨枝!这都是我们对菩萨的坚固认识,但是菩萨不需要一定如此显示。

  对应的众生需要什么样的契入点获得帮助,菩萨会因此显示,同样我们想落实善心,也需要找到契入点。我们说学佛、说读经,会和不会差在哪里?会,就是能看到佛菩萨的行做,我也试着去如此做,这就是如说修行;不会呢,就是看不到佛菩萨到底在做什么事,那么我们怎么学啊?我们当下要怎么做呢?同理,菩萨如此解决众生的问题,那么我们的困惑烦恼要如何解决?是否也需要三十二应身去解决?是否也需要放下自己坚固的执着,试着从问题本身找到契合点而去解决?

  换句更直白的话,如果我们会如此审视问题,知道其中的需求契合点在哪里,调整对应的方法去落实,问题就会得到更契合的解决,这就是学会了三十二应身了;当然不一定非要显示一个什么身相。为什么一定要执着一个什么身相呢?

  2.每个众生心量和愿念不同,帮助众生和救度自已都不可执一法

  这也就是不可执一法了,如果有一法可以满足一切众生,佛陀就不需要宣讲四十九年、三百于会、留下经文汗牛充栋了;正是因为众生的心念、想法、愿望、业力、福报、善根等等的不同,一法是不可能完美解决一切众生的所有问题。这就像净土法门也要分出“实修一路”和“往生一路”,对自己有期许,认为自己水平可以,觉得善根不错,根性很利的,可以靠实修一路走啊;觉得自己不怎么样,水平一般,根性普通,就可以选择往生一路走。没必要非钻哪条道里。

  一切众生随其不同而有三乘心念,再加以分别实修和往生,这就出现了净土的六路来了:大乘净土往生一路,大乘净土实修一路,小乘净土实修一路,小乘净土往生一路,人天净土实修一路,人天净土往生一路!各位自己对应,看自己是什么心量和愿念,总有一款满足你。而每一路的走法表面上看都是念佛求加持,但对应每一路的修行细节、应有心念就不再相同了,这就是一法容了万法,什么人都可以包括在其中,这样的法可以称呼为法门,可以称呼为普门,这才是真正意义上的普等三昧。

  所以你自己是什么样的啊?你是怎么想的?怎么思维的?分析自己想走什么路,要走什么路,能走什么路,应该走什么路!而不是我就看大乘实修好,我就要走这条!抱歉这不是你家开的小卖部,进去随便拿随便吃不用代价,你掂量一下自己兜里的福报,够不够走那条路?这就像飞机票、火车票、自行车一样的概念,想到某个远些的地方,大家都知道有很快的交通模式,可是如果只有买最便宜的自行车钱,你就不要奢望更高端的交通模式。

  帮助别人和救度自己是一样的,没有什么本质区别,只是一个是向内,一个是向外。想更好的帮助他人,就要有更贴合他的方法手段,以他能接受的形式角度出现;同样救度自己也是这样,要更仔细的剖析自己,到底自己是什么情况?客观适合什么?而不再是我执着什么!你执着那个东西不好使,要放下,要放下,不要拿自己的执着伤害他人,也不要再拿自己的执着在轮回里当指路明灯;你还在轮回里的这个事情就事实证明那些执着没对,还不放下,这是轮回的黑路没走够吗?

  谁都知道佛教提倡的是断恶行善。亦如虚云遇到慈禧,慈禧装自己很懂佛法,问什么是佛法啊?虚云长老就说了这四个字,“断恶行善”是佛法,慈禧大笑:这玩意三岁小孩都知道!老和尚说:三岁小孩都知道,八十老翁却做不到!你知道有什么用啊?做不到,同不知道,有什么差别?

  断恶行善是佛法的基础,却被嗤之以鼻,还需要反复劝“莫以善小而不为,莫以恶小而为之。”所以事实证明,大道理很容易知道(不真懂),但具体落实就一塌糊涂了,这就是对自己的审视没做好。所以我常常问:各位来学佛是想如何啊?为什么学佛啊?学佛的目的是什么呢?我不想知道答案,你自己知道,才能找到合适你自己的路;可能你把这一套思维完毕了,清晰准确了,但是不知道要走什么路,如果不嫌弃我粗俗,可以问我,我可能没能力指导你什么,但是或许能躺枪误中点呢?

  学佛了,就要把我们私认为、自理解的那些所谓的善、所谓的恶,统统的放下来,逐一审视他,我过去认为这样是善,现在拿佛教的标准来对照,看一看还站得住脚吗?我过去认为那样是恶、这样是不对的,现在拿佛教的标准来衡量一下,是否还那么坚定不动摇呢?如果我们对佛教的善恶观都不能认识和理解,各位想一想,这路怎么走得下去?

  所以不要拿自己认为的善添加到别人的头上,不要以自己认为的对,去要求、约束别人,每个人要走的路可以不同。就像一条马路,我从这边千辛万苦的过到对面,发现对面一群傻子要走过来;我都千辛万苦才过来的,你们过去干什么呢?是不是有病?抱歉,这是我有病才对。因为他就要过去,你多辛苦过来,那是你的事情;他要走他的路!在轮回里不也是这样吗?在学佛中也是这样!一大堆人学着那样这样的奇奇怪怪的所谓佛法,是不是有病?抱歉,不能这样想!这样想就是我们有病,我们执着了法,执着了一法可以完美解决一切问题,这是妄想。

  执着对了这叫正定、叫正勤、叫正念、叫正见;执着错了呢?就可以各种不好的名词都招呼上来了,什么愚痴、颠倒、无明、妄想、杂念、分别、贪爱,都可以用上。

  对错如何分?法无定法,契机为法,契机要满足两个契合:一是上契合诸佛菩萨的真实妙理;二是下契合自己的根性和水平。满足两个契合的法才可以称谓为法!如果听某莫名其妙的法,我们分别不出什么是真实妙理,但和佛菩萨倡导的不同,这类的法就有可能问题了,需要我们小心面对了。

  而只要是正统的宗门,在契合诸佛菩萨妙理实义上,都不可能有大的缺陷,所以上契合点应该没什么大问题;这个下契合的点,就只能依靠我们修行的人了。找得到自己的问题,看得清楚自己的状态,理解自己的水平,才能找到契合自己的法门,而不是别人推荐的,不是别人强烈推荐的,不是别人吐血推荐的。自己真地需要同被动接受,这就出现天地之别了,自己想做的是主动的,别人添加是被动的,主动是天,被动就是地了。

  就像我总嘟囔《普门超度》各位要做啊,可是我吐血推荐有用吗?有多少同修看了N遍了,都想不起用一下呢?还在那计较:我不行啊,我水平差啊,我没有修为道力,我没有功德镇不住众生啊,我没有神通做不了啊!抱歉,你那么多想法,真的需要老师,真的需要学习,真的需要提升吗?

  3.佛法本身就是圆满,但包含很多法门在其中,众生的愿望都可以在佛法得到圆满

  我们能把一个方法用到普遍适用一切众生,不是因为我们有多高的智慧,是因为佛法本身就是圆满的。我们能多好的理解他,才能多好的运用他,才可能多好的获得收获。所以理事二路,理先走,事后跟,这个步子就可以迈得起来。学习是前提基础,贯彻学习的方法才是走起路的正确模式;不要停留在听闻上,那是终不解决问题的。

  一个简单的善,我们思维进去就会发现有更深的内容;我们想帮助他,就要在上契合里找到能下契合他的!如果我们执着契合自己的,以为也能契合他,这也是妄想。所以菩萨阶段要广泛的学习法门,菩萨得解脱了,为什么还学习啊?因为他解脱的那个方法,仅适合他、适合和他类似的一类众生,但是众生不是一类的,还会有各种各样的众生,为了能更好的救度、更圆满的帮助众生,才要学习更多的法门。拥有众多法门,才有可能遇到对应的众生,拿出对应的方法来。

  这就是“遇缘不同而有差别”了!我们遇到什么样的缘分,结果会有很大的不同。就像小孩子是可教育培养,教偷东西他能学会,教琴棋书画他也可以学会,教吸烟喝酒杀生他也能学得会,这就要看能教他什么了。于是粗暴的说,那是他的缘分如此,遇到那样的事情、学了那样的东西;如果可以教更多更好的呢?如遇到观音菩萨三十二应身在这摆这呢,你想成佛都没问题,何况满足世间的小恩惠呢?

  这个遇缘不同,就像搓出了阿拉丁灯神一样,可以满足你的愿望。你的愿望是下地狱去看一看,不看不知道生死苦难;不看不知道轮回惨烈;不看不知道珍惜眼前,那就需要下去转一圈。当我们疑惑、否定、怀疑这些轮回真相,和我们理解明白这些,就又展现出不同了。同样各位遇到了佛法,佛法本就圆满了,我们在其中有什么想获得的呢?如果只是人天的福德之事,只是众生的债务之事,只是求个男女孩子的事情,只是求个衣食的事情,你如说修行也可以得到满足;提升到小乘了求出轮回、求自我解脱、求获得智慧了,也可以得到满足;如果求大乘自他双利、合作共赢,也可以获得,那我们到底要选什么呢?

  就像自助餐吃饭,你交钱完毕端起盘子,想吃什么就夹,但是不许打包,不许剩下,只给你这样一次机会,你的愿望可以获得圆满,但也要有对应的付出和取舍。

  今天的部分就到这里,阿弥陀佛。

  摘自幻海迷局新浪博客《普门品析70》

 



下载DOC文档     微信分享

请常念南无阿弥陀佛,一切重罪悉解脱!

相关资料12条(站内:学佛       修行)(五明学佛网:学佛       修行)  

 竺摩法师:佛教与人生 人生学佛的利益 

 圣严法师:学佛群疑 

 其它法师:修行者的消息(恒实、恒朝法师) 

 大寂尼师:成佛必经之路—圆满布施之道 二、布施圆满愿 ( 

 大寂尼师:成佛必经之路—圆满布施之道 一、布施入门愿 ( 

 王骧陆居士:王骧陆居士全集 《学佛一得》序 

 王骧陆居士:王骧陆居士全集 初基学佛心要 

 大寂尼师:慈、悲、喜、舍四无量心的深入修行意义 「解脱道 

 大寂尼师:慈、悲、喜、舍四无量心的深入修行意义 在家居士 

 大寂尼师:礼佛忏悔的修行意义 礼忏问答 

 大寂尼师:礼忏是入道的前方便 (礼佛、忏悔「经忏、拜忏的 

 大寂尼师:菩萨修行次第上册 自序 目录